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情况调研报告书,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乡村振兴情况调研报告书6篇
第一篇: 乡村振兴情况调研报告书
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乡村振兴战略总体分为五个部分,其中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载体,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乡村产业振兴的经济基础好,才能建设好乡村环境基础、文化基础、社会基础,并最终实现生活富裕的民生目标。为深入了解掌握我市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情况,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9年工作要点,4—5月份,我们农业和农村工委在分管领导的带领下,对我市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情况开展了专项调研。调研组专门听取了市农业农村局的工作汇报,组织部分村支部书记和农业龙头企业、农地股份合作社、家庭农场负责人开展座谈,并赴**、**、**等地学习考察了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XX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通过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优势产业,做大优势农产品,实施精准扶贫等方式,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一)工作机制逐步完善。成立了市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为切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关于201X年加快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政策意见》《关于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优势产业等管理保障措施,为扎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组织保障。(二)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三年的努力,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78.6万亩,把杂、乱、差的田块建设成“地平整、田成方、路相通、林成网、沟相连、渠通畅”的标准农田,解决了灌排设施配套,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也为现代农业提供全程化、系列化和机械化服务打下了基础。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1家、省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50家,XX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4家。重视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实施农业科技兴农行动,建成1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培育480个骨干科技示范户。实施农业重大新品种创制项目,全市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11项,新品种26个。2018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6.7%,列XX各县市第一。(三)产业优势逐步形成。坚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绿色优质稻米、高效蔬菜园艺、生态林果花卉、水产健康养殖、农业休闲旅游五大主导产业。优质食味稻米种植面积增至8万多亩;
高效蔬菜播种面积达70多万亩;
葡萄、水梨、石榴、枇杷等果树种植渐成规模;
乡村旅游、休闲农业、采摘农业、观光农业游客接待量逐年提升,先后荣获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市、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全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成效显著市等称号。(四)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农村改革持续深入,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XX第一,通过省级验收。充分放大农地股份合作等试点效应,出台实施意见和奖补政策,支持10个村试点发展新型合作农场,推进村级集体规模经营。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完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完成交易额超1亿元。深入推进“三个全覆盖”试点,出台指导意见,扩大试点范围,严格督查考核,累计土地流转14.8万亩,建成社会化服务联盟26个。(五)产业布局得到优化。挖掘乡村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推动乡村产业规划布局向专而特、规模化方向转变,着力打造2个农产品集中加工区、“六大种养园区”,2个休闲农业园区,全面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培育优势乡村产业。充分激发沿海开发重点镇、区镇合一重点镇和特色镇发展潜力,推进新型城镇建设,加快促进人口、产业、要素集聚,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功能配套。已先后组织实施了规划完善、产业转型、民生示范、制度创新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建设,促进了多项农村改革探索成功起步。二、存在问题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尽管近年来我市在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方面作出了很多的努力,但从总体上看,我市乡村产业化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还有许多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主导产业优势产品没有培大扶强。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虽然我市五大主导产业发展格局已初具规模,但受多种因素影响,产业优势效益并未充分显现,对我市乡村产业发展带动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种养模式相对简单。如我市稻麦种植面积在30万亩以上,其中稻田综合种养、优质食味稻米面积分别为0.2万亩、8万亩左右,其余均为普通稻麦品种,精力投入大,产量和价格普遍较低。加上近几年极端天气及病虫害影响、人工成本不断上升、土地流转费用相对较高,导致稻麦种养大户种植利润持续下滑。二是关键技术无法突破。如我市“四青作物”一直深受喜爱,产品销往上海、浙江等地一直是供不应求,据了解青毛豆、青蚕豆、青豌豆、青玉米亩均产量分别可达1000斤/亩、1500斤/亩、1200斤/亩、1500斤/亩,平均利润为500元/斤、1000元/斤、1500元/斤、700元/斤,经济效益显著。但由于去皮脱壳等生产技术至今仍不成熟,依然以人工剥壳为主,过大的人工成本成为“四青作物”种植面积无法扩大的重要因素之一。三是地域品牌少。目前我市由政府扶持,正真代表启东特色,拿得出、叫得响的地域化品牌较少,如“吕四海蜇”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产品,因缺乏系统的生产、宣传、销售商业程序,没有形成统一的地域商标,营销方式也是以分散型市场销售为主,产品市场占有率较低,经济效益带动不明显。四是产业链条较短。如生态林果花卉产业,果树种植一产向后延伸不充分,多以供应原料为主,从产地到餐桌的链条不健全,鲜果精深加工不足,副产物综合利用程度低。且上下游产品加工、储存、销售等环节发展滞后,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五是产业融合度不高。对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关系的认识还不到位,利用生态资源发展生态经济不充分。如水产养殖资源开发不足,生态垂钓、水产休闲餐饮等项目开发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农业发展与休闲旅游产业融合度不高。此外,乡村旅游、休闲农业、采摘农业等的办法不多,普遍存在低水平模仿、模式单调等问题。产业类型重复不仅会影响项目质量,更会在本区域内形成强大的竞争阻力,分散消费能力,从而降低项目效益。(二)生产社会化服务有效供给能力较低。乡村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社会化服务能力不足,不能完全匹配生产的需求。一是公益性服务能力弱。政府公益性生产服务体系不健全,很难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乡镇一级农技人员工作精力不集中,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非农业专业人员比重大,专业技术人员年龄和知识老化,农技站所服务功能弱化。加之农民主动接受服务的积极性不高,大多依赖传统经验和习惯,致使服务效果不够明显。二是社会化服务体系对产业支撑和保护基础比较薄弱。尽管我市“三农”工作资金投入较之以往有一定增加,但仍然难以满足当前农村发展的新需求。对农业机械售后维修服务、技术服务等不完善,影响了农机化效益的充分发挥。三是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匮乏。我市各类合作服务组织虽然在提高乡村产业效益上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在发展中还普遍存在周转资金困难、规模小、服务项目单一等问题。农户与服务组织之间的关系松散,服务的普及度较低。四是产销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仓储物流等设施还未实现全覆盖,批发市场、产销对接、鲜活农产品直销网点等设施相对落后,物流经营成本高。(三)农业人才资源匮乏、科技支撑相对落后。一方面是人才资源匮乏。主要表现在农民总体科技文化水平不高,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现代新型农民极其缺少。由于工作地点偏远,待遇不高,人才服务乡村产业的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等种种原因,使得聘请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成为难点。另一方面是机械化程度低。农机设备科技水平限制,土地耕地分散,机械化与规模化结合不紧密,农机田间操作、维护和管理技术落后等等因素,导致我市农业生产比较落后,机械化程度整体偏低,生产效率、产品加工能力与水平还不能得到较快的提高。(四)资金瓶颈仍是制约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因素。一是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突出。信贷资金供给渠道较为狭窄,银行借贷门槛高、手续繁琐,部分金融机构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存在惜贷现象,现有的乡村产业发展融资政策得不到落实,致使经营者难以得到足够的发展资金。二是政府资金投入绩效不高。近年来,我市农业扶持资金投入一改过去的多部门、分散性惠农补贴方式,而将大部分经费集中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随着高标准农田投入使用,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如建设规划与实际操作存在误差,水泵设置过少,管道设置过粗,排线过长导致水压不足,稻田灌溉水量达不到要求。有些承包者直接废弃不用,另外进行排设,造成严重资金浪费。三是财政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乡村产业振兴相关政策措施落实和惠农补贴分配管理使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创建、“益农信息社”建设等项目专项资金使用不到位,项目进展缓慢,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未按方案实施,少数涉农专项资金、省级“农作物重病虫害监测”专项资金未达到专款专用等。四是农业政策性保险新型险种探索不够。保险覆盖范围较窄,部分果树、蔬菜类产品还未纳入到农业政策性保险范围,农机设备的险种设置也比较落后,气象指数保险等探索力度还不够,没有真正发挥出农业政策性保险的保障作用。(五)生产资源利用不充分。一方面是土地分散、碎片化。近年来,市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提高。然而就我市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农村土地受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分散性、碎片化耕地仍然占主要部分,很难形成种养大户,不利于形成规模、形成基地。此外,项目农业发展也存在用地瓶颈,尤其是农业龙头企业、休闲产业发展土地指标审批难,制约了产业化发展。另一方面是淡水水面资源浪费。我市拥有大小横河泯沟5万多条,是淡水养殖独特的先天优势,随着我市淡水养殖业的兴起,淡水虾、扣蟹等养殖收益逐年提高。然而,由于水质环境条件、偷盗电捕、养殖技术粗放落后等等问题,导致沟河水面利用率较低,群众养殖积极性并不高,丰富的水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三、建议意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我们必须要立足实际、迎接挑战、完善政策、补齐短板,努力为乡村产业振兴创造良好的条件,增强乡村吸引力,带动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乡村汇聚,让农民看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希望,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一)把握乡村产业振兴重点,着重扶持优势产业。坚持规划先行,引领乡村产业振兴有序推进。充分立足我市实际,尽快编制我市乡村产业振兴五年规划,重点扶持五大主导产业,明确工作任务,设定完成时限,并给予政策倾斜,确保乡村产业振兴落到实处。注重品牌带动,扩大启东农产品知名度。以品牌战略为着眼点,依托启东海产品、四青作物等资源优势,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市场价值优的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区域特色品牌。科学制定扶持地域化农产品品牌的政策措施,对同类产品进行整合提炼,避免因产品品牌杂散造成的无序竞争。对于有知名度但生产不易集中的特色农产品,鼓励农户在平等自愿基础上通过组织专业协会,进行商标注册,实行统一标示、标准、包装、销售,合作创建共有品牌,共享品牌利益,共担品牌经营费用,以有效降低品牌经营成本,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知名度。(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生产过程全覆盖。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包括产、供、销等各个环节,这些环节的正常运行对物资、信息、资金、科技的社会化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议搭建为农服务综合平台,围绕不同阶段的生产需求,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全程服务。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提供农作物统一育种出苗;
培育农民专业合作联社,实行农药、肥料等农资配送,并提供统一的收割、收购、烘干、检测、包装等一系列服务。建立农产品集中销售中心,拓展销售渠道;
配备专业运输设备,组建高效的现代化运输队伍,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搭建三网融合的信息服务快速通道,有效连接农户与市场、生产与技术、政府与农民,变“小规模、分散化”的小家庭经营为“规模化、产业化”的大家庭经营,通过实现农业规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此外,要加强对农业经济形势、气象、病虫害等信息的发布服务,为农业生产提供便利。大力推进电子商务,通过促进电子商务与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成功嫁接,加快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三)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一方面是促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围绕调整乡村产业结构和建立现代农业,依靠现有的资源、要素条件,引导农民积极适应市场竞争,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项目,实现产品增值。对青蚕豆、青毛豆等已经具备比较成熟的种植加工技术产业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在资金投入、要素流通、税务优惠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我市农业生产由简单的种养模式向高效农业转型升级,逐步淘汰落后产业,努力提升生产绩效,增强乡村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是延伸乡村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物流、储运、批发,打通农业生产全过程,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坚持特色发展,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乡村环境整治与发展特色民宿经济、优质农产品电子商务、乡村休闲旅游、养生健康结合起来,建设运行高效的乡村产业链。加快培育乡村产业发展新业态,推动生态资源和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四)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高质量促进科技升级。积极搭建平台,促成农业院校、科研单位在我市建立农业技术研究所及生产实验基地,探索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产业推广模式。加大“引资引智”力度,进一步加大乡村产业招商力度,积极招引国内外知名大型农业龙头企业、上海农业加工贸易公司和在沪从事农产品经营的启东籍人士,尤其是盱眙稻虾混养等优秀企业到启东投资,将先进的种养殖技术带回启东。加大农技培训力度,做好入户指导、田间咨询、网络交流等跟踪服务。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建立农业专家热线、农业咨询机构、农业技术服务团等平台,为农民提供政策咨询、科技指导、市场信息等服务。二是高质量建立现代乡村产业聚集园区。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强镇,创建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打造一批产业链条全、投资强度大、示范带动强的一流现代乡村产业园,形成融农业生产、农产品消费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参考慈溪大学生农业众创园模式,由政府投资,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减免税费、小额贷款担保、创业补贴补助等多种形式,鼓励、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返乡、来启进行农业创业。三是高质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围绕构建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体系目标,全面深化农村土地确权,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全面提升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小农户开展生产经营合作,构建紧密联结机制。发展农合联,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促进小农户分工协作,在提升劳动技能的同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四是高质量发展“一村一品”示范村。