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讲话(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讲话5篇
2022年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讲话篇1
在全市生猪产业发展协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经过前期的精心筹备,今天安康生猪产业发展协会正式成立了,这是全市生猪产业发展的一件大事和喜事,标志着全市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首先,我代表市政府向协会的成立暨一届一次理事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这次协会的成立,得到了中国畜牧协会、中国养猪协会、西北养猪协会和陕西畜牧协会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纷纷发来贺电,段教授和杨教授亲临并指导会议,对生猪产业发展讲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很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希望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
市人大、市政协长期以来对安康生猪产业发展也非常关心和重视,先后对生猪产业进行视察指导,袁主任和黄**又亲临会议,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安康生猪产业发展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简要强调几点意见。
一、一定要坚定做大做强安康生猪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一直以来,中国就有“猪粮安天下”之说,在“农林牧副渔”五业中占据重要位置。生猪产业一直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当家产业,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安康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猪产业发展,上世纪90 年代以前,安康地区行署提出“家家户户要富裕,人均一头商品畜”的发展思路,90 年代以后全力推广快速养猪技术,建设商品猪基地和生猪重点县;
2002 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畜牧产业发展的决定》,重点抓六县区100 万头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建设;
2005年市委、市政府把生猪作为农村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产业,实行一把手工程,行政强力推动,严格考核机制,培育龙头企业,健全产业体系,生猪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2014 年,为加快推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市政府把生猪产业作为全市五大农业特色支柱产业的首位产业,成立了徐市长亲自担任组长的现代生猪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召开了发展大会,出台了加快现代生猪产业发展的意见,生猪产业迈入加快转型的新阶段,产业龙头不断壮大, 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态化快速推进,发展势头迅猛,效益稳步提升,2015 年全市生猪总量543 万头、出栏312.2 万头,生猪规模养殖量稳居全省第一,生猪总量和出栏量位居全省第二。
当前,我市生猪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条件。一是从国家战略层面看,近年来,生猪产业由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西部地区面临良好发展机遇;
我市是川陕革命老区和秦巴山特困连片贫困地区,生猪产业又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十三五”期间以生猪为重点的产业扶贫将是脱贫致富的关键措施,必将在项目支持、资金投入等方面获得更大的扶持。大概估算一下,全市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4 万户,平均20 万/户资金扶持,全市扶贫资金投资量大约400 亿元;
我市被列为全国四个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之一,产业金融扶贫项目40 多亿, 将为我市加快推进产业扶贫、产业脱贫提供精准扶持和资金支持。二是从省市产业布局看,省委省政府明确养殖业的发展重点是“北羊、南猪、关中奶”,省上每年拿出5 亿元畜牧专项资金扶持产业发展。市上的扶持力度也很大,每年捆绑项目资金8000 万元,给生猪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力保障。三是从富硒资源优势看,我市是全国最大的富硒区,富硒资源是我市生猪产业最具市场竞争力的独特优势,近年来,我市以国家级富硒产品研发中心建设为重点,依托中国农科院成立了富硒猪肉研发课题组,指导产品研发、完善标准体系、加快成果转化,阳晨牧业公司开发的富硒猪肉标准已经申报农业部立项,有望成为国家行业标准,必将有力提升我市生态富硒猪肉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另外,在富硒生猪产业发展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阳晨牧业公司一直发挥着引领带动作用,种猪繁育位居全国前五名、西北第一名,产业联盟模式连续两年写进省委一号文件全省推广,特别是“猪沼园”循环模式成为全省生猪产业发展的精品模式。更重要的是, 安康生猪产业发展一直以来得到了中国畜牧协会、中国养猪协会、西北养猪协会和陕西畜牧协会以及中国农大、甘肃农大、四川农大、华中农大、安康学院等顶尖专家和院校的大力支持。为此, 我们一定发挥优势,保持定力,抓住机遇,坚定信心和决心,全力做大做强现代生猪产业。
二、一定要充分发挥协会桥梁纽带作用 产业协会对产业发展至关重要,一定要突出重点,围绕做大做强生猪产业,真正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
一要在科学发展中发挥参谋作用。协会会员单位聚集了畜牧业的顶尖专家,要充分发挥“智囊团”的作用,针对我市现代生猪产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和社会关切的问题,为党委、政府提供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二要在规模扩张上发挥引领作用。要积极动员生猪产业龙头企业走标准化、 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的发展路子,加大生猪千头场、万头场建设力度,大力发展“猪沼菜”、“猪沼果”、“猪沼茶”等“猪沼园”循环模式和阳晨产业联盟模式。三要在产业扶贫中发挥带动作用。要把生猪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引导生 猪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有效解决产业基金、项目资金、金融扶贫资金投入不足的瓶颈问题。四要在科技支撑上发挥堡垒作用。出奇制 胜在科技,要以协会为载体,加强与顶尖科研院校和专家的合作,在标准生产、标准制定、标准认证和良种繁育、病害防控、产品研发等方面,增强服务能力,强化科技支撑。五要在品牌建设上 发挥优势作用。要依托协会加强与上级协会和兄弟省市协会交流 与合作,组建专业团队,充分利用各类媒体、电子商务、博览会的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要发挥行业自律和协会监督约束作用,严把产品质量关口,加大生态富硒猪“三品一标”认证,生猪产业协会牵头、市县区畜牧兽医中心配合,加快安康富硒猪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工作,全力以赴将安康生态富硒猪肉打造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六要在生态循环上发挥示范作用。我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涵养区,生猪产业发展一定要把保护一江清水作为首要任务。要把循环发展理念运用到生猪产业中,科学优化产业布局,坚决杜绝把猪厂建在河边和沟口上,鼓励养殖企业“上山进林”,积极推广生态养殖、“猪沼园”和林下生态环保养殖循环发展模式。
