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子婵
(1.宁夏大学法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
2.晋中学院旅游管理系,山西晋中 030619)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十九大的重要部署,体现的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涉及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方面内容,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以及促进地方特色产业经济自主发展的关键环节,[1]构成了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各地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特色各异的政策措施。而以乡村传统手工技艺为抓手,建设地方传统手工工坊,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需求间的融合,既是产业振兴对乡村振兴战略成功实施的有效支撑,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诉求。
费孝通先生曾提出 “中国从来不是一个纯粹的农业国家,而是一直有着相当发达的工业。我国传统工业大部分分散在乡村,属于乡土工业。”[2]这一论断明示了我国农村地区结合自身传统发展特色化手工业是其既有可行路径,同时也为新时期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借鉴思路。现阶段,受旧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发展的影响,相较于城镇而言,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良好的生态和传统手工技艺等特色资源可能成为其资源优势。作为农村地区的特色资源,传统手工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蕴涵着各族人民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3]因此,结合现代社会需求,在农村地区建设传统手工工坊,是振兴传统手工艺,实现地方文化、经济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联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文化统一的可行方式。
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业化浪潮的冲击以及人们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的改变,依托于传统手工技艺的农村传统工业面临着极大的挑战。[4]传统工业如何在当代社会环境下实现新的发展,如何更好地嵌入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传承传统手工技艺和发展传统手工业的核心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是回归并超越乡土中国,核心是从根本上解决 “三农” 问题,[5]其发力点主要是向弱势群体和地区,尤其是向中西部的一般农业型乡村地区倾斜。[6]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实施需要一定的宏观策略指导[7],需要人才和制度的支持[8],需要把握好城市与乡村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试点与推广的关系。[9]学界对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10]并已经具备了启动的现实条件[11]这一论断已形成共识,并有针对性地对乡村振兴和传统手工技艺发展开展了丰富的研究,为现实实践提供了可行的思路。
从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和传统手工业发展的视角,探索在生产性保护和调适性发展理念下的传统手工技艺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发展路径,需要结合不同类型技艺的特点和产品的面向对象进行针对性地分析与研究。因此,本研究以微观个案为抓手,探索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良性发展的可行路径,以期为具有类似特征的传统手工技艺提供借鉴思路。
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共同富裕理念的提出,依托于传统手工技艺,建设适应当代民众生产生活需求的传统手工技艺工坊,体现了对传统文化和技艺的传承,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回应。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依托于传统手工技艺的手工工坊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政府支持政策的出台,农村可持续发展和民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文化情感需求的日益增加,使传统手工工坊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可行方式。
(一)宏观政策对传统工艺技艺复兴的支持
宏观政策的出台,为传统手工工坊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保障。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明确提到: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活动,适用本法。” 该法的出台明晰了现阶段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和主要内容。从传统手工艺工坊和乡村振兴的内涵与内容看,传统手工艺工坊建设至少在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两个层面实现了与乡村振兴的融合。
