当前位置:360文档网>专题范文 > 主题教育 > 2023年度教育新理念,菁选五篇(精选文档)

2023年度教育新理念,菁选五篇(精选文档)

发布时间: 2024-12-22 12:21:01 来源:网友投稿

教育新理念1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曾告诉我们:听课和分析课是他的每日工作,并且指出听课和分析课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和发展教师的经验,把个别教师的经验变成集体的财富,用以丰富全校的创造性的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教育新理念,菁选五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教育新理念,菁选五篇(精选文档)

教育新理念1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曾告诉我们:听课和分析课是他的每日工作,并且指出听课和分析课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和发展教师的经验,把个别教师的经验变成集体的财富,用以丰富全校的创造性的实验。

  对课堂的有效评价与分析,有助于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正确认识自我,了解学生情况。因此,我们提倡教师对课堂的反思,同时,我们要求学校领导应该经常深入教师的课堂教学——听课和分析课,也提倡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听课与评价分析。因为领导的评价与分析(有效的课堂评价)犹如站在高台俯瞰,可以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与创造性活动;教师的评价与分析则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提高。

  课堂不是产品,而是一个制作产品的过程,教育的真正产品是学生。因此,我们要把握好课堂评价的尺度,要树立正确的评价思想,建立完善的评价制度。课堂评价的宗旨不应仅仅是对课堂教学的定性结论,要着眼于教学的过程,着眼于教师在课堂上体现出来的教育观念,着眼于为教师今后的教育教学指明方向。

  从这些年的从教经历中,我想对课堂评价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课堂评价应激发起教师的探索兴趣和分析本身工作的兴趣。

  因为课堂不是产品,而是制作产品的过程,教师是工艺师。因此,我们在对课堂评价时,要以激发教师的兴趣为目的,让教师对自身工作的分析产生兴趣,因为只要教师能分析自己课的优点和缺点,分析自己跟学生的相互关系中的问题,那他的教学就可以说取得了一半的成功。因此,在进行课堂评价时,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评价。

  1、课堂评价应关注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力度和广度。

  新课标强调:教师应该成为新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用心教好教材,传授知识。而在新课标思想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用教材教。教教材和用教材教这是有本质区别的,它显示了我国教育思想的发展轨迹。传统的教学就是“确定目标,传授知识,完成任务”,就可以说教好了教材,就是一位称职的教师。而用教材教则不一样,教材只是一个参考,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当地情况、自身条件开发教材,发展学生的能力。

  在课堂评价中,要看师生对课程相关知识的占有量,以及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程度,要看学生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的交流与结合,要看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对课程相关领域的延伸和拓展情况,要看师生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效率。因此,我们在进行课堂评价时,不能断章取义,在发表意见之前,要有对一课的教学流程有全面的认识。在语文教学中,一课的教学内容不可能在一堂课的时间,往往需要好几课时,特别是当我们准备就某一个主题想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时,就要自始至终听完教师对一课的教学安排,还要听听教师的意见,包括对课的认识、分析、把握以及使用技巧的设计。还要走到学生中间去,听听学生的反馈信息,主要了解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与培养。这样才能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指导性的评价。

  2、关注师生合作学习的对话与交流

  新课标最核心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提出了“教师是*等中的首席”。这就明确了教师的角色与地位——教师是学生的大朋友。在课堂评价中要看这一思想的落实情况,就要关注几个要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具体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从两个方面去考察:

  第一,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对文本的朗读与欣赏。特别是学生对文本有感情地朗读情况,因为从很多学习困难的学生分析,他们之所以理解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文本内容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无法正确流利地朗读,就不能准确地理解文本内容,因为学生如果对朗读都非常吃力,他还有什么精力去思考呢?如果学生不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就不可能做到深入理解与思考,当然也就无法完成对话与交流。在课堂评价中要把学生对文本的朗读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因素,要看学生在朗读中培养语感的情况,要看学生在朗读中的情感陶冶,要看学生在朗读中的理解与思考,要看学生在朗读中学习与提高。

  第二,关注师生之间的讨论合作学习情况。现在有些教师为了赶时髦,每堂课必有讨论,但对讨论的内容却是泛泛而谈,走形式。课堂上轰轰烈烈,下课后学生一无所获。这是课堂教学中最忌讳的。因此,我们在听课时,不要做一个居高临下的旁听者,只看形式,不重内容,一定要深入到同学们的讨论中去,关注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是积极参与还是被动接受,对问题的认识是深入还是肤浅,是泛泛而谈还是深思熟虑,是人云亦云还是独立思考,这些都应该成为对课堂进行有效评价的重要内容。此外,还要看教师对讨论的把握,是否和学生一起交流,既关注全局,又注意个别;是否给足学生足够的讨论时间和空间;是否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等等。

  3、关注课堂上学生情感的发展

  在许多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在讲台上煞费苦心地讲解、表演,学生毫无表情地配合、接受。我曾听过这样一节课,教师抽一名学生画画后,教师表扬他“画得好”,全班同学就竖起大姆指说两遍“XX,你真棒!”课后,我问同学们你觉得他真的比自己好吗?有的同学说:“教师说好,就是好吧。”我又问另一位同学:“你能画得比他更好吗?”那个同学回答我:“当然能”。“那你为什么还赞扬他呢?”“教师是这样要求的。”可见,学生的表扬是言不由衷的,只是为了表演给教师看的。如此课堂,如何能真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

  有效的课堂评价是对课堂教学的指导与督促。因此,我们在进行课堂评价时,要把学生内心情感的调动作为一个重要的尺度。要着重考察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是否真正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把学生情感的变化作为自己教学的内容;是否根据学生感情的发展确立教学进度;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教师的语言是否对学生心灵产生震撼。

  4、关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我们在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人文关怀,考察课堂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并不是要大家忽略语文的工具性。课堂上,对文章字词句的理解与运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以及文学的语修逻文仍然是我们课堂评价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语文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语文学习关系到其它自然学科的理解,如果我们的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味地追求人文性,只重文学欣赏,围绕文本大谈理想人生,而忽略了语文知识的掌握与运用,那不成为一堂德育课了吗?我认为这无疑是丢了西瓜捡芝麻,是完全不足取的。

  二、课堂评价应采取领导、教师、学生相结合的方式。

  课堂评价的宗旨是激发教师的探索兴趣,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评价的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在进行有效的课堂评价时,不能搞一言堂,要树立对话与交流的思想,包括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主要是大家共同分析课堂的得失,分析教学方法的运用,帮助教师完成自我反思与提高。还包括领导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主要是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心理接纳程度,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学生对课堂的认识与评价。

  三、课堂评价应采取评语导向的发展性评价,杜绝定性定量的结论式评价。

  现在有许多学校在制定教师的过程管理中都有课堂评价一栏,这是对教师教学的检查与督促,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与有效的课堂评价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学校领导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多数情况是集中听一堂课,然后评定分数,就算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考查与考核,这是极其片面的。我们对教师的课堂进行听课与分析要成为领导的日常工作,而不是为了某种竞赛的目的而设。对教师进行听课与分析要成为教学常规工作,但不能以一抵十,以偏概全。对课堂评价应注重与教师的交流,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激发教师兴趣为宗旨,怎么能以一次听课就能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作出定性定量的结论呢?课堂评价应更多的是为教师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建议,评价应尽可能地采用发展性的评语,让教师树立信心,明确努力的方向。

教育新理念2

  现在,教育似乎是人人都看得见,人人都懂得的社会现象,对教育,可以说人人都有发言权。但是教育到底是什么?教育要怎样才能获得成果?并不是人人都能说出个所以然的。

  教育是一门科学,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的目的在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发展的需要。把一个自然的人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既要教育以培养人为己任,那就该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本,一切为人服务。教育学实际上涉及的面很广,也很宽泛,当我们在研究教育是什么的时候,亦可以联系上社会学、哲学的范畴。对于我本人而言,更倾向于教育学与人类学的结合。人类学作为“研究人的科学”,教育作为“育人的活动”,两者建立成教育人类学。而此是一门很年轻的学科,研究的范围也很广,有关它的定义至今仍无定论。美国学者认为,教育人类学是一门应用人类学知识来研究教育的科学。而哲学教育人类学认为是一门应用从人类学角度来探讨教育与人的完整性的关系的科学。罗特在其名著《教育人类学》中下的定义是“教育人类学是探讨由人的本质到人的心灵和精神改变的一门学问。”无论如何定义,它真正体现了教育中人的本质和发展以及人的本质和发展对教育的要求。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教育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全面的,教育的使命是艰巨的、光荣的。谁能把握住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处于主动地位。教育如何才能确定自己的定向。并使自己具有活力以吸引并使教育效果、过程和目标的价值?如何指导年轻人对待不断的信息爆炸,对待我们周围环境的严重恶化?如何帮助他们学习国际合作、有效的文化交流和人际关系的意义?除了要掌握知识和思维过程以外,教育怎样才能促进人道主义、有效的学习以及发展*衡的个性,对其他国家人民的热爱和在增强他们自己的文化特征意识的同时,使他们加深对不同文化、信仰、价值观的理解和赞赏?这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教育究竟应该干什么?

  1、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

  19**年的富尔报告《学会生存》正式确定了原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处处长保罗于60年代中期提出的终身教育理论。在经济方面,国际贸易、投资、技术转让的总量急剧增长,国际竞争加剧经济和贸易竞争地区化、集团化不断增强。而与此同时,发展*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不少发展*家债务负担越来越重。如此极不*衡的发展状况提出了挑战,挑战已远远超过了个人、地方和一个国家,是全球面临的挑战。生态环境方面,如大气变化,酸雨等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必须依靠全球力量共同解决。于是倡导“全球合作精神”,即生态推力。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教育负有培养未来一代又一代新人具有面向这些挑战的责任感、意志、信心、素质和能力的使命。要教育青年一代关心这些全球性问题,培养他们从只关心自我的圈子里跳出来,“关心社会和国家的经济、生态利益”,“关心全球的生活条件”,“关心他人”,“关心家庭、朋友和同行”,“关心其他物种”,“关心真理、知识和学习”,也“关心自己和自己的健康”。

  2、第三张通行证——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柯林等人提出“对于变化持积极的灵活的和适应的态度,视变化为正常、为机会,而不视其为问题。一人如此对待变化的,具有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的人具有一种来自自信的安全感,处理危险、冒险、难题和未知,从容自如。这样的人具有提出新的创造性思想,发展这些思想,并坚定不移地使之付诸实施的能力;这样的人有能力并勇于负责,善于交流、谈判、施加影响、规划和组织。他是积极而不是消极的,有信心而不是朝三暮四的,有主见而不总是依赖他人。”

  “学会生存”和“学会关心”都蓄养这种素质和能力,这种能力是“可学而不可教的技能,只能在做中学”。学校的教育可为此打基础,是年轻一代学会学习。

  3、人权教育

  被剥削、被遗弃、被折磨......每年国际大赦组织的报告向我们描述了男人、女人,甚至孩子们在精神上以及肉体上受到这种痛苦。他们遭受到非人道的对待,乃至常常被处死。

  尽管国际大赦组织在揭露,国际的良知在抗争,暴虐仍然存在。于是,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如《世界人权宣言〉等。但却达不到更好的效果。教育的缺少也是重要原因致意。例如我们是否可以建立一所国际人权学院,承担全世界教育者的培训,收集一切必要的文件,提供适应各种文化习俗的教育辅助手段。使懂得尊重、爱护。毕竟人权不是呼吁而来的,而是真正体现的。重视人权教育显然是必要的。

  4、发展个性

  自有教育以来,人们世世代代所追求的教育目标,就是促进人的发展,亦即发展的个性。个性的基本涵意是:个性是声而具有和后天习得的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性的稳定特点的综合,次是就广义而言的。如果就狭义来说,则个性仅指稳定的心理特点而言的。即个性是以世界观为核心的一系列个性特征的结合。而个性特征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一是需要。它是人的意识对一定的生存和发展条件的需求性和占有性的倾向,由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三个层次构成。二是兴趣。它是人的意识对一定的客体的内在趋向性与内在先则性的表现;从其发展看,可划分为有趣、乐趣和志趣三个阶段。三是只了,它是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认识活动的一系列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是认识活动的“积淀物”。四是能力。它是保证人们成功地进行实际活动的一系列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先天因素在其表现和形成中占主要地位。最后是性格。它是足以支配一个人的个性的那些核心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由现实态度、心理特征和活动方式三个层次构成。如此看来,发展个性特征是教育长期追求的目标。

  除了以上4点以外,教育还应时跟时代的步伐,加入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内容,如人口教育、环境教育等。教育以人为本,应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传统的教育局限与学校教育,而今的的教育应是社会化的,应大力提倡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教育的民主化和现代化,讲究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的作用。如此,新世纪的世界必定是属于我们的,属于*的!