三、一定要创建生猪产业一流协会 协会汇集着全国一流的专家和顾问,有产业航母阳晨牧业公司的强力支撑,一定要创建全国一流协会。要激发动力,协会会员单位都愿意加入协会,都愿意为协会出力、流汗;
要增添活力, 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凝聚会员力量,形成良好机制;
要增强实力, 充分发挥阳晨牧业公司重点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共同努力,做大做强。同时,对上为党委、政府发挥一流参谋,对下做好会员单位、养殖户信息技术等方面一流服务,对内搞好会员和企业合法权益的一流维权,对外加强与国内外养殖协会的学习、合作、交流树立一流形象,全力以赴创建生猪产业一流协会。
四、一定要为协会创造良好的环境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生猪产业发展协会开展工作,为协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生猪产业重点县区也要成立生猪产业协会;
市农业部门要发挥主管、牵头作用,全力支持协会工作,特别是市畜牧中心要组织一班人,为协会做好帮扶指导工作;
市民政部门要依法依规加强对协会的监管;
市发改、财政、扶贫、工商、质监、食药监、科技、环保、市富硒研发中心等生猪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也要根据各自职责,通力协作配合,为协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总之,希望生猪产业发展协会的成立成为安康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起点,真正把安康生猪产业做大做强,为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2022年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讲话篇2
在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来宾,
同志们:
今天,在党的十七大刚刚胜利闭幕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第二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共商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计。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向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国家旅游局等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贵州旅游业发展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以来为贵州旅游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全省广大旅游工作者表示亲切的慰问并致以崇高的敬意。根据本次旅发大会整合资源、夯实基础、创新机制、加快发展的主题,下面,我就如何进一步推进我省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讲五点意见。
一、大力发展旅游业是我省建设生态文明、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必然选择在刚刚闭幕的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五个新要求之一。2005年春节期间,胡锦涛***在我省视察工作时要求我们,要努力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当前,我们正处在人类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从工业现代化向生态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我省虽然在工业现代化进程中发展水平较低,但发展生态文明和生态现代化具有一定的基础和比较优势。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机遇,加快生态文明和生态现代化建设,那么我们将有可能从工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直接进入生态现代化这个人类现代化进程的最新阶段,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旅游业具有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特点,被公认为绿色产业和无烟产业,并成为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的新兴现代产业。我省是一个生态保存较好的省份,自然风光优美,气候四季如春;
我省又是一个充满人间传奇的地方,从原始社会到今天,各个历史阶段鲜活的文化遗存和原生文化形态都保留完好,无论本土还是外来、汉族还是少数民族、远古的还是现代的,不同的文化角色同台竞演,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态。在我省,发展旅游业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必然选择。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我们将旅游业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下一步,我们在继续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同时,还将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努力促进行、游、住、食、购、娱各要素全面发展,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我省制造业当前有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就是要将旅游业发展与特色农产品加工、民族工艺品开发等行业结合起来,形成旅游商品加工制造业。在游客连续几年急速增长的情况下,当前特别要强调处理好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保护中适度开发,通过开发促进保护,从而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使旅游业发展符合建设生态文明和生态现代化的要求。在具体工作中,必须进一步推进重点景区和旅游城市的生态重建,切实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把因旅游带来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降低到最小限度。大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防止旅游资源的商业化开发对民族文化造成侵蚀,使我省宝贵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阅读更多内容:1·2·3·4·下一页公文写作指导,扫描下面二维码加公众号-
2022年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讲话篇3
在全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由市、县、乡、村四级干部和农业特色产业带头人参加的特色产业发展大会,其目的就是要把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起来,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根本,顺应天时地利,顺应市场经济规律,采取得力措施,掀起一个发展特色产业的新高潮,力争把特色优势做到最大化,早日实现富民强市的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讨论的意见,我讲四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发展特色产业?
