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0文档网>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开放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开放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 2025-01-22 16:54:45 来源:网友投稿

吕洪斌

(云南开放大学,云南 昆明 650223)

(一)云南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现状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1],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云南农业农村现代化,人才是关键,要把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农村基层干部作为基层执政骨干,是党的路线方针贯彻落实的执行者,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和先锋队。云南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边疆省份,长期以来,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以及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城乡基层干部知识文化水平不高、综合能力素质普遍偏低、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显得尤为突出。2016年换届后云南省村干部14万多人,这些村干部的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与脱贫攻坚的实际工作要求有比较大的差距。就学历水平来讲,大专及以上只占到10%左右,尤其在一些少数的偏远贫困县,大部分村干部的学历还只是初中程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2],成为实现云南省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重要工作的关键。在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前部署,结合全省实际情况,于2018年,由云南省委组织部牵头,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以及云南开放大学等六家省直单位,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开展“云南省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双提升’行动计划”)。

(二)“双提升”行动计划**乡村人才振兴困局

在“双提升”行动计划组织实施过程中,云南省委组织部充分发挥整体规划和统筹协调作用,有效推动了全省各相关单位和州市县紧密配合,不断完善工作体系的建设,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强化激励保障力度,加强督察,将“双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效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评议重要考核内容。省教育厅不断加强办学指导、监管办学质量,省财政厅积极协调经费预算、及时保障学费补助,省农业农村厅协调落实实践教学基地401个、协调涉农培训资源,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落实招考政策、协调职业技能培训资源,云南开放大学改革创新,狠抓教学质量。确保“行动计划”人才培养质量,有力加强了农村基层人才的储备。截止2022年9月,共计招生35946人。其中,男性21629人,占60.17%,女性14317人,占39.83%;
汉族20108人,占55.94%,少数民族15838人,占44.06%;
中共党员24252人,占67.47%,共青团员2950人,占8.21%,群众8740人,占24.31%,无党派民主人士2人,占0.005%,民进会员2人,占0.005%。

(一)体系办学,订单式培养,强调学用结合

云南开放大学具体承担教育教学工作,坚持开放办学、就近入学、宽进严出,打造具有鲜明开放大学特色的办学体系,在全省129个县建立了118个教学点。学习内容的安排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紧密结合,推动种植养殖和民族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紧跟地区特色,注重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相结合,正是云南“双提升”行动计划中的一大特色。各个教学点依据当地民族民俗文化、地理区位条件、工作重点等具体情况,专门设置特色课程和学习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学以致用。不仅仅是农业产业、民族刺绣、电商课程,各个教学点根据当地实际开设的法律、园艺、茶叶加工、中草药栽培等相关专业课程,以及结合少数民族特色开展的民族语言教学、民族团结等地方特色课程,在学员们的具体工作中,都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在充分考虑了学员实际情况和基层人才的培养目标后, “双提升”行动计划采用了弹性学制与学分制,学员可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按学期选课,在规定的年限内修满教学计划规定本、专科课程学分,符合毕业条件并通过毕业审核的,颁发国家承认学历、云南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本、专科毕业证书,达到学位申请条件的,可申请学士学位。“双提升”行动计划同时规定可以进行学分转换,正式学员在学习期间,参加县级及以上组织的培训,达到一定学习课时或取得相关证明、证书的,也可以按学习成果认证转换规则,兑换为相关学历教育学分。

(二)重构教学环节,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型学习新模式

为确保“双提升”行动计划的教育教学质量,同时结合学员的工作、生活的特变,教学团队做了深入的学习需求分析,分析发现:传统远程开放教育以在线学习为主导,注重线上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课程资源的建设质量,在面授教学、实践实训等环节存在一定缺失。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似乎为传统开放教育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传统大学提出的线上线下教学由于教学时间、地点相对固定等原因不能解决开放教育的现实问题,构建广泛、便捷、灵活的学习环境是突破困局的根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管理团队专门制订了对口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重构教学环节,创新性打造基于开放教育的适合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新模式,建立了“一平台+四课堂+六支队伍+多基地”的村干部人才培养模式。