教育新理念3

  一、对角色作用提出了挑战

  教师作为指导者,应当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教师作为促进者,应当冷静地旁观: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及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其二,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以适当的方式,使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最后,还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使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具有合作精神。新课程要求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则首先应该成为研究者,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注重科学研究。

  二、对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

  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将重新建立教学方式。在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信息;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创设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三、联系教学,不断摸索和探讨

  1、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不要走入两个极端,一个不敢放手,一个是完全放手。我想在课堂上要注意这样几点:

  (1)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要注重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4)要正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2、教学中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

  有一句话说得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的教学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运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是现代教学的一个趋势,但永远不会成为唯一的手段,永远不会替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我们设计的教学课件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但课件却不应成为左右课堂进程的主要因素,人才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过分依赖课件,就会造成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模式化,不利于不同的学生的不同发展。教学中,教学手段的运用应该是多变的,是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情境而设计的。因此,我想在一节课中,如果自始至终都采用多媒体,那就不能称是一节好课,至少说没有把人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上,忽视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思维是多变的。所以,教学上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我们用什么合适的方法,而不是我们用了多少方法。

  3、教学不要过于形式化,注意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有时我们老是想着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用什么手段去体现,往往就没有注意到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使我们的学生能全面发展。只要能让我们的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就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课,就是好课。在许多课上,正是由于我们教师想得太多,因此使教学活动变得只有形式而没有了真正的内容,就像是一套好看的衣服,却没有一个相称的身材人去穿它,那么衣服的美又如何体现呢?衣服,我们知道只要穿得得体就会很好看。同样,我们教学模式不管是什么样子的,只要能使学生全面发展,就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就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想的是如何使学生得到更大的发展或进步,而不是去考虑用什么方法去体现新课程标准。

  总之,如何达到一种“真正教师”的境界,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探讨。

教育新理念4

  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干部群众给党建组织工作和组工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许多意见,大多体现在改革步伐之后、创新意识不强、担当精神不足、落实力度不大等方面。那么,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要变革,从思想层面深化认识,要有一种敢于向自我开刀、敢于牺牲个人利益的勇气,不能让改革停在纸上、喊在嘴上。要深刻查找我们的运行机制、工作方法有哪些问题,与群众的期盼有哪些距离,为什么一些工作群众不买账、不满意,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今后该咋办。要始终坚持*思想的勇气,克服“前怕狼后怕虎”的心理,大胆地去闯,积极地去试,使自己的工作意识、工作方法一直与时俱进。同时,要避免全盘“否定传统”,把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抛之脑后,只热衷于搞一些实质内容的“标新立异”,提一些哗众取宠的口号,做一些“大呼隆”的事情,导致思路偏航,措施“脱轨”。

  善做善成,找准创新的支点。当前党建组织工作的政策、环境、重点发生了深刻变化,靠传统的思维、常规的措施,很难打开新的局面成效。那么,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当前工作,认真量一量组工干部思想*程度、创新创造劲头与发展要求的差距,找一找不适应发展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开展调研、探讨,形成尊重创新、鼓励探索、宽容失误的良好氛围。同时,做好党建组织工作既需要良好的精神状态,又需要科学的方式方法,也就是说,要苦干加巧干,坚持务虚与务实相结合,把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建立在解决实际问题上,防止出现“两张皮”现象。要找准党建组织工作与服务发展的结合点,既吃透“上情”,深刻领会党的各项政策的精神实质,又吃透“下情”,摸清群众最需要什么、最期盼什么,然后对症下药,使组织意图与群众意愿得到最高的统一,让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引领发展中得到充分发挥,让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在引领发展中得到加强。

  求真务实,找准担当的支点。担当,是衡量好干部的重要标准,既体现人品,又体现能力。作为组工干部,一方面,要根治思想上的懒病,坚决克服“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错误思想,不怕担责,不怕风险;一方面,要根治行动上的懒病,坚决摒弃“不敢迎难而上、不敢动真碰硬,遇到问题绕着走、遇到责任往外推”的错误认识,激发危机意识、担当意识,自觉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于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真正把重任扛起来,把工作干出色。当前,组工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聚精会神抓好教育实践活动各项整改任务的落实,精心调研谋划明年各项工作目标,把推动党建组织工作的过程转变为*思想、谋划思路、完善措施、服务发展的过程,不怕困难,不惧风雨,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攻坚克难的意志品质,拼搏奉献的干事激情,做到“改革有成绩、创新有业绩、担当有实绩”!

教育新理念5

  暑假期间,我认真阅读了《教育新理念》一书,使我对素质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课堂教学、学科教育、素质教育、理想教育、教育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我觉得大受启发。

  素质教育提出的是一种新的教育理想,它期望形成一种新的教育价值观,达到一种新的教育境界。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我国的课堂教学是“去问题教学”,学生没有问题走进课堂,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学生没有问题走出课堂,学生的头脑只是一个储存知识的仓库,这不由得使人们对教育的真正功能产生了深思,在文中,袁教授对此给予了明确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格”。其中包括两层含义,

  其一:对教师而言,教会学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渠道,学会判断知识和信息,要比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重要得多。因为知识本身是多变的,不断更新的。

  其二:现代文明的成果并不能通过传授内化成为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那么,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到学生智慧、人格形成与发展。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做到并且强化以下几点:

  一、加强自身的修养,展现新时代教师的魅力

  教师职业是一种以造就未来新一代人格为特点的职业。老师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形成学生良好人格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应积极地从多方面、多渠道充实自己。

  二、爱学生,应做到尊重学生与宽容学生

  “教育是人学”。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有着丰富情感和人格尊严的、活生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具体的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

  三、要学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说过:每一个孩子都可能成为非凡的天才,一个孩子能不能成为天才,取决于家长和老师能不能像对待天才一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每一个学生都是多姿多彩的,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闪光点入手,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品尝成功。老师要用多视角的眼光看待充满生机活力和个性化的学生,允许每个学生自由地发展与个性充分地张扬,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我们应当善于用欣喜的目光去发现去培养有独特个性、富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教育新理念 (菁选5篇)扩展阅读


教育新理念 (菁选5篇)(扩展1)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5篇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1

  有人说:读书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

  在课余时间,我有幸拜读了《教育新理念》这本书。这本书阐述了:作为教师究竟应该树立哪些新的教育理论,转换哪些旧观念。在教育模式、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的今天,我们在转换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方面应如何去做?通过自学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某年轻人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青年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说:“这里也同样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者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的确,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以批评的态度看,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反观我们传统的教育,多是为了分数的教育,从教师自我出发,而不真正是对幼儿这一主体人的教育,教师的抱怨也就“顺理成章”了。而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由于个体差异,绝对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我的理解是指孩子的发展能为个人所驾驭,孩子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自由地从事多方面的活动,充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

  何况,“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生”有缺点,“差生”也有闪光点,在我们教师心目中每个孩子都应是有天才的一面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教育观念,重新整合新型的师生关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欣赏者”。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应该尊重幼儿合理的心理需求与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爱好与选择,尊重他们的人格。同时,及时捕捉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赞扬,特别是对“差生”而言,一两次别开生面的欣赏不啻是沙漠里的绿洲,久旱的甘霖,这样将会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尤其使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所提出“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书中阐述到“创造始于问题。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美国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教师并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

  同时袁先生提出的“知识的综合与知识的综合教育。”也让我颇多受益。书中举了个鲜活的例子:一位教初三数学的教师向全班学生提出——教室的体积有多大?这个问题的每一个具体知识对初三学生来说都是非常简单的,可是把它们综合起来(先利用身上的尺量出教室的长宽高再计算)解决一个问题时,全班四五十个同学却一筹莫展。这在日常表现出来的是“我们的学生普遍的考试成绩都不低,他们对相当精深的专门知识都能掌握。遗憾的是,在生活中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很低,而解决这些问题的知识他们是完全拥有的。”与之相反的是大神探福尔摩斯的例子。福尔摩斯的各种专业知识非常有限,有的甚至为零,却能够无所不通、料事如神,这靠的是在需要的时候他能调动所具有的有限的知识,当他觉得知识不够用时,能及时补充。从这里我也联想到了我自己。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时看有关语文教学的文章,读文学作品,听语文课我是乐在其中,而听其他学科的教研课我就不得已而为之了。因为我一直认为既然自己是语文专任教师,教好我的语文课足已。事实上叶圣陶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就提出“教育的最后目标却在种种境界的综合,就是说,使每个分立的课程,所发生的影响,纠结在一块儿,构成个有机体似的境界,让学生的身心都沉浸在其中。”而要使学生能够“沉浸其中”,教师首先要进入这一“境界”。我们不求胜任二三门课程的教学,但有必要熟悉学生所学习的全部内容,能够在学科间相互沟通。

  袁振国教授思想敏锐,视野开阔,关注现实。在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事例典型吸引人,文笔通俗而优美,文中所阐述的观点,我觉得有很多自己以前朦朦胧胧仿佛感受到的地方,经他或以事例说明或引经据典般地娓娓道来,不觉大受启发。对于文中倡导的“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人格。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工作,学会如何合作,以及学会如何生存。”有了更深的认识。

  因此,教师的知识与观念的自我更新显得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急迫了。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吸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2

  值此新课改全面推进之际,作为教师的我要怎样才能与新课改同行,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积累,更新,促进自我的发展呢首当其冲的,我认为还是读书。博览群书,应该是我们老师生存的必须之一。