与此同时,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总体部署,大力推进文化扶贫工作,振兴贫困地区传统工艺,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传统手工工艺在助力精准扶贫方面的重要作用,[12]国家和地方从支持传统工艺振兴、加快非遗工坊建设、推动非遗尤其是传统工艺技艺类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等视角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类政策,以推进地方传统工艺工坊建设。政策的出台,为农村地区传统手工业工坊建设和推动乡村振兴从宏观层面提供了支持。
(二)农村产业结构变迁对传统手工工坊兴起的促进
各民族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质要求。我国传统农村地区以农耕为主要经济来源,特别是偏远地区,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更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农民单靠农业尤其是传统农业所得收益越来越少,导致外出打工热和农村空心化问题突出。新发展理念的提出,从宏观上为农村生产经营方式实现优化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支持,为传统手工工坊的兴起创造了空间;
大众消费理念和方式的改变,为农村生产经营内容的转变提供了市场机会。农村经济产业结构开始由农业向手工业和服务业转型。依据自身文化和环境特色,推动农村经济产业结构实现特色化转型,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手段。因此,依托传统手工技艺这一地方特色性文化资源,引导农村地区实现传统手工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和产业振兴的有效措施。
(三)民众生活和情感需求对文化振兴的助力
近年来,我国农村出现的外出 “打工热” 导致了许多社会问题的产生,比如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及空巢老人等。现实中,农村地区传统手工工坊的建设主体主要是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人和当地民众。作为传统技艺的 “内部人”[13],他们对所属地区的传统技艺和文化有着特殊的情感和文化自信,并希望祖辈留下的优秀传统技艺可以通过他们的付出和努力得以传承下去。依托于该群体的传统手工业工坊的建设既可以很好地缓解传统二元经济结构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又可以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平台,在满足农民群体的家庭情感需求和经济需求的同时,也可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的融合,有助于乡村文化振兴的实现。
(一)研究方法
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和科学性原则,针对研究案例的资料收集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网络信息资源收集方法。其中,问卷法和访谈法主要涉及对霍州年馍的知名度以及村民收入情况调查;
网络信息资源主要通过各大媒体平台(霍州人民政府网、临汾新闻网、澎湃网、腾讯新闻)对霍州年馍的报道信息,以及通过抖音直播视频、微信平台、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对霍州年馍的宣传、销售及传承人和年馍厂家负责人的专访等进行资料收集整理。
(二)案例描述
“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 山西的面食种类繁多,年馍便是其中之一。位于山西南部,地处临汾市的霍州,其年馍作为地方特色传统民间艺术品,被列入霍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地方政府重点扶持的传统手工技艺项目。从政府的视角来看,当地政府既希望通过霍州年馍工坊建设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解决农民就业增收问题;
也希望霍州年馍技艺产品走出山西,积极传播和弘扬当地文化,成为地方的新名片。从发展现实来看,霍州年馍近几年发展迅速,其企业工坊不仅增加了当地民众的家庭收入,为农村地区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实现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扬。因此,对霍州年馍的发展方式和路径展开研究,可以为推动乡村地区传统手工技艺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1.霍州年馍代表的是物质与非物质的结合
霍州年馍既是食品,也内含了丰富的寓意。当地人称霍州年馍为 “羊羔儿馍” ,借用古时的 “羊” 即是 “祥” ,有着 “吉祥” 的寓意。[14]每一种年馍自身又包含着不同的寓意。比如:登高馍是霍州年馍中最具代表之意的年馍,也是年馍中的高贵馍,富含步步登高之寓意;
兔馍,专门为家里的孩童制作,代表活力,象征健康快乐;
枣花馍,又称 “方面馍” ,是霍州年馍中最常见的形态,是日常各家各户的主食,好咀嚼,易消化。此外,年馍制作成什么样子,怎么吃,什么时候吃,谁来吃,都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例如:受传统农耕社会文化的影响,男主外女主内,家人希望男主人可以在新的一年事业顺利,[15]登高馍便成为每年春节家里的男主人的专属馍。
2.霍州年馍的影响度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呈衰减状态
1)陕南柑橘、秦岭北麓猕猴桃幼园和渭北南部红提葡萄园、渭北北部和陕北苹果幼园,都要在树干基部培堆高30 cm左右的土堆,避免根际受冻。
