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0文档网>专题范文 > 脱贫攻坚 > 2022年度十位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人物事迹精华

2022年度十位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人物事迹精华

发布时间: 2025-01-24 09:28:50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十位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人物事迹精华,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十位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人物事迹精华

十位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人物事迹精华6篇

【篇一】十位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人物事迹精华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十位教师的先进事迹

 时间:2010-09-19 

一、于漪同志

事迹简介:

  于漪,女,汉族, 81岁,中共党员,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9年的教育生涯,无私奉献、执着探索,不断从经验与感悟走向理性与科学,着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做好传帮带。她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等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2009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上海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于漪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于漪,1929年2月7日出生,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被首批评为语文特级教师。自从1951年复旦大学教育系本科毕业分配到中学任教,她先后荣获上海市中小学优秀校长、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教育督导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两次被评为上海市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四次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五次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任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会长等。历任第七、八、九届市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

五十九年的教育生涯,五十九年的艰苦探索,于漪没有一天停止过对教育的探索,不断从经验与感悟走向理性与科学。她一直扎根在上海基础教育的最前沿,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身体力行,始终不渝,以高尚的师德修养、精湛的育人艺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塑造了一位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光辉的人民教师形象。她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等成为“一面鲜明的旗帜”,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育人是一代师表,教改是一面旗帜。”教育部原副部长、国家总督学柳斌同志对于漪老师的评价,概括了她平凡而又杰出的人生。

一、高尚的师德风范,成为德育工作者的楷模

教书育人,以人为本。于漪认为,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德育工作来展开, 德智体美,以德为先,教师的责任不仅在授业,首先是“传道”。59年的教育实践始终贯穿了这一理念,通过几十年来不懈努力,于漪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引领人。成为语文教育改革的典范。在她的教学生涯中开了近2000节公开课,凡是观摩过于老师上课的学生和同行,无不为她的蕴德育于语文之中的教学艺术所吸引、所折服,“是一种优美的享受”。近五十堂公开课被媒体录象、传播,已作为教师教学研究和培训的经典。

于老师的语文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积极体现师生互动,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喜悦。有些原先看到作文命题就会哭鼻子的同学,在于老师热情鼓励、循循善诱下转变成写作的“积极分子”;
原先写字七歪八斜的,写出一手漂漂亮亮的书法,以后成为清华大学的高材生;
甚至初中学生在听了于老师的讲课,深深为于老师的教学魅力所打动,不仅爱上了语文学习,还如痴如醉地写出了上万字的学生文艺节目剧本。有一位口吃的学生不仅表述困难,而且语文成绩很差。经过于漪的悉心指导,不仅爱上了语文,而且成为了学校演讲队的主力。她班上先后来过4位口吃的学生,在于漪的帮助下,口吃的毛病改掉了,更重要的是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日后都成为国家建设事业的有用之才。当年有一位口吃最严重的学生日后成为中外合资公司的外贸代表。很多以后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并做出成绩的学生,在回忆当年时都不约而同地肯定了于漪老师的寓德育于语文之中的教学方法给他们成人奠定的基础。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于漪老师还不断总结探索教学实践的经验,发表的《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兴趣·感情·求知欲》等几十篇文章,对活跃语文教学,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立人为先,教会学生做人

生命和肩负的历史使命结伴同行,这是于漪作为一名党员教师的终身追求和崇高的人生境界。她的一生充满了理想色彩,更充满了使命意识。对于漪来说,教师既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人生理想,是一个需要以整个生命去拥抱的伟大事业。她始终认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 浇花要浇根, 育人要育心。因此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信念,使学生成长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于漪就开始实施德育渗透学科活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从当时4个班级的学生共372份抽样问卷结果看,学科加强德育渗透的教学思想性明朗和比较明朗的占86.5%。这个传统一直保持到现在。同时,她还注重增强学生“做人”的意识,今日学生,明日人才。因此必须从今日做起,提高严格塑造自己的自觉性。学生一进校就向他们灌输“做人”的意识,把“学知识”和“学做人”结合起来,加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当代学生的形象”的系列教育,并千方百计把文字表达的内容内化为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自觉的行动。

于漪对每个学生都满腔热情。1975年,她带了全校一个最乱的年级,当时,“**”尚未结束,受到社会不良影响,全年级11个班级,几乎都是乱班,打架、偷窃、倒卖粮票,心理和行为偏差的现象很多,搅得全校52个班级无法上课。年级女老师几乎都哭过,甚至有的学生竟然将男的体育老师的鼻梁骨打断。派出所公安干警几乎天天来。于漪接手后,认为学生都是我们的孩子,相信他们会改变的。因此,她坚持说服教育,正面引导。向全年级同学宣讲:一个没有理想、没有信念、没有知识的人是无法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她每周坚持带领学生学理论,学历史,坚持讲理想、讲信念。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并注意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课外兴趣。告诫学生:“光明总会到来。现在抓紧学习,将来国家总需要建设人才。”经过于漪和年级组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年级面貌发生根本改变。1977年,被评为上海市先进集体。其中有两个班,竟然100%考上了大学,这即使在今天也是罕见的。

数年前,上海市曾开展过“今天怎样做教师”的大讨论,同时举行了“我心目中的老师”征文活动,结果在“我心目中的好教师”这一栏目里,“于漪”的名字出现次数是最多也是评价最高的。这充分说明了于漪老师铸中华教师之魂的精神感召力。

生命和使命结伴同行,让于老师站在时代和民族发展的高视点上。她认为教师必须教会学生追求真善美,教师必须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因为今天的学生质量,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更是后天的民族竞争力。于老师深深热爱着我们的祖国,深深的爱着她的事业和她的学生。她教学生学习,更教学生做人,当年的学生,今天的上海市文广集团副总裁、《新民晚报》总编胡劲军后来感慨的说:“于老师当年的教育成为我工作的动力。”2002年上海市重大工程建设金杯得主王运丹大年初一向于老师表示感谢,当年正是于老师给他树立了“国家建设需要人才”的人生目标;
今年,她的学生曹中柱因为“敢坐火山口”,顶着压力支持开办平价药房,多次被媒体报道。曹中柱衷心感谢着于老师,他说:“于老师教学生,教得顶好的是教做人。她要我们做一个正直的人,要敢于负责任。”这是她立民族教育之根的生动反映。

三、开拓创新,始终站在时代的制高点

于漪老师是一位时代感强、有着先进的教育思想、前瞻性的教育理念的教育家,在某种意义上说,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一直引领着近几十年来上海乃至全国基础教育发展方向。她认为,“时代在前进,教育必须与时俱进”;
教育必须具有前瞻性,因为教育效果往往是相对滞后的。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克服浮躁,登高望远,要用明天建设者的要求,指导今天的教育。勤于学习,开拓进取,努力奋进,始终站在时代的制高点,是她的追求的目标。为此,她为自己确立了一个目标:达到三个“制高点”,做到三个“瞄准”。三个“制高点”就是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始终把培养现代的合格公民放在首位,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站在战略的制高点上,把提高学生的素质提到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关系到民族的素质战略的高度;
要站在与基础教育先进国家竞争的制高点上,显示民族的志气和自尊,显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威力。做到三个“瞄准”,就是瞄准二十一世纪的基础教育,努力把今日的学生培养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有用之才;
瞄准国外基础教育先进国家的教育,从严治学,发奋图强,教出水平;
瞄准国内、市内兄弟学校的教育经验,博采众长,力求少走弯路,教出特色。

在中国当代语文教育史上,于漪曾提出两次重要的语文教育改革思想:1978年提出的“教文育人”和1996年倡导的“弘扬人文”的主张,都在语文教育思想发展史上产生重要影响。她的“教文育人”的思想,以“全面发展的人”为培养目标,构建了以“思维训练”为核心的语文教育理论,有力推动了语文教育由“语言——文字”型教育到“语言——思维”型教育这一划时代转变的实现。面对21世纪信息革命的时代,于漪的教文育人的思想为语文教育提出了一条发展新路。她的“弘扬人文”的主张,引发了全国范围的语文性质观的反思,即丰富和完善了教文育人的思想,又促进了语文学科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四、呕心沥血培育新秀,一生奉献不图名利

在于漪老师的心目中,教育是一块圣土。她在这块圣土上以青春的奉献演绎着精彩,以生命的投入创造着美丽,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竭尽全力。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于漪老师深刻体会到,学校的质量说到底是教师的质量,教师队伍的未来希望在青年教师。因此,在学校发展中,她最关心的就是青年教师的成长。为了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她首创了教师与教师的师徒“带教”方法,就是组成培养的三级网络——师傅带徒弟、教研组集体培养、组长负责制,有效地促进了青年教师队伍的成长。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于漪老师共“带教”100多名全国各地的青年教师,经她带教的青年教师,一个个都成了学校的教学骨干,涌现出了一批象程红兵、陈军、王静波、王缨、谭轶斌、朱震国等知名的教学能手,这当中凝结于漪老师大量心血。

如果要问于老师听过多少位青年教师的课,恐怕她没法说清,但她在每节课后的评课中对教材的分析讲解,对上课教师驾驭课堂的指点是那么清晰、独到与深刻,被青年教师誉为“活的教育学”。

在于老师所带教的本校青年教师中,有的已被评上特级教师,有的多次在全国的教学大赛中获奖,有的已走上领导岗位,可谓“桃李满天下”!

50年代,于漪老师扎着长辫走进了中学任教,她以刻苦的钻研,耕耘在三尺讲台;
以求实的坚韧,播撒着智慧的良种。60年代于漪老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的风风雨雨中,她始终坚持教育,坚信中国需要教育,教育将成就中国。70年代末,于漪老师以厚实的功底,数以上百次的公开课和论文专著,以她高尚的师德,被首评为语文特级教师。80年代,于漪老师在教学与管理的岗位上,以远见卓识,构筑了学校的人才高地,使学校进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90年代以来,长期的教育实践研究,使于漪老师引领着时代的发展,成为教育改革的弄潮儿。

【篇二】十位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人物事迹精华

时代楷模先进人物事迹材料

时代楷模先进人物事迹材料五篇

“我们从零起步,翥的是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和群策群力的团队协作,每一 次突破都值得铭记。”张连钢说:“世界纪录不是任何人施舍给我们的,是全体 队员不断超越自我、拼命干出来的!” o以下是话和大家分享的时代楷模先进人 物事迹材料资料,提供参考,欢迎参阅。

时代楷模先进人物事迹材料一

20**年5月11日,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青岛港诞生,开港作业便达到单 机效率26. 1自然箱/小时,之后这个世界纪录被6次刷新。2021年年底,单机 效率已增至47. 6自然箱/小时。

20**年11月,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二期“全球首个5G智慧码头”开港运营, 再次以“中国速度”震惊世界航运界。

“我们从零起步,靠的是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和群策群力的团队协作,每一 次突破都值得铭记。”张连钢说:“世界纪录不是任何人施舍给我们的,是全体 队员不断超越自我、拼命干出来的!”