  二十一世纪的来临,预示着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作为一个教育者,怎样使自己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教育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着实值得思考。要想让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合作,学会如何交往,那么教育者本身就应该处在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并将这些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学习《教育新理念》,使我能够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更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真是受益匪浅。

  例如,在《教育新理念》第一章"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作为教师,在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又应该具有什么能力,充当什么角色呢我想: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和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以及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但一直以来,课堂提问仿佛是教师的专利品,学生只是这些专利品的代言人。如何让教师"会问"已成为众多人研究的话题。但从课堂改革出发,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出发,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已成为当前课改的重点之一。

  又如,读了《教育新理念》,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3

  这本书没有那种高深的理论,而是关注现实,在对当代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典型案例、教育科学史上的名家等的分析对比综合上,从课堂教学、学科教育、素质教育、理想教育、教育研究等5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亟需更新的教育新理念。阅读了袁先生的《教育新理念》,让我的头脑经历了一番洗礼。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时期的教师,需要以一种怎样的姿态迎接这一转变呢?我个人认为应具有以下理念。

  一、修身养性,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良好人格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是形成学生人格的重要条件。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多么美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的人格。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我教学十几年,特别明显感觉到教师师德的重要性,每一个班的学生的为人处事可以说与班主任有很大的相似。

  二、热爱学生,做到对学生尊重与宽容

  "教育是人学"。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有着丰富情感和人格尊严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具体的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

  (一)教师应尊重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尊重学生多姿多彩的选择,尊重学生主动活泼的呈献。

  (二)教师还要学会宽容学生。

  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施与这种美德会对受与者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种宽容并不是放纵。

  教育需要严师,但更需要"爱"与宽容。对自己的学生宽容,更是一名教师应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作为教师,应充分理解、体谅学生的"不成熟",宽容他们一时的过错。

  宽容是一种修养,能使教师遇到突发事件仍保持一种*等、*和的心态对待学生;宽容是一种胸襟,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广阔的心胸;宽容更是一门教育艺术,它能使教师不厌其烦地对学生坚持耐心的多方式的教育,给学生以自我反思、认识、改正错误的机会。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对犯错误的学生,常常让他们先做一件好事,然后写一份心理活动说明书,要求反映出做好事前、做好事时,做好事后心灵深处的旧我和新我是怎样论战的,这种做法,既能让学生自觉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感受到老师真诚的爱。

  三、要做伯乐,具有一双发现人才的慧眼

  生活中许多有特殊天赋的人、有着异乎常人的大智慧的人,一开始通常不会被人理解,反而被称为愚蠢或傻瓜。

  我们的学生中其实也不乏这样与众不同看似愚蠢的人,身为老师的我们是不是只盯着那些分数指挥棒下的"优等生",而错把美丽的天鹅当成了可怜的丑小鸭了呢?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需要教师关注个性差异,允许每个学生自由地发展与个性充分地张扬。我们对待学生不能象"割韭菜似的一刀切",而是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我们应当善于用欣喜的目光去发现去培养有独特个性,富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把理解与鼓励作为给学生们的礼物,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天才出现。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是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主体,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位,以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为本位。教育工作者在参与新课改的实践中,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确立行动目标,迎接教育的挑战。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4

  暑假期间,我认真阅读了《教育新理念》一书,使我对素质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课堂教学、学科教育、素质教育、理想教育、教育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我觉得大受启发。

  素质教育提出的是一种新的教育理想,它期望形成一种新的教育价值观,达到一种新的教育境界。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我国的课堂教学是“去问题教学”,学生没有问题走进课堂,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学生没有问题走出课堂,学生的头脑只是一个储存知识的仓库,这不由得使人们对教育的真正功能产生了深思,在文中,袁教授对此给予了明确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格”。其中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对教师而言,教会学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渠道,学会判断知识和信息,要比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重要得多。因为知识本身是多变的,不断更新的。其二:现代文明的成果并不能通过传授内化成为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那么,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到学生智慧、人格形成与发展。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做到并且强化以下几点:

  一、加强自身的修养,展现新时代教师的魅力

  教师职业是一种以造就未来新一代人格为特点的职业。老师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形成学生良好人格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应积极地从多方面、多渠道充实自己。

  二、爱学生,应做到尊重学生与宽容学生

  “教育是人学”。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有着丰富情感和人格尊严的、活生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具体的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

  三、要学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说过:每一个孩子都可能成为非凡的天才,一个孩子能不能成为天才,取决于家长和老师能不能像对待天才一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每一个学生都是多姿多彩的,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闪光点入手,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品尝成功。老师要用多视角的眼光看待充满生机活力和个性化的学生,允许每个学生自由地发展与个性充分地张扬,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我们应当善于用欣喜的目光去发现去培养有独特个性、富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5

  《教育新理念》该书从我们教师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作为出发点,用较通俗的语言对当代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典型案例、教育科学史上的名家名篇名言及其他领域中相关信息的进行了分析对比综合,对教育新理念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为我们教师提供一本具有全面性、启示性、解惑性和可操作性的学习用书。全书包括五部分,从课堂教学、学科教育、素质教育、理想教育、教育研究等5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亟需更新的教育新理念。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觉得我们应该做到并且强化以下几点:

  一、终身学习、修身养性,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

  读了《教育新理念》,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教师职业是一种以造就未来新一代人格为特点的职业。教师的良好人格能对幼儿产生良好的影响,是形成幼儿人格的重要条件。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多么美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的人格。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二、尊重与宽容学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与意志

  “教育是人学”。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有着丰富情感和人格尊严的、活生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具体的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

  1.教师应尊重与宽容幼儿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尊重幼儿多姿多彩的选择,尊重幼儿主动活泼的呈献。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施与这种美德会对受与者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种宽容并不是放纵。教育需要严师,但更需要“爱”与宽容。对自己的学生宽容,更是一名教师应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作为幼儿教师,应充分理解、体谅幼儿的“不成熟”,宽容他们一时的过错。宽容是一种修养,能使教师遇到突发事件仍保持一种*等、*和的心态对待幼儿;宽容是一种胸襟,能使幼儿感受到教师广阔的心胸;宽容更是一门教育艺术,它能使教师不厌其烦地对幼儿坚持耐心的多方式的教育,给幼儿以自我反思、认识、改正错误的机会。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对犯错误的学生,常常让他们先做一件好事,然后写一份心理活动说明书,要求反映出做好事前、做好事时,做好事后心灵深处的旧我和新我是怎样论战的,这种做法,既能让学生自觉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感受到老师真诚的爱。

  2.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

  有一年,上海市一所市重点中学接待了一个美国的教育代表团,主人特地请了一位优秀的物理特级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的非常精彩,用我们传统的评课标准来看,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方法灵活,有理论,有实验,教学过程活跃,师生互动充分,气氛热烈,教师语言精练,教学时间安排精当。课上完了,听课的*老师掌声雷动,钦佩不已。然而美国客人却面无表情,当接待者请他们谈一谈自己的观感时,他们说,这堂课老师问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出来,既然如此,这节课还上它干什么?

  美国客人的反问让人振聋发聩。既然学生都能回答,老师还问这些问题做什么?这节课的任教教师是一位特级教师,可以说代表了我们*教师的上课的最高水*,然而就是这么一节我们认为非常优秀,几乎完美无缺、天衣无缝的课,却让美国客人百思不得其解,一语击中要害!这个要害正是长久以来我们应试教育的弊端的集中体现:我们的学生早已适应了你来问我来答的学习方式,我们的老师也早已适应了我来问你来答的教学方式。

  在各种各样的公开课中,满堂灌的情况基本上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老师问学生答,这是目前最普遍的情况,表面看起来好像师生互动,气氛比较好,实际上本质没什么改变。这实际上是换了形式的满堂灌。现在,我们的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是,在这样的教育体制、教学模式下,很难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来。我们必须从头反思我们的教育观,我们的学生观。

  3.增强幼儿的学习信心与意志

  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使幼儿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树立坚强的信心。在一日活动中教师要依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层次不同的幼儿都有收获,如激发能力强的幼儿解决难度大的问题,对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要适当地“让其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当孩子理解有困难时教师要说“再想想,再看看”的鼓励话,以此来提高幼儿的学习信心,燃起他们自信的火种,激起他们前进的热情。我们的孩子小的时候都是很有创造性的。曾经有一位画家对小孩子的画喜欢的不得了。坦率地说,别人怎么也看不出来那些小孩子的画好在什么地方,但是画家说,如果这幅画是一个*画家画出来的,那么他绝对是顶尖画家!也就是说,小孩子都是天生的画家,他们眼中的世界更丰富多彩,更绚丽多姿,而这些世界往往是*所看不到的。

  三、不断实践、重新审视幼儿,把理解与鼓励作为给孩子们的礼物

  没有获得实践的教育理念不过是教育的理想,要使理想变成现实,就要把教育理念应用到具体的教学中去,由实践来检验教育理念的可行性,并在实践中提炼出真正适合教学的教育理念。正如顾明远先生所说的那样:“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实践,做一个教育改革的身体力行者。生活中许多有特殊天赋的人、有着异乎常人的大智慧的人,一开始通常不会被人理解,反而被称为愚蠢或傻瓜。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幼儿学会生存,学会发展。需要教师关注个性差异,允许每个幼儿自由地发展与个性充分地张扬。我们对待幼儿不能一刀切,而是应该根据幼儿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我们应当善于用欣喜的目光去发现、去培养有独特个性富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把理解与鼓励作为给孩子们的礼物。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权威,取消标准答案,让孩子永远不停地问下去,终将成为我们的唯一选择。

  袁振国教授思想敏锐,视野开阔,关注现实。在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事例典型吸引人,文笔通俗而优美,文中所阐述的观点,我觉得有很多自己以前朦朦胧胧仿佛感受到的地方,经他或以事例说明或引经据典般地娓娓道来,不觉大受启发。对于文中倡导的“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人格。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工作,学会如何合作,以及学会如何生存。”有了更深的认识。因此,教师的知识与观念的自我更新显得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急迫了。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吸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幼儿学会生存,学会发展。需要教师关注个性差异,允许每个幼儿自由地发展与个性充分地张扬。我们对待幼儿不能一刀切,而是应该根据幼儿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我们应当善于用欣喜的目光去发现、去培养有独特个性富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把理解与鼓励作为给孩子们的礼物。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权威,取消标准答案,让孩子永远不停地问下去,终将成为我们的唯一选择。


教育新理念 (菁选5篇)(扩展2)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心得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1

  值此新课改全面推进之际,作为教师的我要怎样才能与新课改同行,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积累,更新,促进自我的发展呢首当其冲的,我认为还是读书。博览群书,应该是我们老师生存的必须之一。

  二十一世纪的来临,预示着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作为一个教育者,怎样使自己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教育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着实值得思考。要想让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合作,学会如何交往,那么教育者本身就应该处在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并将这些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学习《教育新理念》,使我能够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更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真是受益匪浅。

  例如,在《教育新理念》第一章"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作为教师,在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又应该具有什么能力,充当什么角色呢我想: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和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以及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但一直以来,课堂提问仿佛是教师的专利品,学生只是这些专利品的代言人。如何让教师"会问"已成为众多人研究的话题。但从课堂改革出发,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出发,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已成为当前课改的重点之一。