(三)“六支队伍”强师资,实践基地提能力

师资队伍主要包括“六支队伍”。目前,共有由学科专业方面组成的专家队伍987人;
由云南开放大学总部和各州市二级开放学院、县级开放学习中心和教学点的专业和课程辅导教师组成的导学队伍1572人;
依托大学生村官和驻村工作队员组成的助学队伍1014人;
由各级组织部门、教育部门和云南开放大学向各州市选派的挂职干部等组成的管理队伍923人;
各地选聘的农村致富带头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组成的实践指导教师队伍1142人;
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能力突出、致富能力较强、群众基础较好的志愿者队伍875人,“六支队伍”共同为项目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充分的师资保障。

根据每个教学点至少确定1个党性和廉政教育基地、每个专业至少确定1个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要求,整合涉农高新技术企业、专业合作社、法院等资源,在全省建立了637个实践教学基地,其中,党性和廉政教育基地164个、法学及社区管理类基地72个、农学类基地401个。落实每个教学点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集中面授的要求,重点突出面向农村基层的农业实用技术、经营管理知识、农村法律事务和农村基层管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体现学用结合,培养提高学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

(四)“四个课堂”构建智慧学习新形态

将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运用到“双提升”行动计划教育教学中,建设“云南乡村振兴学习网”学**台以及小程序和APP,通过互联网学**台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进行了智慧化流程再造和教学设计。借鉴建构主义理论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思想内涵[3],并同时结合现代服务理论中以服务为核心的思想,重点分析基于开放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特点,探索建立科学的平台功能模型及用户评价体系。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打造四个课堂。科学构建了线上“空中课堂(网上学习)”和线下的“固定课堂(面授辅导)”“田间课堂(实践实训)”“流动课堂(送教下乡)”等四个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空中课堂:主要有网络课程的发布、编辑与管理、视频课及直播课的学习、在线作业和测试、学习情况的在线统计、教学互动与讨论、教学通知下发、毕业论文及毕业实践、教学评价等常规功能,同时结合直播课堂进行线上名师授课与互动,辅以数字图书馆、网络云盘等功能。学员在空中课堂观看并学习责任教师上传的课程资源,完成发布的作业考试任务,线下课堂提交学习记录和痕迹。教学点管理员及辅导教师组织当地学员完成线下三个课堂的学习,固定课堂组织学员集中面授,扫码签到,记录考勤。田间课堂由教学点指导学员实践实训,流动课堂要求学员送教下乡和小组讨论,辅导教师和学员做好教学记录,上传至平台,由教师进行网上评分。

空中课堂解决了学员的工学矛盾;
固定课堂帮助学员与教师面对面互动交流、答疑解惑、提升学习效果;
田间课堂重点考察理论学习指导工作实践的能力,提高学员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能力;
流动课堂实现了送教下乡,学员之间开展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头脑风暴、互帮互促、共同进步。截至目前,共建设有200余门课程资源,共有教学视频资源9000余个,涵盖2个层次9个专业,测试题2400套,资源约3000G,移动数字图书资源近10万册。学校还邀请省内专家开展直播课教学,利用云南乡村振兴学习网教学直播平台开展名师授课,同时打造“云南乡村振兴大讲堂”,邀请国内知名专家,结合农业生产技术、基层党建等内容开展专题讲座。

(五)大数据监管,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强化过程管理

学员在云南乡村振兴学习网“四个课堂”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基础行为数据,基础数据的累计为深度挖掘奠定了基础,具备了统计分析的可能,技术团队提取基础行为数据后对学校层面到教学点层面乃至个人层面进行了多维度的统计分析。建设了大数据统计分析系统。量化评价指标,建立数据模型,实现学习过程数据化、可视化,对学员、教师进行画像,对教学点及州市开展情况进行评估和排名。包含六大板块。