“仅流程测试案例就编写了 5000多个,反复测试十儿万次。” “连钢创新团 队”项LI经理窦亮说。在一次测试中,他们发现某处系统功能出现异常,但疑点 有数白个,大家按流程一点点回溯,连续一周每天干到凌晨,最终找到了问题点。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有段时间,AGV(自动导引车)“死锁”情况频繁出现, 李永翠和同事们用了儿个月,分析了上万条工作日志,从中归纳了十儿种“死 锁”类型,最终成功“解锁”;
负责操作的朱文峰、王吉升、隋晓等对100多个 流程反复修改十儿稿;
负责作业的李波、管廷敬、耿卫宇等做了 40多个闸口方 案……

开港至今,“连钢创新团队”推出了一连串耀眼的“全球首创”:全球首次 研制成功机器人自动拆装集装箱扭锁;
全球首次研制成功轨道吊防风“一键锚 定”装置;全球首创自动导引车循环充电技术;全球首个氢+3G智慧码头……而 且,经过**3次的动态优化,自动化码头管控系统已经越来越“聪明”。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作业组负责人李波清楚地记得,自动化码头运行 后不久,鹿特丹世界门户码头的考察团来到青岛港,提出要到自动化码头作业现 场看看,并且要求拍照、录像,很明显就是想检验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的“成色”。

“给他们拍,让他们看!我们的技术,仅凭拍照和计算是学不走的。”李波向 张连钢汇报后得到了这样的答复,自动化码头行云流水般的作业征服了曾经世界 第一大港的同行。

截至H前,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已受理和授权专利124项,取得软件著作权14 项,发表论文70余篇,核心技术掌握在团队自己手中,这就是张连钢自信从容 地让国外同行随意拍照的底气所在。

20**年,从不邀请亚洲港口参加的全球自动化码头峰会主动邀请“连钢创新 团队”分享建设经验,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同时获评“全球自动化码头最佳效率 奖”。自码头运营以来,已接待来自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的4万余人次,成为 展现中国智慧的亮丽名片。

时代楷模先进人物事迹材料二

7年披荆斩棘,为港口争气,为国家争光

“我当时问他,刚刚做完肺癌手术,咱还这么拼吗?他跟我说,他一闭上眼睛, 脑海里想的全是集装箱啊、码头啊,我就觉得港口和码头已经融入了他的生命中, 我拦不住,只有选择支持。”张连钢的妻子王晓燕说,丈夫10年内做了两次肺 癌手术,单位领导担心他的身体,让他缓一缓再上班。但是张连钢说他必须拼, 不拼肯定干不成。

在张连钢的带领下,整个团队披星戴月、战天斗地。

项口攻坚期,团队成员管廷敬每天都忙到很晚,很少有时间去探望独居的母 亲。就在首船测试前不久的一天夜里,母亲在家中意外去世。而那时的管廷敬, 还在深夜加班后回家的路上。处理完母亲的后事,他乂匆匆赶回码头。每每想起 此事,管廷敬总会红了眼睛:“我特别对不起我妈……”

团队成员徐永亍担负着整个自动化码头数据中心的建设调试工作。关键时期, 妻子确诊癌症的消息像晴天霹虏打在了他头上。领导和同事们心疼他,让他先腾 出时间好好照顾妻子,但徐永宇却默默选择在医院和码头之间往返。尽管尽了最 大努力,心爱的妻子还是离开了他。项LI成功那天,他一个人对着大海,哭了很 久。

“都食人间烟火,谁无儿女情长?生气的时候我也会埋怨他,我说你真是让自 动化弄魔怔了,快让码头当你的老婆吧!”团队成员张卫的妻子姜红卫回忆说, 直到20**年10月,她受邀参观了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才终于理解这些人为什么 会对自动化码头如此念念不忘,那种壮观和震撼无法用语言形容。那一刻,所有 过往的辛苦、泪水、抱怨都化作了对国家的骄傲和民族的自豪。

“你问我制胜法宝是什么?作为"土专家",单打独斗我们可能拼不过"洋博 士",但是我们有团队精神,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有为港口争气、为国家 争光的初心,大家眼往一处看,劲往一处使,越干越成熟,越干越自信。”张连 钢说,7年的创新之路,7年的披荆斩棘,是他们对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最生动、最鲜活的实践。

"自动化码头只占了青岛港的五分之一,还有更多的人工码头区域需要转型 升级。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道路还很长,我们不会止步于此。” 张连钢说。

时代楷模先进人物事迹材料三

**93年,世界第一个自动化码头在荷兰诞生,到20**年时已历经三代,全 球建成的三四十个自动化码头设施及核心技术主要被发达国家掌控垄断。当时作 为全球港口大国,中国在世界前十名集装箱大港中占据7席,但在象征全球港口 最强科技的全自动其至半自动化码头榜单上却寂寂无名。

这让位列世界集装箱第七大港的青岛港人再也坐不住了,用“连钢创新团 队”带头人张连钢的话说,“当时就是不甘心”。20**年2月,就是因为""不 甘心”,让这位因肺癌手术尚在家休养的老码头员工在接到集团领导的电话后, 不顾家人反对和医生劝阻,毅然决然地拉起20多名同样“不甘心”的青岛港技 术骨干,抱着“为中国建设世界一流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贡献力量”的朴素感 情和坚定信念,组建起技术项LI组,拉开了全面攻坚全自动化码头的序幕。

面对国外技术垄断、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的大背景下,“连钢创新团队”怀 揣着一颗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滚烫“中国心”,以"‘全自动化码头不是西方 人的"专属",他们能做到的,中国人也一样能做到,而且做得更好!”的民族志 气,打破封锁,自主创新,用3年半的时间走完了国外常规8—10年的路,建成 了世界一流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并且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达产、当年盈利, 其装卸效率业内持续领跑、成绩引人瞩口,创造了平均作业效率36自然箱/小时、 最高作业效率43. 8自然箱/小时的世界纪录,超过全球同类码头50%以上,打造 了港口建设史上的奇迹,实现了综合竞争力的“弯道超车”。

从被西方技术封锁四处碰壁,到下定决心自主创新;从被外国专家质疑中国人 能否自己建成自动化码头,到全球领先、亚洲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 化码头横空出世,在“连钢创新团队”的努力下,中国自动化码头完成华丽转身, 从一个不起眼的追赶者变成了世人关注的领跑者,站上了港口自动化领域世界最 前沿。

时代楷模先进人物事迹材料四

今年6月,早报曾对“连钢创新团队”事迹进行大篇幅、全景式报道。昨晚 9点,记者来到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办公楼,再次采访了 “连钢创新团 队”带头人、山东港口高级别专家张连钢。

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诞生,对于“连钢创新团队”来说,是值得含泪纪念 的时刻;对于我来说,也是实现了毕生的夙愿。一一张连钢

张连钢告诉记者,为了能够建设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他们团队在码头上“安 家”,走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付出无数心血。张连钢回忆说:“刚接到任务 时,我既兴奋乂有压力。兴奋的是,建设我们国家自己的自动化码头是我20多 年的夙愿,即使是在病休期间,我也一直在跟踪研究世界行业动态,而这一天终 于来了!压力是,在发达国家,全自动化码头大多是"贵族码头",而且多数都是 半自动化或局部自动化。全自动化码头无疑是全新的、更高风险的挑战,对我们 来说将面临很多无法预知的困难。”

全自动化码头不是西方人的"专属”,他们能做到的,中国人也一样能做到, 而且要做得更好。一一张连钢

20**年10月,张连钢带领团队吹响项LJ “集结号”。在接下来的15个月时 间内,张连钢带领大家先后奔赴荷兰、英国、德国、西班牙等自动化码头考察“取 经”,但跑了一圈却没有求得“真经”。“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要成功还得依 靠我们自己!”随后项忖组千方白计搜集信息,恶补自动化码头专业知识。每个 专业都形成了上万字的考察报告,召开了数千次专题分析论证会,用计算分析、 逆向推导等方法艰难推进。万涓成水,终于汇流成河。随着信息的汇总和无数次 的讨论碰撞,码头轮廓在大家脑海中一点点成型,信心也在一点一点增强,靠团 队协作,鼎“啃硬骨头”的精神,“连钢创新团队”硬生生把国外3年的设计工 作在1年内完成。

这些年,最对不起的就是家人。没给爱人、女儿应有的陪伴和照顾,一直是 我最大的遗憾。一一张连钢

20**年3月15 B,自动化码头一期工程首船测试成功。张连钢说:“望着 行云流水般运转的堆场,望着全程仅用**分钟就完成了集港作业的集卡车辆, 项目团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回望过去,张连钢和团队成员因为有家人的支持,才能有信心奋斗在一线。

谈及未来,张连钢告诉记者:“明年山东港口青岛港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将进 入下一个升级目标,港口的吞吐量、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码头自动化技术将再 上一个全新的台阶。”

时代楷模先进人物事迹材料五

时间回溯到20**年7月,山东港口青岛港提出了自己的时代之问:能否打破 国外儿十年的垄断,建成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化码头?