  又如,读了《教育新理念》,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2

  在阅读《教学新理念》这本书时,引起我最大关注的,是有关数学的教育。

  之前从来也没有特别地深究过,于是直到看到这本书时,才明白数学的本质竟然是“无中生有”。仔细想想,也不无道理。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从具体的事物里抽象出所谓的信息,进行抽象的加工处理成为我们所要的结果,能帮助解决问题的一个结果。那么,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通过由浅入深的学习、积累,不断学会新的思考方法(而不是新的知识),用以解决问题。所以,数学应该是一门开放的学科,用积累的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去创造性的解决社会中的数学问题。在我们小学阶段的课里,完全背离课本而进行彻底的开放教学是不可能的。孩子们要解决社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必须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具备一定的数学思考方法才行,所以我想,可以利用教材中所编排的实践活动进行有效地安排、组织,从中培养孩子们初步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搞好实践活动呢?我思考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活动目的,写好活动计划

  每一次实践活动,都绝不可以是无目的无计划的,它必须是为了配合教科书上的教学内容,是为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服务的,必须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组织的。同时,每次的实践活动之前,教师必须如同上课之前的备课一样,为它制订一个详细的活动计划,当然还要顾及计划的合理性、可行性。只有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二、帮助学生做好相关的知识准备

  每次实践活动,都需要学生以相关的数学知识作为活动的基础。那么在活动之前,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把所需的数学知识理一遍。

  帮助学生作相关的知识准备,可以安排在活动之前,也可以落实在之前的课堂教学中,要看具体的教学实际而定。

  三、准备好实践活动必须的素材

  数学实践活动,是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的活动,这必然要动用许多素材。有时是一些资料,如图片,文字描述,数据统计表等;有时是一些实物,如彩球、细棒等等;有时是一些工具,如器皿,卷尺,以及其他学习用具;有时也会用到相关的多媒体素材,如视频录像等等。在讨论要准备哪些必须的素材时,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思考,集齐大家的智慧,这不也是一个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机会么?为了能够使数学实践活动顺顺利利的开展,一定要提前把必需的用品准备的妥妥当当,并及时的分配到学生手里,避免手忙脚乱引起混乱。

  四、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参与热情

  要使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使每个学生都能投入极高的参与热情,作为教师还应当精心为实践活动创造一个合适的情境,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买什么电话卡划算”“压岁钱怎么花”;可以说一个故事,把需要解决的难题融入到故事中去,激起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可以开展角色游戏,如“小小快餐店”;当然也可以把学生领到实际生活中,让他们去发现简单的数学问题,并通过观察、测量获得所需要的信息从而解决问题。

  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造一个学习的情境也是十分重要的,学习情境是否有趣,是否有吸引力,决定着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热情。

  五、做好实践活动的组织者

  学生从烦闷枯燥的课堂学习走进活泼有生趣的实践活动中,难免他们会出现主动性过强,情绪激动的情况,也就是常说的“收不住”,那么教师就要做好活动的组织者,在实践活动之前就应当提出相关要求,制订一些与活动有关的规则,活动中更要加强督促和学生之间的互相督促,使学生做到张驰有度。

  六、及时做出实践活动的总结

  每次实践活动结束前,一定要及时对这次数学实践活动中每个学生的表现,如学习情绪、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诸多方面进行一定的表扬、肯定和鼓励,以激发他们以后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当然,要对这次数学实践活动所解决的问题,或者是研究的结果,都要进行一个精确的概括,这才是最重要的。这个总结可以由教师来说,当然教师也可以把这个机会放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陈述自己的研究成果。显然后者优于前者。

  总之,实践活动是十分重要的,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多少的反馈,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个实际运用。在活动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都得到一定的培养。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3

  这本书没有那种高深的理论,而是关注现实,在对当代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典型案例、教育科学史上的名家等的分析对比综合上,从课堂教学、学科教育、素质教育、理想教育、教育研究等5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亟需更新的教育新理念。阅读了袁先生的《教育新理念》,让我的头脑经历了一番洗礼。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时期的教师,需要以一种怎样的姿态迎接这一转变呢?我个人认为应具有以下理念。

  一、修身养性,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良好人格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是形成学生人格的重要条件。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多么美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的人格。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我教学十几年,特别明显感觉到教师师德的重要性,每一个班的学生的为人处事可以说与班主任有很大的相似。

  二、热爱学生,做到对学生尊重与宽容

  "教育是人学"。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有着丰富情感和人格尊严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具体的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

  (一)教师应尊重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尊重学生多姿多彩的选择,尊重学生主动活泼的呈献。

  (二)教师还要学会宽容学生。

  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施与这种美德会对受与者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种宽容并不是放纵。

  教育需要严师,但更需要"爱"与宽容。对自己的学生宽容,更是一名教师应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作为教师,应充分理解、体谅学生的"不成熟",宽容他们一时的过错。

  宽容是一种修养,能使教师遇到突发事件仍保持一种*等、*和的心态对待学生;宽容是一种胸襟,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广阔的心胸;宽容更是一门教育艺术,它能使教师不厌其烦地对学生坚持耐心的多方式的教育,给学生以自我反思、认识、改正错误的机会。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对犯错误的学生,常常让他们先做一件好事,然后写一份心理活动说明书,要求反映出做好事前、做好事时,做好事后心灵深处的旧我和新我是怎样论战的,这种做法,既能让学生自觉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感受到老师真诚的爱。

  三、要做伯乐,具有一双发现人才的慧眼

  生活中许多有特殊天赋的人、有着异乎常人的大智慧的人,一开始通常不会被人理解,反而被称为愚蠢或傻瓜。

  我们的学生中其实也不乏这样与众不同看似愚蠢的人,身为老师的我们是不是只盯着那些分数指挥棒下的"优等生",而错把美丽的天鹅当成了可怜的丑小鸭了呢?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需要教师关注个性差异,允许每个学生自由地发展与个性充分地张扬。我们对待学生不能象"割韭菜似的一刀切",而是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我们应当善于用欣喜的目光去发现去培养有独特个性,富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把理解与鼓励作为给学生们的礼物,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天才出现。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是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主体,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位,以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为本位。教育工作者在参与新课改的实践中,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确立行动目标,迎接教育的挑战。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4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曾告诉我们:听课和分析课是他的每日工作,并且指出听课和分析课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和发展教师的经验,把个别教师的经验变成集体的财富,用以丰富全校的创造性的实验。

  对课堂的有效评价与分析,有助于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正确认识自我,了解学生情况。因此,我们提倡教师对课堂的反思,同时,我们要求学校领导应该经常深入教师的课堂教学——听课和分析课,也提倡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听课与评价分析。因为领导的评价与分析(有效的课堂评价)犹如站在高台俯瞰,可以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与创造性活动;教师的评价与分析则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提高。

  课堂不是产品,而是一个制作产品的过程,教育的真正产品是学生。因此,我们要把握好课堂评价的尺度,要树立正确的评价思想,建立完善的评价制度。课堂评价的宗旨不应仅仅是对课堂教学的定性结论,要着眼于教学的过程,着眼于教师在课堂上体现出来的教育观念,着眼于为教师今后的教育教学指明方向。

  从这些年的从教经历中,我想对课堂评价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课堂评价应激发起教师的探索兴趣和分析本身工作的兴趣。

  因为课堂不是产品,而是制作产品的过程,教师是工艺师。因此,我们在对课堂评价时,要以激发教师的兴趣为目的,让教师对自身工作的分析产生兴趣,因为只要教师能分析自己课的优点和缺点,分析自己跟学生的相互关系中的问题,那他的教学就可以说取得了一半的成功。因此,在进行课堂评价时,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评价。

  1、课堂评价应关注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力度和广度。

  新课标强调:教师应该成为新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用心教好教材,传授知识。而在新课标思想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用教材教。教教材和用教材教这是有本质区别的,它显示了我国教育思想的发展轨迹。传统的教学就是“确定目标,传授知识,完成任务”,就可以说教好了教材,就是一位称职的教师。而用教材教则不一样,教材只是一个参考,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当地情况、自身条件开发教材,发展学生的能力。

  在课堂评价中,要看师生对课程相关知识的占有量,以及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程度,要看学生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的交流与结合,要看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对课程相关领域的延伸和拓展情况,要看师生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效率。因此,我们在进行课堂评价时,不能断章取义,在发表意见之前,要有对一课的教学流程有全面的认识。在语文教学中,一课的教学内容不可能在一堂课的时间,往往需要好几课时,特别是当我们准备就某一个主题想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时,就要自始至终听完教师对一课的教学安排,还要听听教师的意见,包括对课的认识、分析、把握以及使用技巧的设计。还要走到学生中间去,听听学生的反馈信息,主要了解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与培养。这样才能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指导性的评价。

  2、关注师生合作学习的对话与交流

  新课标最核心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提出了“教师是*等中的首席”。这就明确了教师的角色与地位——教师是学生的大朋友。在课堂评价中要看这一思想的落实情况,就要关注几个要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具体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从两个方面去考察:

  第一,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对文本的朗读与欣赏。特别是学生对文本有感情地朗读情况,因为从很多学习困难的学生分析,他们之所以理解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文本内容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无法正确流利地朗读,就不能准确地理解文本内容,因为学生如果对朗读都非常吃力,他还有什么精力去思考呢?如果学生不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就不可能做到深入理解与思考,当然也就无法完成对话与交流。在课堂评价中要把学生对文本的朗读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因素,要看学生在朗读中培养语感的情况,要看学生在朗读中的情感陶冶,要看学生在朗读中的理解与思考,要看学生在朗读中学习与提高。

  第二,关注师生之间的讨论合作学习情况。现在有些教师为了赶时髦,每堂课必有讨论,但对讨论的内容却是泛泛而谈,走形式。课堂上轰轰烈烈,下课后学生一无所获。这是课堂教学中最忌讳的。因此,我们在听课时,不要做一个居高临下的旁听者,只看形式,不重内容,一定要深入到同学们的讨论中去,关注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是积极参与还是被动接受,对问题的认识是深入还是肤浅,是泛泛而谈还是深思熟虑,是人云亦云还是独立思考,这些都应该成为对课堂进行有效评价的重要内容。此外,还要看教师对讨论的把握,是否和学生一起交流,既关注全局,又注意个别;是否给足学生足够的讨论时间和空间;是否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等等。

  3、关注课堂上学生情感的发展

  在许多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在讲台上煞费苦心地讲解、表演,学生毫无表情地配合、接受。我曾听过这样一节课,教师抽一名学生画画后,教师表扬他“画得好”,全班同学就竖起大姆指说两遍“XX,你真棒!”课后,我问同学们你觉得他真的比自己好吗?有的同学说:“教师说好,就是好吧。”我又问另一位同学:“你能画得比他更好吗?”那个同学回答我:“当然能”。“那你为什么还赞扬他呢?”“教师是这样要求的。”可见,学生的表扬是言不由衷的,只是为了表演给教师看的。如此课堂,如何能真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

  有效的课堂评价是对课堂教学的指导与督促。因此,我们在进行课堂评价时,要把学生内心情感的调动作为一个重要的尺度。要着重考察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是否真正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把学生情感的变化作为自己教学的内容;是否根据学生感情的发展确立教学进度;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教师的语言是否对学生心灵产生震撼。