我市既是一个农业大市,又是一个农业弱市。加快陇南科学发展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没有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加,没有农民和农村的富裕,陇南的科学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实现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一句空话。改变农村的贫穷落后面貌,必须从陇南的实际出发,必须充分认识陇南加快发展的客观条件和现实依据,必须把光热水土资源的比较优势发挥到最大。可以说,发展特色产业是陇南的优势所在,出路所在,也是必然选择。
首先,陇南具有发展特色产业的鲜明优势。发挥比较优势是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也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布局调整的重要依据。发展经济必须深入地研究比较优势,科学地把握比较优势,充分地发挥比较优势。到陇南工作几个月来,陇南给我最深刻的影响就是独特的自然条件。陇南既有山高沟深,立地条件差,人均耕地少,自然条件严酷的一面,又有光热水资源丰富,海拔低,全省无人能比的陇上江南一面。复杂的自然禀赋构成了资源的多样性,天然地构成了发展特色产业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陇南是甘肃唯一的产茶区,在全省具有唯一性,又是全国油橄榄的最佳适生区,在全国具有唯一性,陇南的花椒色泽之艳品质之优,同样无人可比。因此,在我看来,陇南满眼都是特色和优势,到处都是财富和潜力。无论是从自然条件、生态环境,还是光热资源、生物资源来看,陇南发展特色产业的条件在全省独一无二,无人能及,在全国也是得天独厚,优势明显。发展陇南经济就必须顺应天时地利,顺应市场规律,依据比较优势,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把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把特色产业做到最大化。
其次,广大人民群众具有发展特色产业的强烈愿望。陇南是全省乃至全国最贫穷的地区,农民的人均纯收入,长期位列全省十四个市州之末,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00多元,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愿望十分强烈。能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和实现这一愿望,不仅关系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而且关系到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巩固,是对我们的执政能力、发展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考验。在几个月的工作中,所到之处,我深深地感到,广大人民群众加快特色产业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而且已经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探索,形成了如文县碧口镇李子坝村、礼县雷王乡山坪村、康县阳坝镇宋沟村、武都区城郊乡渭子沟村、成县陈院镇大垭村、文县尚德镇、武都区马街镇等一批依靠特色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小康目标的典型。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通过转变生产方式,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了大发展。千百年种粮贫穷依旧,但发展特色产业,才实现脱贫致富,这个道理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深思。面对陇南落后的现实,面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面对资源优势和特色,作为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地担负起发展特色产业的组织领导责任,把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强烈愿望转化为我们抓特色产业的决心和信心,转化为抓好特色产业的政策和措施,转化为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觉行动。我们的各级干部都要有这样一种认识,不发展特色产业,我们就愧对一方山水,不会发展特色产业,我们就愧对自己的岗位,特色产业发展不起来,我们就愧对一方百姓。
第三、发展特色产业符合陇南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加快陇南科学发展,建设生态陇南、和谐陇南、富庶陇南,是我市最硬的道理,最大的政治和最根本的任务。加快陇南科学发展,集中地体现为发展特色产业.
首先,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在陇南,发展特色产业,既是经济建设,能够增加农民收入,拉动经济增长;
又是生态建设,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再造陇南秀美山川;
同时又是人文建设,可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和谐发展之路,是“多赢”的发展之策。
其次,特色产业开发,体现了陇南全面发展的要求。特色产业开发,县县有优势,县县有特色,不仅各县区、乡镇、村社可以搞,而且人人都可以搞。因地制宜,立足实际,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可以带动陇南的全面发展。
再次,农业特色产业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市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和资源消耗型经济,全市工业的50强中其中有36户是矿业企业。就资源的开发利用而言,工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不可再生的资源,总有枯竭的时候,而农业特色产业资源,只要处理好建基地、强龙头、深加工、创品牌的关系,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就可循环利用,永续利用。所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是内涵式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
二、用什么样的思维指导特色产业的发展?