总结推广惠萍镇南清河村的特色产业水产养殖,吕四港镇海渔村的特色产业紫菜加工,南阳镇乐庭村的特色产业蔬菜种植等“一村一品”示范村成功经验,力争在每个行政村培育一项特色产业,围绕特色产业建设一家网店,引领带动全市特色产业发展、农产品销售和农民创业致富。(五)充分利用要素资源,实现生产规模化、集约化。顺应农村人ロ向城镇集中的趋勢,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实现从分散经营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一是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引导土地依法、自愿、平稳流转,探索长期流转模式,签订中长期租赁合同,发展稳定而适度的规模经营。二是推广土地入股分红成功经验。大力推广现有的惠萍镇东兴镇村农地股份合作社成功经验,鼓励用集体土地、农民自己的土地入股合作社,年底按股份分红,用股份带动参与各方的积极性,实现土地资源保值增值,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机制。三是发挥高标准农田辐射效应。切实落实好高标准农田“谁来种”的问题,鼓励有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申报经营。要将高标准农田作为农村创业的重要载体,形成辐射效应,通过市场拉动、政策推动、典型带动等途径,吸引农业科技专家、大专院校毕业生、返乡能人等群体创业兴农。四是大力发展沟河养殖。坚持水利建设、农村水环境整治、沟河养殖利用三位一体有效结合,加强沟河水环境整治,确保水质健康。加大对偷盗电捕行为打击力度,深入开展群防群治。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养殖品种,为养殖户提供信息、技术、市场行情等指导,提高养殖效益,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沟河高效养殖。(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确保资金投入取得实效。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保障和稳定增长机制,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产业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优化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方向、结构和效率,统筹安排各类功能互补、用途衔接的涉农资金,实现财政支出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优化政策导向,吸引社会协同支持乡村产业振兴。深化“政银担”合作,探索建立面向“三农”的担保贷款风险分担机制,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引导金融资源下沉。建立健全适合乡村产业特点的金融体系,积极稳妥发展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支持其开展投资、代理保险等涉农综合业务。设立农业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扩大农业农村政策性保险面,探索农业综合保险试点,拓宽设施果蔬、特种水产、休闲农旅等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险业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能力。
第二篇: 乡村振兴情况调研报告书
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篇一】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胡陈乡农业比重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势在必行、至关重要。为此,特围绕胡陈乡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以来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开展专题调研。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资金问题成乡村振兴“拦路虎”
一方面,乡村振兴需要庞大资金,而胡陈乡财政薄弱,难以长期支撑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出于物流等因素的考虑,好项目、大企业一般优先落户开发区、城乡结合部和交通枢纽地带,胡陈乡由于先天的地理劣势,在招商引资上明显缺乏竞争优势。
(二)创新不足制约乡村振兴推进
目前,胡陈乡由于创新不足,发展模式僵化,导致原有优势不显、发展后劲不足,最终拖慢乡村振兴进度。以旅游工作为例,胡陈旅游具有“点多、面广、环境好”的特点,并且拥有农事节庆、休闲农业、户外运动等三大资源要素,优势突出。但是,由于创新不足,胡陈绿水青山等优势未能得到有效的利用,且随着周边乡镇对乡村旅游的日渐重视,胡陈旅游的优势日益减弱。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今年胡陈桃花节外来游客人数和去年相比,下降幅度在60%以上,其中流失的大部分游客前往其他乡镇街道参加模式更新的樱花节、油菜花节。
(三)群众观念有待提升
一方面,受传统“小农思维”影响,大部分农民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抱地养老”、“抱房养老”的程度,农村一些闲置土地、房产难以通过集中流转、整村入股等形式得到合理利用,最终导致花卉经济、民宿经济、观光经济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遭遇土地瓶颈。另一方面,一些相对比较成熟的农家乐、乡村民宿经营业主因现代经营理念欠缺,产品服务比较单一,难以吸引中高收入人群用餐入住,所产生的经济价值、综合价值相对有限。
三、下步打算
(一)加强资金管理,强化招商引资
一方面,加强乡村振兴资金监管,做到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定期审核,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加快提升全乡道路交通建设网络,完善全域绿道功能,实现盛宁线力洋至胡陈段建成通车,争取沿海高速互通连接线立项动工,推进乡客运场站规划建设,扭转地理劣势,强化招商引资竞争力。
(二)拓宽工作思路,增强发展后劲
一方面,积极组织乡工作人员、村干部、党员、妇女代表等人员前往乡村振兴工作先进乡镇进行考察学习,开拓视野,拓展思路。另一方面,充分把握胡陈乡现有优势,通过改革试点等方式,“老瓶装新酒”,积极探索胡陈乡村振兴新模式。
(三)改善群众观念,推进全民共建
一方面,通过村民说事、聊天长廊等平台进行宣传,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群众观念,激活群众主人翁意识,鼓励群众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另一方面,借助光点小聚等活动,加强农家乐、乡村民宿经营者之间的交流,并安排相应的经营技能培训,提高经营者经营水准,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篇二】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本次对调查过程中农民朋友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作了必须的探讨和分析,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
1、农田断水频繁,尤其是在干旱季节,更为严重。
2、公路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不是很完善,农民的出行很不方便。另外,由于公路等的不完善给当地的经济也带来了必须的影响。
3、农产品的价格较低,农产品给农民带来的收入甚微。虽然近年来农产品的价格有所上扬,但是农业生产资料也在不停的上涨,与农业》投资相比,农产品的价格较为低迷,长此以往将对农民不利。关于问题的分析根据当地政府的基本状况而言,由于在该地区设立的工厂和企业较少,所以税收来源就不多了,另外又加之中央实施的税费改革,对农业税的免除,政府的财政收入就存在必须的问题。农产品的价格持续低迷的问题在全国的范围内都普遍存在,这主要是由于农产品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众多,这势必会导致农产品的供大于求的情形出现,从而出现“谷贱伤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地方政府如果采用宏观调控的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的话,可能性不大,效果可能也不会很明显,毕竟地方政府的管辖范围有限,调控潜力也有限。对于贴合实际状况的经济发展之路,有下列几个:花大力气招商引资对那些拥有丰富的资源的地区,农民本能够很好的利用这些资源来发家致富,但是由于资金不足,无力投资而使得资源无法很好的开发,为了很好的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招商引资当为首选。
另外,招商引资的另一个较大的项目是对农产品的生加工等方面。该地区的农产品在销售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产生多大的附加值,然而,该地的农产品质忧、产量佳,所以如果再对其进行生加工,则会有很大的潜力。政府应当制定必须的优惠政策,力争建立几个龙头企业,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用心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用心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为农民增收注入活力。
一、是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加工增值、为农服务的作用。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并致力于组建农业龙头企业集团,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潜力。
二、是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我们要把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结合起来,用心引导,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要以鼓励引导广大农民开展产销联合,组建多种形式的技术协会、信息协会、流通协会为重点,透过这些市场中介组织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政府要适当引导农民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尽快调整农产品品质、品种结构,发展特色产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立足资源优势,突出抓好品种、质量的结构调整,使农业由市场决定产量、需求决定品种质量的轨道上健康发展。同时也应当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务必强化市场第一的观念,下大气力研究市场信息、市场动态、市场容量和供求关系,超前预测,科学分析,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农业生产,利用时间差、地区差,扩大农产品销售半径,扩大农产品集散量。突出优质抓特色,狠抓调整促增效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有特色,才能有效参与市场竞争并立于不败之地。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是新时期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一)抓高效特色种植业。
(二)抓绿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壮大农产品经营队伍发展壮大农产品经营队伍,一个产业能不能持续持久活力,还得看产品的销路是否畅通。农业产品销售要有超多的农产品经纪人,政府要针对本地区的具体状况,培养农产品经纪人,扩大流通渠道。随着农产品的价格上升,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农资市场管理,防止恶意哄抬农资物价,使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防患于未然发展农商经济合作社现阶段,土地全部承包到户,在土地不能大规模集约经营的状况下,另辟途径,透过农商合作社,关键要让农民参与和经营,把一个个单一个体有组织的联合起来,使某一特色产品构成规模、在规模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化经营,才能尽量降低市场风险,在产品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蔬菜、、生猪、家禽、等都能够透过合作形式构成拳头产品,在市场上占一席之地。只有到达产业化、规模化,才能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培育品牌农业产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另外,在某一产品到达必须规模、知名度后,政府要引导树立名优品牌,进行注册保护,以品牌开辟市场、拓展销路。总结农村的繁荣,经济发展刻不容缓。“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农民增收”,这一重大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政府也作了超多的工作已改善农民收入。我就本次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所调查的资料作了必须的总结和归纳,针对我地的实际状况做出了发展经济的几看法:
1、花大力气招商引资;
2、用心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3、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4、突出优质抓特色,狠抓调整促增效;
5、发展壮大农产品经营队伍;
6、发展农商经济合作社;
期望能够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尽一番力!
这次早已已结束,但它给我留下了许多思考,使我们这些读圣贤书的人也开始关心窗外事。它时时刻刻提醒我,在生活着九亿多农民的广大农村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问题,经济还不够发达,政治体制还不够健全,十分需要我们这些大学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尽自己应尽的一份力,作出自己应做的一份贡献! 【篇三】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实力,既是党中央让广大农村老百姓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一项战略举措,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潜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理念在农村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社会稳定和党的执政地位。根据民权县县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在林七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于今年9月下旬透过走访农户及查阅有关档案资料等方式对XX村关于新农村建设方面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状况整理如下:
一、**村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XX村概况
XX村座落在民权县县城的东北部,与县城相连,距县城22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1公里,公路从村中穿过,地理条件优越,全村总面积为13。5平方公里,辖8个自然村13村民小组,713户人,全村可用耕地3024亩,水面面积50亩,2007年人均纯收入4200元,村群众经济收入达4。6万元,全村共有65名党员,设一个党总支,二个党支部,下设11个党小组,村级组织健全。
(二)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1、精心谋划,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群众参与,科学编制,坚持标准,逐步到位”的原则,设定好新农村建设的规划。
2、理清思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利用X村地处城郊的地理优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群众资产的管理,着力抓好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和村级群众经济稳步发展。一是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和效益
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用心引导村民发展优质粮食作物,大棚蔬菜、瘦肉型生猪等农产品,并不断扩大大棚蔬菜种植和家禽家畜养殖规模,如司庄、梅山、黄村、仰村八个村民小组利用毗邻城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建立了占地800亩的大棚蔬菜基地,为城区居民带给新鲜蔬菜,菜农收入稳步提高。二是用心发展种植草莓、甘蔗基地400亩和农村种类中介服务组织,扶优做强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带动村民用心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三是用心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输出工作,增加劳力经济收入。
3、整合资源,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X村坚持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农民生产生活中最紧迫的实际问题入手,应对农村行路难,饮水难,灌溉难、看病难等“热点难点”实际问题,村两委干部用心争取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村民也自愿捐款,多渠道筹措资金,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4、建立机制,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领导。
按照林七乡党委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组,X村总支书记王继思为组长、村委会主任王继祥为副组长,两委村干部为成员,村文书为信息报道员。并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新农村建设工作,真正构成了“市指导、县组织、乡镇主抓、村实施”的良好氛围。
二、X村新农村建设的一点成效
1、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从X村的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切合村情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做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性目标的关系,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2、整体推进,突出重点。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X村下辖8个自然村,一方面既按照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整体推进;
另一方面,又从解决好农民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找准突破口,根据当前的资源和工作力量,突出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分步实施。
3、干群关系得到必须改善。
以前乡镇干部及村干部下农村入农户时,是“要钱要命”,而此刻是“送钱送物”。
三、X村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1、徐村党员干部和农民中尚有较为严重的“等、靠、要”思想。
该村党员干部虽然对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很清楚,但是说起如何结合实际推进工作,多数人却表示要等上面布置;