  4、关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我们在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人文关怀,考察课堂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并不是要大家忽略语文的工具性。课堂上,对文章字词句的理解与运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以及文学的语修逻文仍然是我们课堂评价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语文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语文学习关系到其它自然学科的理解,如果我们的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味地追求人文性,只重文学欣赏,围绕文本大谈理想人生,而忽略了语文知识的掌握与运用,那不成为一堂德育课了吗?我认为这无疑是丢了西瓜捡芝麻,是完全不足取的。

  二、课堂评价应采取领导、教师、学生相结合的方式。

  课堂评价的宗旨是激发教师的探索兴趣,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评价的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在进行有效的课堂评价时,不能搞一言堂,要树立对话与交流的思想,包括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主要是大家共同分析课堂的得失,分析教学方法的运用,帮助教师完成自我反思与提高。还包括领导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主要是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心理接纳程度,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学生对课堂的认识与评价。

  三、课堂评价应采取评语导向的发展性评价,杜绝定性定量的结论式评价。

  现在有许多学校在制定教师的过程管理中都有课堂评价一栏,这是对教师教学的检查与督促,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与有效的课堂评价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学校领导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多数情况是集中听一堂课,然后评定分数,就算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考查与考核,这是极其片面的。我们对教师的课堂进行听课与分析要成为领导的日常工作,而不是为了某种竞赛的目的而设。对教师进行听课与分析要成为教学常规工作,但不能以一抵十,以偏概全。对课堂评价应注重与教师的交流,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激发教师兴趣为宗旨,怎么能以一次听课就能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作出定性定量的结论呢?课堂评价应更多的是为教师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建议,评价应尽可能地采用发展性的评语,让教师树立信心,明确努力的方向。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5

  值此新课改全面推进之际,作为教师的我要怎样才能与新课改同行,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积累、更新,促进自我的发展呢?首当其冲的,我认为还是读书。博览群书,应该是我们老师生存的必须之一。

  二十一世纪的来临,预示着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作为一个教育者,怎样使自己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教育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着实值得思考。要想让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合作、学会如何交往,那么教育者本身就应该处在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位置,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并将这些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学习《教育新理念》这本书,使我能够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更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真是受益匪浅。

  例如,第一章“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因为我是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这是一门比较开放的学科,其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并用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师,在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又应该具有什么能力,充当什么角色呢?我想: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和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以及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但一直以来,课堂提问仿佛是教师的专利品,学生只是这些专利品的代言人。如何让教师“会问”是众多人研究的话题。但从课堂改革出发,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出发,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已成为当前课改的重点之一。

  又如,读了《教育新理念》,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6

  作为一个教育者,要想让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合作、学会如何交往,那么教育者本身就应该处在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位置,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并将这些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学习《教育新理念》这本书,使我能够及时地汲取教育科研成果,更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这本书也让我感动,更让我深思。

  一、做学习型的教师

  通过自学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和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二、做欣赏型的教师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某年轻人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青年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说:“这里也同样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者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以批评的态度看,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反观我们传统的教育,多是为了“分数”的教育,从教师自我出发,而不是真正对学生这一主体人的教育,教师的抱怨也就“顺理成章”了。而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个体差异,绝对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我的理解是指学生的发展能为个人所驾驭,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自由地从事多方面的活动,充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何况,“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生”有缺点,“差生”也有闪光点,在我们教师心目中每个孩子都应是有好的一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教育观念,重新整合出新型的师生关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欣赏者”。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合理的心理需求和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爱好与选择,尊重他们的人格。同时,及时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赞扬,特别是对“差生”而言,几次别开生面的欣赏不啻是沙漠里的绿洲、久旱的甘霖,这样将会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让学生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做善问型的教师

  在《教育新理念》中,尤其使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所提出“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书中阐述到“创造始于问题。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 “美国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教师并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作为教师,在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又应该具有什么能力,充当什么角色呢?我想: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和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以及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但一直以来,课堂提问仿佛是教师的专利品,学生只是这些专利品的代言人。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出发,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7

  根据教育局举行的“教育思想大讨论、专业知识大学习、专业技能大练兵”三大活动要求,暑假我自学了《教育新理念》一书。《教育新理念》思想敏锐,视野开阔,关注现实,在对当代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典型案例、教育科学史上的名家名篇名言及其他领域中相关信息的分析对比综合上,从课堂教学、学科教育、素质教育、理想教育、教育研究等5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亟需更新的教育新理念。从宏观教育理念,一般教育理念以及教与学的理念上为我们作了详尽的阐述,使我们认识到任何教育行为都应以教育理念为指导。有了新的理念,就可以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以时代的特点为背景不断自我更新,及时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师。

  袁振国先生文中的事例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剖析了当前教育界所面临的问题与困惑,他文笔简洁流畅,全无枯燥、沉重之感,而富联想、启发性,可读性很强。如:在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学生屡屡获金夺银,却没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学生基础扎实,却出不了世界级的大师;*学生的计算能力世界第一,却少有原创意义上的知识科技创新,以致于在最近的世界科技实力总评价中,美国得了100分,日本得了72分,德国得了54分,俄罗斯得了25分,*仅得了20分。……*的孩子放学回家以后,家长问孩子的第一句话,从黑龙江到海南岛,差不多是一样的;“今天的作业做完了吗?”家长们关心的是学校既定的任务完成了没有。世界上还有一个民族也特别关心下一代的教育,那就是以色列民族。当孩子们放学回家后,家长们问他们的第一句话差不多也是相同的:“你今天在学校向老师提问了吗?”如果孩子得意地说:“我今天向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老师没有回答出来!”那家长会像孩子一样的得意,会喜形于色。可是如果*的孩子回来对家长说他提了一个问题把老师难住了,绝大多数家长会感到尴尬和为难,甚至会斥责孩子:“你逞什么能!”……这些事例在阅读的过程中,很能引起我的共鸣。两种不同的问法体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我国的家长关心的是孩子有没有完成老师给的学习任务,我们老师关心的是如何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教科书就成了权威知识发布的载体。而国外的许多教育却从能不能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在没有机会的地方发现机会,在没有道路的地方开拓道路等方面来考虑学习的意义。难怪我国学生在国际奥赛中屡屡摘金夺银,却没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我国学生基础扎实,却出不了世界级的大师;我国在世界科技实力总评价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得分只有美国的五分之一。在我们周围的确普遍存在这种情况,只是我们有时视而不见,懒得思考而已。《教育新理念》一书中,不仅直言了我们教育面临的现状,还为我们教育者进行了剖析,就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挖掘背后隐含的教育观念,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考。在阅读过程中有一种一气呵成的痛快。作为一位教师,我在阅读了此书后不禁反思:我们的孩子喜欢怎样的教育?因而,我,更应该是我们,要从中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开展教育的目的不应该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已经被证实的,确信无疑的知识,而是应该为了教学生怎样去发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讲课不能以让学生回答我们的问题作为目的和方式,而应该引导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

  教育是什么?赞可夫曾经说过:所谓真正的教育,就是指不仅让儿童完成教师的要求而且使他们的个性,他们的精神生活得到自然的发展。素质教育归根结底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应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的余地,让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时代向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教育需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的,以能否有效地培养创新能力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呼唤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创新型的教师和充满科学与创造艺术的课堂教学。新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有较全面的素质结构,更需要具备创新的活力,以承担知识创新的重任,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这就对培养人才的学校教学——尤其是基础教学提出了挑战。创新教育也是一种“活”的教育。我们提倡孩子“思维无禁区”,让孩子畅想、畅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在这种氛围中,任想象驰骋,任思路纵横,多种想法涌动、交汇,自然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

  让我们记住苏格拉底说的话——“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的确,《教育新理念》让我认识到了对于面向未来的教育,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比解决教师给学生的问题更重要;教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8

  我读完袁振国教授的《教育新理念》后收获颇多!书中这样一段话令我印象深刻:教师绝不是教书匠,而应该是具有教育思想、教育风格、教育能力的教育家,应该对教育活动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有自己独特的追求,有独立进行教育科研的意识和能力。应该使教育过程成为实现和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塑造他们的高尚人格,实现自己的精神追求,丰富自己的情感,放射智慧的光辉,实现自己的幸福理想。这是一种真正的教师境界。

  我认为教师首先应当具备比较高的教育研究能力。教育研究能力是指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师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怎样转化差生,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等。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

  一、对角色作用提出了挑战

  教师作为指导者,应当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教师作为促进者,应当冷静地旁观: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及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其二,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以适当的方式,使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最后,还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使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具有合作精神。新课程要求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则首先应该成为研究者,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注重科学研究。

  二、对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

  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将重新建立教学方式。在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信息;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创设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三、联系教学,不断摸索和探讨

  1、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不要走入两个极端,一个不敢放手,一个是完全放手。我想在课堂上要注意这样几点:

  (1)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要注重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4)要正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2、教学中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

  有一句话说得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的教学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运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是现代教学的一个趋势,但永远不会成为唯一的手段,永远不会替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我们设计的教学课件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但课件却不应成为左右课堂进程的主要因素,人才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过分依赖课件,就会造成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模式化,不利于不同的学生的不同发展。教学中,教学手段的运用应该是多变的,是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情境而设计的。因此,我想在一节课中,如果自始至终都采用多媒体,那就不能称是一节好课,至少说没有把人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上,忽视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思维是多变的。所以,教学上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我们用什么合适的方法,而不是我们用了多少方法。

  3、教学不要过于形式化,注意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有时我们老是想着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用什么手段去体现,往往就没有注意到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使我们的学生能全面发展。只要能让我们的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就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课,就是好课。在许多课上,正是由于我们教师想得太多,因此使教学活动变得只有形式而没有了真正的内容,就像是一套好看的衣服,却没有一个相称的身材人去穿它,那么衣服的美又如何体现呢?衣服,我们知道只要穿得得体就会很好看。同样,我们教学模式不管是什么样子的,只要能使学生全面发展,就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就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想的是如何使学生得到更大的发展或进步,而不是去考虑用什么方法去体现新课程标准。

  总之,如何达到一种“真正教师”的境界,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探讨。


教育新理念 (菁选5篇)(扩展3)

——《教育新理念》读后感 (菁选5篇)

《教育新理念》读后感1

  我认真读了袁老师的《教育新理念》,每读一篇,都给我的心灵以震撼,特别是总序里的第一句话“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可以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座右铭。

  《教育新理念》思想敏锐、视野开阔、关注现实,有对当代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典型案例、教育科学史上的名家名篇及其他领域中相关信息的分析。从课堂教学、学科教育、素质教育、理想教育、教育研究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需要更新的教育新理念。从宏观教育观念、一般教育理念以及教与学理念上为我们做了详尽的阐述,使我们认识到任何教育行为都应以教育理念为指导。有了新的理念,就可以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以时代的特点为背景不断自我更新,及时汲取最新教育科研成果,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师。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让这些教学理念由抽象到具体,在实际工作中实施这些新的理念。

  一、教师要终身学习

  读了《教育新理念》,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贯穿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是学生的专利,教育有、也不再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论,把那些教育理论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二、要有创新的思维和艰苦探索的精神