全自动化码头是集物联*、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技术于一体的复杂 系统工程,被誉为“大国重器”,也被称为“贵族码头”。20**年10月,青岛 港经过反复遴选,任命了既有专业技术功底,乂有一线实践经验的张连钢,担当 “自动化码头筹建小组”组长。

“我23岁大学毕业就进入青岛港,37年来一直在码头上摸爬滚打。建设全 自动化码头是我多年的梦想,而这一天终于来了!”接到任命时,因肺癌手术尚 在家休养的张连钢兴奋得像个孩子。

20**年10月,青岛港自动化码头项日组吹响了 “集结号”。李永翠、李波、 张卫、吕向东、周兆君、潘海清、修方强、王延春等8个核心成员加上其他骨干 共25人,其中党员21人,成立了攻关团队,在张连钢的带领下,开始了冲击世 界港口科技制高点的艰难跋涉……

立项之初,项LI组成员连自动化码头是什么样都没见过。抱着虚心求教的态 度,张连钢带领大家先后奔赴荷兰、英国、德国等国外自动化码头考察“取经”, 但国外同行“连捂带盖”,技术壁垒让项LI组备受煎熬:不准下车,不准拍照, 不提供任何数据。

“他们说凭咱们现在的技术,做出这个码头至少10年,建议我们直接购买他 们的成熟技术!”随行翻译板着脸低声对张连钢说。

“仅仅一个口岸业务的小小模块,外国供应商就报了 5000工时,折合人民币 780万元,如果全部用国外方案总花费更是不可想象。”团队信息技术组负责人 徐永宇回忆。跑了一圈,没求到“真经”,却让项目组清醒地认识到,核心技术 是买不来的,还得靠自己。

自动化码头的核心技术是ECS系统,当时全球自动化码头设备控制系统的唯 一供货商是荷兰TBA,不仅技术不开放,还有捆绑销售等问题。掏钱买人家的东 西,只能用不能动,“生病” 了都不知道咋治,张连钢决定:摆脱垄断掣肘自己 干,与上海振华联合开发ECS系统。

“最艰难的时候,是我们对ECS研发进行阶段评估后,发现功能根本达不到 需求,儿十亿元的投资可能转不起来了,开工时间也得拖后好儿年。”团队IT 组负责人李永翠告诉记者,那天的会议室一片死寂,最后,张连钢打破沉默:“做 不好,我们就排队跳海。我第一个跳!”

从那天起,项目组办公室的灯就没在晚上10点前熄灭过。10个月后,当GE 资深专家Simon看到项目组整体方案时大为震惊:“不可思议!我必须说,你们 的模式才是最符合自动化码头建设方向的模式! ”

【篇三】十位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人物事迹精华

时代楷模2021十大人物事迹精选十二篇
时代楷模2021十大人物事迹1 1.张定宇:宇定光自发
57岁,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被授予 人民英雄 国家荣誉称号。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最早接诊新冠患者的定点医院,收治病人全部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是抗击疫情的最前沿。身为院长的张定宇日夜坚守,果断决策,处理得当,带领全体医护人员,为抗击疫情做出重要贡献。张定宇自己还是一位病人, 2018年10月他被确诊为患有渐冻症,在新冠袭击武汉时,张定宇隐瞒了病情,也无法照顾已感染新冠的妻子,一直坚守在抗疫一线。

颁奖辞
步履蹒跚与时间赛跑,只想为患者多赢一秒;身患绝症与新冠周旋,顾不上亲人已经沦陷。这一战,你矗立在死神和患者之间。那一晚,歌声飘荡在城市上空:我们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2.陈陆:男儿付死生
36岁,安徽省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2020年夏天,安徽庐江县遭受百年一遇洪灾,7月22日,庐江县石大圩漫堤决口,约6500人被洪水围困,情况危急。当天,陈陆带领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辗转5个乡镇,连续奋战,成功转移群众2665人。在营救过程
中,决口突然扩大,救援队员所乘橡皮艇被卷入激流漩涡侧翻,陈陆英勇牺牲。说,他们是我们心中的英雄,我们都会崇敬他们。每当危难时刻总有英雄挺身而出,这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 体现。

颁奖辞
最先出发,最快抵达,为危难的乡亲奉上最好的年华。欠身体一台手术,欠妻子一个告别,欠父母一次团圆。洪水汹涌,你是浪尖上的逆行者,大雨过后,你是天空灿烂的霞。

3.张桂梅:素心托高洁
63岁,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2000年,在云南儿童之家工作的张桂梅看到了很多农村贫困家庭的不幸,她希望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彻底解决山区贫困问题。2007年,张桂梅成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她向公众讲述了自己的梦想,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2008年,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成立,这是全国唯一一所免费女高,专门供贫困家庭的女孩读书。学校建校12年以来,已有1645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完成学业,在各行各业做贡献。

颁奖辞
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
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4.万佐成、熊庚香夫妇:炊香万灶烟
万佐成和熊庚香是一对生活在江西南昌的普通夫妇。他们年过六旬,在江西省肿瘤医院附近经营一间露天厨房。从2003年起,这里也是一间共享 抗癌厨房 。万熊夫妇的初心十分简单:
有的病治不好了,但是能让病人吃的好一些,家属的遗憾也能少一些 。他们还经常开导、帮助病人,让大伙感受到家的温暖。

颁奖辞
微弱的灯,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红的灶,氤氲出亲情的味道。这陋巷中的厨房,烹煮焦虑和苦涩,端出温暖和芬芳,惯看了悲欢离合,你们总是默默准备好炭火。

5.王海:为国击豺狼
2020年8月2日,94岁的空军原司令员王海上将在北京逝世。王海1944年5月投身革命,1946年6月参军,1950年成为歼击机飞行员。在抗美援朝作战期间,他率领人民空军年轻的第一大队,与号称 世界王牌 的美国空军激战80余次,击落敌机29架,本人击落敌机9架。因功勋卓著,该大队后来被命名为 王海大队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至今仍陈列着一架绘有9颗红星的米格-15歼击机,这就是王海当年驾驶过的功勋飞机。

颁奖辞在朝阳下俯冲,迎着西风开火。空中的尖刀,以一当十;疆土的坚盾,巡天卫国。山河已无恙,祖国的雄鹰已飞得更高,你刻在机身上的星星,是战士们的巡航坐标。

6.汪勇:芳草递春风
35岁,湖北武汉顺丰快递员。武汉抗疫最前线的金银潭医院就在汪勇的服务区。2020年除夕晚上,汪勇得知金银潭医院的护士约不到车回家,在线求助。他就说服家人,赶到金银潭医院,把护士送回家。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他就发动朋友圈来帮忙。司机缺口太大,汪勇就联系上了多家企业,最终让医护人员有了保障。出行问题解决后,汪勇又多方联络,让便利店再次开工,解决了很多医护人员的用餐需求。疫情期间,汪勇专门建了一个医护服务群,只要医护人员在群里喊一声,汪勇和他的志愿队就会出来搞定。
颁奖辞没有人能百毒不侵,热血可以融化恐惧;没有人是生来的勇者,责任催促你重装上阵。八方统筹,百般服务。你以凡人之力,书写一段传奇。
7.叶嘉莹:蕴玉抱清辉
94岁,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南开大学教授。70年来,叶嘉莹培养了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人才,为传播中国文化作出重要贡献。她不仅精于传统诗词学,而且融中西文化学识于一炉,相
对于前辈学者,她是更切近我们时代的一位大师。过去几年,叶嘉莹陆续将自己的全部财产3500多万元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 迦陵基金 用于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颁奖辞
桃李天下,传承一家。你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

8.毛相林:山路得康庄
61岁,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43年坚守偏远山村,坚持苦干实干,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的 绝壁天路 。毛相林打通绝壁、誓拔穷根的事迹传遍了全国各地,赢得了人们广泛赞誉,他也陆续获得 时代楷模 最美奋斗者 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 等荣誉称号。

颁奖辞
绝壁上打响了抗争命运的第一炮,山坡上种下了向往美好的第一棵苗。不信天,不认命,你这硬实的汉子,终于带着乡亲们爬出这口井。山到高处你是峰,路的尽头是家园。

9.国测一大队:山河功业存
国测一大队自1954年建队以来,坚持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他
们徒步行程60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500多圈,他们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用血汗乃至生命绘出祖国的壮美蓝图。国测一大队的历史,就是一部挑战生命极限的英雄史。2015年,给国测一大队邵世坤等6位参加首次珠峰测量的老队员、老党员回信,充分肯定他们爱国报国、勇攀高峰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

颁奖辞
60多年了,吃苦一直是传家宝,奉献还是家常饭。人们都在向着幸福奔跑,你们偏向艰苦挑战。为国家苦行,为科学先行,穿山跨海,经天纬地,你们的身影,是插在大地上的猎猎风旗。时代楷模2021十大人物事迹2 黄文秀被追授 时代楷模 称号黄文秀同志生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干部。201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黄文秀同志自愿回到百色革命老区工作,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她时刻牢记党的嘱托,赓续传承红色传统,立下脱贫攻坚任务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的铿锵誓言。她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装在心间,推动实施百坭村村屯亮化、道路硬化和蓄水池修建等工程项目,带领群众发展多种产业,为村民脱贫致富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汗水。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同志在突发山洪中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黄文秀同志被追授
全国三八红旗
手 全国脱贫攻坚模范 等称号。
时代楷模 发布仪式现场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追授黄文秀同志 时代楷模 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黄文秀先进事迹的短片。中宣部、教育部、全国妇联、国务院扶贫办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有关负责同志,黄文秀的亲属、同事、同学,及社会各界代表等参加发布仪式。
时代楷模黄文秀的先进事迹黄文秀,1989年生,北京师范大学法学硕士。她是2017年广西优秀定向选调生,曾任百色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
6月16日的大雨来得很突然。下午两点多,黄文秀没吃饭,就急匆匆地要出门。父亲看了天气预报,知道晚上会有暴雨,劝她, 要不明早再回吧? 就是因为要下暴雨,村里可能会受灾,更应该马上回去 ,黄文秀坚持要走,临走前,她叮嘱父亲 记得吃药 。
回村的路上,黄文秀一边开车,一边给村支书周昌战发消息,询问村里的情况。当地的地质比较疏松,一到雨季,容易发生塌方和滑坡。
6月17日凌晨00:12,黄文秀在家族群里发了一段11秒的小视频。

视频里黑漆漆的一片,只有车灯发出微弱的光,照出密集的雨点、频频摆动的雨刷和从山上倾泻下来、淹满整条公路的洪水。

4分钟后,黄文秀对家人说, 我遇到山洪了,两头都走不了,雨越来越大,请为我祷告吧 。没有人预料到,这成了她留在世上的最后一段话。
凌云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副队长席道怀是最后见到黄文秀的人。他对媒体回忆,他曾和同事在积水路段碰到进退两难的黄文秀。她冒着雨从车上下来,向席道怀求助,请他帮忙开车通过这段路。

席道怀将文秀安顿在警车上,他驾驶文秀的车在前头开路,当他把车开到安全地带,却发现文秀乘的车没跟上来。文秀电话无人接听,席道怀在车上的同事也不接电话。此时,席道怀隐隐产生了不祥预感。原路,他发现路面塌方、一片狼藉。救援人员在下游河道发现了她的遗体。
30岁,太年轻了! 人们痛惜于她美丽而短暂的生命,含泪送她。