多数农民也没有把自己摆进去,表示“上面要干啥就干啥”。部分村干部认为提不提新农村建设,对抓建设促发展没有区别。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以农村为载体、以农民为主体来进行的,这证明X村部分农村党员干部还存在思想不够解放,不够开拓性,创新性地去开展工作。如此看来,X村两委领导班子尤其是村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素质高低,必须程度上决定着该村新农村建设行动的成败。
2、农村小型基础设施投入少问题。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实行一事一议制度,但由于各种原因,一事一议较难统一农民的意见,使得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目前农业投入方面的一个薄弱环节。
3、村民文化素质不高,对科技应用的不够
实践告诉我们,要想使农民富起来,使他们成为新型农民,不加大科教的投入力度,不注重农村的卫生事业、法制教育是不行的,没有高素质的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我认为要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用5—10年的时间,建立培训示范基地,培养一些精通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畜牧特产业等技术能人,让每一个农户至少要有一个懂技术的明白人,要以乡、村为单位做好非农业的专业技术培训。
第三篇: 乡村振兴情况调研报告书
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年。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实现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需要深入调研、统筹谋划。农业农村部开展了百乡万户调查活动,组织干部开展驻村调研,全面摸清我国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近期,我到费孝通先生80年前调查过并写出《江村经济》一书的村——江村(苏州市吴江区开弦弓村)开展调研,对推进乡村振兴作了一些思考。
一、中国乡村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
乡村的巨变,既源于党领导农民坚持不懈的奋斗,也源于外部环境变化的推动,是内因与外因、主观与客观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当前,中国之乡村,从内地到沿海,从城郊到农区,从山区到平原,都在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农业生产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农村社会从封闭向开放转变,城乡关系从割裂向融合转化,每年有超过1000万农村居民市民化、1000万农村人口脱贫,农村即将消除贫困、全面小康。可以说,中国乡村正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江村也在微观层面,演绎着这个时代变局。乡村的巨变,既源于党领导农民坚持不懈的奋斗,也源于外部环境变化的推动,是内因与外因、主观与客观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一,改革开放带来的市场化国际化,让农业从计划封闭变成了自由开放。改革开放发端于农村,农村改革废除了人民公社、统购统销等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家庭承包经营,放开了农产品市场,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时间和劳动的自由支配权,想种啥就种啥、想吃啥就吃啥,这在车马归队、劳力归田的大集体时期是不可想象的。农产品供给更加丰富,流通范围大大拓宽。江村的太湖螃蟹、太湖三白销往全国各地,浙江白茶、山东苹果、赣南脐橙等则摆上了江村百姓的餐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农业更是与全球农业融为一体。2017年农产品进出口额超过200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不断加深的市场化国际化,既给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动力源泉,也带来了严峻挑战。
第二,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使农民从土里刨食、温饱不足变成了进城务工、走向小康。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洗脚上田、进城务工。2017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8.2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也达到了42.35%,2.8亿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割麦插秧累断腰”已成为历史,种田比以往更加省工省事省时。江村的村民跟我说,现在腰包更鼓了,日子更好了,笑容更多了,寿命更长了。近年来,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不少城里人选择到农村当农民、搞农业,这表明农业农村正在逐渐成为稀缺资源。农民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带来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融合,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相互碰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促进,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相互作用,这不可避免地对农民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产生深刻影响。
第三,加快发展的信息化智能化,将农村从信息孤岛变成了与世界互联互通。信息化特别是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打破了农村与外界联系的壁垒,打开了农民放眼看世界的通道,这对农业农村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革命性的。过去通讯不发达,农民对外界知之甚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广播的普及使农民听到了外面的声音;
改革开放以后,收音机、电视机逐步走进农民家庭;
新世纪以来,手机、电脑、网络向农村覆盖。据统计,我国农村网民已超过2亿。现在,江村村民用手机上网,随时随地微信交流、视频对话。电子商务也在农村遍地开花,足不出户就把村里生产的农产品卖到世界各地。信息化正在深刻改变着农业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
在中国乡村面临着千年巨变的关键时刻,我们党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组建农业农村部牵头统筹。乡村振兴既是乡村发展到今天的历史契机和必然要求,也是今后继续推动乡村变迁的内在动力和基本方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深入研究乡村,把握发展机遇,激发发展活力,引导加快变迁,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进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我们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光荣的历史使命,必须深入了解这个变局、时刻关注这个变局、全面把握这个变局,以至引领和推动这个变局,使之遵循乡村自身演进规律,顺应历史发展方向。
二、江村变迁是我国乡村发展的缩影
今天的江村,与《江村经济》所描绘的情景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比江村80年来的变迁,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统一于乡村发展历史进程中
江村本名开弦弓村,紧邻太湖,一条自西向东流淌的小清河穿村而过,形状像一张拉开弦的弓,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鱼米之乡。1936年,费老到该村开展了两个月的乡村调查,写出了著名的《江村经济》,记录下了80多年前中国乡村的历史图景,后来人们都以江村称呼开弦弓村。费老的调查方法是典型性全景性的,对一个村庄进行解剖麻雀式的调研,涉及消费、生产、分配、贸易、土地、生活、婚姻、习俗等方方面面,以此一窥当时中国乡村的村落布局、经济发展、社会关系等全貌。调查采取的分析方法则是社会性历史性的,从村民之间的经济关系入手,分析经济制度、土地制度乃至婚姻制度等经济社会关系,契合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费老那时仅是一个27岁的青年,就脚踏实地开展实证调查,其精神直到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
在江村,我参观了江村历史文化陈列馆和费孝通纪念馆,召开了座谈会,走街串巷访谈农户。今天的江村,与《江村经济》所描绘的情景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生活小康,家家住上楼房、通上自来水、装上抽水马桶、使上热水器、用上液化气,宽带、数字电视全覆盖,村道全部水泥硬化,90%的家庭购买了小汽车,村里充满生机活力,全然不是费老笔下木讷的村民形象。可以说,江村村民虽然还住在农村,保留着一些传统,但过的是城里人的生活。对比江村80年来的变迁,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统一于乡村发展历史进程中。
第一,生产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但家庭经营传统仍然在延续。80年前,江村80%农户养蚕,主要是男耕女织,男的种植稻桑,女的养蚕缫丝。在蚕丝专家费达生等的帮助下,村里成立生丝合作社,办起了生丝厂。新中国成立后,村办生丝厂合并归属人民公社,成为社办企业。改革开放后,丝织厂等村办企业兴起,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因经营不善破产。进入新世纪,村里个体、私营工商业蓬勃发展,基本形成了以丝织、针织为主体的家庭工业,全村70%以上的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2017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32432元,村集体收入265万元。江村男耕女织、农工相辅的传统农耕生产格局已经被打破,基本实现了由农业村向工商业村的跨越,但传统仍在继承和延续。从过去的养蚕缫丝到现在的针织衫、窗帘布等纺织品生产,产业优化升级,链条纵向延伸,但江村以纺织业为主业的传统没有变。村民蒋伟芳一家三代从事纺织行业,爷爷奶奶民国时期在费达生创办的生丝厂做工,父亲母亲在公社办的丝织厂上班,蒋伟芳现在是村里最大私营纺织厂的生产厂长,他们一家是江村上百年纺织传统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从家家户户男耕女织到遍地开花的家庭作坊、“夫妻店”,以家庭为基本单元的生产组织形式没有变。目前,村里有近60户从事针织衫生产的家庭作坊,有的代工,有的自产自销。村民姚玉坤利用自家农房办起了针织衫加工作坊,他自己负责生产管理,儿子和女儿女婿搞电商销售,去年10月到现在就卖了20万件。电商发展使家庭作坊有了更多生存空间。
第二,土地制度发生深刻变革,但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仍然是时代命题。清末和民国时期实行封建土地私有制,江村的土地被分为田底、田面两层,约有三分之二的土地被地主占有,90%的家庭只能去承租土地或者成为佃户。1951年,江村进行了土地改革。人民公社时期,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改革开放后,江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上世纪90年代以来,承包户通过村民小组将土地逐步流转给30多个农户发展水产养殖业。从私有私营到公有公营再到公有私营,江村的土地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但农民重土惜地的观念没有改变,无论是费老描述的“地是活的家产,钱是会用光的,可地是用不完的”,还是现在村民认为的“家里可以没门,手里不能没田”,都是这一观念的生动体现。也正因此,80年来,围绕处理好农民与土地关系的实践和探索始终没有停止。我在江村历史文化陈列馆看到,清代同治、光绪时期的清田方单和民国时期的执业田单上,就已明确界定土地的四至,面积精确到分厘。土改结束后按户颁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上,面积精确到厘毫。今天开展的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也是利用现代测绘技术给农民确实权颁铁证,在此基础上推动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与清末和民国时期田底(所有权)、田面(经营权)两权分离相比,现在的“三权”分置不仅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提高了效率,更防止了土地兼并,保障了公平。村民陈月生说,自己常年在外做木匠,家里5亩承包地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全流转出去了。座谈会上,大家表示拥护中央的30年延包政策,希望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这样农户能获得稳定收益,养殖户也能安心搞生产。
第三,人口数量和结构发生较大调整,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仍然维持着传统的“差序格局”。1935年,江村有359户1458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起伏,村内人口经历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转变。目前,江村有420户1680人(不包括后来合并的村),较80年前分别增长了17%和15.2%;
60岁以上人口占比32.4%,增长了近26个百分点。80年前,村里只有10家外来户,主要从事理发、银匠等特殊职业;
现在,来江村的外地人主要是打工就业,最高曾达1000多人。尽管人口数量和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社会人际关系仍然像费老所描述的那样,维持着以亲缘、血缘和地缘为中心的差序格局,每一户都可通过亲属、血缘关系的扩展,在村内延伸出一个庞大的社会关系网络。我在村民周小芳家看到一张五世同堂的照片,她的外婆、母亲、女儿和外孙女生活在本村的不同家庭,这种以亲缘和血缘关系为脉络联结起来的关系网络,在江村很普遍。江村至今仍保留着妇女开茶会的习俗,关系较好的邻里之间轮流举办茶会,吃茶话事、交流见闻,建立起一个个相对稳定的社交圈子。外来人则始终游离于外,现在的打工者与当年的手艺人一样,仍不能落户江村,与本地人的关系仍然泾渭分明。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外来户不能获得耕地和宅基地。
第四,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传统家庭观念仍然根深蒂固。80年前,费老描述下的江村,人畜混住,人们每天为温饱奔波操劳,生活没有保障,甚至有溺女婴或流产来控制人口的传统。今天的江村俨然已经是一个城镇小社区,村民白天去工厂上班,晚上回到村里生活居住,男女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可以说,江村的生活方式已经与城里人没有多大不同,但婚姻、财产等家庭观念与传统仍没有断代。两头挂花幡、招女婿等传统婚姻习俗延续至今。由于现在大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这类婚姻模式越来越普遍。全村现有139个家庭采取两头挂花幡的婚姻模式,招女婿190人。我走访的两户人家都是独女户,结婚后新婚夫妻在男女双方家里都有住房,来回走动。在家庭财产处置方面,家长仍是绝对的权威,子女只有结婚后与父母分家,才能获得独立的经济地位。同样在自家的作坊里工作,村民姚玉坤给女儿女婿按月发工资,儿子因未婚而没有核算工资。也正因此,江村的家庭结构大体保持稳定,1935年江村户均4人,2016年户均3.98人,都是小规模家庭。
第五,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发生根本转变,但自治和德治仍是重要基础。早在1929年,江村实行地方自治,由当地有名望的乡绅担任村长。1935年,江村实行乡镇保甲长纵横连保连坐。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保甲制,建立行政村。人民公社时期,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管理体制。改革开放后,由生产大队改为行政村,实行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80年来,江村治理体制机制不断变化和调整,但自治和德治在稳定乡村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88岁的周梅生讲,邻里有矛盾纠纷,解放前靠宗族势力,现在是找村委会,只有大的经济民事纠纷,才走司法渠道。走访的几个村民小组,涉及承包地调整、集体收益分配等重大事项,村民都会集体讨论、民主决策,很少有纠纷和矛盾。江村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有资望的群体,通过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民主理财小组等各类议事监督机构,广泛参与到村庄治理中来。村民周新根曾任生产队会计和乡镇企业领导,在村里很有威信,退休后被村民选为小组长。在江村,尊老爱幼、勤劳致富等传统美德得到大力弘扬,传统礼治、德治秩序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为健全和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三、全面看待农村,科学把握乡村发展规律
乡村全面振兴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要充分尊重乡村发展演进规律,科学把握变与不变的关系,推进乡村振兴健康有序开展
江村虽只是一个微观主体,但其80年的变迁基本反映了乡土中国的发展历程。从江村可以看到,中国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很多传统仍然保持着稳定和延续,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交融、平稳与跃升共进的状态。乡村全面振兴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要充分尊重乡村发展演进规律,科学把握变与不变的关系,推进乡村振兴健康有序开展。
一要坚持循序渐进,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走在江村的里弄小巷,随处可见外观现代、装修精致的别墅楼房,一些传统砖木结构平房点缀其间,老人坐在门前晒太阳,他们住惯了老房子,不愿意搬到新房。传统与现代、变化与不变,共同阐释着江村80年来的变迁。这种变与不变的选择,已经渗透到江村的方方面面,最为典型的是村民对土地承包问题的处理。江村的土地以组为单位发包,二轮承包以来,应对农民市民化的新情况,各组采取了不同的办法,可谓一组一策。有的“生不增、死不减”,一直没有调整土地;
有的每5年调整一次,动账不动地;
还有的每年调整一次。从江村的土地、人口、婚姻、家庭等制度看,即便是处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与外界联系紧密的这样一个村落,村庄的发展变化也是渐进的、自然的,而不是断代的、割裂的。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尊重实际,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既要着眼长远目标、不违背发展方向,又要立足当前实际、不违背发展规律。要克服求大求快、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处理好快与慢、量与质、点与面的关系,既把握方向,又把握节奏,防止出现颠覆性错误、系统性风险,打牢乡村发展的根基。
二要坚持城乡融合,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在江村,人们已经习惯了现代化生活方式。水电路气房讯网等基础设施齐全,将近一半的自然村生活污水通过地下管道集中到处理池,实现了无害化处理。生活理念也日益跟城镇接轨,家家户户门前都有垃圾箱,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看电影、跳广场舞、打篮球、上网等成为村民的时尚。走在村里,城市文明对江村的影响和冲击无处不在。与此同时,新建起来的文化弄堂又保存着村里的历史档案、文化习俗,这是江村的“根”,维系着世代传承的脉络。村民姚富坤多次接待费老访问江村,现在是村里费孝通纪念馆的顾问,他热心于向外界介绍江村的传统民俗和乡土文化,被人们称为“农民教授”。在江村可以感受到,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各有千秋,城市便利的生活条件、时尚的生活方式、丰富的文化产品是乡村所追崇的,而乡村宁静的自然环境、独有的生活习俗、丰厚的历史传承也是城里人所向往的。因此,才有农村人进城、城里人下乡的双向流动,城乡融合开始加快,城乡关系正在重塑,城市与乡村的鸿沟逐步打通。推进乡村振兴,要始终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既要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乡村拓展,也要尊重乡村文化、传承农耕文明,通过以城带乡、功能互补、有机衔接,实现城市经济和乡村经济融合互联、协同发展,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共存共荣、互促互进。