陇南特色产业发展有一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全市农业基础条件最好的区块并不一定是特色产业发展最好的地方,倒是一些自然条件严酷的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得好,农民收入增加得快。经济上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上的贫穷,观念上的贫穷和发展能力水平上的贫穷,发展特色产业不仅要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投资等客观性要素,更重要的是发展模式、思维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转变思维方式,最根本的就是正确把握陇南的基本市情,顺应天时地利,顺应市场经济规律,扬长避短,把自身优势转化为市场需求,使我们的特色优势与两个市场对接,形成大项目、大产业、大市场、大园区。把自身优势最大化就是要改变传统的自给自足生产模式和生产方法,从背着“粮食包袱”抓农业的精神状态中解脱出来,把优势做优,把特色做特,延长产业链条,把“三农”这个绕不过的“难点”,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转化成为陇南快速崛起的“亮点”,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把农业这个安天下的产业,转变成富天下的产业,把陇南的光热水土等资源优势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买成钱,转化为财富。
具体到发展特色产业方面,确立新的思维就是要从思维理念和工作方式上实现六个转变。
一是由高山平川种植冬小麦一种模式,向顺应天时地利、发展特色经济片带转变。就是要彻底打破千百年来种粮为主的传统农业模式,打消害怕没粮吃的思想顾虑,从全球全国的市场来看,有钱就有粮;
从陇南的实际来看,种小麦产量低,效益差,且锈病严重,退出小麦生产不仅不会影响国家的粮食生产,而且是对粮食安全的贡献;
从特色产业发展得好的一些茶叶专业村、蔬菜专业村的发展实践看,改变了种粮为主的传统种植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问题。
二是由低产低效粗放式的传统产业模式向高产高效的优势产业转变,就是要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设施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增强农业的比较效益。
三是由小而杂、小而弱的模式向一县一品或数县一品转变,向一个县就是一个大园区转变,向大基地、大产业、大项目转变,不断扩张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一县为主,跨县辐射,建成若干个特色鲜明,规模较大,产业聚集度较高的特色经济片带,为产业化经营创造条件。
四是由千百年来以粮为主的农耕模式向用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农业,发展农业转变,向经济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转变,掌握驾驭市场经济的主动权。
五是由卖原料向卖产品转变,实现由农向工的互动转变,就是要发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开发形成一批特色鲜明,消费需求大,市场竞争能力强的品牌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创造高效益。
六是由自产自食向出口创汇转变,使经济增长方式由外延式扩展,向内涵式提高转变。在农产品数量、质量、安全、效益和生态上下功夫,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要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川水地都要实现万元田,山地实现双千元田,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和商品率。全市不宜种粮食的山坡地块要全部退下来,种植特色经济,我们优势在山,特色是水,就是要做水的,发山的财,不能愧对这样一方山水。
三、发展特色产业的任务目标是什么?