1.指挥调度中心,包含在籍学员情况、历年培养结果、学分银行分析、教学队伍分析、综合指标地图分布、四大课堂指标分析。

2.运营监控中心,包含学员学习情况、预警、考核情况、活跃情况、课程动态及四大课堂综合指标动态。

3.教师管理中心,包含教师基础情况分析、教学活动情况、教学动态、资源上传/作业批阅/教师答疑情况以及预警情况;
可检索责任教师、辅导教师,并查看相应的教师画像。

4.学员管理中心,包含学员基础情况分析、学员分布情况、各专业考核情况、学习动态情况以及预警情况;
可检索单一学员,并查看相应的学员画像。

5.教学点管理中心,包含各地区/教学点的线上线下参学率、学习进度、合格率、核心指标以及综合成绩排名。

6.课程管理中心,包含各科课程的学习人数排名、课程类型/层次分布、课程受欢迎程度等综合情况分析。

大数据系统对教与学全过程进行数据跟踪,从不同用户的不同角度进行数据分析[4]。对全省16个州市、118个教学点的教学开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30000余名学员、2000余名教师进行画像。对参学率、通过率、学习进度、注册人数、教师人数、学习访问量等指标进行全方位统计,并制作热力地图,系统可视化展示大屏端,并投屏在智慧教学指挥中心。从学员角度,针对学员在四个课堂的整体学习情况、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在线测试及离线作业的完成情况、综合实践实训等情况进行跟踪统计,建立学员档案与学员画像,数据清洗后提取有效数据,提供可视化大屏展示,详细展示每个州市、教学点、专业、课程、学员的学习情况统计。对每一类型、每一名教师在“四个课堂”的教学情况,教学工作的完成情况,包括每一门课程视频和文档等可见的准备情况、作业批改情况、线下教学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数据以全流程多维度的方式,贯穿课前课中课后,融合线上线下、打通课内课外[5]。利用数字化、科技化的手段,对村干部学习行为以及教师的教学行为数据全面追踪,分析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从而有的放矢地建立个性化学习开放教育体系[6],更加直观地呈现对教师教学和学员学习全过程的信息化、数字化实时监控及大数据统计和分析,对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及时提醒和预警,实现了数字化的教学管理和学习评价,直观、及时、精准的智慧教学大数据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智慧教学展示中心充分利用了大数据、AR、VR等技术,采取人机交互的方式搭建了包含LED小间距屏、液晶拼接屏、电子沙盘、全息投影、分布式节点等设备在内的可视化调度指挥管理平台,以及可现场查询、调取学习的图片和文档等过程痕迹。结合教学大数据统计分析系统,可以对全省118个教学点、所有教师和学员线上线下教学和学习全过程实时监测、统计、分析,根据数据进行教学管理和监控,同时根据教学数据进行指挥调度,现场视频连线教学点督学促学、督教促教。从大数据统计分析系统数据来看,学员累计访问学习量近6.2亿人次,学员人均登录7187人次,网上总参学率达95.46%,通过率91.01%。组织校内外专家教授开展了376门次课程的线上直播教学,参学606354人次;
举办56期乡村振兴大讲堂活动,629612人次观看。线下课堂学习情况:全省组织开展了7.5万班次的教学,学员生均参学97次。其中,固定课堂(面授辅导)共组织开展了36867班次,学员生均参学50.9次;
田间课堂(实践实训)共组织开展了18587班次,学员生均参学21.7次;
流动课堂(小组学习、送教下乡)共组织开展了20101班次,学员生均参学24.3次。学员中已通过非学历培训认证36329人次,认证转换72658学分;
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证188人次,认证转换376学分;
工作表彰认证57人次,认证转换114学分。

(六)广播级的演播系统提供课程资源的制作保障

建设完成多功能演播中心,其中,多功能录播中心主要包括虚拟演播区、直播录播区、导播区。充分利用计算机三维图形技术和视频合成技术,用于建设课程资源,同时可以实现直播课堂、录制微课的功能。大数据中心主要用于教学大数据展示、各类教学会议、各类教学活动直播。

多功能演播中心不仅可以录制常规课程资源,还可以制作精品课程,进行课堂直播、会议直播,实现了教学资源多样化、学习数据可视化。为“双提升”行动计划教学实施和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改善了学校远程教学的软硬件条件。演播中心建设参考了云南省1+N视频互动课堂技术要求,做到使用用途多、应用范围广,进一步提升了远程开放教育的服务能力。

(七)开放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思考

云南开放大学将开放教育智能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运用到“双提升”行动计划教育教学中,是一次新的探索和实践,**了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难题。创新性地打造云南乡村振兴学习网及大数据平台,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和地域限制,建立并逐步完善统一教学、学习资源库,以文字、音频和视频等富媒体形式主动推送智慧校园平台的受众者,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远程开放教育的应用服务能力。

1.线上线下混合型教学模式,打造四个课堂,涵盖线上线下教学环节,不仅能满足学员线上观看视频、完成作业等学习需求,还对线下集中教学、实践实训等环节进行了有效管理。弥补了传统开放教育线下教学中存在的管理缺失的问题。