三要坚持尊重农民,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江村座谈时,大家纷纷表示,村庄环境改善了,居住条件变好了,看病养老有保障了,挣钱渠道更多了,幸福指数更高了。78岁的姚大官家里四世同堂,每个月自己有几百元补贴,看病能报销一半,他感慨日子越过越好。谈到乡村振兴时,大家劲头十足,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村民周小芳多次接待过费老,准备借助费老的名人效应办民宿。养殖大户倪林坤经营着140多亩蟹塘,想联合村里的养殖大户成立合作社,共同闯市场。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凡是农民称道的、满意的、喜欢的,我们就要坚持下去;
凡是农民急需的、期盼的、憧憬的,我们就要努力去解决。农民是乡村的主人,乡村是农民的家园。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振兴乡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不能代替农民、替农民决策,更不能排斥农民。
四要坚持统筹规划,一张蓝图干到底。从1936年费老初访到现在,江村的农房经历了平房、楼房、别墅等五代变迁。第一代房子保持了近40年,当时是因为贫穷;
改革开放到现在的40年,房子却换了四代。一方面说明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了;
另一方面也因为没有规划,造成了巨大浪费。农房建设无序,没有统一规划设计和标准,以至于拆了建、建了拆,这是我调研时基层干部和村民反映最多的问题。市里的同志讲,目前农房建设没有法律规范、没有部门管理、没有总体规划、没有房型设计、没有建设标准、没有质量验收,这是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记得我2000年去波兰考察,波兰是土地私有制,当地农民建房,可以自己决定内部结构、装修等,但建在哪儿、面积、外观等受到政府严格的规划管制。乡村振兴、乡村建设一定要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想好了再干,防止折腾、防止浪费、防止走弯路,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久久为功,必成美画。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的历史、个性和特点,要充分尊重乡村的自然机理和历史文脉,把挖掘原生态村居风貌和引入现代发展元素结合起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而不是缩小版城市,让山水林田路村成为乡愁永远的记忆。
五要坚持人才首要,确保乡村发展后继有人。江村巨变的根本,是有一批文化素质高、市场意识强、能吃苦敢拼搏的人才。村民周玉官上世纪80年代初高中毕业后回乡创办了江村第一个个体工商企业,曾得到费老的鼓励和指导,带动了一批江村人下海创业。这次到江村,我还惊喜地发现到处都有年轻人的身影。“70后”沈斌先后在镇农办、爃烂村工作过,去年来到江村任村支书,他一心想着推动江村大发展。“80后”周春燕大学毕业后回村担任妇女主任,每天活跃在村里的大街小巷,为村民搞好服务。“90后”姚凌超大学毕业后回村开网店,将村里生产的针织衫销往全国各地,成为新生代偶像。由于生活条件好、发展机会多,江村年轻人外流的不多。这些年轻人正在为这个传统村庄注入新的活力。这表明,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要始终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既搭好大舞台留住人才,又种好梧桐树引进人才,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目前,农村还有2亿多劳动力,要加大培训力度,充分挖掘培养“土专家”“田秀才”、经理人等农村能人,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人力资源变成人力资本。今天的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要搭建乡村创新创业平台,吸引农民工、大学生、科技人员及乡村走出去的工商业主、退休人员等回流,鼓励引导各类人才投身振兴乡村的伟大事业。
来源经济日报,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第四篇: 乡村振兴情况调研报告书
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调研报告
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写入党章,把农业农村工作摆在更加重要地位,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航向。就XX来看,我县近年来围绕建设山区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县和全面脱贫奔小康目标,在新农村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作了有益探索,取得明显成效,但与X县、先进地区以及乡村振兴的要求相比,差距甚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近日,县委农村工作领导组召集成员单位,分X组展开调研,各个调研组分别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等方式就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对全县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进行了梳理和汇总,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现状
近年来,特别是脱贫攻坚进入决胜期以来,我县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县委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支农惠农政策扶持力度,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实现了健康稳定发展。2018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为X万亩,总产量X万公斤,完成任务的X%;
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X亿元,完成任务的X%;
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元,同比增长X%。
(一)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方面。
1、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我县把农村基础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持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差距逐步缩小。农村公路201X年续建工程X个,共X公里,201X年实施项目X个,共X公里,截止201X年底XX县X个建制村比预期提前一年完成全部通硬化路,并全部通客车。201X年实施水利重点工程X项,解决了X万人饮水安全等问题。实施土地整治项目X个,新增耕地X亩。全县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建起了乡村及城镇化寄宿制学校X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教育公平一盘棋的深度融合,推进了城乡学校布局一体化。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共投入资金X余万元建起了X个集建身、休闲、娱乐、学习培训于一体的高标准、多功能的乡镇综合文化站。201X年对村级办公场所、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闲置办公用房进行了整合,X%行政村的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实有面积达到X平米以上。全县新、改建农村卫生室X个,聘用乡村医生X人,基本药物实施“零差价”制度,由乡村医生向乡镇卫生院做基本药物采购计划,卫生院统一采购、统一配送,零差价销售给村民。
2、就业服务行动扎实有效。一是201X年组织“春风行动”等专场招聘会X场,达成就业意向人数X余人;
二是公开招聘公益性岗位X人,见习岗位X人;
三是通过人力资源公司和劳务派遣公司,招聘政府购买性岗位X人,辅警X人,各企业招聘大学生X人。同时,大力做好创业扶持工作,为X人办理创业担保贷款X万元,建成X个创业孵化基地,入驻企业X户,带动就业人数X人。将农村贫困劳动力纳入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和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输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X人,带动X人脱贫。
3、资源要素向农村合理流动。从20XX年开始,我县鼓励和支持各路人才和工商资本“上山下乡”,创造性利用空壳村旧村旧址“四荒”资源发展了生态庄园,生态庄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经历了从自发开发到规范发展,从粗放经营到精细管理,从比较低级到相对高级的嬗变过程。基本形成了休闲度假、科技示范、产业开拓、家庭种养、综合开发五大类型。截止20XX年底,全县已发展各类生态庄园X处,其中X个魅力庄园、X个精品庄园、X个规模庄园,累计投资X亿元。
(二)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方面。
1、土地确权基本完成。自20XX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全县确权发包方X个,去年共完成X个村X个发包方权属调查任务,调查农户X户、面积X亩,签订合同X份。截止目前,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已基本完成。在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的基础上,XX县积极放活土地经营权。一方面是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201X年正式更名为“XX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各乡镇成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所”。201X年,投资X余万元建成了县、乡、村统一联网、三级联动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信息化平台。201X年,县农经办积极完善提升县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服务功能,加快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向乡村延伸,完成乡镇交易所规范化建设全覆盖。另一方面是完善交易制度,规范交易行为。截至目前,在农民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累计流转X万亩,其中承包地面积约X万亩,有效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效益。
2、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201X年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工程,我县于201X年X月底完成调研工作,对全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赴外省考察学习先进经验,X月底确定将X乡连壁村作为试点村开展改革相关工作。截至目前,已制定了《XX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并对连壁村集体资产进行核实。
3、全面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机制。探索“身股”作法,全县组建水利、林业、国土三类工队X支,吸纳贫困劳动力X人,累计下放各类工程投资额X万元。同时,通过“直接扶持”和“间接带动”(即带资入企)两种方式,去年累计投放扶贫小额贷款X亿元,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X户。
(三)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方面。
1、现代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以提质增效为重点,大力发展五大特色产业。核桃产业,201X年新栽植X万亩,提质增效X万亩,主产区种植总面积达X万亩,产量达X万公斤,产值X亿元。设施蔬菜产业,集中打造示范片区X亩,总面积达到X万亩,总产量X万公斤,产值X亿元。杂粮产业,打造千亩杂粮示范区X个、百亩杂粮示范片X个,新发展富硒功能为主的杂粮X万亩,总面积达X万亩,总产量X万公斤,产值X万元。中药材产业,鼓励大户集中连片种植,新发展以连翘、板蓝根为主的中药材X万亩,总面积达X万亩,产量X万公斤,产值X万元。畜牧产业,重点实施牛羊家庭养殖、猪鸡养殖、畜禽工厂化养殖、粮改饲、良种普及五大工程,新增养殖总量X头(只),畜牧饲养量达X万头(只),完成牧业收入X万元。全县农业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农村一二三产加速融合发展。近年来,我县农村经纪人、庄园主、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工商企业等在三产融合思路的指引下,结合实际调结构促转型升级,变单一产业为复合产业,变单一效益为多重效益,走出了充满活力的新天地。全县依托农业企业、生态庄园、煤炭等企业转型发展新上了一大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全县具有一定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X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X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X家),其中X%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全县生态庄园发展到X家,其中规模最大的X大魅力庄园X%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麻田顺康、鲜淼酒庄等发展“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吃、住、玩、土、特、奇、鲜”休闲农庄服务链,开发农民电商专业合作社,发展“互联网+”模式,借助“电商”平台推广农产品,引导农民、农业从“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的“新农人”、“新业态”等等。
3、新型经营主体逐步壮大。为实现农业规模效益,XX县积极鼓励发展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实践证明,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截止201X年X月底,全县共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共计X个,正常经营X个。其中按产业划分:种植业X个,蔬菜产业29个,林业X个,畜牧业X个,其他X个,年产值超过X亿元。自201X年开始发展以来,截止目前全县共认定家庭农场X个,共流转土地X亩,有效实现了家庭农业规模化发展。2014年至201X年,XX县职业中学、X学校、县农技推广中心和X县动物疫病防治中心等培训机构先后组织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X人,其中:生产经营型X人,专业技能型X人。
4、农村电商迅速发展。201X年X月XX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后,我县大力实施电商本土化战略,截止目前已建成X个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创办了XX电子商务创业园,建成村级服务店X个,占全县行政村的比例X%,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商服务站体系。培育一麻袋、尚农、大侠等电商扶贫示范网店X家,培育农村电商带头人X人,发展电商和微商X户,带动了劳动就业X余人,核桃、茶叶、杂粮、手工艺品等X余种特色产品实现网上销售,201X年农特产品网上销售额完成X万元,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X万元。
(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方面。
1、改善生态环境。201X年荒山造林绿化X万亩,河道堤防治理Xkm,X个村庄实施了整村绿化工程,境内公路宜绿化里程绿化率达X%,两侧宜林荒山绿化率达X%以上。全县农村环境更加优美,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2、改善生活条件。创建省级宜居示范村X个、市级宜居示范村X个,并在全面完成省市“四大工程”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全面铺开第X轮园林村建设、污水处理、集体经济破零、创建“一村一品一主体”新路径等“八普及一创建”工程,累计投资X亿元。全县建成垃圾填埋场X座,其中无害化垃圾填埋场X座,简易垃圾填埋场X座,覆盖了全部的村庄,建成了户分类,村收集、乡填埋、县监督的垃圾集中处理系统。同时,对全县所有乡村开展环境整治和“五洁净、六要六有”专项行动,围绕拆违、治乱、提质、达标四方面,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脏乱差”现象。
3、改善生产条件。全年实施林业重点工程36项,新造林X万亩;
实施水利重点工程X项,解决了X万人饮水安全等问题;
实施土地整治项目X个,新增耕地X亩;
实施玉米丰产方机收秸杆还田X亩;
全县农机总动力达X万千瓦,机械化综合水平达X%。
4、改善环保条件。我县农村生活污水防治工作起步于201X年,目前已完成X共X个村的生活污水防治工程,共涉及受益人口X人,资金投入X万元。我县累计改造卫生厕所X座,无害化卫生厕所X座,卫生厕所普及率为X%,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X%。
(五)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方面。
近年来,XX县不断加强和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狠抓环境整治、注重民风建设,实现了精神文明和脱贫攻坚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好态势。
1、实施文明培育工程。组织开展了学习“连壁精神”活动,组织全县X个乡镇X多个行政村两委主干深入连壁村;
精心组织“红色XX·道德讲堂”活动,全县X个乡镇,X多个农村建成道德讲堂并举办近百场宣讲活动,累计有X万多农民群众通过这个平台,感悟了人性的温暖和向上的力量;
组织各类志愿者深入开展了“幸福夕阳关爱行动”、困难留守儿童助学行动、健康扶贫“五个一”活动等志愿服务,机关单位广泛参与,以城带乡,城乡共建,极大地促进了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
将移风易俗与“我们的节日”、“三下乡”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在全县各举办X余场“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拒绝邪教”科普宣传活动,通过规范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春节送春联、送吊挂,移风易俗节目展演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破除封建迷信、树立文明新风。201X年,XX县县城被授予“全国文明县城”称号。201X,桐峪镇上武村被授予“全国文明村”。201X年,XX县桐峪镇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近年来,先后有X个村镇被授予省、市级文明村镇称号。