霍州年馍历史悠久,既可以食用,也可以用来观赏,深受当地人的喜爱,特别是在霍州附近的洪洞、灵石及汾西等地知名度和需求度均较高。在以上地区,霍州年馍家喻户晓,逢年过节市场上都会见到霍州年馍,而且家家都会购买,以用于自己消费或作为节日礼物赠送亲朋好友。伴随着年馍在地方深受大众喜爱的是,随着距离的延伸,霍州年馍的知名度在不断减弱,尤其是山西省以外地区减弱趋势更加明显(表1)。
表1 省内外霍州年馍知名度情况
3.霍州年馍的发展过程体现出从小作坊向产业化的转变
在传统社会, “馍” 作为霍州当地人的主要食物之一,通常都是由自己制作并以满足自我需要为主。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和大众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霍州年馍的生产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4年诞生了以出售年馍为目的的简单的家庭小作坊;
2006年,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家庭小作坊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2011年,资本的介入为以山西绿和祥为代表的大规模、现代化生产工厂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2014年,《舌尖上的中国·霍州年馍》纪录片的亮相,象征着霍州年馍在市场推广模式上实现了新的突破,为其进一步产业化提供了市场空间;
2019年,绿和祥福、地珍坊、霍山年馍、康迈天下等4家霍州年馍生产厂获得了国家食品生产许可证。至此,霍州年馍实现了由原来的一家一户的小作坊、季节性的生产向大规模、精细化、科学化、常年规范性产业化发展的转变。
4.霍州年馍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产生了较强的推动作用
霍州年馍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也推动了整个霍州地区尤其是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典范。
从霍州年馍生产厂商的实践来看,生产年馍一方面增加了家庭作坊的自创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几个较大厂商实现了对所在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对地区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效果显著。通过吸纳当地农村贫困劳动力、残疾人、留守妇女等群体,有效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民生问题的解决。以霍州年馍有限公司和山西裕鑫博康食品有限公司为例。2019年,霍州年馍有限公司为150名留守妇女提供了工作岗位,既保障了留守妇女的经济收入,又满足她们照顾家庭的心愿。成立于2015年的山西裕鑫博康食品有限公司,业务范围主要涉及年馍和干果产品,通过为大张镇及周边乡村的贫困村民提供工作岗位,使村民实现了家庭和工作的兼顾,并获得了远远超过传统农业耕种的收入。
(三)分析结果
从霍州年馍的发展现实来看,其自身文化底蕴丰富,技艺传承脉络完整清晰,具有一定的产品生产资源供给优势和品牌效应,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较为明显,消费对象和群体指向较为鲜明,实现了对农村地方经济的促进和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较好的作用。作为以传统手工技艺为核心的商品,霍州年馍的发展路径对地方特色产品尤其是针对地方特色食品类产品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基于对霍州年馍的调研发现,传统技艺得到传承的有效方式是在保持核心技艺不变的条件下,结合市场需求和社会环境,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工艺的结合。
从上文的案例描述中可以看出,2019年霍州市有4家年馍生产厂获得国家许可证。这四家工坊规模较大,年产量达20万箱,发展前景良好。从该四家的生产流程来看,其均呈现出传统纯手工技艺+现代化流程的生产模式。
位于霍州市李曹镇范村的霍山年馍食品有限公司,主打霍州年馍产品,月生产量达2万多箱。生产过程包括原料、配料、搅拌、成型、配发、熟制、冷却、包装、冷库及物流通道环节,从生产运作流程看,属于典型的分工精准的现代化企业。与此同时,其年馍的每一步制作又都呈现出纯手工技艺。正如霍山年馍食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李巍在澎湃新闻专访中说道:
“生产车间里,经过面粉发酵、饧面揉制、分划剂子、擀皮包馅全程纯手工制作。霍山年馍个头虽然小,但品质极高,每一个馒头都历经多道工序精工细作,花样种类繁多、形象逼真、做工细腻、栩栩如生。”[16]同时,针对年馍的保质期以及口感等技术,霍州年馍进行了现代工艺环境下的创新改进。传统的霍州年馍常温的保质期只有3天,冷藏只有7天,而采用200℃新型高温灭菌技术的现代技艺生产的年馍保质期延长到60天,冷藏保质期增加到90天。现代工艺环境中新技术的采用,保证了年馍纯正的口感,解决了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保存难题。[16]
2.产品寓意时代化是传统手工工坊发展的核心与灵魂
从案例描述中可以看出,不同的霍州年馍代表着不同的、深厚的传统寓意。因此,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将传统技艺及其寓意进行时代化变革,是传统手工工坊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所在。
利用传统工艺或技艺,生产符合当今社会文化表达和生活需要的商品,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调动传统技艺传承群体或传承人的积极性,实现生产生活中对技艺的传承和振兴,是传统手工工坊建设的重要目的。近几年,霍州年馍生产厂家非常重视年馍花样造型以及寓意方面的创新。在现代花样造型和寓意的支撑下,霍州年馍不仅仅是传统过年才会吃的馍,已经拓展到了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与相应的节日 “事儿” 实现了新的现代化融合。正如霍州市非遗传承人韩爱英通过抖音直播所介绍的:
“有乔迁新居馍,老人过寿以及小孩儿过生日用的十二生肖馍,结婚用的龙凤呈祥馍......”