实现特色产业的最大化,不能停留在空洞的口号上,也不能停留在一般号召上,而是要落实在具体的措施、具体的办法上。实现最大化就是规模的最大化、效益的最大化,具体来讲,就是“十百千万”的奋斗目标,即建成十个百万亩工程,树立百面发展旗帜,实施五个千人到村,培育一万个特色产业重点户示范户。
1、建设十个百万亩工程,壮大产业规模。特色产业发展是规模和效益的共同体,规模和效益相辅相成,但规模是前提和基础。没有规模就没有足够的市场份额,就不能主动地调节市场,增强竞争能力,也就很难产生真正的效益、较高的效益。因此,发展特色产业第一位的是把产业规模做大。“十一五”时期,我们要着力建设十个百万亩工程,即300万亩核桃,200万亩花椒,100万亩中药材,200万亩马铃薯,140万亩区域特色产业(30万亩油橄榄,30万亩银杏,20万亩茶叶,10万亩蚕桑,50万亩优质苹果),新增生态林120万亩,出栏商品猪100万头,牛羊饲养量100万头(只),鸡饲养量达到500万只,蔬菜达到50万亩。三江一水沿岸及有水资源条件的乡村都要大力发展水产业。使适宜发展特色产业的县、乡、村整体覆盖,实现特色产业规模最大化。康县、成县要建成全国核桃大县,武都要建成全国花椒大县,陇南要尽快建成全国核桃第一大市,全国花椒第一大市。
2、树立百面旗帜,加强分类指导。认真研究建立全市农业特色产业分类指导体系,要按照三江一水川坝河谷区、丘陵盆地地区、半山干旱及高寒阴湿地区三大块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发展重点及近、中、远期发展目标,拿出指导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具体方案,提出不同的发展模式,总结和树立一百个发展特色产业的乡镇和典型村,作为旗帜和样板,让典型说话,见贤思齐。提出诸如茶叶专业村的文县李子坝模式,康县宋沟村模式,蔬菜专业村的文县尚德镇田家坝村模式,两当县杨店乡豆坪村模式,组织农民宣讲团,以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以鲜活的发展经验,启迪全市农民的智慧。既要抓一县一品的大产业,又要抓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区域性特色产业,不断培育特色产业新的增长点。
3、实施“五个千人到村”,提升服务水平。加快特色产业发展,不能停留在一般号召上,而是要在帮助指导,提供服务上下功夫。具体来讲,就是要组织好“五个千人到村”,把对特色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和扶持服务落到实处。
一是千所农民科技学校创办到村。要依托现有的职业教育、社会教育资源,创办不少于1000所农民技术学校,根据特色产业发展的要求,对农民进行大规模、有针对性的培训。
二是千名科技人员服务到村。要转换农业科技部门的职能,按照产业配置资源,把市、县、乡三级农业科技人员全部配置到特色产业第一线去,作为科技特派员,每人定点到一个村,一定五年不变。把科技人员的报酬与产业的效益挂起勾来,实施双向承包,实现合作双赢。同时要聘请院士、博导等顶尖级专家担任我市特色产业顾问,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联系,借助外力提高特色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三是千名干部帮助指导到村。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的分管领导、农口各部门全体干部、乡镇全体干部都要定点联系一个村,帮助指导村委会理清发展思路,争取项目资金,把帮助和指导特色产业发展的情况作为干部考核,评优、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四是千名科技能人培养到村。要分产业、按区域,确定不少于1000户科技示范户,培养一批科技能人,使之成为发展特色产业的样板户,成为壮大特色产业的带头人。
五是千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办到村。要认真总结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经验,探索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步伐,到“十一五”末,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000家,基本覆盖各个特色产业,覆盖各个区域和生产、加工、营销各个环节,降低市场风险,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组织化程度。
4、培育一万个特色产业重点户,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特色产业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能人经济,种植养殖业如此,营销加工环节更是如此。要按照特色产业的规划布局,分产业、分区域、分年度,着力培育一批发展特色产业的能人,在全市建成一万个发展特色产业的重点户、示范户。这些示范户既要有种植业的示范户,养殖业的示范户,也要有加工业和营销的能人大户,通过重点户示范户的成长壮大,促进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能人大户集中,使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发挥出来,形成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5、搞好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在特色产业发展中,龙头企业是核心和关键,它能够克服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
能够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关系,避免市场风险,提升产业竞争力。要树立抓特色产业首先是抓龙头的意识,通过发展龙头加工企业,促进农产品的精深加工。
要围绕特色产业规模的扩大,大力兴办各种类型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改变目前龙头企业“低、小、散、弱”的状况,促进龙头企业向“大、高、外、强”的方向发展,切实把龙头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的转化增值,带动农村种养业和其它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开拓产品市场,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创办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引进大企业独资经营,发展外向型经济,同时启动民资民智,扶持培育当地能人大户,依托民营经济把龙头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各县区要尽快兴办至少三到五户龙头加工或出口创汇企业,要有出口产品,取得自营进出口权,提升我市特色产品的等次和质量,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上取得突破。