  教育是什么?赞可夫曾经说过:所谓真正的教育,就是指不仅让儿童完成教育教师的要求而且使他们的个性、他们的精神生活得到自然的发展。素质教育归根结底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应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的余地,让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时代向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教育需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的,以能否有效地培养创新能力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呼唤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创新型的教师和充满科学和创造艺术的课堂教学。新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有较全面的素质结构,更需要具备创新的活力,以承担知识创新的重任,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教师的品质是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坚强与奉献精神作为师德的典范。因为这些品质是任何一个时代教师的必需的要求,而新时期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是创新与探索。因为原有的不适合新时代的"需要必须有屏弃的勇气,这就需要有探索的过程了。这个过程的艰辛注定了要有吃得起苦的精神才可能闯出一条崭新的路,也只有这样,才能锻炼自己,进一步完善自我。于是,这些新时代教师的品质在当今的历史氛围中显得不可缺少和举足轻重。

  三、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要建立一种*等和谐的关系。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有些教师还十分注重开课和结束时师生问候。如“初次见面,请同学们多多关照。”学生们也会有礼貌地对答。又如上课结束时,有的老师说:“请同学们好好休息。”,学生随即说:“请老师好好休息。”这是多么融洽的师生关系啊!老师站在学生的前面是位“循循善诱的指导者”,站在学生的后面是位“和蔼可亲的组织者”,站在学生旁边是位“全神贯注的欣赏者”,站在学生中间就是位“亲密无间的学习伙伴”。我们不能居高临下地看学生,而是蹲下来再看学生。只有蹲下来看学生,才能走近学生,才能尊重学生的地位,才能发现学生长大了,才能与学生建立*等的关系,从而为学生创建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育新理念》一书,让我看到了课程的重要性、教师的重要性、研究的重要性。也让我觉得我们的问题与困惑是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的。只要认真学习,不断反思,找出问题所在,我们的教育理念和行为一定会越来越融洽,越来越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新理念》这本书在我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还会给我们不少的启迪。我将不断学习、不断反思,让“孩子喜欢怎样的教育”这一问题,贯穿于我们的工作中,成为我不懈努力进行解答的目标。

《教育新理念》读后感2

  二十一世纪的来临,预示着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作为一个教育者,怎样使自我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教育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着实值得思考。透过学习《教育新理念》,使我能够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更新了自我的教学理念,真是受益匪浅。

  在《教育新理念》第一章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教师就应让学生学会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它是激发学生用心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和培养学习潜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以及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但一向以来,课堂提问仿佛是教师的专利品,学生只是这些专利品的代言人。如何让教师会问已成为众多人研究的话题。但从课堂改革出发,从培养学生创新潜力的要求出发,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用心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已成为当前课改的重点之一。

  读了《教育新理念》,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务必要终身学习。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务必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务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我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透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教育新理念》读后感3

  根据教育局举行的“教育思想大讨论、专业知识大学习、专业技能大练兵”三大活动要求,暑假我自学了《教育新理念》一书。《教育新理念》思想敏锐,视野开阔,关注现实,在对当代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典型案例、教育科学史上的名家名篇名言及其他领域中相关信息的分析对比综合上,从课堂教学、学科教育、素质教育、理想教育、教育研究等5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亟需更新的教育新理念。从宏观教育理念,一般教育理念以及教与学的理念上为我们作了详尽的阐述,使我们认识到任何教育行为都应以教育理念为指导。有了新的理念,就可以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以时代的特点为背景不断自我更新,及时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师。

  袁振国先生文中的事例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剖析了当前教育界所面临的问题与困惑,他文笔简洁流畅,全无枯燥、沉重之感,而富联想、启发性,可读性很强。如:在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学生屡屡获金夺银,却没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学生基础扎实,却出不了世界级的大师;*学生的计算能力世界第一,却少有原创意义上的知识科技创新,以致于在最近的世界科技实力总评价中,美国得了100分,日本得了72分,德国得了54分,俄罗斯得了25分,*仅得了20分。……*的孩子放学回家以后,家长问孩子的第一句话,从黑龙江到海南岛,差不多是一样的;“今天的作业做完了吗?”家长们关心的是学校既定的任务完成了没有。世界上还有一个民族也特别关心下一代的教育,那就是以色列民族。当孩子们放学回家后,家长们问他们的第一句话差不多也是相同的:“你今天在学校向老师提问了吗?”如果孩子得意地说:“我今天向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老师没有回答出来!”那家长会像孩子一样的得意,会喜形于色。可是如果*的孩子回来对家长说他提了一个问题把老师难住了,绝大多数家长会感到尴尬和为难,甚至会斥责孩子:“你逞什么能!”……这些事例在阅读的过程中,很能引起我的共鸣。两种不同的问法体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我国的家长关心的是孩子有没有完成老师给的学习任务,我们老师关心的是如何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教科书就成了权威知识发布的载体。而国外的许多教育却从能不能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在没有机会的地方发现机会,在没有道路的地方开拓道路等方面来考虑学习的意义。难怪我国学生在国际奥赛中屡屡摘金夺银,却没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我国学生基础扎实,却出不了世界级的大师;我国在世界科技实力总评价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得分只有美国的五分之一。在我们周围的确普遍存在这种情况,只是我们有时视而不见,懒得思考而已。《教育新理念》一书中,不仅直言了我们教育面临的现状,还为我们教育者进行了剖析,就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挖掘背后隐含的教育观念,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考。在阅读过程中有一种一气呵成的痛快。作为一位教师,我在阅读了此书后不禁反思:我们的孩子喜欢怎样的教育?因而,我,更应该是我们,要从中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开展教育的目的不应该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已经被证实的,确信无疑的知识,而是应该为了教学生怎样去发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讲课不能以让学生回答我们的问题作为目的和方式,而应该引导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

  教育是什么?赞可夫曾经说过:所谓真正的教育,就是指不仅让儿童完成教师的要求而且使他们的个性,他们的精神生活得到自然的发展。素质教育归根结底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应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的余地,让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时代向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教育需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的,以能否有效地培养创新能力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呼唤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创新型的教师和充满科学与创造艺术的课堂教学。新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有较全面的素质结构,更需要具备创新的活力,以承担知识创新的重任,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这就对培养人才的学校教学——尤其是基础教学提出了挑战。创新教育也是一种“活”的教育。我们提倡孩子“思维无禁区”,让孩子畅想、畅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在这种氛围中,任想象驰骋,任思路纵横,多种想法涌动、交汇,自然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

  让我们记住苏格拉底说的话——“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的确,《教育新理念》让我认识到了对于面向未来的教育,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比解决教师给学生的问题更重要;教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教育新理念》读后感4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海无涯,书山有路勤为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些话不仅仅是说给孩子们听的,更应该对我们这些处于新世纪的教师说,这是我阅读了《教育新理念》这一书最深的感触。

  课改是当今非常“新潮”的一个教育新理念。但在实际操作运用中,我们也要冷静地琢磨思考一下:有不少“新课堂”与新课程的理念“形似神异”,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肤浅和浮躁。这其实反映了教师的追求和困惑,也是新课程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

  一、课堂规则与孩子自主学习。

  有序的课堂规则体现了孩子良好的习惯养成。有效的课堂规则是孩子自主学习的基础也是铺垫。教师只有维持好了有序的课堂常规,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和孩子的掌握情况,灵活机动地设计活动,引导孩子大胆地进行尝试性的操作,允许孩子操作的失败和错误,肯定孩子富于创新意识的作品。

  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教师要遵循“一扶——半扶半放——放”的程序,精心培养。“扶”就是教师提出良好学习习惯的标准,教给孩子方法,让孩子照着去做,并经常检查。 “半扶半放”就是在孩子已经知道良好学习习惯应该怎样做并有一定的自觉性后,教师视情况,间隔性地加以检查督促,巩固其自觉。 “放”就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养成阶段后,教师督促、检查、提醒的次数可以大幅度减少,但不能取消,要视情况而定。

  在当前的环境中,仍然需要依靠课堂规则来保证教学的有效进行。但在规则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应与时俱进,灵活运用,应将规则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正如在不论有无警察的情况下,遇见红灯都应停下等待绿灯。教学中只有具有规则,并且在切实实施的情况下,才能保证他人的主体地位、同时才能保证自己主体地位的实现。

  二、课改与孩子自主学习。

  新课程提出赋予孩子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因而在课堂上呈现了较多的活动,这是合理的。我们的课堂上常会有为了“活动而活动”,形式上看起来热热闹闹的,内容上却是乱七八糟,该讲的没讲清,该听懂的没听懂,课堂秩序大乱。有活动值得肯定,活动太多则过犹不及。活动是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而进行的,是印证、运用、探究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活动是载体,不是目的。而且活动多了,难免目的性差,设计不周全。对于幼儿园的孩子,常常要想一些小游戏、表演之类的激发他们的兴趣,也总是会出现孩子吵翻天要费好大力才能静下来的情况,为了避免无效而无价值的浪费我们活动的设计上应该更多的注重其内在的品质,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对活动的指导水*,将对活动形式的重视与活动的质量与有效性有效结合起来正确处理活动过程与活动结果有效性的关系。

  现在的课堂上也重视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但也正如文章中所说:提倡生活世界的回归,强*学与生活联系,是非常必要的。但孩子的生活经验毕竟是有限的,教育不但要保持个体经验,而且要提升个体经验,将人类更广泛意义上的经验传授给孩子。

  要想让自己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合作、学会如何交往,那么教育者本身就应该处在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位置,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并将这些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教育新理念》读后感5

  我认真读了袁老师的《教育新理念》,每读一篇,都给我的心灵以震撼,特别是总序里的第一句话“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可以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座右铭。

  《教育新理念》思想敏锐、视野开阔、关注现实,有对当代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典型案例、教育科学史上的名家名篇及其他领域中相关信息的分析。从课堂教学、学科教育、素质教育、理想教育、教育研究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需要更新的教育新理念。从宏观教育观念、一般教育理念以及教与学理念上为我们做了详尽的阐述,使我们认识到任何教育行为都应以教育理念为指导。有了新的理念,就可以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以时代的特点为背景不断自我更新,及时汲取最新教育科研成果,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师。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让这些教学理念由抽象到具体,在实际工作中实施这些新的理念。

  一、教师要终身学习

  读了《教育新理念》,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贯穿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是学生的专利,教育有、也不再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论,把那些教育理论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二、要有创新的思维和艰苦探索的精神

  教育是什么?赞可夫曾经说过:所谓真正的教育,就是指不仅让儿童完成教育教师的要求而且使他们的个性、他们的精神生活得到自然的发展。素质教育归根结底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应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的余地,让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时代向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教育需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的,以能否有效地培养创新能力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呼唤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创新型的教师和充满科学和创造艺术的课堂教学。新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有较全面的素质结构,更需要具备创新的活力,以承担知识创新的重任,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教师的品质是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坚强与奉献精神作为师德的典范。因为这些品质是任何一个时代教师的必需的要求,而新时期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是创新与探索。因为原有的不适合新时代的需要必须有屏弃的勇气,这就需要有探索的过程了。这个过程的艰辛注定了要有吃得起苦的.精神才可能闯出一条崭新的路,也只有这样,才能锻炼自己,进一步完善自我。于是,这些新时代教师的品质在当今的历史氛围中显得不可缺少和举足轻重。