2.云南乡村振兴学习网以课程为中心,建立海量相关教育教学素材,包括试卷、视频、PPT等与课程相关的内容。云南乡村振兴学习网平台还融合了数以万计的各类型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包括视频、音频、报纸、学术期刊等,内容广泛,分类明确。学生不仅可以从海量教学资源中选取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来灵活调整课程安排,对过往的期刊、视频、PPT课件等,也可以随时进行调阅温习。丰富了课程资源,针对性更强,授课形式更加丰富。

3.直播教学常态化,与平台紧密衔接。引入与学**台一体化的直播系统,实现手机APP、电脑PC站内直播以及专业设备端的推流直播,丰富教学形式,第一时间将优质教学资源推送给学员,可以在平台实时统计学员观看数据。更好地解决教学资源不均衡问题,国内、省内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推送到教学点及学员。

4.学习、教学行为追踪与挖掘。对学员的行为追踪包括视频观看、作业完成情况、直播观看情况、线下课堂考勤签到等;
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挖掘包括资源上传、作业批改、教学任务的发布和审核等。建立评价指标,整合基础数据,评估教学与学习开展情况,以教学数据为总线,服务于教学评估,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监控与管理。“双提升”行动计划教学大数据统计分析系统在各类工具支持下,最终能够使数据可视化,实现教师教学情况及学生学习情况可视化、课程管理可视化、专业发展可视化以及教学预警等。解决了以往教学数据零散和缺失、督学促学不够精准有效、学习过程质量监管乏力、教学数据呈现不够直观、没有发挥其管理价值等问题。在大数据系统支撑下,教学监管更有效,教学数据更详细,督学促学力度更高。

云南省村干部学员逐步适应了这种线上线下的学习方式,学会使用手机观看视频课件、直播课程,在村委会、田间地头都有村干部拿着手机学习的身影,“双提升”行动计划的实施在云南全省基层乡村干部中掀起了爱学好学的狂潮。教学点管理人员也习惯用大数据强化教学、学习过程管理,通过各项指标分析存在的问题,关注数据排名,赶超比学。这些教学及管理模式在“双提升”行动计划中的创新经验对于开放教育本身来说也是一次反哺性的提升,为开放教育提质创优奠定良好基础,对标教育部对开放大学的评估标准以及国家开放大学对地方开放大学的评估标准,为迎评做好了准备。

从2018年到2021年,主要是从村(社区)干部和后备人才中推荐招收学员进行培养,截至2021年9月,已经毕业3186名学员。在2021年云南省村(社区)“两委”换届中,有12316名学员进入新一届“两委”班子,占到当时学员总数的78.30%;
有96人考录为公务员,48人考进事业单位,73人成为当地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还有2143人受到各级各类表彰和奖励,其中,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被推选为全国人大代表,1人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人获得“抗击新冠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人获得“云南青年五四奖章”表彰,7人入选云南“百名好支书”,6人被表彰为云南省脱贫攻坚“扶贫好村官”。大批学员奋战在一线,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工作中主动作为,赢得了群众的认可。云南省“双提升”行动计划实施三年以来,在云南全省基层乡村干部中掀起了爱学好学的狂潮。他们扎根基层,无我奉献,通过学历素质双提升丰满羽翼,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产业发展上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领头雁作用,为项目的实施赢得了口碑,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应。在对学员开展的问卷调查中,超过90%的学员对“双提升”行动计划实施非常满意或满意。事实证明,“双提升”行动计划是云南省加强村(社区)基层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探索和实践,是推进“领头雁”工程的重要举措,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重要的基层干部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教学点行动计划云南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云南画报(2021年11期)2022-01-18云南邀您来“吸氧”云南画报(2020年12期)2021-01-18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规范农村教学点办园行为的实践与探索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㵲阳河守护行动计划凯里学院学报(2020年3期)2020-06-28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2019年7期)2019-07-19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上海建材(2019年2期)2019-07-13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甘肃教育(2019年7期)2019-04-27煤层气勘探开发行动计划发布天然气与石油(2015年2期)2015-02-28国务院正式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国水利(2015年8期)2015-02-28

推荐访问:人才培养 振兴 乡村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360文档网 2013-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360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360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30370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