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青
创新近年很受关注。美国称之为创造力工程,日本称之为发明技法,俄罗斯称之为创造力技术或专家技术。
我国也重视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呼声不断,促进创新的教育举措众多。比如,有的开设“**x创新班”,选拔优秀的学生开展教育。有的增设科学课,让学生通过探究式活动学习,发现、阐释或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还有的组织学生到航空馆或博物馆学习,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科学的魔力等。
这些号称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育创新,真能如人所愿培养出创新人才?回答这个问题,明白以下两点,答案也许就清楚了。
一是教育创新不同于创新教育。教育创新一般来说对培养创新人才是有利的,它常赋予学生更扎实的知识基础,见多识广的眼界,乐于付之行动的习惯等,是创新不可缺少的。但由此认为这就是激发创新的创新教育,就可以期待培养出创新人才来,那就不合适了。教育创新和创新教育是两码事。前者能为创新创造条件,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后者专门指向创新。且不说后者能否培养出创新人才,但仅仅依赖教育创新就期待培养创新人才,那是太乐观了。不少高举创新大旗的教育改革,实际目的却是努力提高分数,就是样例。
再说,教育是个综合系统,包含众多因素,其中任一因素的变化,都可以看作是一次教育创新,因此教育创新的种类和范围可以很广,不可能各种教育创新都能培养创新人才。
二是创新的机制还不明白。创新从本质上说是人的天性,蕴含在基因里的,人天生都有创新的“端口”——喜新厌旧,这是事实。商业里(技术和营销)不断推陈出新,就是证明。
创新的外在表现是与众不同,能突破常规,谋求差异、不同、个性,然后把它外化、物化,迎来行为或产品的创新。所以,包容差异,就是包容创新。鼓励差异,就是鼓励创新。培养这样的态度和文化,也许是比教育还要有用的办法。
如果教育非得要在培养创新人才上“建功立业”,好的做法是,不要忽视或者打压孩子们的创新(比如,好奇),更好的做法是鼓励新奇,鼓励想象,鼓励分享。这些都是创新的“火苗”。火苗多了, “燎原之火”就会有到来的一刻。
如果考察一下人类历史上的所有伟大发明,并提问:“哪些发明是教出来的?创新是教出来的吗?”,我们该怎么回答?
最后,如果我们进一步追问:创新是怎么发生的?机制是什么?发散性思维来自哪里?那我们在提出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等口号时,还会那么自信、底气十足吗?
猜你喜欢火苗创造力人才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少先队活动(2022年4期)2022-06-06人才云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教师博览·中旬刊(2022年5期)2022-05-29糟糕!小火苗不见啦!小雪花·小学生快乐作文(2021年2期)2021-07-09红枫林作文·小学中高年级(2021年11期)2021-05-18红枫林作文·小学低年级(2021年11期)2021-01-25一束火苗读友·少年文学(清雅版)(2020年2期)2020-06-15激发你的创造力红领巾·萌芽(2019年4期)2019-05-17激发你的创造力红领巾·萌芽(2019年3期)2019-04-18忘不了的人才之策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