几天前,文秀说我们脱贫攻坚战的效果不错,全村只剩下%贫困人口,过段时间我们全村脱贫了一起开个庆功会吧,当时她还在我们一个农民家里,买了一些酒。

百坭村村支书周昌战说, 酒买好了,可是她却不在了 时代楷模2021十大人物事迹3 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
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中宣部授予张富清 时代楷模 称号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 特等功 ,两次获得 战斗英雄 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张富清的先进事迹,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政治品格,有力弘扬了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近一段时间以来,张富清的先进事迹经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对他的由衷敬佩。大家认为,他的先进事迹体现了对党忠诚、为国奉献、甘于奉献、淡泊名利的崇高精神,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高贵品质,不愧为全社会学习的榜样,不愧为时代的楷模。大家表示,要积极响应号召,以张富清为榜样,积极弘扬奉献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淡泊名利、砥砺前行,努力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70周年华诞献礼,为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时代楷模2021十大人物事迹4 卢永根
2019年11月15日,中宣部追授卢永根 时代楷模 称号。

卢永根是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著名水稻遗传学家。2019年8月,因病在广州逝世。他信念坚定、忠诚如山,入党70年来,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党和国家忠诚不渝、矢志奋斗,与共和国同成长、共奋进,是一名永葆初心的优秀共产党员。

他献身科研、勇挑重担,毕生致力于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始终站在科学研究第一线,为国家农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一位杰出的农业科学家。
他立德树人、鞠躬尽瘁,长期奋战在高等农业教育最前沿,关爱和支持优秀人才,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现代农业专家,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工作者。
他艰苦朴素、无私奉献,始终坚持共产党员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将积蓄880多万元捐赠出来设立教育基金,将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和医疗教育事业,是一位情操高尚的道德模范。曾荣获 最美奋斗者 全国模范教师 等荣誉称号。时代楷模2021十大人物事迹5 李夏

中央宣传部10月23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李夏的先进事迹,追授他 时代楷模 称号。
李夏同志生前是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荆州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县监委派出荆州乡监察专员。
他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主动到皖南山区偏远乡镇工作,十余年来,始终奋战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正风肃纪第一线,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 有事情,找李夏 成为当地群众口头禅。
他坚持原则、一身正气,在纪检监察工作岗位上,敢于较真碰硬,铁面执纪执法,突出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这个重点,主办参办问题线索77件,立案审查32件,给予党纪处分31人次,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延伸。
他不惧艰险、不畏牺牲,遇到困难危险总是冲在前面,2019年8月10日,在抗击第9号超强台风 利奇马 时,临危受命、一线救援,在转移群众过程中突遇山体塌方,以身殉职,年仅33岁。时代楷模2021十大人物事迹6 杨春
中央宣传部8月30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杨春同志的先进事迹,追授他 时代楷模 称号。

杨春生前是福建省宁德市公安局蕉城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他从部队转业到公安机关28年,以铁一般的理想信念奋战在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第一线,忠诚履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忠实守护一方安定和人民安宁;他关键时刻顶得住、遇到危险带头上,以铁一般的责任担当扫黑除恶、打击犯罪,侦破刑事案件数千起,抓获犯罪嫌疑人千余人;他爱岗敬业、精研业务,以铁一般的过硬本领实现执法办案零差错,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他始终坚守崇高价值追求和良好职业操守,以铁一般的纪律作风严格要求自己,赢得了群众广泛赞誉。2019年1月23日凌晨,因长年超负荷工作,杨春突发疾病牺牲在工作岗位上,年仅49岁。时代楷模2021十大人物事迹7 1、感动中国XX年度获奖者 朱光亚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章良这样评价朱光亚:
纵览全局,心系祖国,中国核事业的领航人,保卫的是家,捍卫的是尊严,显示的是中华民族的铮铮傲骨! 推选委员阎肃说:
肃然起敬,卓越功勋,他代表的群英,使我们的民族 自强,自信,自力,自尊! 颁奖辞:
人生为一大事来。

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
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2、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这样评价胡忠、谢晓君:
他们的高原红,是阳光的沉淀,也是心中澎湃的热血在脸上的体现,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新鲜最健康的红润。这一票我要表达向他们的敬意和赞美。

推选委员于丹说:
这两位老师让我们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他们用生命提携了孤儿的成长,在一个物质繁盛的时代里,他们仍然让世界相信:精神无敌。

颁奖辞:
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

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

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3、感动中国推选委员胡占凡这样评价吴孟超:
吴孟超总以无尽赤忱善待病人,以赤子之爱对待肝胆外科事业。医者仁心,一个伟大的医者,不仅凭医术,更凭仁爱感动世人。吴孟超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医学泰斗。

推选委员任卫新说:

吴老以九十高龄,与患者肝胆相照。作为医生,作为军人,他都是一座丰碑。

颁奖辞:
六十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4、感动中国XX年度获奖者 刘伟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易中天这样评价刘伟:
无臂钢琴师刘伟告诉我们:音乐首先是用心灵来演奏的。有美丽的心灵,就有美丽的世界。

推选委员陆小华说:
脚下风景无限,心中音乐如梦。刘伟,用事实告诉人们,努力就有可能。今天的中国,还有什么励志故事能赶上刘伟的钢琴声。

颁奖辞: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的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一段段轻盈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5、感动中国XX年度获奖者 杨善洲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孙伟这样评价杨善洲:

杨善洲的六十年告诉我们:大公无私、坚守信念、一生奉献依然是党员干部的根本。

推选委员陈淮说:
一个人能够给历史,给民族,给子孙留下些什么?杨善洲留下的是一片绿荫和一种精神! 颁奖辞:
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6、感动中国XX年度获奖者 阿里木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崔永元这样评价阿里木:
阿里木的义举告诉我们,慈善没有门槛,哪怕一米见方的铁皮家当,你也可以为慈善扇风点火。阿里木,草根慈善,用人间烟火展现善良情怀。
推选委员陈菊红说:
传说贵州晴天很少,阿里木的行动给这里带来了照亮人内心世界的热烈的阳光。

颁奖辞:

快乐的巴郎,在烟火缭绕的街市上,大声放歌。苦难没有冷了他
的热心,声誉不能改变他的信念。一个人最朴素的恻隐,在人群中激荡起向善的涟漪。
7、感动中国XX年度获奖者 张平宜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晓晖这样评价张平宜:
一只希望的青鸟,飞过海峡,落在大山中被遗忘的角落。当人们看到久违的笑容和自信浮现在麻风村人的脸上,就会明白希望之翼的真正含义。
推选委员彭长城说:
为了一个底层群体的生活和尊严,为了打破这个群体的宿命,她勇敢地去挑战去行动。她对人性的关怀和尊重,已到了捍卫的程度。

颁奖词:
蜀道难,蜀道难,台湾娘子上凉山 。

跨越海峡,跨越偏见,跨越怀疑,她抱起麻风村孤单的孩子,把无助的眼神柔化成对世界的希望。她看起来无比坚强,其实她的内心比谁都柔软。

8、感动中国XX年度获奖者 孟佩杰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丁俊杰这样评价孟佩杰:
孝顺,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孟佩杰,付出的是孝心,赢得的是尊重,一个感动中国人的平凡女孩。

推选委员王振耀说:

童稚的年岁,她一力撑起几经风雨的家。她的存在,是养母生存的勇气,更是激起了千万人心中的涟漪。

颁奖辞:
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四千多个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9 感动中国XX年度获奖者吴菊萍
推选委员朱玉说:她有一双最柔弱的臂膀,也是XX年中国最有力的臂膀。物质生活富足的时代,信仰迷茫、价值紊乱的新闻接踵而来,吴菊萍用柔弱的臂膀,托起了生命奇迹,唤醒了普罗大众对传统美德的自觉。
颁奖词危险裹挟生命呼啸而来,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

10 感动中国XX年度获奖者刘金国
推选委员陈小川这样评价刘金国:内心有道德追求的人,行为永远不会逾越内心的道德底线。当他的道德追求具有高尚物质时,他的内心会有无限的满足感。我想,刘金国完成了这种道德实现。


推选委员涂光晋说:正因为头顶有国徽,心中有人民,他才能如
此清正廉洁,嫉恶如仇,临危不惧,知难而上。
颁奖词贼有未曾经我缚,事无不可对人言。是盾,就矗立在危险前沿,寸步不退。是剑,就向邪恶扬眉出鞘,绝不姑息。烈火锻造的铁血将帅,两袖清风的忠诚卫士时代楷模2021十大人物事迹8 刚上任的陈陆,面对的是大队装备器材老旧、营房住宿条件差、队员衣服晾不干等问题。摸清情况后,陈陆立志要让大队旧貌换新颜。

教导员一来就说他有三个愿望。第一,提高政府专职队员的工资待遇;第二,改进装备;第三,在汤池镇、同大镇、龙桥镇建消防站。

方锐说,在陈陆的积极争取下,政府专职消防员的工资水平大大提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老旧的装备严重制约了灭火救援工作,陈陆对此心急如焚。

当时教导员来的时候,大队在装备这一块几乎是空缺。

方锐说,陈陆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为大队争取到了6辆底盘是进口的水罐消防车,还采购了2个消防机器人, 现在队里有24辆消防车,装备短板基本补齐了 。
转制后,针对队员结婚、孩子上学等问题,陈陆积极争取帮助解决,消除了队员们的后顾之忧。2019年,陈陆经与有关部门协调沟通,备勤公寓楼开始动工建设。
住宿解决了,队员留下了。可5年来,陈陆依然睡在办公室小隔间的小床上。他说,睡在办公室不仅便于出警,也便于随时帮队员们
解决问题。
陈陆经常找队员谈心谈话,耐心地跟他们摆事实讲道理,告诉他们,转制后肯定会越来越好。要充分认识到这份职业的价值,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
陈陆符合转业条件,但他坚定地选择留下。队员们看到教导员在转制后依然选择留下,更加坚定了从 橄榄绿 到 火焰蓝 的信心。

曾经和陈陆共赴汶川救援,如今已转业的龚壮志在2019年偶遇陈陆时,十分感慨地说:
我问他为何这么多年一直留在基层,他说他喜欢基层,喜欢带兵,能够救民于水火,他很自豪。
陈陆曾经对我说,在哪儿干都一样,关键是把工作干好。