6、做好特色产品认证注册,加强标准化生产。随着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了新的需求。要积极推进特色产业的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的质量。积极制定花椒、核桃等特色产品质量标准,使我们不但成为标准的执行者,而且成为标准的制定者。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以标准创品牌,靠品牌拓市场,向品牌要效益,创立一批在市场上叫得响、占有率高的陇南名牌产品。
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绿色食品认证体系。高度重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原产地域保护认证、gap认证、gmp认证工作,使更多的特色产品获取市场通行证。各县每年至少完成三到五个农产品的绿色或有机认证,注册三个以上农产品商标。通过农产品注册认证,争创品牌,打开市场通道,为农产品的大范围流通和加工增值创造条件。
7、完善市场体系,搞活特色产品流通。市场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关键环节,完善的市场体系是搞活流通、提高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必要条件。要依托全市的特色农产品,统筹发展城乡农产品专业市场,以陇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基础,加快建设一批具有现货交易、期货定单、网上拍卖、物流配送等现代化功能的高标准、高效益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进一步增强集散能力,为农产品销售打开通道。参加广交会、杨陵农业高科技博览会、北京农业博览会等“节会”,打通销售渠道,建立外销网络。同时,我们要立足花椒、核桃等产品举办大型节会,把各方面的物资和生产要素“请进来”,激活物资交易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努力将陇南建设成为特色产业的富市,绿色食品工业的强市。
四、如何加强对特色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
要实现特色产业的最大化,必须要有强有力的工作措施,举实招,出硬招,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1、把“五个一”责任制落到实处。实现特色产业最大化,我们已经具备了天时地利。关键是要各级干部来抓,靠广大人民群众来干。要按照确定一名领导干部挂帅,成立一个专门班子,选好一个法人代表,拿出一套科学的工作方案,制定一套考核办法的“五个一”责任制,把抓特色产业的任务落实到市、县、乡三级领导干部身上,落实到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身上。市上成立特色产业开发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特色产业开发。每个优势主导产业都由一名市级领导主抓,由一个或几个部门配合。县、乡两级也要按照“五个一”责任制的要求,组建抓产业的班子,明确领导的分工和责任,领导干部抓特色产业的责任、任务、目标要向全社会公布,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各级干部抓产业的成效,要通过行政考核和技术考核两项考核进行检查监督,奖优罚劣,形成鲜明的导向。
2、把分类指导具体化。认真研究建立全市农业特色产业分类指导体系,要按照三江一水川坝河谷区、丘陵盆地地区、和半山干旱及高寒阴湿地区(主要是西和、礼县、宕昌县)三大块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发展重点及近、中、远期发展目标。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向人大副主任严波同志学习,像严波同志抓核桃产业一样,扑下身子,深入乡镇村社、田间地头,和农民一道去研究,拿出指导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具体方案,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和帮助。既要抓一县一品的大产业,又要抓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区域性特色产业。不同片带、不同区域要根据气候特点确定主导产业;
川坝河谷如何抓,土石山区如何抓,要有具体措施;
富裕乡镇如何做,贫困乡村、民族乡村如何做,都要有不同办法。根据各个产业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进行指导,抓住关键,抓住要害,促进发展。
3、把各类资金整合起来。由于我市财政困难,农业特色产业开发方面的投资比重偏小,与加快特色产业开发很不适应,今后必须在如何加大投入、以大投入拉动大发展方面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把财政支农资金、扶贫资金、两州一地资金、以工代赈资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农业项目和其它方面资金等七项资金有效地整合起来,向特色产业开发集中,形成合力,加快发展。对整合资金问题,市政府要拿出一个具体办法,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原则,以加快特色产业为目标,采取各显神通、各尽其责、各计其功的办法,形成集中使用与提高效益并重的整合方式。各县(区)、各部门都要充分认识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气下定决心狠抓特色产业开发的重要意义,以大局为重,事业为重,尽其所能,服务和支持特色产业的发展。
要创新投入机制,既要争取国家投资、银行融资,更要注重启动民资、招商引资,实行国家、集体、个人、外商投资一齐上,努力改变投资主体单一的局面,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引导、金融投资为支撑、招商引资为渠道、农民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体制。鼓励农民以土地等其他农业生产资料方式,科技人员以知识产权,企业以资金等形式联合投资,实行股份制经营,走“企业+农户+科技人员”的产业化经营道路。真正把行政推动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驱动这只看不见的手都硬起来,以大投入促进大发展。
同志们,实现特色产业最大化是陇南富民强市的千秋大业,是加快陇南科学发展的根本大计。发展特色产业的主体力量是人民群众,关键因素是各级干部,通过这次会议的召开,希望全市上下能够振奋精神,群策群力,开拓进取,掀起特色产业大发展的新高潮。各级领导干部要从一般性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从接待应酬中解脱出来,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从抓实事入手,深入到特色产业的主战场去,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困难的地方去,狠抓落实,打开局面,把工作牢牢抓在手上,抓出实效,为富民强市目标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