2、将文化元素注入农村建设。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以文化为魂,将剪纸、武术、民歌小花戏等传统文化图文并茂地融入到村镇建设中,连续多年在基层村镇举办XX民歌小花戏比赛、象棋比赛、广场舞比赛、农民篮球赛、武术比赛等文体赛事,除了对基础设施、环境整治进行提档升级以外,着力突出公共服务和文化建设,X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总面积达X多平米,村级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有序推进,“村村通”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极大地丰富了千家万户的精神文化生活。
(六)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开创新局面方面。
始终把“X大攻坚工程、X项专项行动”作为脱贫攻坚主导性举措来抓,大力发展核桃、杂粮、规模健康养殖、设施蔬菜、中药材、光伏、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力争让X万贫困人口依靠特色产业增收脱贫;
扎实推进红土垴、东沟二期、东长义、易居苑小区X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可安置X户,X人;
实施依托参与造林绿化快速脱贫、退耕还林政策定向脱贫、生态公益林管护帮扶脱贫“三个一批”工程,全县X名贫困人口依靠林业建设脱贫;
构建了“以国家免、奖、助、贷、补为主,企业、社会团体、爱心人士资助为辅”的多位一体救助体系,培训贫困劳动力X人,输出贫困劳动力X人;
织密补牢低保政策、医疗救助、特困供养等“民生保障网”,力争做到不漏一户一人,实现应保尽保。201X年又有X万人可脱贫,X个贫困村退出,脱贫攻坚实现了再战再胜。预计到201X年底,全县实现整体脱贫。
(七)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方面。
1、“三基建设”全面夯实。重点实施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程、村级活动场所改造工程、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等农村党建九大工程,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夯实“三农”工作的基础,坚持“三点发力”,推动全面过硬。一是提升组织力。培育X个基层党组织示范点,整顿X个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并大力实施集体经济破零工程,通过资源开发、股份经营等模式,X个村实现集体经济破零。二是提升凝聚力。高度重视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充实X名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选派X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圆满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选出村党组织班子成员X人,村委班子成员X人,同步培养后备干部X人。三是提升保障力。乡村运转经费、党建经费足额拨付,乡镇干部岗位补贴、村两委主干基本报酬按标准兑现。与此同时,先后实施两轮危旧狭小活动场所改造工程,新建村级活动场所X个、修缮X个,社区场所全部达标,其中X平米以上达X个。
2、平安建设得到强化。近年来,我县不断完善农村防控体系,治安防控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建改建了X个社区(农村)警务室。每日三次安排社区民警和派出所巡逻队按时、按规定进行定点和不定点巡逻,进一步加强社区(农村)的巡逻防控力度;
通过网格系统共排查矛盾隐患X余件,就地化解X余件,其余全部导入调解渠道进行了化解;
县信访服务中心在受理信访案件后,对一般问题当场咨询化解,对情况复杂适宜调解的信访件分类导入调解渠道处理,近年来,X%的信访案件均通过调解渠道化解。全县各类案件和事故明显下降、不安定因素逐年减少、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升的社会效果,有力地推动了平安乡村建设。
3、县委对农村工作领导进一步加强。近年来,特别是精准脱贫以来,我县把农村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县委工作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工作力度,每年召开一次农村工作会议,出台有关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逐年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投入,制定规划,落实措施,明确责任,严格考核,推动农村工作快速发展。
4、三农干部素质不断提高。一是实施“三农”干部培训工程,增强他们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感和本领能力。二是实施“两个带头人”队伍建设工程(乡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乡村致富带头人队伍),扩大视野选准选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三是实施“三农”干部安心工程,关心他们的真实工作生活状态,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困难,实现感情留人;
完善“三农”干部激励机制,畅通“三农”干部的晋升渠道,实现事业留人;
加大对乡村运转经费、“三农”干部报酬待遇、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实现待遇留人。同时在精神激励上重视和丰富对三农干部的荣誉鼓励,使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基层干部脱颖而出,培养造就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县在乡村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未根本解决,城乡差距仍然较大,给乡村振兴带来很大困难。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作为贫困山区,我县农村基础建设成本很高,困难重重。由于历史欠帐,以及发展不均衡,农村道路、供排水、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条件依然与城镇比、与平川地区比有较大差距,与乡村振兴要求相比也有很大差距。
2、农业产业不大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从设施蔬菜产业看,XX县冬季较寒冷,地下环境比较复杂,菜农掌握技术不普及,应对灾害气候能力不强,生产水平不高,易受市场冲击。从杂粮产业看,近年受连年春季寒潮和市场下滑影响,出现“谷贵无米、谷贱伤农”现象,农民种植积极性下挫。
3、农民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工作推行难。由于我县多数农村经济实力有限、农民素质不高,很多群众对乡村振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认为乡村振兴是政府的事,是上级的要求,等靠要思想严重,对一些惠及自身的项目存在政府投入就干,不投入就无法运作,从而出现上头热、下头凉的现象,缺乏积极主动地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导致乡村振兴的部分工作推行难。
4、农村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生活污水、农药化肥、生活垃圾和粪便等已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使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全县除X个村外剩余村庄均未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村民将生活废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沟渠、河道、池塘等水体中,废水中有机物质直接溶解在水体之中造成水体中氮、硫、磷的含量较高,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易产生硫化氢、硫醇等具有恶臭气味的物质,特别是在夏季极易形成黑臭水体,破坏水体的生态环境,危害人居生存环境。同时,部分村民环保意识薄弱,对生活污水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成本高、资本回报周期长,甚至无经济回报,民间资本很少介入,财政补助资金只能弥补部分成本,经常出现投入不足、配套资金不到位现象。
5、三产融合程度不深。一是农业产业规模不大,与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链条短,附加值不高。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发育迟缓,对产业融合的带动能力不强,有带动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太少,一些新型经营主体有名无实,还有一些新型主体成长慢、创新能力较差,不具备开发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产业的能力。二是三产融合利益联结机制有待创新。虽然出现了农民电商专业合作社、订单式农业、流转承包农业等,真正将农民利益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所占比例并不高。三是农民技能素质相对低,农村产业融合型人才缺乏,抑制了先进技术要素的融合渗透。农户对乡村旅游、农村电商认识等新业态认识不够,抑制了三产融合发展进程。
6、农村新型经营组织发展质量不高、后劲不足。一是管理不规范。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即便有也不严格执行,尤其是财务制度。成员账户不健全、不规范。农村合作社严格按合作社章程正常开展经营活动的不到X%。有些合作社虽然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运行正常,但内部运行不规范,合作社的章程、制度流于形式,形同虚设。二是发展资金短缺,后劲不足。农民合作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自身的经济基础弱,积累少,经济实力差,合作社贷款融资难,严重制约了部分合作社的发展。
7、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离乡村振兴建设目标还有不少差距。通过这次调研发现,农村整体创建水平不太高、活动不深入、载体不丰富、机制不健全、方法较单一,群众文明素养、文明习惯有待提高。一些村民的不良生活习惯与现代文明要求形成鲜明的反差,教育引导农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整体素质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少特色和创新。
8、农业服务技术力量不足。农业技术人才短缺和技术服务力量不足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技术服务不到位已制约着我县农业产业的发展,农业部门技术力量严重不足,近年来承担工作逐年加大,但人员减少和专业技术人员匮乏问题始终未能解决。
三、对于乡村振兴的几点建议
1、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一是实施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核桃、设施蔬菜、中药材、杂粮、畜牧五大主导产业提档升级,完善XX湖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九龙岗核桃产业文化基地、凤凰山核桃综合开发示范基地三大基地,建设X亩芹泉镇设施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园和X万亩X中药材基地,努力创建全省功能农业示范县,探索以发展富硒农产品为主攻方向的XX特色功能农业发展新路径,结合杂粮基地、核桃园区建设,分别发展X万亩功能农业示范基地,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把特色产业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二是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社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能享受到现代农业种养加贸等产业链条的各个层次的收益,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三是设计和安排更多更好的强农惠农政策,给予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补贴资金,特别是对贫困地区给予更多的支持,帮助农民发展现代农业。
2、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业农村短板。以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为抓手,持续推进“八普及一创建”工作,完善农村联网公路、农民饮水安全、农村电气化、农房及庭院绿化美化等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县域内农村文化、教育、卫生、托老、通讯等公共服务发展,同时按照“五洁净”、“六要六有”的标准开展村容村貌、户容户貌大改观活动,在农村形成“环境整洁优美、基础设施配套、管理制度健全、社会秩序井然、精神面貌良好、人居环境改善”的良好局面,让农村不仅留住农村人,还要留住城里人来玩、来住、来发展产业。
3、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文化旅游,把XX红色绿色资源变成脱贫的资产。以我县获批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为载体,在整体规划、项目布局等方面予以倾斜,加大对XX旅游基础设施支持和投入力度,立足打通制约旅游发展“最后一公里”,在旅游道路、旅游厕所、停车场、景区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快速提升我县旅游综合承载力,为全域旅游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建成集红色旅游、生态休闲、特色文化、康养度假、产业互融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发展区。
4、突出项目带动,推进农业产业三产融合发展。一是主抓项目建设。把农业招商引资引进项目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之策,围绕农业种植、养殖、加工和流通项目,精心编制、包装项目,充分挖掘我县农业资源、产业基础、生态环境等优势,突出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精深加工农业等领域,重点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市场份额多,对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的项目。二是积极培育农业主体。进一步激发本地能人、种养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投入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通过帮助解决信贷、技术、信息、土地等方面难题,努力培育一批带动农业产业发展的经纪人。三是以核桃、杂粮等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为抓手,加快现有农业企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培育壮大一麻袋、田农宝等电子商务企业,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带动农产品销售,推动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和全县农民脱贫奔小康。
5、加大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力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推广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优化农村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巩固农村环境整治成果,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对X国道沿线采煤区及桐粟线铁矿区破坏山体生态环境地区进行修复治理,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完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建立乡村环境治理长效机制。
6、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加快建设农村小康社会。集中力量攻坚深度贫困,加快落实政策举措和帮扶机制,确保年底全县125个贫困村、38053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掉贫困县“帽子”;
突出产业脱贫“治本”功能,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增收的重中之重,坚持市场导向、效益优先,因地制宜加快特色农业、光伏产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等产业项目发展,进一步压实“五有”全覆盖,确保产业真正精准到村到户到人;
全面推进健康扶贫和兜底扶贫,严格落实“三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三救助(个人缴费救助、大病关怀救助、特困人口特殊帮扶)”医保政策,筑起因病致贫返贫的牢固防线,切实解决因病致贫返贫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殊困难,构建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资助体系,对低保、五保、残疾等特困群体应助尽助,为脱贫攻坚再战再胜提供坚强保障;
全力以赴抓好易地搬迁,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要求,在加快推进集中安置小区建设的同时,发展后续产业、盘活土地资源、减免项目税费、保障搬迁户权益,统筹解决好“人、钱、地、房、树、村、稳”七方面问题。同时,同步启动奔小康工程,坚持将脱贫攻坚与决战小康同步谋划、系统推进,确保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7、营造良好的科技人才发展环境,为乡村振兴提供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一是用优惠政策、优厚待遇吸引和留住专业技术人员,改善基层农业科技人才的工作环境、待遇;
二是建立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招考一批大学生到县、乡镇农技岗位任职;
三是选派省市优秀技术骨干到县、乡挂职,为本地的农业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四是鼓励引导年轻人回乡就业和走出去的企业家回乡立业,在政策范围内给予补贴优惠、产业支持,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8、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要以户为抓手、以村委基础、以乡镇为龙头,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不断丰富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文明村镇的创建载体,着力发挥好各类创建典型的排头兵作用,努力掀起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新高潮。引深XX“道德模范”、“XX好人”评选表彰活动,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巡回宣讲和善行义举榜建设活动,进一步健全好人评选、礼遇道德模范、帮扶困难道德模范机制,在乡村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
9、加强党委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力量,推动工作高效落实。成立乡村振兴战略议事协调机构和乡村振兴办,加强县委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事项、重大项目统筹协调和指挥调度,更好地发挥各部门作用,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全面落实各项任务。同时解决乡村振兴编制问题,配备工作人员,专职负责该项工作,促进工作顺利开展。
第五篇: 乡村振兴情况调研报告书
【・节日作文】
调研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以下是本站分享的乡村 产业振兴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有关乡村产业振兴的调研报告,希望能帮助到大 家!
