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0文档网>专题范文 > 主题教育 > 世界法律日主题教案3篇【精选推荐】

世界法律日主题教案3篇【精选推荐】

发布时间: 2025-04-19 18:38:13 来源:网友投稿

世界法律日主题教案1  一、本课教学设计意图:  1、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  2、能力目标:①逐步形成按照社会要求规范约束自己活动的能力。②逐步形成明辨是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法律日主题教案3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世界法律日主题教案3篇【精选推荐】

世界法律日主题教案1

  一、本课教学设计意图:

  1、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

  2、能力目标:①逐步形成按照社会要求规范约束自己活动的能力。②逐步形成明辨是非,辨别善恶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做知法、守法的小公民。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2、难点:生活离不开规则

  三、教学方法:

  互动式、讨论法、探究法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根据课标内容精选与我的生活密切相联系的规则、规矩,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看教材、预习课本内容。

  六、本课安排的依据:

  1、学生面临的问题:一是针对同学们对“规矩”“法律”的认识和态度上的偏差,有模糊认识,只看到“规矩”和“法律”约束自己的一面,不能认识“规矩”和“法律”也是正常秩序和自由的必要条件。二是,青少年学生情绪容易波动,做事易冲动的特点。

  2、解读课程的依据:

  “成长中的我”中“学法用法”部分: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部分,学会懂得规矩、规则,自觉约束自己。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问题调查导入:(设置六个问题)

  ①去别人家做客,你知道有哪些规矩吗?

  ②你不管什么情况都能按秩序就餐吗?

  ③上学时你遇到红灯时会自觉停下来等待吗?

  ④假如你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怎样处理?

  ⑤*时你能自觉地对自已的一些不良行为进行反省吗?

  ⑥你会有意识地看一些有修身养性的书吗?

  来引出:

  一、 我们身边的规则

  1、什么是规则

  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

  2、规则的作用:

  出示材料:1823年,在英格兰一所大学的一场足球比赛中,一位队员突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动作:他跳起来用手接住队友的传球,直奔对方球门,把球扔了进去。双方对这个进球是否有效争执不下,因为当时没有规则可依。后来,为了防止出现类似的问题,英国足协制定了“不许用手触球和持球跑动”的足球规则,并成为全*用的规则,一直延续至今。

  议一议:

  1、为什么会制定“不许用手触球和持球跑动”的规则。

  2、假如没有裁判执法,赛场上会出现什么场面?假如裁判执法不公正,会出现什么结果?

  公开——规则——公*

  现场比赛

  看谁了解的规则多:

  全班分六个大组:每个组说一个方面,从衣、食、住、行、学习、文体娱乐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抗赛。

  请两个同学对各组发言进行讲评,然 后老师小结

  3、规则的分类;

  ①纪律、规章。(有纪律处罚做保障,在一定范围内适用)

  ②道德。(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力求人们遵守。)

  ③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普遍约束力。)

  轻松一下:猜一猜,下面这些交通标志代表什么意思?

  小结:小到一个小家庭有严格的家教,一个学校有良好的管理秩序,大到一个国家国泰民安、社会安定这些都离不开人们遵守一定的规则,所以生活离不开规则。

  现代社会中,没有法律是难以想象的。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二、 生活离不开法律。

  1、什么是法律?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

  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的总称。

  2、法律的特征:

  ①国家制定或认可 ②具有强制性 ③具有普遍约束力

  让同学们看几幅漫画(课件)

  ①“声控” ②老师体罚学生、受罚学生不敢上课

  ③明孝陵免费开放,游客践踏世界遗产

  请用自己所了解的法律知识来解释以上行为:然后让同学们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说说如何遵守法律。

  图片一:家庭生活方面

  图片二:学校生活方面

  图片三:社会生活方面

  ④让同学看教材89页,当自已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如何维护。

  3、法律的作用:

  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国家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总结

世界法律日主题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② 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观察,发现问题,从中启迪学生思考,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规则。

  ② 结合典型事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感悟到法律不仅对我们约束作用,法律更对我们有保护作用。法律是我们的守护神,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从而尊重法律,真正爱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观念。

  ②感受法律的作用,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法律。 难点:法律的规范作用和对人们的保护作用。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讨论法,谈话,分析法,总结法

  教学准备

  课本, 相关资料,网上查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5页)第七课的引言并分析:

  有一位父亲为离婚把怨气发泄在儿子身上,他经常打骂儿子,有时还不让孩子上学,他还理直气壮地说:“孩子是我的,我有权这样做,”结果,他因滥用监护权而被依法剥夺了监护权。

  有一位中学生,酷爱计算机编程,一天,他正在为自己的不正当行为沾沾自喜时,警察却把他带走了。

  问:这两个案例中的主人为什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呢?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同学们,这两个案例中的主人之所以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是因为他们的行为违反了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给国家,社会,集体或他人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和危害。所以,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在日常生活中,这类的事例并不少见。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的社会,法律面前人人都*等的。我们大家都应该自觉地学法,爱法,用法,护法。

  那么,什么是法律呢?法律与道德,纪律有些什么不同呢?我们的生活能不能没有法律呢?这就是本课所要讨论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1. 我们身边的规则

  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如果没有行为的规则,各行其是,社会就会混乱不堪,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所以,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十分重要。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比如说:我们坐公共汽车,先下后上就是一种乘车规则。

  现在,在城市里出现的无人售票公交车,前门上,后门下也是一种乘车规则。

  在公共食堂就餐,排队也是一种规则。

  不同项目的体育竞赛,有不同的规则。

  同学们说一说在社会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同的规则?