陈陆的好友刘同乐说。他有时也不理解,陈陆的父亲是第一代安徽边防军人、外公是抗美援朝老兵,有着军人家庭背景的他,为何选择长期扎根基层。
陈陆的父亲道出了其中原因:
转制后,我们问他是否选择转业。他说对消防有感情,还想在基层干,直到退休。
安徽省训保救援支队支队长徐长青曾在瑶海中队与陈陆搭班,对陈陆的家庭情况很熟悉。

家人的潜移默化养成了陈陆简简单单、为人随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徐长青说,陈陆不看重个人荣誉,整天和战士们摸爬滚打,很快把瑶海中队从后进变成了先进。

翻开陈陆的简历,会发现陈陆获得了很多荣誉。但实际上,陈陆能获得的荣誉远不止于此。2008年的雪灾、震灾后,队里开会讨论记功,要替陈陆报三等功,被陈陆推辞了,说自己已经是干部,不如把立功机会让给队员, 对他们的发展有帮助 。
不争功名是庐江县冶父山镇魏岗村村党支部书记章传友对陈陆的定义。

他从不与人多说救援的艰险。

章传友说, 在汶川救援时,他脚底被钢筋穿透。回来我们问他救援的经过,他只简单说了一句, 差点回不来了 。
_年清明节,庐江县东顾山发生山火。在家休息的陈陆来不及换上作战服,穿着衬衣就赶赴火灾现场。炽热的火炭从领口落入前胸后背,他的身上被烫起了泡,衣服被烫出了好几个窟窿。
扑灭山火后,庐江县县长许华为给陈陆送来一件新衬衣。陈陆几番谢绝后,终于接受了这件代表人民群众崇高谢意的礼物。时代楷模2021十大人物事迹9 对功名利禄看得很轻的陈陆,却对原则性问题看得很重。

陈陆有个朋友在2018年开了一家火锅店,火锅店的操作间设置在地下室,但只有一个安全出口。陈陆检查后,要求其必须增加一个出口,否则不允许营业。朋友给他送烟,不要;倒茶,不喝。最后,只有整改。

教导员在开展防火检查、服务群众方面,原则性很强。他说只要是原则性问题,不管是谁,必须整改。

方锐说,庐江县政府要发展民宿,但既没有规划,土地使用性质也不符合规定。陈陆建议政府开会研究,否则他不予审批。次日,庐江县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商定民宿发展事宜。

政府上午开完会,下午教导员就批了。

方锐说。

2017年4月,庐江县建设的安置房急需交付使用,那是庐江县重点项目,但在验收时发现因一期水泵房损坏导致二期水泵房无水,陈陆坚决不同意验收合格。

教导员让项目负责人必须签一份整改承诺书,承诺9月之前完成整改。

方锐说,等他们8月去验收的时候,该项目通过了验收。
教导员总说, 原则性问题,你找人我也不给你办;不是原则性问题,你不找人,我也给你办 。

方锐对此记忆犹新,在检查一家宾馆时,他们发现大的问题没有,只是应急照明灯不太亮。陈陆让宾馆负责人抓紧时间整改,第二天就发放了相关证件。
2019年8月,在处置一起砂石车起火事故时,因为司机没买火灾险,保险公司不予赔偿。陈陆现场勘验发现,是车辆爆胎导致的摩擦起火,即先发生交通事故,后发生火灾,保险公司应该赔偿。事后,保险公司多次找陈陆,希望其改变勘验结论,变为先发生火灾,后发生交通事故,但陈陆始终坚持自己最初的结论。

陈陆不仅对外讲原则,对内同样刚直不阿。

教导员说,我们来自人民,一定要给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方锐告诉记者,陈陆要求文员受理材料时,必须一次性受理结束。

我们受理材料后,绝不会超过3天,肯定去现场进行验收。
当陈陆发现有的队员在班里没人时也不关空调的现象后,他专门召开会议讨论,并对不关空调的队员进行批评教育,要大家厉行节约,不能浪费资源。现在,班里没人还开着空调的现象已经杜绝。

尽管陈陆事事讲原则、处处守纪律,严肃凛然、刚直不阿,但在队员们心中,他却是个无微不至的 大哥哥 。队员们出警归来,无论多晚,他办公室的灯一直为他们亮着;外出吃饭,必定打包,带回来给值班的队员 一件件小事温暖着队员们的心。
一次偶然的机会,陈陆发现大队文员在午休时只能趴在桌子上睡觉。他关切地问道:
你们平时睡觉就这样吗,没有睡觉的地方吗? 对方回答:
没有。
陈陆当机立断,经过积极协调,在大队二楼设立了文员宿舍。文员们终于摆脱了冬冷夏热的窘境。一名叫方晶晶的文员在工作体会中写道:
我感觉他(陈陆不是个领导,而是个热心肠的前辈。

王璇说,有一天凌晨2时,陈陆的闹钟忽然响了。王璇大惑不解,陈陆告诉她,那是他去查岗的闹钟,看队员们是否睡得安稳。
他说
别的父母把孩子交给他,他要照顾好他们。

王璇说。
庐城消防救援站二班战斗员徐廷超说:
教导员像大哥一样,引导我们把工作干好。有他参加的任务,不管多危险,他都冲在最前面,让我们也变得更加勇敢。
方锐曾和陈陆探讨,认为教导员是大队的主心骨,不要轻易以身犯险。但陈陆告诉他,他在基层工作的时间长,作战经验丰富,跟他去战斗的都是他的小兄弟,他不能对不起那些把孩子交到他手里的父母,他自己受伤没关系。
每次救援告一段落的时候,陈陆总会提醒队员们停留在离岸近的地方,以便可以上岸休息调整一下,而他自己却选择离岸最远的地方。想起陈陆牺牲前的救援情景,李俊杰极力克制着悲痛的心情。在陈陆的遗体找到前,李俊杰一直觉得他们的教导员肯定是游到了哪个地方,在那里等着他们。时代楷模2021十大人物事迹10 张桂梅同志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的优秀代表。她的先进模范事迹,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体现了她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忠诚。
她没有生儿育女,却是女子高中近500名学生和华坪儿童福利院50多名她是党的十七大代表,集 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十大女杰 等荣誉于一身,多次受中央、省、市、县表彰,但是她没有骄傲自满,
始终视自己为一个平凡的人,把崇高的人生价值追求铭刻在了平凡的工作岗位和繁琐的工作中。孤儿的 校园妈妈 、她30年如一日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平凡事业中,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坚守三尺讲台。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尽职尽责的精神,钻研学校教学和管理,身体力行,教学成绩突出。
张桂梅同志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的优秀代表,她的事迹平凡而伟大,思想朴实而闪光,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伟大的时代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和共产党员的时代风采。
张桂梅同志的精神充分体现了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了一名普通人民教师把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具体落实到了自己的事业和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和执着追求。她不是英雄,但是她用朴实、真实、感人的事迹赢得了人们对她的敬重。她在以下几个方面所彰显的精神,深刻地感动了我。
用她的话说就是 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她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她热爱党,热爱人民,更热爱贫困山区的人民,为了
办好女子高中,她锲而不舍,历尽艰辛,但始终坚信,依靠共产党就能办成事,就能成就她的梦,办一所女子高中的梦,让无数个贫穷的女孩子圆大学的梦,她要通过培养女大学生来促进我们贫困山区脱贫,促进现代文明建设,让孩子们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改变人生。

她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党员干部,她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党,奉献给了人民,奉献给了她热爱的教育工作和学生。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怀着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发扬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端正扎根基层、勤奋敬业的务实作风,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工作。时代楷模2021十大人物事迹11 张桂梅创办女子高中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众多适龄失学女孩的上学问题,帮助她们走出闭塞的村落,去追寻属于自己的青春和梦想。可当无法保障学生安全的时候,何谈追逐梦想? 对此,为保障新招收100名学生的安全,张桂梅便带着全校的女老师和学生一起走进了教室,利用桌椅晚上搭成简易 宿舍 ,白天教学,晚上休息。同时,又安排学校里的男老师在教学楼的楼梯间搭起 木板床 ,轮流值守校园安全工作,全体教师为学生筑起了安全保障第一关。
当张桂梅决心要创办女子高中之时,便知其一路坎坷,在这样的
环境里,全校仅有的17名教职员工中有9名相继辞职离开,100名学生有6名提出转学,这些情况让创办女子高中初期本就步履维艰的张桂梅更是雪上加霜。
只招收贫困家庭女孩?免除学杂费的办学制度?女子高中能否办得下去?面对社会上的质疑声,张桂梅鼓励大家:
留下的8名老师中有6名共产党员,只要党员在阵地就在,女子高中这块教育扶贫阵地一定守得住。
张桂梅说过这样一句话:
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所以,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她也没有放弃建立女子中学的决心。

2008年9月,在张桂梅老师的不懈努力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下,全国惟一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 华坪女子中学终于顺利成立。时代楷模2021十大人物事迹12 那场战斗打下来,好多战友都牺牲了,鲜血染红了阵地。

回忆起数十年前那些并肩作战的战友们,96岁的孙景坤眼含泪水地说:
我想他们呀! 孙景坤是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人,1948年,24岁的他参军入伍,从此南征北战。
回忆起自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经历,孙景坤表情严肃。1950
年10月,孙景坤随部队赴朝鲜参战,后因腿伤不得不回国治疗,可伤还没完全养好,他就再次跨过鸭绿江奔赴前线。
如今,战争的硝烟虽已散去,孙景坤的身上却留下了20多处伤疤。

现在腿上还有一颗子弹没取出来。

他指着腿上一块已经变黑的皮肤说。
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孙景坤先后荣立一次一等功、两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被授予抗美援朝一级战士荣誉勋章。1955年复员后,他主动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乡务农。而在那之后的几十年里,他从未提起自己曾经用鲜血铸成的荣耀。
直到20世纪90年代,抗美援朝纪念馆移地改建,向社会征集文物,孙景坤才决定将自己的立功证书等纪念物品捐献出来,人们才知道他是一名战斗英雄。
山城村村民们得知孙景坤是志愿军战士后,有人问他:
打仗时,有没有想过死? 他坚定地回答:
战场上哪能不死人?只要是为国家而死,光荣! 孙景坤的人品也得到了大家的公认,村民有困难,他总是想方设法解决,而他自己的孩子却沾不上一点光。在家务农的大女儿孙美丽_年已经快70岁了,因为小儿麻痹她从小右腿落下了残疾。在16岁时,好不容易有了一次跳出农门、改变命运的机会,却在孙景坤的坚
持下让给了生活更困难的家庭。
不要问国家能为我做什么,要多想想我能为国家做什么。