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有关乡村产业振兴的调研报告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9年监督工作计划的安排,6至8月份,市人大常委 会副主任方青带领由农业农村工委人员、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组 成的调硏组,先后深入6个乡镇(街道),实地视察部分乡村振兴示范带及其建设 项目。召集10个相关部门和东、中、西片12个乡镇(街道)及部分村干部、农业 产业带头人进行座谈交流,台风”利奇马”过后又走访了两家农业企业,广泛收 集我市乡村振兴工作情况以及对该项工作的意见建议,并逬行了认真的梳理和分 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_、主要工作成效
自去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市长亲自 挂帅,成立由50个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和7个专项工作组f出台五年实施意见,
召开千人大会,保障资金要素,部门乡镇联动推逬,以精品示范带打造和生态休 闲产业带项目建设为抓手,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示范带建 设有序推逬。编制主成12条示范带规划并分期实施,突岀抓好24个产业带项目 建设,截止8月底共完成投资11.75亿元。其中,雁山溪谷•秀丽田园示范带在去 年通过温州市考核验收,山水雁楠等5条示范带建设逬展顺利。二是特色产业迅 速发慝 市政府启动了我市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乐耕清耘”的培育工作,铁皮 石斛、茶叶、笋竹、花卉苗木、中药材等主导特色农业在各示范带得到蓬勃发展, 雁荡山铁皮石斛成功亮相北京世园会;成功打造了下山头石斛田园综合体项目,大 荆镇被列入2019年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三是生态环境显著改善。300 多个村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共创成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1个,省美丽乡村示范 乡镇3个、特色精品村14个、达标村161个,温州美丽乡村标杆乡镇2个、样 板村3个。四是农村改革全面深入。农村土艇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
培育了 6家温州"三位一体"典型合作组织,建立了 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 社。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并建立了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制度。五是 农民收入显著增长。坚持”项目为王"”依托”党建联盟",多渠道推进村集体增 收,去年和今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分别增长21.26%和21.67%。去年,示范带吸 引游客30万人次,旅游消费6000万元。同时,深入实施彳氐收入农户高水平全 面小康计划,多措并举,深入开展扶贫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对示范带建设认识存在偏差。目前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覆盖到的乡 村较少且大部分位于乐清东部,面上其他乡村有失落感。不少村民参与乡村振兴 的主动性不足”等靠要思想较严重。示范带普遍依靠财政资金支持,社会资本占 比较低,乡村主体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示范带项目重建设轻管护现象匕液突出, 而且受土地指标限制,租地建设情况较为普遍,后续维护资金压力较大。
(二)农村产业仍然不大不强。_是缺少大而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三产融合程
度低。除铁皮石斛等少数产业外,各类农业主体大都仍处于低小散状态。农业种
养加、农业+旅游+文化、森林康养服隽、互联网+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不够。二 是产业发展缺少资金支撑。不少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村办公楼或者旧厂房出 租,持续增收渠道少;一些山老区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 自我造血功能低下,工商资本进入受区位因素、土地指标等限制较大。三是农业 抗风险能力低,超强台风"利奇马"给灾区种养业造成重创(全市合计直接经济损
失35.38亿元,具中农业损失17.12亿元)‘非洲猪瘟使养猪业伤筋动骨。
(三)农村环境提升还需持续发力。一是规划引领不够。乡村规划操作性不强, 村居规模化调整之后,规划修编未及时跟上。二是美丽乡村创建氛围不浓。美丽 乡村建设进度偏慢,创成覆盖率较{氐。三是农村环境整治还需提升。乡镇街道建 城区之外的一些村庄脏舌崖现象依然存在。农村垃圾、污水、厕所整治工程缺乏 专业指导,工程质星难以保障。
此夕卜,调研中反映较多的还有:农村人才严重缺乏,农技服务队伍力呈薄弱;
农村文化礼堂管理运行不到位,常态化活动难以持续。
三、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理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 重大决策,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携兴,必须逬一步增强政 治自觉,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一是在干部配备管理上优先考虑农业农村。要 配齐配强乡镇干部,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快乡村年轻干部的培养, 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在要素资源配置上优先考虑农业农村。资 金投入、用地配置、金融支持等政策要素都要向”三农”倾斜。特别是对调研中 反映较多的农村产业用地需求问题,建议进行专项调查、认真硏究。对一些农业
临时设施的搭建、自产自销衣产品加工展销用地应尽呈放却 有吸引力的,支持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工商资本下乡的配套政策,并持续 发力。三是在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要优先考虑农业农村。在农业保险、 农村交通、饮水住房安全、养老服务、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加快丰济短板、 完善提高;继续深入做好村集体经济消薄防滑、低收入农户脱矣防贫减贫工作,为
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尤其是"利奇马"台风造成的惨重损失呼唤我们
政补助力度。保险公司要提高保额,降低《险费率,并合理及时足额理赔,切实 提高农业抗风险的能力,增强乡村振兴的信心。
(二)逬一步加强示范引领推进全面振兴。示范带建设应尽臺覆盖到更多的乡
镇街道和村居,更好地站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如虹桥等几大集镇要设带设点,
中雁绿道示范带可以延伸到城北秦坪。未覆盖到的地方,要深入广泛宣传乡村振
骄□示范带成果,增强乡村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自然禀赋和区位条件设 计振兴目标。乡镇街道要克服等靠要思想,积极主动筹措资金,广泛发动社会资 本参与,打造自己的示范带、示范原。有关部门要适应乡村振兴战略新要求,整 合资金,联动配合,聚焦发力,把示范带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美丽风景线,努力实 现以点带面、由线到片的全面振兴。
㈢进一步引导农村产业做大做强。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重点。各级政府 要像重视工业一样重视农村产业振兴。一是重点扶持优势产业。注重品牌带动, 大力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国家和省级名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并 对同类产品逬行整合提高,避免无序竞争。二是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业生 产由简单的种养殖模式向高效生态农业转型升级,并拉长产业链”增强农村产业 竞争力。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电子商务、乡村休闲旅游、森林康养、特色民宿经 济等,加快培育新业态。三是推动农村产业高质呈发展。积极引入农业院校、科 研单位在我市建立相关科研基地。努力打造一批产业链条全、示范带动强的现代 化乡村产业园、田园综合体等产业发展平台。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三位TT 合作体系和农村要素配置改革,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农户开展经 营合作,促进土地濮和规模经营,发展”一村一品",带动农民增收。
(四)逬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全域美"。_是加强规划引领。结合村(社区)规模 调整和新一轮国土规划调整,及时修编村庄规划,在建设用地等方面为乡村振兴 预留发展空间。按照市域乡村规划确走的特色村、重庶村、一般村,因地制宜, 科学合理地分类建设,引导村庄个性发展。二是继续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巩固提 升/」號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果。深入抓好农村垃圾、污水、厕所****,认真推 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特别是建好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终端设施;继续抓好截污纳管 扫尾工作,加快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拆除一些难以改造提升的公厕,可采用嵌入式 公厕替换。广泛开展"一村万树"、农家庭院绿化美比等,不断增强农村群众对美 丽乡村建设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三是重视农村环境设施建设工程质星和后期维护 问题。要加强对农村建设工程监管,积极探索解决公用设施后续维护资金来源问 题,避免因质呈问题或维护跟不上而影响使用、造成浪费。同时,示范带建设、 乡村产业振兴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离不开人才、文化和组织振兴的支撑。农村本土 人才、职业衣民的培育,乡村文化建设和乡村>翹水平的提升也要不断加强,同 步推进。
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情况的调硏报告有关乡村产业振兴的调硏报告
主任、融副主任、融委员: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 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乡村振兴战略总体分为五个部分,其中产业 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载体,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乡村产业振兴 的经济基础好,才能建设好乡村环境基础、文化基础、社会基础,并最终实现生 活富裕的民生目标。为深入了解掌握我市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情况,根据市人大常 委会2019年工作要庶,4—5月份,我们农业和农村工委在分管领导的带领下, 对我市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情况开展了专项调研。调硏组专门听取了市农业农村局 的工作汇报,组织部分村支部书记和农业龙头企业、农地股份合作社、家庭农场 负责人开展座谈,并赴浙江吴兴、海宁、慈溪等地学习考察了推进乡村产业发展 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现将调硏情况汇报如下:
歹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南通市关于实施乡 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通过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培育优势产业,做大优势农产品,实施精准扶贫等方式,看力转变发展方式,积 极ffia乡村产业振兴。
(一)工作机制逐步完善。成立了市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乡村振 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为切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 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关于2018年加快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 政策意见》《关于实施脱贫致富荆\康工程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逬一步明确乡 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优势产业等管理保障措施,为扎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提供 了强有力的政策组织保瞳。
(二)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三年的努力,累计
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78.6万亩,把杂、舌L、差的田块建设成"地平整、田成方、 路相通、林成网、沟相连、渠通畅"的标准农田,解决了灌排设施配套,改善了 农业生产条件,也为现代农业提供全程化、系列化和机械化服务打下了基础。加 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1家、省级以上农民合作社 示范社50家,南通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4家。重视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f实施 农业科技兴农行动,建成1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培育480个骨干科技示范 户。实施农业重大新品种创制项目,全市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11项,新 品种26个。2018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6.7% ,列南诵各县市第一。
(三) 产业优势逐步形成。坚持以推进农业堀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 展绿色优质稻米、高效蔬菜园艺、生态林果花卉、水产健康养殖、农业休闲旅游 五大主导产业。优质食味稻米种植面积増至8万多亩;高效蔬菜播种面积达70多 万亩;葡萄、水梨、石榴、枇杷等果树种植渐成规模;乡村旅游、休闲农业、采摘农 业、观光农业游客接待呈逐年提升,先后荣获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市、 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全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成效显著市等称号。
(四) 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农村改革持续深入,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土地"三权 分置”改革,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南通第一,通过省级验收。充分放大农地股 份合作等试点效应,出台实施意见和奖补政策,支持10个村试点发展新型合作 农场,推进村级集体规模经营。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完善农村产权交易 体系,完成交易额超1亿元。深入推逬"三个全覆盖”试点”出台指导意见,扩 大试点范围,严格督查考核,累计土地流转14.8万亩,建成社会化服务联盟26 个。
(5)产业布局得到优化。挖掘乡村资源禀赋和比®优势,推动乡村产业规划
布局向专而特、规模化方向转变,着力打造2个农产品集中加工区、"六大种养 园区",2个休闲农业园区,全面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f培育优势乡村产业。充 分激发沿海开发重点镇、区镇合一重点¥孰特色镇发展潜力,推进新型城镇建设, 加快促进人口、产业、要素集聚,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功能配套。已先后组织实 施了规划完善、产业韓型、民生示范、制度创新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建设,促讲了 多项农村改革探索成功起步。