  同学们的答案是对的,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种。 归纳起来,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有三种类型:

  ⒈道德 2. 纪律、规章 3. 法律。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道德是依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 纪律、规章是按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定出在局部适用的准则。 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具有三个显著特征: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教师归纳分析:请同学们填写课本86页中的表格……

  教师引导过渡:同学们通过这一表格的填写,我们可以看出来,社会道德,纪律规章和国家法律是人们必须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但是,它们有各有各的特征。那么,法律与道德,纪律规章有些什么不同呢?

  法律与道德,纪律的不同之处: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而道德则是在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纪律规章则是由一定的社会组织或团体制定的。

  2.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而道德则是依靠舆论,习惯和人们的信念来维持和维护的,纪律规章则是依靠一定的社会组织或团体来维持和维护的。

  3.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而道德则是因为人们的阶级立场不同而异;而纪律规章则只要求本单位,本团体,本组织的成员或者在一定的场合的人们必须遵守。

  2. 生活离不开法律

  (一)法律的规范作用

  活动一:看漫画分析问题

  看教材的86页漫画,要求学生合作讨论问题:

  同学们想一想,假如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现代社会生活中,没有法律是不堪设想的。我国法律作为人们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的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理,它体现了法律具有规范作用。

  引导:那么,对于我们的权利和义务,你知道多少呢?

  同学们看教材87页的相关链接。

  (二)法律的保护作用

  1.我们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

  2.国家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3.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三、课堂总结

  社会生活需要各种规则,更需要法律的规范和保护,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因此,我们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青少年,要学习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其中,学法,用法,护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四、巩固练习

  选择题

  1.关于法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法律比道德更重要

  B.法律依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世界法律日主题教案3

  一、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包括法律,但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学校里遵守校纪、校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因为教师、家长、学校要他遵守所以才遵守,没有真正意识到规则能够帮助人们开展正常的生活。因此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规则,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并进而了解法律也是一种特殊的规则,从而树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三、教学难点

  法律的三大特征

  四、教学重点

  规则的分类、法律的作用

  五、教学方式

  制作多媒体课件用于教学;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例,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法律。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请大家阅读一则案例。

  有一位父亲因为离婚把怨气发泄在了儿子身上,他经常打骂儿子,有时还不让孩子上学,可他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还理直气壮地说:“孩子是我的,我有权这样做。”

  教师:你是否赞同这位父亲的说法?为什么?

  学生1:不赞同,因为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学生2:不赞同,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家庭保护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

  学生3:不赞同,因为这位父亲不懂得:未成年人有依法受教育权利,父母不得虐待未成年人,否则要受到法律相应的制裁。他这一说法体现了不懂法、不知法。

  教师:是啊,在现实学生活中,一些人对法律的无知和法律观念的淡薄,导致了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因此我们要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的尊严,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律。

  (二)新课新学: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板书)

  第一框 走进法律(板书)

  活动一、“方”“圆”大赛──无规矩不成方圆

  教师:请两位同学到黑板前,分别徒手和用尺子、圆规画一个方、一个圆。

  教师:同学们观察比较他们的画有什么差异?

  学生:第一名同学画得不是很好,因为他是徒手画的,第二位同学画得要好些,因为他用尺子和圆规画得。

  教师:这种差异用*的哪句古训可以说明呢?

  学生:无规矩不成方圆

  教师: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材第86页上的漫画,并讨论:

  ①同样是十字路口为什么出现不一样的现象?

  ②交通规则起了什么作用?

  ③这个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左图交通秩序井然,尽管人多车杂,可是由于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穿梭有序,结果是道路畅通无阻,交通井然有序;右图则刚好相反,没有交通规则或者人们不遵守交通规则,南来的北往的,东行的西去的,行人车辆各不相让,争抢阻塞,其结果是谁都不能顺利地通过。交通规则在这儿起到了维护道路畅通的作用。

  教师:我完全同意同学们的观点。交通需要规则,社会生活也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社会生活中,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人们各行其是,社会生活就会像右图一样混乱不堪,就会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所以,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社会生活要有共同的规则。

  第一目:我们身边的规则

  教师:什么是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呢?社会生活为什么必须要有规矩呢?