2022年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讲话篇4
在产业发展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一、全市产业推进大会的主要精神
全市产业发展推进大会主要内容是实施“四个计划”,即: 工业“四年倍增行动计划”、服务业“‘十三五’发展倍增计划”、现代农业产业“四年提质增效行动”和招商引资“四年倍增计划”,通过招商引资的形式,做强工业,做优农业,做活商贸服务业。会议的主题和思想集中在省委常委、副省长、市委书记殷美根同志的讲话中。殷美根同志的讲话内容非常丰富,所包含的经济学的理论和指导思想非常明确,是一个高瞻远瞩和具有深刻含义的工作报告。学习贯彻殷美根同志的讲话精神,在南昌市产业发展这个大棋盘中,我们进贤在南昌三县六区三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及红谷滩新区等14个单位中应该怎么干、干什么,值得我们在座的同志去深入思考和研究。
二、进贤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
贯彻落实党中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县十四次党代会上,我们明确了立足新起点、践行新理念、争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的发展总基调,提出了打造“四大板块”发展总布局和加快“四县建设”发展总路径。“四县建设”其中就有一个产业优强县。我们提出产业优强县,非常符合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我们是怎么干的呢?我们提出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打造“四大板块”。
一是生态富硒魅力板块。这个板块以三里、三阳集、南台、二塘、钟陵等北部乡镇为节点,以富硒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军山湖的旅游开发为依托、为载体,走农文旅相结合的道路。实践证明,这个发展方向非常符合绿色经济发展指导思想,非常符合党中央所提出的差异化发展和共享发展的理念。这个版块离南昌很近。现在我们正在争取昌景黄高铁在军山湖设站。利用高铁带来的机遇,依托并融入南昌旅游的发展,西看山,东看水。军山湖的旅游大有可为。实际上旅游产业也是一种平台、一个引擎,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来带动我们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文旅相结合、一二三相融合的产业发展模式,从而达到富民和强县的目的。这块工作在陈韬同志的带领下,相关工作正在顺利开展,但是要实现今年“五一”开湖游,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2022年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讲话篇5
在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节录)
一、回顾过去,总结经验,充分肯定我市旅游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十五”以来,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7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6.3亿元。2004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217.8万人次,同比增长69.5%,比2000年增长113.5%;
实现旅游收入4.02亿元,同比增长82.6%,比2000年增长131%。今年以来,全市抢抓红色旅游发展机遇,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全力打造四条精品线路,红色旅游已经形成迅速崛起、迅猛发展的可喜局面,取得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今年元至十一月份,红色旅游重点县新县共接待游客76万人次,门票收入514万元,旅游业相关收入1.46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05.7%、232.7%和125.3%。我市旅游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坚持党政推动,旅游发展氛围变浓了。一是发展环境变优了。2004年,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制定了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破除了束缚旅游业发展的体制障碍,加快了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步伐。二是组织领导增强了。为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各县区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迅速完善机构,充实了人员,落实了编制,解决了经费。为加快新县红色旅游发展,新县党政一把手亲自主抓旅游,大抓旅游,抓大旅游。三是群众热情更高了。去年我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成功后,城市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广大市民的生活环境有了较大改善,进一步激发了全市人民创建优秀旅游城市的热情。目前,发展旅游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人民群众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密切关注,大力支持,全市上下已经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创建热潮。
(二)加大投入力度,旅游发展速度变快了。先后建成了京珠高速(信阳段)、叶信高速,并开工建设了大广高速;
加大了对县乡公路的投资力度,全市重点景区都有四级以上公路直接连接。各景区多方筹集资金,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景区的通讯、供水、供电、旅游厕所、旅游标识等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观。鸡公山、南湾、灵山、新县金兰山景区共争取国家及省扶持旅游的专项资金2500万元,景区基础设施状况大为改观。