二、存在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尽管近年来我市在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方面作出了很多的 努力,但从总体上看”我市乡村产业化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整体发展水平仍然 较{氐,还有许多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导产业优势产品没有培大扶强。在调硏中我们发现,虽然我市五大主
导产业发展格局已初具规模,但受多种因素影响,产业优势效益并未充分显现, 对我市乡村产业发展带动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种养模式相对简单。如我
市稻麦种植面积在30万亩以上,其中稻田综合种养、优质食味稻米面积分别为
0.2万亩、8万亩左右,其余均为普通稻麦品种,精力投入大,产呈和价格昔遍较
低。加上近几年极端天气及病虫害影响、人工^不断上升、土地流转费用相对 较高,导致稻麦种养大户种植利润持续下滑。二是关键技术无法突破。如我市"四 青作物” 一直深受喜爱,产品销往上海、浙江等地一直是供不应求,据了解青毛 豆、青蚕豆、青豌豆、青玉米亩均产呈分别可达1000斤/亩、1500斤/B、1200 斤/亩、1500斤/S,平均利润为500元/斤、1000元/斤、1500元/斤、700元 /斤,经济效益显著。但由于去皮脱壳等生产技术至今仍不成熟,依然以人工剥壳 为主,过大的人ZD®本成为"四青作物"种植面积无法扩大的重要因素之一。三 是地域品牌少。目前我市由政府扶持,正真代表启东特色,拿得出、叫得响的地 域化品牌较少,如“吕四海螯"等具有一走知名度的特色产品,因缺乏系统的生 产、宣传、销售商业程序,没有形成统一的地域商标,营销方式也是以分散型市 场销售为主,产品市场占有率较低,经济效益带动不明显。四是产业链条较短。
如生态林果花卉产业,果树种植一产向后延伸不充分f多以供应原料为主,从产 地到餐桌的链条不健全,鲜果精深加工不足,副产物综合利用程度低。且上下游 产品加工、储存、销售等环节发展滞后,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五是产业融 合度不高。对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关系的认识还不到位,利用生态资源发展生态 经济不充分。如水产养殖资源开发不足,生态垂钓、水产休闲餐饮等项目开发基 本处于起步阶段,农业发展与休闲旅游产业融合度不高。此外,乡村旅游、休闲 农业、采摘农业等的办法不多,昔遍存在低水平模仿、模式单调等问题。产业类 型重复不仅会影响项目质呈,更会在本区域内形成强大的竞争阻力,分散消费能 力,从而降低项目效益。
(二)生产社会化服芻有效供给能力钮氐。乡村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社 会化服务能力不足,不能完全匹配生产的需求。一是公益性服务能力弱。政府公 益性生产服隽体系不健全,很难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乡镇一级农技人员 工作精力不集中,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非农业专业人员比重大,专业技术人员年
龄和知识老化,农技站所服务功能弱化。加之农民主动接受B艮务的积极性不高, 大多依赖传统经验和习惯,致使服务效果不够明显。二是社会化服务体系对产业 支撑和保护基础城薄虱 尽管我市”三农”工作资金投入较之以往有一走増加f 但仍然难以满足当前农村发展的新需求。对农业机械售后维修服勢、技术服务等 不完善,影响了农机化效益的充分发挥。三是生产it会化月艮务项目匱乏。我市各 类合作服务组织虽然在提高乡村产业效益上发挥了一走作用,但在发展中还普漏 存在周转资金困难、规模小、月艮务项目单一等问题。衣户与服务组织之间的关系 松散,服勢的普及度较低。四是产销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仓储物流等设施还未 实现全覆盖,批发市场、产销对接、鲜活农产品直销网点等设施相对落后,物流 经营成本高。
(三) 农业人才资源匮乏、科技支撑相对落后。一方面是人才资源匮乏。主要 表现在农民总体科技文化水平不高,有知识、懂技术、攀营、善管理的现代新 型农民极其缺少。由于工作地点偏远,待遇不高,人才服务乡村产业的激励保障 机制不健全等种种原因,使得聘请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成为难庶。另一方面是机 械化程度低。农机设备科技水平限制f 土地耕地分散,机械化与规模化结合不紧 密,农机田间操作、维护和管理技术落后等等因素,导致我市农业生产比较落后, 机械化程度整体偏彳氐,生产效率、产品加工能力与水平还不能得到较快的提高。
(四) 资金瓶颈仍是制约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因素。一是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 题突出。信贷资金供给渠道较为狭窄,银行借贷门槛高、手续繁琐,部分金融机 构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存在惜贷现象,现有的乡村产业发展融资政策得不到落实,致使经营者难以得到足够的发展资金。二是政府资金投入绩效不高。近年来, 我市农业扶持资金投入一改过去的多部门、分散性惠农补贴方式‘而将大部分经 费集中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随看高标准农田投入使用, 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如建设规划与实际操作存在误差,水泵设置过少,管 道设置过粗,排线过长导致水压不足,稻田灌溉水星达不到要求。有些承包者直 接废弃不用,另外讲行排设,诰成严重资金浪费。三是财政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
爰措施落实和惠农补贴分配管理使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 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创建、”益农信息社”建设等项目专项资金使用不到位, 项目进展缓慢,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未按方案实施,少数涉农专项资金、省级"农
作物重病虫害监测”专项资金未达到专款专用等。四是农业政策性保睑新型睑种 探索不够。保险菱盖范围较窄,部分果树、蔬菜类产品还未纳入到农业政策性保
险范围,农机设备的险种设置也比较落后f气象指数保险等探索力度还不够,没
(S)生产资源利用不充分。一方面是土地分散、碎片化。近年来,市政府及 其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提高。然而就我市实际倩况来看,大部分农村土地受 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分散性、碎片化耕地仍然占主要部 分,很删删养妒,不利于形成规模、形尅地。此夕卜”项目?也存 在用地瓶颈,尤其是农业龙头企业、休闲产业发展土地指标审批难,制约了产业 化发展。另一方面是淡水水面资源浪费。我市拥有大/」喉河泯沟5万多条,是淡 水养殖独特的先天优势,随養我市淡水养殖业的兴起,淡水虾、扣蟹等养殖收益逐年提高。然而,由于水质环境条件、偷盗电捕、养殖技术粗放落后等等问题, 导致沟河水面利用率较{氐,群众养殖积极性并不高,丰富的水资源并没有得到有 效利用。
三、建议意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我们必须要立足实际、迎接物E战、 完善政策、木济短板,努力为乡村产业振兴创造良好的条件,增强乡村吸引力, 带动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乡村汇聚,让农民看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 富"的希望‘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把握乡村产业振兴重庶,着重扶持优势产业。坚持规划先行,引领乡村
产业振兴有序推进。充分立足我市实际,尽快编制我市乡村产业振兴五年规划,
乡村产业振兴落到实处。注重品牌带动,扩大启东农产品知名度。以品牌战略为 看眼点,依托启东海产品、四青作物等资源优势,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 市场价值优的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区域特色品牌。科学制
定扶持地域化农产品品牌的政策措施,对同类产品逬行整合提炼‘避免因产品品 牌杂散造成的无序竞争。对于有知名度但生产不易集中的特色农产品,鼓励农户 在平等自厚基础上通过组织专业协会,进行商标注册,实行统一标示、标准、包 装、销售,合作创建共有品牌,共享品牌^益,共担品牌经营费用,以有效降低 品牌经营成本,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知名度。
(二)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生产过程全覆盖。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包括产、 供、销等各个环节,这些环节的正书运行对物资、信息、资金、科技的社会化服 努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议搭建为衣服隽综合平台,围绕不同阶段的生产需求, 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全程S艮务。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提供农作物统一育种出苗; 培育农民专业合作联社,实行农药、月等农资配送,并提供统一的收割、收购、 烘干、检测、包装等一系列服务。建立农产品集中销售中心,拓展销售渠道;配备 专业运输设备,组建高效的现代化运输队伍,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搭建三网融 合的信息服务快速通道,有效连接农户与市场、生产与技术、政府与农民,变"小 规模、分散化"的小家庭经营为"规模化、产业化"的大家庭经营,通过实现农 业规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此外,要加强对农业经济形势、气象、病虫害等信 息的发布服务,为农业生产提供便利。大力推进电子商隽”通过促进电子商隽与 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成功嫁接,加快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 农产品逬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
(三) 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一方面是促逬乡村产业提质增 效。围绕调整乡村产业结构和建立现代农业,依靠现有的资源、要素条件,引导 农民积极适应市场竞争,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项目,实现产品增值。对青 蚕豆、青毛豆等已经具备比较成熟的种植加工技术产业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在资 金投入、要素流通、税务优惠等方面给予支持,促逬我市农业生产由简单的种养 模式向高效农业转型升级,逐步淘汰落后产业,努力提升生产绩效,増强乡村产 业竞争力。另一方面是延伸乡村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物流、储运、
批发,打通全过程,虹现业幅甜。坚梯色題,舷 村生态环境保护、乡村环境整治与发展特色民宿经济、优质农产品电子商务、乡 村休闲旅游、养生健康结合起来,建设运行高效的乡村产业链。力Q快培育乡村产 业发展新业态r推动生态资源和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四)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推动乡村产业高质呈发展。_是高质呈促讲科技升 级。积极搭建平台,促成农业院校、科研单位在我市建立农业技术硏究所及生产 实验基地,探索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产业推广模式。加大"引 资引智"力度,逬一步加大乡村产业招商力度,积极招引国内夕卜知名大型农业龙 头企业、上海农业加工贸易公司和在沪从事农产品经营的启东籍人士,尤其是吁 跆稻虾混养等优秀企业到启东投资,将先进的种养殖技术带回启东。加大衣技培 训力度,做好入户指导、田间咨询、网络交流等跟踪服轨 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建 立农业专家热线、农业咨询机构、农业技术服务团等平台,为农民提供政策咨询、 科技指导、市场信息等服勢。二是高质量建立现代乡村产业聚集园区。建设一批 农业产业强¥真”创建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打造一批产业链条全、投资 强度尢 示范带动强的一流现代乡村产业园,形成融农业生产、农产品消费和休 闲旅游于一^的田园综合体。参考慈溪大学生农业众创园模式,由政府投资,通 过基础设施建设、减免税费、<J领贷款担保、创业补贻卜助等多种形式,鼓励、 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返乡、来启逬行农业创业。三是高质呈培育新型农业经莒主 体。围绕构建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体系目标,全面深化农村土地确权,促逬土 地适度规模经营,全面提升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 社、家庭农场及小农户开展生产经营合作,构建紧密联结机制。发展农合联,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促进小农户分工协作,在提升劳动技能的同时,带动 农民増收致富。四是高质呈发展"一村一品"示范村。总结推广惠萍镇南清河村 的特色产业水产养殖r吕四港镇海渔村的特色产业紫菜加工,南阳镇乐庭村的特 色产业蔬菜种植等”一村一品”示范村成功经验,力争在每个行政村培育一项特 色产业”围绕特色产业建设一家网店,引领带动全市特色产业发展、农产品销售 和农民创业致富。
(5)充分利用要素资源,实现生战模化、集约化。顺应农村人□向城镇集 中的趋勢,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实现从分散经营向集约化、规模化转 变。—是健全土地解市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r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土地 解服务平台,引导土地依法、自愿、平稳流转,探索长期族模式,签订中长 期租赁合同,发展稳走而适度的规模经营。二是推广土地入股分红成功经验。大 力推广现有的惠萍镇东兴镇村农地股份合作社成功经验,鼓励用集体土地、农民 自己的土地入股合作社,年底按股份分红,用股份带动参与各方的积极性,实现 土地资源保值增值”促逬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机制。三是发挥高标准 农田辐I寸效应。切实落实好高标准农田”谁来种”的问题,鼓励有条件的新型农
word/media/image5.gif业经营主体逬行申报经营。要将高标准农田作为农村创业的重要载体,形成辐射
校毕业生、返乡能人等群体创业兴农。四是大力发展沟河养殖。坚持水利建设、
农村水环境整治、沟河养殖利用三位一体有效结合,加强沟河水环境整治,确保 水质健康。加大对偷盗电捕行为打击力度,深入开展群防群治。发展具有本地特 色的养殖品种,为养殖户提供信息、技术、市场行情等指导,提高养殖效益,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沟河高效养殖。
word/media/image5.gif(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确保资金投入取得实效。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保障^ 稳定增长机制r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产业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优化财政支农资 金的便用方向、结构和效率,统筹安排各类功能互补、用途衔接的涉农资金,实
业振兴。深化”政银担”合作「探索建立面向”三农”的担保贷款风险分担机制,
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引导金融资源下沉。建立健全适合
word/media/image6.gif乡村产业特点的金融体系,积极稳妥发展农村/」领贷款公司,支持其开展投资、
险面,探索农业综合保险试点,拓克设施果蔬、特种水产、休闲农旅等保险覆盖 面,提高保险业服努乡村产业振兴的能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思想的重要 内涵,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根据省委开展"大学习、大调硏、大抓 落实"活动和杭州市委开展"联百乡、结千村、访万户"蹲点调研活动的要求, 今年以来,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主题,聚焦产业兴旺这一重点,我分别到建德市的 寿昌镇山峰村、钦堂乡葛塘村、杨村桥镇草莓小镇、航头镇大店口村,淳安县的 枫树岭镇下姜村、枫树岭镇源塘村、枫树岭镇薛家源村、大墅镇大墅村、大墅镇 桃源林家村、安阳乡五堡村,西湖区的双浦镇等地开展了实地调研。
调硏期间,我们走进农家小院、走到田间地头,召开有关村"两委"负责人
种植大户、农技服务人员、农业企业负责人、扶贫干部等不同群体的座谈会,走 访退休村干部、困难群众、致富带头人、妇女代表、老党员、村民代表等农户30 余户,倾听农村群众的呼声诉求,仔细了解农村发展的点点滴滴。通过调硏,切 身感受到了杭州农村垃些年来的大变化大变样:农村变美了,农业变强了,农民
变富了,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2年的2.2 : 1缩小到2017年的1.85 : 1,城乡
word/media/image6.gif在调研中也发现,杭州"三农"发展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三农"工作仍然