在孙美丽的记忆里,这是父亲近年来教育后辈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前不久,孙景坤获得当地授予的 辽宁好人 时代楷模 荣誉称号。在他的床头,有一件挂满了军功章和纪念章的军装,是他那段戎马生涯的见证。每一枚奖章的背后都有一段难忘的历史,孙景坤将这些珍藏在心中,从不挂在嘴上。
_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人们不会忘记孙景坤和他的战友们,他们永远是最可爱的人。





【篇四】十位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人物事迹精华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桂梅事迹材料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桂梅事迹范文1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对一个国家来说教育是一件大事,对一个家庭来讲更是一件大事。由于家庭因素及其他原因,一部分适龄儿童无法正常入学,对上学的渴望也只能是一种奢望,但张桂梅,一个62岁的老太太,瘦弱多病、无家无子,却用行动让1645名贫困女孩迈向了大学之路,实现了华丽转身,她就是人间的“天使”。
做好一件事情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对张桂梅来说,她这一辈子都在为贫困孩子的教育操心和操劳,为建立一所免费女子高中,面对旁人的不解、质疑甚至是谩骂,她都不予理会,牢记自己的初心,勇挑教育的重担,为改变贫困山区教育落后面貌,尤其是女孩受教育程度低的现实情况,她四处奔走,拉赞助,搞募捐,最终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免费女子高中成立了,这不仅仅是一所学校,而是无数贫困女孩改变命运的希望之门,在她的辛勤付出之下,女子学校取得了可喜成就。

张桂梅,由一名普通的中学老师,义务当政府新建的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再到云南省华坪县女子高中党总支书记、校长,这一个个身份的转变和叠加,对她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称谓的改变,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身患疾病的她,面对当地组织的关心和照顾,都化作了她为当地教育事业做努力贡献的动力,她不为名利,不图回报,只为让每一位贫困的孩子能够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她用一双勤劳的双手撑起了贫困孩子未来的天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张桂梅用自己的教育初心,通过19年的努力实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育奇迹,她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用行动向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课,是用行动让贫困女孩华丽转身的“天使”。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桂梅事迹范文2
张桂梅同志参加工作以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地区教育特点的方法。她没有子女,生活节俭,把自己的工资拿出绝大部分来接济困难学生,给没有学费的学生
垫交学费,带患病的学生去看病吗,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了学生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她们。
在观看张桂梅同志事迹的视频时,我的眼眶就一直是湿润的:当她寒暑假天天走了那么远山路只为了去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告知家长孩子成绩很好,只要考上了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高中,就能免学费就读时;当她夜晚在手脚关节处涂完治疗风湿的药酒,躺在办公室冰冷坚硬的条椅上时;当她面对镜头,说出唯一的愿望“我想要再多活两年,把这些孩子送入大学”时,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同为教师,自问难以到达张桂梅同志这样的大爱无私的品德和高尚奉献精神境界。
我们应该学习张桂梅同志“扶弱济困大爱无疆”的精神。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自己和身边有许许多多的人,都投入了这场脱贫攻坚之役。早在我在大学时代,我也有幸参加过一次为贫困山村的贫困群众献爱心的公益活动,对贫困有了初步的直观感受,心中萌发出了自己该为此做点什么的真情实感;而在我毕业之后,来到了农村教书,一晃眼,十五年过去了。身体力行的投入到了脱贫攻坚的工作中,将“所想”变为了“所做”,不仅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还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到了扶贫工作。但我所做的一切,和张桂梅同志比起来,却显得相形见绌了。所以,我们都
应以张桂梅同志“扶弱济困大爱无疆”的精神为指引,再接再厉,努力奋进,让更多的困难群众过上好日子,因为我们都知道,消除贫困,需要有你有我也有他。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桂梅事迹范文3
假如今年的你39岁,丈夫病故 父母离世无儿无女身处异乡,你是选择庸庸碌碌虚度剩下的人生,还是在奋斗之中书写新的人生华章?39岁的张桂梅选择了化悲痛为力量,扎根小城华坪20余载,把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通过爱心倾注到当地的教育事业之中,带领1600多名贫困女学生走出大山,撒播下希望,用责任和担当书写了新时代的“小城大爱”故事传说。

爱心。“我要用有限的生命有限的力量为孩子们多做点事。”朴实无华的语言下,蕴含着张桂梅对山区贫困学生最深沉的爱。她把家访当常态,10余万公里的山路被踩在脚下,成为1500多户家庭走访的“垫脚石”,为的就是减轻“山里人出趟门不容易”的负担,了解到每一个学生最真实的情况,做通家长的思想工作,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就是要把一颗爱心融化在群众的心田,尤其是对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要通过日常生活交往,和他们建立友情,从心底打破隔阂,详细了解掌握他们的真实意愿,在千方百计解决实际困难中,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坚定。“党员在,女高就有办下去的希望。”刚刚成立之初的华坪女高,师资紧缺学生家底薄,被认为是一所“绝对办不下去的学校”。但张桂梅却不信这个“邪”,带着8名教师,其中6名党员,佩戴党徽上课,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把党员教师们内心的澎湃激情转化为坚定信念,造就了独特的丽江华坪“女高精神”,华坪女高也逐渐成为当地学生家长向往的学校,教育教学成绩日渐显著。张桂梅和学校的党员教师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成功需要无比坚定的信念,我们要从她身上汲取精神养分,对于选准了的方向认准了的事,要敢抓敢管敢作敢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奉献。面对接踵而至的各项荣誉,张桂梅始终保持着入党之初的那份初心,把自己微薄的工资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和收养孤儿,把70多万元的奖金全部捐献给贫困山区,一条洗得褪了色的牛仔裤一件很老气的花衬衫一双旧旧的黑皮鞋一副厚厚的近视眼镜,是伴随她多年的“行头”,生活十分清苦。她所有的心思都奉献给了自己最热爱的教育事业。对她来说,“让最底层的百姓看到希望,让所有的孩子享受教育的公平”,奉献理所应当。面对“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华民族谋幸福”的历史使命,我们要以张桂梅这样的榜样为标杆,对标对表,学习她们身上无私奉献的品德与情怀,立足本职岗位,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一心一意干好每件工作,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做出我们的贡献。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桂梅事迹范文4
张桂梅同志深深扎根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爱教育,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别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她爱学校,不顾身患多种疾病,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折磨,经常超负荷地工作在教学岗位上;她爱学生,拿出绝大部分工资接济困难学生,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关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关爱学生。张桂梅同志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一名共产党的崇高理想和追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张桂梅同志是教师的优秀代表,是教师的榜样。张桂梅同志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张桂梅同志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张桂梅同志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认真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切实加强师德建设,真正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张桂梅同志立足岗位 开拓进取 勤奋工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张老师总是笑着说:“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她,没有生育自己的儿女,却有着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那些失去父母的贫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爱,分享着人间最美好的亲情。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用真
爱点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的希望之光,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爱的奉献之歌。她就是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兼“ 儿童之家”福利院院长张桂梅。向传递真爱的使者张桂梅学习为主题的 “ 感恩行动 ” 在迅速掀起,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动力。

通过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以后,我们要更加热爱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培养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和接班人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甘为园丁,做到教育安心和专心,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热爱本职,踏实工作,不追逐名利。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应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与能力。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认真听取他们的教诲。讲好普通话,使用规范字,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堂课。绝不得过且过和放任迁就学生,而要以又红又专的高标准要求学生,以满腔的爱心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循循善诱,管教管导,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一视同仁。做到深入学生,为学生排忧解难,为学生多办实事。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桂梅事迹范文5
她是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张桂梅,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十佳师德标兵。2020年10月,云南省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发出通知,号召全省党员向她学习。

张桂梅作为千千万万基层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她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自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人身追求,而且在工作的这三十年中也一直积极践行这一人生追求。
作为一名教师,她心系困难群众,始终相信群众利益无小事,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投身教育扶贫行列,在她的努力下,华坪建成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她坚持树人先树魂,把思想政治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立校之本。她长期拖着病体,坚守工作岗位,以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她把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万元全部投入教育事业自己却甘守清贫。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张桂梅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家访。张桂梅身体不好,但是她却从来不让学生家长来开家长会,自己拖着生病的身体进大山挨个对学生进行家访。在遇到有辍学思想的学生时会不厌其烦苦口婆心的给学生和家长做工作,不让一个同学掉队。就是这样的家访,张桂梅坚持了十年,帮助很多想辍学的孩子又重新走进了学校,坐在了课堂上学习。
拜读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和用生命点滴的人生故事传说传说传说,我深切的领会到一个智者和仁者所显现出来的精神魅力。张桂梅不是制造出来的英雄,她是那样朴实,那样真实,
也许她在悄悄的改写着英雄的概念.”张桂梅的精神,是一种时代的精神,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追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张桂梅的精神,又是一种平凡的精神,体现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把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和回报,具体落实到自己的事业和学生上,在普通教学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 淡泊名利 执着追求。我作为教师中的一员,我要用心感受用心学习张桂梅的精神,学业上不断进步,修养上不断完善,做学生热爱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做无愧于时代的光荣教师。