  学生: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所有社会成员都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社会生活必须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人们在社会中活动的目的、动机往往各不相同,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人们各行其是,社会生活就会混乱不堪,就会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所以,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社会生活离不开规矩、规则。

  1.生活中规则有很多种,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板书)

  活动二、齐心协力

  教师:请小组同学齐心协力,共同寻找生活中的规则(同学们从自身经历或直接感受到的有关衣、食、住、行、学习等方面),并想象没有了这些规则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学生1:在学校自觉遵守班规校纪,按时到校,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

  学生2:在公共汽车上主动给抱小孩的妇女或老人让座。

  学生3:遵守交通法规,不攀折花草树木,不践踏草坪。

  学生4:如果没有规则的话,每个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那么社会就会混乱不堪。

  ……

  教师:由此可见,规则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保障,是自由的前提。

  活动三:分门别类

  教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回答我们可以发现,调节我们的行为规则有很多种,如:纪律、道德、法律等,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为我们提供行为准则或者行为模式,对我们的行为有规范作用。

  大家分析一下,刚才所说的规则哪些属于纪律,哪些属于道德,哪些属于法律。

  学生1:给老弱病残孕让座是道德要求。

  学生2:按时上课遵守课堂纪律是属于纪律要求。

  学生3:遵守交通规则,维护公共场所秩序是法律要求。

  教师:道德、纪律、法律这些规则有什么不同?请大家举例说明。

  学生1:道德,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

  学生2:纪律、规章,按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定出在局部适用的准则。

  教师:那么,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则,与道德、纪律、规章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与道德、纪律等规则相比较,法律具有最为显著的特征:

  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教师:因而我们说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板书)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7页的三幅图,说说各图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1:第一幅图说明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学生2:第二幅图说明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学生3.:第三幅图说明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活动四:规则比拼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填写教材第88页上的表格。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是多种多样的,没有道德、法律、纪律,将无法支撑一个社会正常运转,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混乱不堪,违法乱纪现象得不到制裁,公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因此,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尤其离不开法律这种规则。

  第二目:生活离不开法律

  活动五:看“小郑”谈法律

  教师: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8页,小郑的案例,并思考以下问题:

  1.舞迷夫妇的行为对么?为什么?

  2.最后执法部门依照什么规则阻止舞迷夫妇的行为?

  3.假如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4.这个案例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学生1:舞迷夫妇的行为是不对的,因为他们的行为扰乱了他人的生活,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违法了我国法律相关规定。

  学生2.:执法部门依照我国有关法律阻止了他们侵权行为。

  学生3: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假如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混乱不堪,我们将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事错的,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更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生4:它体现了法律具有规范作用。

  教师: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的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如果人们违反了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理,法律既为人们的提供了一个模式,一个标准或方向,又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有效准绳。

  1、法律具有规范作用{板书}

  教师:《刑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做斗争,以保护*,保卫人民民主*的*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利和其他的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护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条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育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欧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教师:请大家思考,这些法律条文的规定说明了我国法律有什么作用?

  学生: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教师:正是法律的规范作用使人们知道了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从而约束了舞迷夫妇的错误行为,最终保护了小郑的合法权益。可见,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它不但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还具有保护人们合法权益的作用。

  2、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板书)

  活动六、集体智慧

  教师: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9页中的图画,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1)小叶和小静为什么能够如愿以偿?

  (2)如果没有法律的相关规定,情况会如何?

  (3)这主要体现了法律的一种什么作用?

  学生1:因为我国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劳动法,所以小叶和小静的合法权益才可以得以实现。

  学生2: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规定,他们二人的合法权益就无法得到保障,就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学生3:这体现了法律具有保护作用。

  ……

  教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讨论回答,我们知道,解决纠纷和制裁犯罪需要通过法律,维护合法权益需要法律的支持。可见,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因此,我们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青少年,要学习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其中,学法、用法、护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取得态度。

  七、板书设计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一框 走进法律

  一、我们身边的规则

  1、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2、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二、生活离不开法律

  1、法律具有规范作用

  2、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文章

  八、教学反思

  本堂课基本上能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完成教学,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但由于从教时间不长,教学经验不足,再加上准备不够充分,本堂课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首先,谈一下本节课的可取之处。

  1. 学生展示的声音洪亮,姿态自然。可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2. 学生能及时给予小组评价,是每组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及不足。

  3. 教师能对重点内容及时进行考查、追问。在讲完第五题法律的三个特征后,能出示两个材料,判断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

  4. 及时板书,使本节课的知识点清晰,一目了然。

  但同时,更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

  1 . 教师讲课没有激情,语调*淡。

  2. 板书由于着急,写得有点乱。

  3. 学生在举例子时,有不恰当的(吃饺子),教师没有及时进行指导。

  4. 在讲第三个问题“身边的规则”时,说得少,应多启发学生多讲一些。

  5. 另外,学生的评价,应制定一个详细的评分标准。

  6. 没有形成书写副板书的习惯,其实在课堂中把学生的一些回答记载下来。然后用于后面的教学是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是最最贴近学生实际的体现。如在给规则分类时,让学生从大家所感受到的规则中来提炼出道德、纪律、法律三类规则。

  7.对于法律的强制性,应予以讲解,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扬长避短,正确把握理解新课程教学理念,在重难点知识突破上应再下功夫。

推荐访问:教案 法律 主题 世界法律日主题教案3篇 世界法律日主题教案1 世界法律日活动主题 世界法律日主题班会 世界法律日的活动策划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360文档网 2013-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360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360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30370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