特别在乡村产业发展方面,虽然近年来农村电商、民宿经济、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但普遍存在层次彳氐、规模小、布局散等问题,还处在碎片化、粗放型发展阶段, 迫切需要作进一步提质增效。对调硏中发现的好的做法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我 们逬行了深入分析,对杭州乡村产业发展的路径逬行了深入探讨,形成了几个方 面的理性思考。
一、要把保护绿水青山作为振兴乡村产业的重要本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的宝贵财富和最大优势,也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底色和 底气。调硏组所到的建德、淳安等乡村,大多都是群山环绕、溪水潺潺,生态本 底好,乡村韵味足,绿色经济、美丽经济发展迅速。像淳安县的枫树岭镇,抓住 近年来省市部署推进的美丽乡村建设、/」城镇环境综合幽台等契机,以辖区内的 下姜村国家AAA级风景区为龙头,充分利用淳安第二大水库枫树岭水库、淳安 第一高峰磨心尖、"遂阳第一景"白马乳洞、凤凰庙古村落群等生态资源,大力发 展乡村旅游,弓I逬了风林港旅游综合体等大项目,走岀了V具有枫树岭特色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
调研发现,不少乡村虽已开始往这个方向尝试,但大多还是起步阶段,对生 态环境与产业发展关系的认识还不到位”对^用生态资源发展生态经济的办法不 多,普遍存在彳氐水平模仿、单一模式重复发展等问题,有的甚至为了发展经济而 把生态破坏了。对此,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绿 色发展,在加强山水林田湖保护前岀上,逬一步硏究做好把生态资源、生态优势 转化为经济资源、产业优势的文章。要坚持美丽发展f把农业俩区"建设与打 造绿色农产品基地、发展田园体验、建设美丽田园、美丽庭院、美丽乡村结合起 来,让劳作变体验、田园变公园、农村变景区、农房变客房。要坚持特色发展, 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乡村环境整治与发展特色民宿经济、优质农产品电子商务、 乡村休闲旅游、养生健康结合起来,加快培育乡村产业发展新业态,推动生态资 源和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农村竞争力。
二、要把推进土地流转作为振兴乡村产业的重要基础
推进土地流转,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在西湖区 双浦镇调研时发现,这几年双浦通过开展农村土地全域综合整治,逐步实现了农 田集中连片、空间形态高效节约的土地^用格局,目前已流转土地21205亩,共 涉及20个村、6160户农户、2200户经营户,土地租金从每年1000元/亩上涨 到2000元/亩。建设了占地4200亩、投资5.4亿元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每年为 村集体增收100万-200万元,当地农民就近在产业园工作年收入达到5万-12 万元。在淳安县的大墅镇,他们以土地流转为抓手,大力发展彩色农业、观光农 业,实施农旅融合发慝,成效很好。目前大墅镇已流转耕地12824亩,成立了 73个家庭衣场和专业合作社,建设了千亩粉色桃花等”五个一千”彩色农业基地, 有效带动了全镇乡村旅游发展。
而相比于点上的成功例子杭州市面上的农村耕地利用碎片化问题依然突出, 土地流转规模小,去年全市农村土地流转率仅51.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这在 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乡村产业发展。对此,可大力推广 西湖区双浦等地的经验,全面推逬土地全域综合整治,加快提高农田集中连片流 转规模,并j各土地流转与农业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有机结合起来,大力 培育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逬一步推动以家庭农场为主体 的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走具有杭州特色的质呈效益型农业发展路子。
同时,要通过农房建设审批必须带农房设计方秦等形式,抓好农房建设管理, 加强对村庄风貌、建筑形态的引导和管控。要积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 使用权"三权分置",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使农民闲置住房成为发 展乡村旅游、养老、文化等产业的有效载体。
三、要把培育新兴业态作为振兴乡村产业的重要切入口
大力发展衣村电商、现代民宿、乡村旅游、养生健康等新业态、新模式,顺 应当前社会消费升级的大趋势,符合乡村产业发展的规律,是乡村产业发展极具 潜力的新增长点。现在杭州各地都把培育发展乡村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摆在非常 重要的位菁,都在想方设法抢占先机、贏得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格局。
在淳安县下姜村,我在与余红梅等民宿经营户交流中得知,下姜村的民宿已 经从4家扩展到了 23家r 2017年接待游客人数超过16万人次,当地农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也因此比2001年增长了十倍多。在建德市航头镇了解到,大店口村 瑞德农业基地近三年线上销售额都占了总销售额的2/3,最为突岀的是水果玉米, 仅去年在微信平台上的销售就超过了 100万元。这些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兴起, 带动了乡村产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但从点上调研和全市面上情况看,各地农村在这方面的情况又都差不多,基 本就是采摘、民宿、电商、旅游”几板斧”,而且规模普遍偏小,档次普遍不高, 特别是跟风模仿现象比较突出,同质化竞争问题较为严重。这样的发展,对乡村 产业发展、对农民增收、对乡村振兴都是不可持续的”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 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对此,我们认识到,各地农村在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时候, 要立足各自实际,把"长板"拉长,而不是一味去木侪一般性、大众化的短板, 通过最大化发挥优势形成别具一格、辨识度高的特色,提升自身的知名度、美誉 度和核竞争力。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走质呈兴 农之路,加大"互联网+"助力乡村产业的力度,深度嵌入并作用于产业链的各 环节,让农村各种新业态的畑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要推逬农村一二三产的跨 界飙合发慝,诵过农林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使原本作为第一产业 的农业变身为综合性的"第六产业”,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农村新兴 服勢业联动发展。
四、要把社会力呈参与作为振兴乡村产业的重要助力
推逬乡村产业发展,需要农村外部力呈的注入,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这就 需要借助城市的力量、市场的力呈、资本的力量。
我在枫树岭镇汪村调研时发现”早在2005年.汪村就利用自身资源禀赋, 引逬了日本丸新柴本制茶有限会社,投资1.28亿日元成立了丸新柴本制茶(杭州) 有限公司,公司现有茶叶基地694亩,其中种植高标准有机茶350余亩,并通 过了 QS认证以及欧盟、美国、日本等有机认证,注册"千贺源"商标,大大提 升了茶业附加值,有力地带动了当地茶产业发展。
在建德市的航头镇大店口村,浙江瑞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我们, 她从永康转战建德办农业企业后先后投入了 2000多万元建有单体大棚12000 平方米、连体大棚2000多平方米,种植火龙果、西兰花等果蔬产品达近百种, 其中黄瓜、番茄均已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引逬种植的火龙果不仅取得了有机 认证,还带动育苗工作的极大发展,很好地发挥了地方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但我们也发现,在招引项目过程中,引逬规模大、实力强、知名度高的企业 相对较少部分项目未能发挥应有的龙头带动作用和对当地农村农民的反哺作用。
对此「一方面要完善支持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农业发展的配套政策r在土地、税收、 金融等方面为项目下乡、资本下乡创造有利条件,以市场化方式招引更多真正有 实力、有情怀、有担当的企业向农村发展,用"快变呈"带动"慢变呈"。另一方 面要加强后续监管,既确保社会资本下乡符合产业准入标准、项目功能布局和土 地^用要求,又逬一步找准企业与农户的利益汇合点,让农民更多地从工商资本 下乡中受益、实现"双赢"。
五、要把夯实人力资本作为振兴乡村产业的重要支撑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子,从根本上决走看一个地方的兴蟲不管是城市 还是农村的发展,既需要依靠本土人才发挥作用,也需要外部人才注入活力。在 淳安下姜村调研时了解到,一家叫"玖玖"的精品民宿,是一位曾经在北京做电 商的村民回乡创办的,整个民宿很有特色,让客户在杭州的农村也能体验美式乡 村的味道。再经过了解,下姜村之所以这几年民宿经济发展特别快,很重要f 原因就在于人才。目前,下姜村已经吸引返乡村民和外来创业人员超40人,这 些人带来了全新的服务理念、经营策略和生产方式,也在无形中带动当地村民向
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但就算下姜村这样招弓I人才上做成功的村‘也依然面临看做大电商产业缺人 才、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缺人才、提升民宿品质缺人才等问题。而从全市面上讲, 虽然去年杭州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城市首位,但乡村产业发慝所需的管理人才、 经营人才、科技人才都极为缺乏,既存在本土年轻人、能人留不住的问题,也面 临外面人才引不逬、留不住的问题。目前,全市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中,55岁以上 的占55% ,高中或中专以上仅占15%。
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产业的持续发展。对此,要加快建立 完善城乡人才交流机制和政策激励机制,引导市区双创资源向农村流动,吸引工 商企业主、科研人员、创投人才、高校毕业生、返乡青年、退伍军人等下乡创业 创新,切实解决好各类人才"上山下乡"中遇到的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让”新农人”和”农创客”成为振兴乡村的生力军。要重视和关注农村里的年轻 人,创造条件让这部分人留下来、干起来。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原则,推逬农业 职业经理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农民素质提升等计划和工程,打造一批懂 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第六篇: 乡村振兴情况调研报告书
实施乡村振兴调研情况汇报|乡村振兴工作情况调研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对于如何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调研情况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庄规划标准低。在我县乡村振兴建设中,村庄规划标准偏低,主要表现在“重建设轻规划”。村庄对于硬件设施建设的完成度十分在意,而对于规划认为是“纸上画画”,没有意识到规划对村庄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
(二)村民缺少主动参与性。现在乡村振兴建设主要是政府主导,村民缺少主动性与参与性。从资金的筹措,到乡村的规划建设,都是政府一手包办的,农民很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建设中来,存在“干部干,民众看”的现象。
(三)缺少建设资金。现在的乡村振兴建设主要还是依靠政府财政的投入,但是政府资金也是有限。对于建设的支持,政府无法做到全包全揽、面面俱到,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僧多粥少”的现象,使各村镇之间竞争激烈。在没有其他资金投入时,工程建设只能停滞,即便是自愿投资也是有限的,再加上宣传力度不够,比较难吸引社会资金的流入,由于资金不够,乡村振兴设进展比较缓慢。
(四)缺少建设人才。在建设乡村振兴中,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缺少建设人才。一方面现在农村很多的年轻人为了赚到更多的钱,选择到城市打拼,只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生活;
另一方面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乡村振兴建设缺乏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因此,农村人才缺失现象非常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建设发展。
(五)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城市要滞后许多。一方面乡村的道路、房屋、排污排水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娱乐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环保设施、教育设施、垃圾处理设施等各个方面,仍是相对滞后的;
另一方面由于农村房屋造型过于单一,需要彻底整改,进一步完善,建设工作任务艰巨。
(六)各职能部门无法形成工作合力。
乡村振兴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单考一个部门的力量是无法有效完成的,但是在工作过程中,往往存在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划分不清楚的现象,这就造成了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扯皮,甚至拖延工作的进度。
二、实施乡村振兴的对策
(一)因地制宜,完善规划。乡村振兴是现在乡村建设的工作重点,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缩短城乡差距、各方面平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项目,而科学规划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把规划摆在建设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先规划、后施工的建设原则。
(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开始向往乡村空旷的田野,优美的田园风光和悠闲安逸的生活,这使得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城市居民的追捧。乡村农家乐旅游、乡村花木游、瓜果游、休闲游、农业科普游等旅游形式开始大众化。
(三)合理使用政府资金,吸收民间资本。乡村振兴建设基础设施和改造农村生态环境所需的资金很多,这给政府造成的压力很大。政府应想方设法吸纳民间资本,将本地区的优势资源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向外推广,让投资者清楚地“看”到乡村发展的优势资源,主动到农村投资建设。
(四)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一是培养人才,对于本乡村有能力的人员提供专业的知识培训,定期进行考核。二是引进外来人才和团队,乡村可以和社会上的大学合作,给出在农村工作的优势条件,将大学生就业目光投向乡村。也可以和社会上已经成熟有经验的团队合作,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工作。
(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基础设施的完善是一项系统工程。对道路交通、给水、排水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娱乐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环保设施、排水、亮化、民房提升、垃圾治理方面需要加大投入建设。
(六)发展强村富民产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一是推进土地流转,着力推进现代农业观光、特色林果等重点产业规模化发展,产业化发展。二是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商则商,形成农民增收致富的稳定来源,为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七)提升乡风文明。培养新型农民、培育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协同推进,注重点面结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强化农民综合素质的教育;
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摒弃陋习、移风易俗、倡树新风,培育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
感谢您的阅读!
推荐访问:报告书 振兴 乡村 乡村振兴情况调研报告书 乡村振兴情况调研报告书 乡村振兴情况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