3.线上线下结合是传统手工工坊实现市场拓展的有效渠道
从案例描述中可以看出,霍州年馍作为地方特色饮食,受区域性消费习惯的影响较大,具有较强的地域局限性。随着地理空间的变化,其市场受众面呈现出较大幅度的变化。
为有效解决市场受众面受地域局限的影响,在霍州年馍的市场化发展进程中,地方政府及生产厂商主动对接网络经济,找寻新的发展商机。通过采用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利用网络优势,实现了市场受众面的进一步扩大和品牌推广。从调研来看,线上方式一方面利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在线上进行营销,并通过与物流快递公司合作,实现产销一体化。另一方面,利用抖音、微信等平台,通过构建微商、抖音直播以及网红试吃等模式,实现基于互联网和自媒体的产品销售和品牌推广。代表性事例有:2020年5月4日霍州年馍聘请了霍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青雁同志进入直播间带货销售和品牌推广。线下方式主要是与当地的特产店以及旅游产业进行结合,在旅游景点的小吃店进行售卖,同时也进行现场广告宣传与推广。
首先,霍州年馍为传统手工技艺产品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思路。基于生产性保护理念,在设计、生产和销售等层面进行探索与创新,推动依托于传统手工技艺的产品与当代环境间的融合,使其融入现代社会生活,实现传统技艺传承与发展的 “活态化” ,是传统技艺类产品可持续发展的主旨所在。霍州年馍从传统技艺与现代工艺的结合、产品寓意时代化以及基于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模式三个方面进行了有效创新,保障了传统技艺的传承和产品对当代环境的适应,实现了传统技艺保护和技艺所属群体经济收入保障双赢目标。
其次,霍州年馍生产工艺的可拆解性、现代技术的发展、宏观政策的支持和资本的介入为其保持传统技艺与利用现代技术实现产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抓住现代社会大众的审美和情感需求,将产品造型与现代审美和情感需求进行结合,是产品寓意时代化的本质。霍州年馍内含寓意的历史积淀与当代群体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年馍文化寓意与地方文化间的一致性, “礼物经济” 的兴起等因素为年馍产品设计中的寓意与时代需求的结合创造了条件。作为食品类商品,霍州年馍一方面存在大众化需求,另一方面又具有较强的地域偏好特性。因此,在其发展过程中,通过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引导大众进行尝试性消费,减弱其地域限制是构建新消费格局的有效举措。互联网的发展和网络平台销售模式的成熟,为其提供了基本保障。
第三,霍州年馍的发展是国家政策推动的产物,更是市场化改革和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变革引导的产物。这一结果保障了传统工艺的可持续传承,但也易出现由于不当竞争和无序竞争导致的散乱局面。因此,在政府主导下,科学分类构建细分市场,合理规划年馍产业发展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诉求;
借助其他网络平台为霍州年馍市场推广和销售提供了助力,但如何构建自身的、特色化的融合网络平台,实现产业与上、下游多层级融合,提升其竞争力是其未来发展的突破点;
构建基于年馍的利益共同体,带动地方经济尤其是地方农村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是其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
第四,霍州年馍的可持续发展是产品特色、资本、外部技术、政府政策、市场需求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发展路径的可推广性具有一定的局限。但通过对霍州年馍发展的探究,仍可以为研究依托于传统手工技艺的产品在当今社会的发展提供框架与思路。本案例研究也对思考传统技艺传承中的 “保真” 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思路。同时,研究也进一步说明了市场适应性是传统工艺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得以可持续传承的基本保障。
最后,从乡村振兴的内涵看,其包含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五个方面。因此,在未来,如何将传统手工业与地方其他特色资源进行结合,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增强传统手工工坊应对社会风险的能力,高质量推动地方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的全方位发展,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是未来针对传统技艺融入社会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主题之一。
猜你喜欢工坊手工技艺做手工小学生作文(低年级适用)(2022年10期)2022-10-31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金桥(2022年3期)2022-03-29星月工坊童话世界(2020年32期)2020-12-25星月工坊童话世界(2020年26期)2020-10-27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海峡姐妹(2019年10期)2019-11-23星月工坊童话世界(2018年23期)2018-08-23超萌的羊毛毡手工快乐语文(2018年12期)2018-06-15星月工坊童话世界(2018年14期)2018-05-29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海峡姐妹(2018年5期)201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