【篇五】十位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人物事迹精华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桂梅先进事迹心得感悟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桂梅事迹范文1
张桂梅同志参加工作以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地区教育特点的方法。她没有子女,生活节俭,把自己的工资拿出绝大部分来接济困难学生,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带患病的学生去看病吗,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了学生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她们。
在观看张桂梅同志事迹的视频时,我的眼眶就一直是湿润的:当她寒暑假天天走了那么远山路只为了去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告知家长孩子成绩很好,只要考上了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高中,就能免学费就读时;当她夜晚在手脚关节处涂完治疗风湿的
药酒,躺在办公室冰冷、坚硬的条椅上时;当她面对镜头,说出唯一的愿望“我想要再多活两年,把这些孩子送入大学”时,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同为教师,自问难以到达张桂梅同志这样的大爱无私的品德和高尚奉献精神境界。
我们应该学习张桂梅同志“扶弱济困、大爱无疆”的精神。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自己和身边有许许多多的人,都投入了这场脱贫攻坚之役。早在我在大学时代,我也有幸参加过一次为贫困山村的贫困群众献爱心的公益活动,对贫困有了初步的直观感受,心中萌发出了自己该为此做点什么的真情实感;而在我毕业之后,来到了农村教书,一晃眼,十五年过去了。身体力行的投入到了脱贫攻坚的工作中,将“所想”变为了“所做”,不仅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还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到了扶贫工作。但我所做的一切,和张桂梅同志比起来,却显得相形见绌了。所以,我们都应以张桂梅同志“扶弱济困、大爱无疆”的精神为指引,再接再厉,努力奋进,让更多的困难群众过上好日子,因为我们都知道,消除贫困,需要有你有我也有他。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桂梅事迹范文2
20XX年4月1日,我们在校务会上认真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感人事迹,我为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而钦佩,我为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
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而钦佩。张桂梅和许多人一样,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但是幸运却没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却与她如影随行:花季年华丧失母亲,青春年华痛失丈夫,两次肿瘤手术,癌细胞转移到肝脏。磨难面前她勇敢的挺直了身子。磨难没有使她消沉,病魔没有使她倒下。她紧紧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讲台上认真教学;在课外,认真辅导学生。几次晕倒讲台上,领导要她住院治疗,她放下学生,总是还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学校上课。就是这样柔弱的身躯,她还毅然出任孤儿院院长。是什么力量支撑她如此做呢?张老师的话“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我们学习她对教育的执着和对工作的努力,张老师放弃了进条件好的学校任教的机会,选择了条件较差的学校,一身病痛的张老师教学上几十年兢兢业业,承担学校繁重的教学工作,女生工作,妇女工作,语文教研工作及其他校务工作。除了住院没向学校请个一天病事假,教学成绩却异常突出,她说:“为了民族贫困山区的教育,即使倒在讲台上,长眠于华坪的沃土之中,也无怨无悔”。吃苦在前,那里最需要就到那里,无私奉献,张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她爱生如子。她虽然没有孩子,可是她却是许多孩子的妈妈。精心教育学生,辅导学生,中午晚上看着学生睡觉,给学生盖被子。学校学生和孤儿院50多个孩子,住院她陪着,给他们送饭,付医药费,资助学生读书,自己连洗衣机
都没有。她将爱播洒进孩子们的心田。她有着我们教师两袖清风的高尚品质。张老师前后将国家奖励给她的奖金50余万元全部捐给贫苦地区的教育事业,自己每天的生活控制在三元。她像春蚕,她像蜡烛,她更像光芒万丈的太阳! 她的精神值得我们全世界人民所学习,因为她有利于在社会主义经济大潮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物质固然重要,可是决定我们生命价值的东西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品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牢记使命,教书育人,培养一大批对国家发展有用的人才,这些人才,首先必须是政治上过硬的,必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他们才能肩负历史的重任。我们教育工作者,如果没有过硬的政治思想,学校德育建设的落实就是一句空话。我们培养的人才质量就会出问题!这是很危险的,学习张老师的事迹,很有现实意义。
我们学习她淡泊名利 无私奉献 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学习她热爱生活 艰苦奋斗 乐观向上的优良作风;学习她爱岗敬业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工作,争取做一个优秀的教师
人生的意义就在这个过程上。你要细细体认和玩味这个过程中的每节,无论它是一节黄金或一节铁;你要认识每节的充分价值。――庄周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桂梅事迹范文3

我将无我,让信仰的力量传递
华坪女高高一新生端坐在操场上,聆听入学后的第一堂“校课”。每周“校课”,小到学习生活,大到理想信仰,张桂梅都亲自授课。
如今,这堂课让张桂梅愈发感觉吃力。63岁的她站在教学楼前,身形有些佝偻,手指、胳膊、颈背上贴满了止痛膏药。“早上起床时,脚疼得不敢着地。有时我真想不干了,可看着你们,我告诉自己必须坚持。”张桂梅对学生说。
看到有学生抽泣,张桂梅连忙说:“不哭不哭,我答应你们,我会好好的,陪你们读完这三年……”话音未落,100多名新生已哭成一片。
前不久,张桂梅被中宣部、教育部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向张桂梅同志学习的活动。丽江市专门设立了“张桂梅教育基金”,所筹集资金将用于支持华坪女高发展、补助贫困学生。
让张桂梅感到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接过她手中的接力棒。受她的精神感召,许多华坪女高的学生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大城市的机会,选择投身艰苦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

周云丽是华坪女高第一届毕业生。从小穷苦的她,以前愿望是“走出大山、赚大钱”,但女高改变了她的想法。20XX年大学毕

【篇六】十位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人物事迹精华

时代楷模先进人物事迹材料

“我们从零起步,靠的是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和群策群力的团队协作,每一次突破都值得铭记。”张连钢说:“世界纪录不是任何人施舍给我们的,是全体队员不断超越自我、拼命干出来的!”。以下是WTT话和大家分享的时代楷模先进人物事迹材料资料,提供参考,欢迎参阅。

时代楷模先进人物事迹材料一20__年5月11日,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青岛港诞生,开港作业便达到单机效率26.1自然箱/小时,之后这个世界纪录被6次刷新。2021年年底,单机效率已增至47.6自然箱/小时。
20__年11月,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二期“全球首个5G智慧码头”开港运营,再次以“中国速度”震惊世界航运界。
“我们从零起步,靠的是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和群策群力的团队协作,每一次突破都值得铭记。”张连钢说:“世界纪录不是任何人施舍给我们的,是全体队员不断超越自我、拼命干出来的!”
“仅流程测试案例就编写了5000多个,反复测试十几万次。”“连钢创新团队”项目经理窦亮说。在一次测试中,他们发现某处系统功能出现异常,但疑点有数百个,大家按流程一点点回溯,连续一周每天干到凌晨,最终找到了问题点。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有段时间,AGV(自动导引车“死锁”情况频繁出现,李永翠和同事们用了几个月,分析^p了上万条工作日志,从中归纳了十几种“死锁”类型,最终成功“解锁”;负责操作的朱文峰、王吉升、隋晓等对100多个流程反复修改十几稿;负责作业的李波、管廷敬、耿卫宁等做了40多个闸口方案……
开港至今,“连钢创新团队”推出了一连串耀眼的“全球首创”:全球首次研制成功机器人自动拆装集装箱扭锁;全球首次研制成功轨道吊防风“一键锚定”装置;全球首创自动导引车循环充电技术;全球首个氢+5G智慧码头……而且,经过__3次的动态优化,自动化码头管控系统已经越来越“聪明”。
第1页共9页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作业组负责人李波清楚地记得,自动化码头运行后不久,鹿特丹世界门户码头的考察团来到青岛港,提出要到自动化码头作业现场看看,并且要求拍照、录像,很明显就是想检验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的“成色”。
“给他们拍,让他们看!我们的技术,仅凭拍照和计算是学不走的。”李波向张连钢汇报后得到了这样的答复,自动化码头行云流水般的作业征服了曾经世界第一大港的同行。
截至目前,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已受理和授权专利124项,取得软件著作权14项,发表论文70余篇,核心技术掌握在团队自己手中,这就是张连钢自信从容地让国外同行随意拍照的底气所在。
20__年,从不邀请亚洲港口参加的全球自动化码头峰会主动邀请“连钢创新团队”分享建设经验,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同时获评“全球自动化码头最佳效率奖”。自码头运营以来,已接待来自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的4万余人次,成为展现中国智慧的亮丽名片。
时代楷模先进人物事迹材料二7年披荆斩棘,为港口争气,为国家争光“我当时问他,刚刚做完肺癌手术,咱还这么拼吗?他跟我说,他一闭上眼睛,脑海里想的全是集装箱啊、码头啊,我就觉得港口和码头已经融入了他的生命中,我拦不住,只有选择支持。”张连钢的妻子王晓燕说,丈夫10年内做了两次肺癌手术,单位领导担心他的身体,让他缓一缓再上班。但是张连钢说他必须拼,不拼肯定干不成。
在张连钢的带领下,整个团队披星戴月、战天斗地。
项目攻坚期,团队成员管廷敬每天都忙到很晚,很少有时间去探望独居的母亲。就在首船测试前不久的一天夜里,母亲在家中意外去世。而那时的管廷敬,还在深夜加班后回家的路上。处理完母亲的后事,他又匆匆赶回码头。每每想起此事,管廷敬总会红了眼睛:“我特别对不起我妈……”
团队成员徐永宁担负着整个自动化码头数据中心的建设调试工作。关键时期,妻子确诊癌症的消息像晴天霹雳打在了他头上。领导和同事们心疼他,让他先腾出时间好好照顾妻子,但徐永宁却默默选择在医院和码头之间往返。尽管尽了最
第2页共9页

大努力,心爱的妻子还是离开了他。项目成功那天,他一个人对着大海,哭了很久。
“都食人间烟火,谁无儿女情长?生气的时候我也会埋怨他,我说你真是让自动化弄魔怔了,快让码头当你的老婆吧!”团队成员张卫的妻子姜红卫回忆说,直到20__年10月,她受邀参观了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才终于理解这些人为什么会对自动化码头如此念念不忘,那种壮观和震撼无法用语言形容。那一刻,所有过往的辛苦、泪水、抱怨都化作了对国家的骄傲和民族的自豪。
“你问我制胜法宝是什么?作为‘土专家’,单打独斗我们可能拼不过‘洋博士’,但是我们有团队精神,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有为港口争气、为国家争光的初心,大家眼往一处看,劲往一处使,越干越成熟,越干越自信。”张连钢说,7年的创新之路,7年的披荆斩棘,是他们对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最生动、最鲜活的实践。
“自动化码头只占了青岛港的五分之一,还有更多的人工码头区域需要转型升级。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道路还很长,我们不会止步于此。”张连钢说。
时代楷模先进人物事迹材料三__93年,世界第一个自动化码头在荷兰诞生,到20__年时已历经三代,全球建成的三四十个自动化码头设施及核心技术主要被发达国家掌控垄断。当时作为全球港口大国,中国在世界前十名集装箱大港中占据7席,但在象征全球港口最强科技的全自动甚至半自动化码头榜单上却寂寂无名。
这让位列世界集装箱第七大港的青岛港人再也坐不住了,用“连钢创新团队”带头人张连钢的话说,“当时就是不甘心”。20__年2月,就是因为“不甘心”,让这位因肺癌手术尚在家休养的老码头员工在接到集团领导的电话后,不顾家人反对和医生劝阻,毅然决然地拉起20多名同样“不甘心”的青岛港技术骨干,抱着“为中国建设世界一流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贡献力量”的朴素感情和坚定信念,组建起技术项目组,拉开了全面攻坚全自动化码头的序幕。
面对国外技术垄断、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的大背景下,“连钢创新团队”怀揣着一颗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滚烫“中国心”,以“全自动化码头不是西方人的‘专属’,他们能做到的,中国人也一样能做到,而且做得更好!”的民族志
第3页共9页