  三、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要建立一种*等和谐的关系。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有些教师还十分注重开课和结束时师生问候。如“初次见面,请同学们多多关照。”学生们也会有礼貌地对答。又如上课结束时,有的老师说:“请同学们好好休息。”,学生随即说:“请老师好好休息。”这是多么融洽的师生关系啊!老师站在学生的前面是位“循循善诱的指导者”,站在学生的后面是位“和蔼可亲的组织者”,站在学生旁边是位“全神贯注的欣赏者”,站在学生中间就是位“亲密无间的学习伙伴”。我们不能居高临下地看学生,而是蹲下来再看学生。只有蹲下来看学生,才能走近学生,才能尊重学生的地位,才能发现学生长大了,才能与学生建立*等的关系,从而为学生创建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育新理念》一书,让我看到了课程的重要性、教师的重要性、研究的重要性。也让我觉得我们的问题与困惑是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的。只要认真学习,不断反思,找出问题所在,我们的教育理念和行为一定会越来越融洽,越来越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新理念》这本书在我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还会给我们不少的启迪。我将不断学习、不断反思,让“孩子喜欢怎样的教育”这一问题,贯穿于我们的工作中,成为我不懈努力进行解答的目标。


教育新理念 (菁选5篇)(扩展4)

——《教育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3篇

《教育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1

  读了《教育新理论》我的感触良多,下面就谈一下我认识和体会:

  一、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

  书中写道:教师绝不是教书匠,而应该是具有教育思想、教育风格、教育能力的人,应该对教育活动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这是一种真正的教师境界。为了达到教师境界我们必须提升自己。另外,在学生的眼中,我们是“无所不知,无所无晓的”。因此,我们具有的知识面愈广博、愈丰富愈好。所以教师更有必要提高自己的文化内涵,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二、联系实际,不断反思

  1、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不要走入两个极端,一个不敢放手,一个是完全放手。我想在课堂上要注意这样几点:

  (1)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要注重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4)要正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2、教学中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

  有一句话说得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的教学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运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是现代教学的一个趋势,但永远不会成为唯一的手段,永远不会替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三、加强交流沟通,加深了解

  沟通是人与人交流的桥梁。课上要多些微笑和多些鼓励,如果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低着头看自己的书,而不听你的讲课、不看你的面孔,这常常是因为教师居高临下。教师在课堂上要坚持“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课下要多些关心和多些谈话,聊一些关于他们的生活、兴趣以及其他功课的学习等各方面的话题。教师要像一个朋友般地听学生诉说,从而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启发。我们应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因材施教。

  总之,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断反思、加强沟通,做一个教育改革的身体力行者。

《教育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2

  有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

  在课余时间,我有幸拜读了《教育新理念》这本书。这本书阐述了:作为教师究竟应该树立哪些新的教育理论,转换哪些旧观念。在教育模式、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的今天,我们在转换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方面应如何去做?通过自学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某年轻人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青年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说:“这里也同样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者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1

  的确,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以批评的态度看,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反观我们传统的教育,多是为了分数的教育,从教师自我出发,而不真正是对幼儿这一主体人的教育,教师的抱怨也就“顺理成章”了。而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由于个体差异,绝对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我的理解是指孩子的发展能为个人所驾驭,孩子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自由地从事多方面的活动,充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何况,“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生”有缺点,“差生”也有闪光点,在我们教师心目中每个孩子都应是有天才的一面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教育观念,重新整合新型的师生关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欣赏者”。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合理的心理需求与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爱好与选择,尊重他们的人格。同时,及时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赞扬,特别是对“差生”而言,一两次别开生面的欣赏不啻是沙漠里的绿洲,久旱的甘霖,这样将会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尤其使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所提出“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书中阐述到“创造始于问题。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美国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教师并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

  这在日常表现出来的是“我们的学生普遍的考试成绩都不低,他们对相当精深的专门知识都能掌握。遗憾的是,在生活中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很低,而解决这些问题的知识他们是完全拥有的。”与之相反的是大神探福尔摩斯的例子。福尔摩斯的各种专业知识非常有限,有的甚至为零,却能够无所不通、料事如神,这靠的是在需要的时候他能调动所具有的有限的知识,当他觉得知识不够用时,能及时补充。从这里我也联想到了我自己。我是一名语文老师,*时看有关语文教学的文章,读文学作品,听语文课我是乐在其中,而听其他学科的教研课我就不得已而为之了。因为我一直认为既然自己是语文专任教师,教好我的语文课足已。事实上叶圣陶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就提出“教育的最后目标却在种种境界的综合,就是说,使每个分立的课程,所发生的`影响,纠结在一块儿,构成个有机体似的境界,让学生的身心都沉浸在其中。”而要使学生能够“沉浸其中”,教师首先要进入这一“境界”。我们不求胜任二三门课程的教学,但有必要熟悉学生所学习的全部内容,能够在学科间相互沟通。

  袁振国教授思想敏锐,视野开阔,关注现实。在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事例典型吸引人,文笔通俗而优美,文中所阐述的观点,我觉得有很多自己以前朦朦胧胧仿佛感受到的地方,经他或以事例说明或引经据典般地娓娓道来,不觉大受启发。对于文中倡导的“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人格。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工作,学会如何合作,以及学会如何生存。”有了更深的认识。因此,教师的知识与观念的自我更新显得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急迫了。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吸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教育新理念》学习心得体会3

  新课程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教学服务,而不是一定恪守 以往的常规秩序,应当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来调整教学策略,有些课虽然没有完成任务,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发展,也应当给予肯定。课程改革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但不是不要传授,必要的概念还

  要讲,但是学生自己探索解决的问题,要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自己去 解决,是在现今的教育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师的角色上主要 讲述教师是学习者、发现者、欣赏者,教师是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 教师是研究者、反思者、创造者这三个方面。结合《数学》课程,在课改的教学中有许多新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 课改实验教师认真从学习课改的教育理论,从学生出发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自己角色灵活转变入手。

  一、学习课改的教育理论。

  任何实践都应有理论的指导,没有理论的指导是盲目的,缺乏科学性 的。作为一名课改实验教师,应深深懂得这次自己所肩负的任务的重量,所以在教学实际中,应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

  《课标》中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公*的 学习机会与有效的指导,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这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公*性原则,保证每个学生有*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也反

  映了英语教育面向全体的思想。 也是初中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方式,真正实现 学生的英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还有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课程要具有开放 性; 把对学生的多样化评价引入课程等。

  当然是在前人教学的基础上发展与探索出来的。理论的学习解决了我们教学的方向性问题。

  二、让学生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否定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学生 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层次地培养起来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帮助。面对全班学生,这个学生的学习态度要端正,那个学生的学习障碍要排除;课堂良好的学习环境

  要精心创设,学生个体的巨大差异要尊重;共同性的疑难要解答,独立思 考的问题要诱导……这些细致而复杂的内容,只是决定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有了新的变化,即由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变为“充分 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仅是让教师重新定义“传道、授业、解惑”的内涵与外延,让教师教的过程精彩纷呈,更要让学生学的过程充实、辉煌。


教育新理念 (菁选5篇)(扩展5)

——家庭教育中的重要理念 (菁选3篇)

家庭教育中的重要理念1

  1、成长比成功重要

  ——输得起的孩子最成功

  现在的父母有个奇怪的现象,什么都替孩子干,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念书。我组织夏令营,一个很小的孩子看着煮鸡蛋发呆,我说“你不爱吃吗?“”爱吃!“”那你怎么不吃呢?“”这鸡蛋跟我们家鸡蛋长得不一样!”“你们家鸡蛋长什么样?”“我们家鸡蛋是白的、软的,这鸡蛋太硬咬不动!”后来一问才知道,这孩子从小就没见过家人煮鸡蛋、剥鸡蛋的过程,都是摆好了切成四块放在面前吃,所以别老预设结果,而要重视成长过程,走好脚下的路,输得起的孩子才是最成功的孩子!

  2、经历比名次重要

  ——过分溺爱造成孩子无能

  都说现在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经受不起挫折,这是因为家长不给他们接受磨炼、承受失败和挫折的机会。“生了男孩怕学坏,生了女孩怕受害”,但意想不到的伤害天天都可能发生,(励志一生 http://)过度的保护带来的是孩子的无能。可以包容孩子,让家成为孩子最后的港湾;可以理解他,让他找到温暖和安全感,在彷徨和没有出路时,给他指条路而不是给他一堵墙。

  3、付出比给予重要

  ——给孩子爱你的机会

  只对孩子付出爱,会让他们没有责任感,只会一味索取。一位下岗女工知道孩子喜欢吃虾,咬牙从市场买来,看孩子吃得津津有味,自己舍不得动筷子,眼看孩子已吃完饭,妈妈忍不住想尝一口,“别动!”13岁的孩子说“那是我的”。过分溺爱、无限纵容滋长了孩子的自私,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4、对话比对抗重要

  ——别跟孩子“较劲”

  青春期的孩子爱跟父母“对着干”,四五十岁的父母也爱跟孩子“较劲”,双方各站一方,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对方,只想改变别人,不想改变自己。(励志一生 http://)比如谈到早恋,许多家长就简单、粗暴地阻挠、强行压制。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在*感迅速增强,但心理却不成熟的时期,他希望得到大人的尊重,又对父母缺少基本的信任,因此逆反心理很强,心灵的大门只朝着同龄人开放,这时候他特别需要心灵关怀,需要理解。

  5、激励比指责重要

  ——欣赏孩子,告诉他“你能行”

  一味地对孩子表示不满、求全责备,带给孩子的是负面信息,让孩子怯弱、抑郁,甚至产生厌世情绪。

  孩子从小生长在“你不行”的环境中,慢慢地会把“你不行”内化为“我不行”,他就真的不行了,其实对孩子来说,有没有天分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兴趣和自信。别瞧人家,大胆为孩子喝彩,相信你的孩子会创造奇迹!

家庭教育中的重要理念2

  现在,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可以说是家中的小皇帝,一家人的中心,使孩子养成了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怕吃苦等等坏毛病,家长们走到一起,关注的话题就是孩子的教育问题,那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呢?我就我*时的一些经验和大家交流、探讨一下

  一、要注意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母亲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高大与否,跟教育效果是成正比的。因为我非常爱看书,我女儿小时候潜移默化,非常喜欢我买给她的书,见到字就问、就读,养成喜欢看书的好习惯,《三国演义》《西游记》《好词好句》《优秀作文》等书是她睡前必做的事情,所以语文成绩很好。

  还记得有一次,我到女儿学校去找她,看到她在黑板上写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字写得很不好,就回来跟她说,要她练字,可她说练了的,练不好。我字也写得不好,但为了让女儿相信字是可以练好的,我就买了字帖、毛笔,每天晚上练,墨水练了二瓶,练的纸堆起来有板凳那么高,看到我这么刻苦的练字,女儿也有兴趣了,经常在我练的时候也在旁边练,有时还问我一些写字的技巧,现在她的字写得好多了。我说是不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吧。

  我看到有些家长一有时间不是打麻将就是看电视,再就是和左邻右舍聊天,说些无聊的事情,殊不知,你们的这些行为让孩子们看到了会是一种怎样消极的影响。再就是有些家长认为,家庭只管孩子的生活,教育是学校的事。他们没有意识到:教育孩子首先是父母的责

  任。有些家长对孩子百般宠爱,放松了教育,这也是没有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还有极少数家长只管“抓钱”,根本不抓孩子的教育,完全放弃了家长应尽的天职。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说明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同时也证明身教重于言教,只有长篇大论的说教总是及不上家长的表率作用。家长的说服教育要有力、要对孩子产生影响,家长就应该做孩子的表率,成为孩子的榜样。比如:要孩子努力学习,可家长却在自己的工作中拖拖拉拉、敷衍塞责,对工作不负责任,这怎么能让孩子相信你说的有道理?家长要求孩子不抽烟、不喝酒、不,道理讲了一大堆,可家长却天天打牌到通宵、经常喝得烂醉如泥,回到家里还要发发酒疯。。。诸如此类,家长说的一套做的一套。怎么能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呢?怎么能让孩子按照你的教育方法去做呢?

  我们社会总是为不良少年问题困扰,殊不知,不良少年往往是那些不良*“言传身教而来”的,我们做家长的是不是应该有一个良好的、理性的心态,不要总是让孩子怎样怎样,首先问问自已做得怎样。家庭教育的成败,离不开家长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二、要用科学的教育方法,面对孩子的错误

  有的家长不是不想好好的教育孩子,而是他们没有掌握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没有掌握科学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个孩子不犯错呢?记得我女儿9岁时,我要她练钢琴,有一次,她没练,我问为什么不练?她说练的谱子掉了。事实上我是发现了谱子,故意问的,女儿竟

  然撒谎,我当时心里是又急又气,真恨不得打她几下。可我还是冷静下来,轻言细语的说:妈妈不喜欢撒谎的孩子,你跟妈妈说真话,无论你做了多大的错事,妈妈都会原谅你。女儿才说她不想练琴,所以把谱子藏起来了。看着女儿委屈的眼神,我不由得反省我自己,每天放学,做完作业就是练琴,每个周未不是学琴就是学英语学数学,钢琴老师也曾跟我说过,我女儿对音乐没有很高的天赋,她这么小,我却一味的想让她有出息、有作为,一味的高要求、高投入,可我站在她的立场上,体验过她的感受吗?想到这,我蹲下身来,问她对学琴是不是一点兴趣也没有?要不想学,妈妈就不要你学了。

  儿童最重要的成长历程,不就是有个充满乐趣与幻想的童年吗?这是我从女儿学钢琴思索得来的答案。让爱飞翔,让孩子在他们童年的童话里健康快乐的成长,难到不是他们的人生经历应有的状态吗? 孩子犯了错误,唯一采用的就只有打骂、惩罚。可这样的教育方法是不能让孩子认识到错误的危害及后果的。在孩子犯了错误时,家长要心*气和地给孩子讲道理,与孩子一起分析犯错误的原因。如果你要批评孩子,不妨先表扬一下他的优点,从肯定孩子的优点着手,孩子会更乐于接受家长的批评。也可以在批评时笑一笑。但目光中却一定要饱含深情,而不要有那种嫌弃和恨铁不成钢的意思。态度要严肃,但也要对孩子满怀希望。要让孩子体会到家长对他的关心和爱护。在指出孩子的错误时,家长的意见要统一,不要一个人一个观点,甚至出现一个教一个护的现象。如果这样孩子就不会把家长的教育放在心上。

  另外,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孩子,更不要当着客人、同学、孩子自己的老师等等的面批评孩子。因那样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所以,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孩子虽然年纪小,但他们也渴望得到尊重,更需要家长听听他们的意见,让他们也谈谈自己的观点。可很多家长却总是认为孩子小,不懂事,谈得出什么来?他们总认为自己的看法、认识就是对的,孩子不听也得听。可孩子也是人,他们也有自尊心。许多家长认识不到这一点,不把孩子放在与自己人格*等的基础上来教育他们,总是用孩子不懂事来搪塞、来找借口与理由!虽然孩子不懂事、不成熟,许多认识和观点尚嫌稚嫩,但并不代表他们就没有自己思想,也不能代表家长就可以以此把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强加给孩子!而正是因为孩子处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才更需要做家长的进行科学的教育与健康的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谈到科学的教育方法不得不提的就是“鼓励性教育”。我在家中就常常对孩子说“你是最棒的”、“是爸爸、妈妈的骄傲,是老师的骄傲”。当我看到孩子那张充满自信的笑脸时,我能肯定我的鼓励会让她更加努力,因为她知道只要努力了,就会获得赞美,就能成功。

  三、要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

  不少父母看到孩子成绩好时往往很高兴,一旦孩子成绩稍差就大动肝火,轻者动口重者动手,这些都是不可取的。那么,应如何看待孩子的成绩呢?

  1、要从教育目的出发,不要光看分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除了主要学科分数外,体育、思想品德、美术、音乐、劳动等各科目成绩,都是孩子素质的反映。家长要从教育目的出发,重视孩子的整体素质水*,如果哪个学科考得好,都要给予鼓励。哪个学科考不好,也要让孩子充满信心,全面给孩子以宽松进取的良好心态去看待。记得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这门课只考了104分,当成绩单放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心中的怒火一下就窜了上来,手拿着成绩单都发抖了。但我还是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用亲切的语气问她:“怎么这次分数不理想呢?”孩子告诉我是因为考试时老师一直站在她的旁边,太紧张了,什么都忘记了。我听后,微笑着对孩子说只要是你*常认真努力了,分数不是最重要的,只要知识学牢了就行了。等孩子的心情好些后,我继续对她说,你这次的紧张还是与你*时没有大胆的锻炼自己有关。所以在以后老师点你回答问题的时候,你应该用宏亮的声音回答,不要担心答的对或错;在有演讲机会的时候,你应该勇敢的走上讲台,不要因为胆怯而放弃;当老师要你来主持班会的时候,你应该自信的说我可以,不要因为是第一次而感到害怕。孩子,勇敢的走出每一步,每战胜一次胆怯和害羞就是一次胜利。妈妈相信经过你的努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出众出色的女孩!这次以后,女儿在学校和生活中明显更加的活拨开朗,遇事也更加勇敢果断了。我想这是高分也换不来的进步啊!

  2、要从自己孩子的实际出发,不能盲目比较。有些家长总爱拿别人的高分与自己孩子的低分比,想以此激励孩子。实际上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客观上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家长应从自己孩子原有的素质水*出发,来看待孩子取得的成绩,鼓励孩子进步。

家庭教育中的重要理念3

  1. 断箭——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

  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

  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

  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把胜败寄托在一只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单位身上??

  ☆ 温馨提示:自己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磨砺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

  2. 生命的价值——不要让昨日的沮丧令明天的梦想黯然失色!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

  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

  “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

  ☆ 温馨提示: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我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3. 昂起头来真美——别看它是一条黑母牛,牛奶一样是白的。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有一天,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

  珍妮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说。

  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往镜前一照,头上根本就没有蝴蝶结,一定是出饰物店时与人一碰弄丢了。

  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而很多人却因为太在意外表而失去很多快乐。

  ☆ 温馨提示: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貌若天仙,还是相貌**,只要你昂起头来,快乐会使你变得可爱——人人都喜欢的那种可爱。

  4. 为生命画一片树叶——只要心存相信,总有奇迹发生,希望虽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版权所有,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

  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 温馨提示: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希望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的价值。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

  5. 飞翔的蜘蛛——信念是一种无坚不催的力量,当你坚信自己能成功时,你必能成功。

  一天,我发现,一只黑蜘蛛在后院的两檐之间结了一张很大的网。难道蜘蛛会飞?要不,从这个檐头到那个檐头,中间有一丈余宽,第一根线是怎么拉过去的?后来,我发现蜘蛛走了许多弯路--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翘起尾部,不让丝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再把丝收紧,以后也是如此。

  ☆ 温馨提示:蜘蛛不会飞翔,但它能够把网凌结在半空中。它是勤奋,敏感,沉默而坚韧的昆虫,它的网制得精巧而规矩,八卦形地张开,仿佛得到神助。这样的成绩,使人不由想起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和一些深藏不露的智者。于是,我记住了蜘蛛不会飞翔,但它照样把网结在空中。奇迹是执着者造成的。


教育新理念 (菁选5篇)(扩展6)

——教育理念格言名言警句 (菁选3篇)

教育理念格言名言警句1

  1)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2)只有由受过教育的人民组成的国家才能保持自由。——杰斐逊

  3)每一个决心献身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苏霍姆林斯基

  4)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第斯多惠

  5)对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克鲁普斯卡娅

  6)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7)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马卡连柯

  8)创造人的是自然界,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别林斯基

  9)信仰是心中的绿洲,思想的骆驼队是永远走不到的。——纪伯伦

  10)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马卡连柯

  11)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苏霍姆林斯基

  12)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苏霍姆林斯基

  13)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苏霍姆林斯基

  14)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15)讨论犹如砺石,思想好比锋刃,两相砥砺将使思想更加锋利。——培根

  16)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17)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陶行知

  18)初期教育应是一种娱乐,这样才更容易发现一个人天生的爱好。——柏拉图

  19)劳动受人推崇。为社会服务是很受人赞赏的道德理想。——杜威

  20)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教育理念格言名言警句2

  1)人类教育最基本的途径是信念,只有信念才能影响信念。——乌申斯基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3)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马克思

  4)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5)只有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爱因斯坦

  6)形式是一只金瓶,思想之花插入其内,便可流芳百世。——法朗士

  7)智慧与教育之间的区别是,智慧会让你过上舒适的生活。——佚名

  8)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蔡元培

  9)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0)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

  11)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苏霍姆林斯基

  12)我们不需要死读硬记,我们需要用基本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列宁

  1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

  14)教育人就是要形*的性格。——欧文

  15)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16)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18)智慧可以使一个人即使未受教育仍可活下去。——谚语

  19)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杜兰特

  2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教育理念格言名言警句3

  1)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2)只有由受过教育的人民组成的国家才能保持自由。——杰斐逊

  3)每一个决心献身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苏霍姆林斯基

  4)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第斯多惠

  5)对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克鲁普斯卡娅

  6)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7)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马卡连柯

  8)创造人的是自然界,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别林斯基

  9)信仰是心中的绿洲,思想的骆驼队是永远走不到的。——纪伯伦

  10)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马卡连柯

  11)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苏霍姆林斯基

  12)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苏霍姆林斯基

  13)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苏霍姆林斯基

  14)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15)讨论犹如砺石,思想好比锋刃,两相砥砺将使思想更加锋利。——培根

  16)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17)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陶行知

  18)初期教育应是一种娱乐,这样才更容易发现一个人天生的爱好。——柏拉图

  19)劳动受人推崇。为社会服务是很受人赞赏的道德理想。——杜威

  20)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推荐访问:新理念 教育 菁选五篇 教育新理念 菁选五篇 教育新理念1 教育新理念读后感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360文档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360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360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30370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