气,打破封锁,自主创新,用3年半的时间走完了国外常规8—10年的路,建成了世界一流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并且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达产、当年盈利,其装卸效率业内持续领跑、成绩引人瞩目,创造了平均作业效率36自然箱/小时、最高作业效率43.8自然箱/小时的世界纪录,超过全球同类码头50以上,打造了港口建设史上的奇迹,实现了综合竞争力的“弯道超车”。
从被西方技术封锁四处碰壁,到下定决心自主创新;从被外国专家质疑中国人能否自己建成自动化码头,到全球领先、亚洲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码头横空出世,在“连钢创新团队”的努力下,中国自动化码头完成华丽转身,从一个不起眼的追赶者变成了世人关注的领跑者,站上了港口自动化领域世界最前沿。
时代楷模先进人物事迹材料四今年6月,早报曾对“连钢创新团队”事迹进行大篇幅、全景式报道。昨晚9点,记者来到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办公楼,再次采访了“连钢创新团队”带头人、山东港口高级别专家张连钢。
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诞生,对于“连钢创新团队”来说,是值得含泪纪念的时刻;对于我来说,也是实现了毕生的夙愿。
——张连钢
张连钢告诉记者,为了能够建设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他们团队在码头上“安家”,走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付出无数心血。张连钢回忆说:“刚接到任务时,我既兴奋又有压力。兴奋的是,建设我们国家自己的自动化码头是我20多年的夙愿,即使是在病休期间,我也一直在跟踪研究世界行业动态,而这一天终于来了!压力是,在发达国家,全自动化码头大多是‘贵族码头’,而且多数都是半自动化或局部自动化。全自动化码头无疑是全新的、更高风险的挑战,对我们来说将面临很多无法预知的困难。

全自动化码头不是西方人的“专属”,他们能做到的,中国人也一样能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
——张连钢
第4页共9页

20__年10月,张连钢带领团队吹响项目“集结号”。在接下来的15个月时间内,张连钢带领大家先后奔赴荷兰、英国、德国、西班牙等自动化码头考察“取经”,但跑了一圈却没有求得“真经”。“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要成功还得依靠我们自己!”随后项目组千方百计搜集信息,恶补自动化码头专业知识。每个专业都形成了上万字的考察报告,召开了数千次专题分析^p论证会,用计算分析^p、逆向推导等方法艰难推进。万涓成水,终于汇流成河。随着信息的汇总和无数次的讨论碰撞,码头轮廓在大家脑海中一点点成型,信心也在一点一点增强,靠团队协作,靠“啃硬骨头”的精神,“连钢创新团队”硬生生把国外3年的设计工作在1年内完成。
这些年,最对不起的就是家人。没给爱人、女儿应有的陪伴和照顾,一直是我最大的遗憾。
——张连钢
20__年3月15日,自动化码头一期工程首船测试成功。张连钢说:“望着行云流水般运转的堆场,望着全程仅用__分钟就完成了集港作业的集卡车辆,项目团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回望过去,张连钢和团队成员因为有家人的支持,才能有信心奋斗在一线。谈及未来,张连钢告诉记者:“明年山东港口青岛港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将进入下一个升级目标,港口的吞吐量、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码头自动化技术将再上一个全新的台阶。

时代楷模先进人物事迹材料五时间回溯到20__年7月,山东港口青岛港提出了自己的时代之问:能否打破国外几十年的垄断,建成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化码头?
全自动化码头是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技术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工程,被誉为“大国重器”,也被称为“贵族码头”。20__年10月,青岛港经过反复遴选,任命了既有专业技术功底,又有一线实践经验的张连钢,担当“自动化码头筹建小组”组长。
第5页共9页

“我23岁大学毕业就进入青岛港,37年来一直在码头上摸爬滚打。建设全自动化码头是我多年的梦想,而这一天终于来了!”接到任命时,因肺癌手术尚在家休养的张连钢兴奋得像个孩子。
20__年10月,青岛港自动化码头项目组吹响了“集结号”。李永翠、李波、张卫、吕向东、周兆君、潘海清、修方强、王延春等8个核心成员加上其他骨干共25人,其中党员21人,成立了攻关团队,在张连钢的带领下,开始了冲击世界港口科技制高点的艰难跋涉……
立项之初,项目组成员连自动化码头是什么样都没见过。抱着虚心求教的态度,张连钢带领大家先后奔赴荷兰、英国、德国等国外自动化码头考察“取经”,但国外同行“连捂带盖”,技术壁垒让项目组备受煎熬:不准下车,不准拍照,不提供任何数据。
“他们说凭咱们现在的技术,做出这个码头至少10年,建议我们直接购买他们的成熟技术!”随行翻译板着脸低声对张连钢说。
“仅仅一个口岸业务的小小模块,外国供应商就报了5000工时,折合人民币780万元,如果全部用国外方案总花费更是不可想象。”团队信息技术组负责人徐永宁回忆。跑了一圈,没求到“真经”,却让项目组清醒地认识到,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还得靠自己。
自动化码头的核心技术是ECS系统,当时全球自动化码头设备控制系统的唯一供货商是荷兰TBA,不仅技术不开放,还有捆绑销售等问题。掏钱买人家的东西,只能用不能动,“生病”了都不知道咋治,张连钢决定:摆脱垄断掣肘自己干,与上海振华联合开发ECS系统。
“最艰难的时候,是我们对ECS研发进行阶段评估后,发现功能根本达不到需求,几十亿元的投资可能转不起来了,开工时间也得拖后好几年。”团队IT组负责人李永翠告诉记者,那天的会议室一片死寂,最后,张连钢打破沉默:“做不好,我们就排队跳海。我第一个跳!”
从那天起,项目组办公室的灯就没在晚上10点前熄灭过。10个月后,当GE资深专家Simon看到项目组整体方案时大为震惊:“不可思议!我必须说,你们的模式才是最符合自动化码头建设方向的模式!”
第6页共9页

2021最新时代楷模人物卢永根先进事迹心得素材_时代楷模人时代楷模人物卢永根先进事迹心得素材
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很荣幸在10月19日晚上参加了学习“最美奋斗者”卢永根先进事迹报告会。全体辅导员、全体学生党员4000多人参加了报告会,卢永根夫人徐雪宾教授、女儿卢红丁女士出席了现场。作为一个刚来到华农的学生,我总是想象着卢永根院士拿着饭盒和我们学生一起去食堂吃饭的样子,那是多么温馨有爱的画面!虽然卢永根院士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对党忠诚、对祖国无限热爱深深激励了我。在卢永根院士生前秘书、农学院赵杏娟老师的回忆中,她几度哽咽,我也湿了眼眶,卢院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着院士的崇高品格。作为一名学生,我需要做的就是始终忠于党和人民,刻苦学习,将卢院士爱党、爱国的精神和作风,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
时代楷模人物卢永根先进事迹心得素材
“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的春泥。热爱祖国,你要把自己燃烧。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卢永根院士的颁奖词。学习“卢永根院士先进事迹报告会”后,卢永根院士的事迹再次深深地打动了我。
会上卢永根院士的生前秘书赵杏娟老师从治学严谨、公私分明、勤俭节约、学习不辍、学农爱农和扶贫济困等六个方面回忆了卢院士日常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很多的小细节都让我不禁泪目。卢院士生活简朴,一生报效祖国,毕生积蓄回馈社会,这是满满的正能量。我们要向卢永根院士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们要向卢永根院士学习,学习他朴实的生活态度,弘扬爱国情怀,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有爱国热情的中国人!
时代楷模人物卢永根先进事迹心得素材
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他很“小气”,家里的家具都用了几十年都没换新,但他也很大气,把自己的积蓄都捐给了华农却丝毫不迟疑。报告会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是什么,让一个人如此大公无私,把平时一点一滴省下来的、一生的积蓄捐给学校,去世之后还将自己的遗体捐献?他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卢永根院士曾在一次演
第7页共9页

讲中说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祖国故,两者皆可抛。我希望能像一束小火花,点燃你们心中的爱国火焰。”这名老科学家,用无言的行动诠释了人生的意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学习卢永根院士无私奉献、勤俭节约以及热衷科研的精神,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为人民服务的青年。
时代楷模人物卢永根先进事迹心得素材
800多万的捐款,华农的这位老校长倾其一生都在为学校、为人民、为国家奉献自己。虽然卢老校长因为生病住院,我们没有在校园里遇见过乘坐校巴的他,也没有见过饭堂打饭的他,但是听卢老校长的学生说他捐款背后是近乎苛刻的节约,身为教授,他值得我们学习!
卢校长在职期间,打开了华农人才培养新格局,在华农破格晋升8名中青年技术骨干,了人才断层的局面和排资论辈的风气。如今这些中青年技术骨干都成为了政界和学界的优秀人才。在那些人们难以看见的日日夜夜,他为学校长远发展铺就了道路。身为校长,他值得我们缅怀!
最让我忘不掉的是他对党的热爱和忠诚,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每个党员应该学习的所有品质,改革开放之后,一句“因为我是中国人,祖国需要我”便是他回国的全部理由,“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有祖国”,多么有力的一句话。身为党员,他应该受到我们敬仰!
卢永根院士代表了一位优秀党员、校长、教授应有的品质。我们会努力学习的!
时代楷模人物卢永根先进事迹心得素材
2021年10月19日晚上7点,全校党员启林南教五D栋教室观看《卢永根先进事迹报告会》。卢永根,是2021年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我国著名作物遗传学家。他一生的经历为我们诠释正能量,用朴实的生活态度修饰自己。让我泪奔的是徐雪宾教授在病床前问卢院士,他们的钱怎么处理时,卢院士说捐,就这样,他们夫妇一共捐出了8809446元给华南农业大学,没有给自己唯一的女儿留一分钱。这是多么无私的奉献精神。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除此之外,卢老还签了遗体捐献卡,我觉得很少人能做到,包括我自己,为我们展示“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样子,真正是春
第8页共9页

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看着他秘书在台上叙述卢老朴实一生,时不时痛哭流泪的时候,我深深地对卢老树以崇高的敬意,要学习他的爱国精神,学习他一生为党的行为。卢老,一路走好!

第9页共9页

推荐访问:脱贫 攻坚 楷模 十位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人物事迹精华 十位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人物事迹精华 脱贫攻坚十大楷模人物及事迹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360文档网 2013-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360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360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30370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