(三)扩大改革开放,旅游服务水平变优了。加大了旅游企业的改制力度,全市现有的18家旅行社均为股份制性质。推进景区所有权、经营权分离,大力吸引民间投资,加快旅游企业优化组合,罗山灵山寺、光山净居寺等一批以民间投资为主的旅游项目开发成效显著。充分利用信阳茶文化节的平台,广泛开展旅游招商,今年全市已引进旅游项目6个,项目总金额2.06亿元。积极开展“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A级景区创建活动,国家旅游局已完成对鸡公山和南湾风景区的4A级评审验收,有4家景区已通过省游局的3A级验收。加大旅游市场监管力度,大力整顿旅游市场秩序,加强了对旅行社、星级饭店、重点景区和旅游从业人员的规范管理,旅游环境明显改善,游客投诉明显减少。
(四)强化宣传促销,信阳旅游品牌变响了。2004年以来,我市先后在武汉、北京、郑州成功举行了“河南风?信阳情”宣传推介会、“信阳十一黄金周旅游营销推介会”和“大别山红色旅游推介会”等专题宣传活动,积极参加省政府组织的长三角旅游招商和“中原文化上海行”活动,扩大了信阳旅游的知名度,打出了“风云大别山,红绿总相宜”的信阳旅游品牌。通过中央电视台旅游卫视《城市请柬》专题栏目,集中向国内外全面推介信阳旅游的资源、优势和产品,收到了显著效果;
利用茶文化节平台,邀请全国主流媒体来信阳采访,对信阳旅游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报道,信阳茶都的形象日益提升。各景区也都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宣传促销活动。
(五)拉长产业链条,旅游发展质量变高了。目前,全市共有旅游直接从业人员2万多人,间接从业人员10余万人。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2004年我市旅游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0.93%,预计今年又达到1.2%左右。
回顾我市近几年旅游业的发展,我们有几点感受很深。第一,政府主导是我市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保障。各级政府始终把旅游业作为强市富民的支柱产业来看待,营造发展旅游的良好氛围,全力推动,为旅游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第二,科学规划是我市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基础。我市聘请国内、省内知名的旅游规划专家,高起点、高标准完成了《大别山—桐柏山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和信阳市旅游总体提升策划,并率先在全国首家编制了《信阳大别山红色旅游专项规划》。以规划为指导,我们全力打造了信阳“千里跃进、将军故里”的红色旅游品牌和以“鸡公山、南湾湖、灵山寺”三点一线精品旅游区为特色的休闲度假旅游品牌,为旅游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三,强化宣传是我市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动力。我们利用各种方式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了信阳旅游的知名度。第四,创林创优是我市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载体。我们以创林创优为载体,大力开展城市创建活动,目前我市已获得省级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称号,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以上这些做法,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推广、发扬。
二、认清形势,更新观念,切实把加快旅游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更新观念,要以抓旅游就是抓发展的崭新理念看待旅游。首先,旅游业是一项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拉动作用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而易见。从世界旅游与旅行理事会(WTTC)的旅游卫星帐户显示,2004年全球旅游业创造了5.5万亿美元的经济产值,占世界GDP总额的10.4%;
创造了2.15亿个就业机会,占全球劳动力就业总量的8.1%。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产业之一。从国内发展比较好的井冈山来看,井冈山的旅游产业对当地财政的贡献率达到了35%。我省的栾川县,自2000年实施“旅游兴县”战略以来,2004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45亿元,是2000年的13倍,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2%提高到23.9%,旅游业提供的财政收入占6.5%。其次,旅游业是一项效益显著的富民产业。新县田铺乡许家洼村人均收入的40%都来自旅游收入,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较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240元。同样,发展旅游业,还可以拓宽就业空间,多方面解决就业问题。预计到2010年我市旅游业可增加直接就业人员6.2万人,若按照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员可间接增加5个就业机会来测算,未来五年,我市可新增31万富余劳动力就业。第三,旅游业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和资源节约型产业。加快旅游发展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进形成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因此,各级干部要牢固树立“抓旅游就是抓经济,抓旅游就是抓发展”的崭新理念,用思想认识的飞跃求得旅游发展的飞跃。
(二)提高认识,要从加快信阳发展的全局高度重视旅游。首先,从发展潜力看,我市旅游发展潜力巨大。我市第三产业比重只有29.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个百分点,其中旅游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仅为3.1%,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93%,分别低于全省18.5个、5.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11个、3.5个百分点。旅游业的比重不高,一方面说明我市旅游发展起点不高,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市旅游发展的潜力巨大。其次,从发展情况看,我市旅游发展趋势加快。2003年我市旅游收入的增速为61%,2004年为82.5%,今年元至10月份初步统计也在5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我市旅游发展的速度呈日益加速之势。第三,从发展空间看,我市旅游发展空间广阔。我市东距合肥360公里,西距西安600公里,南距武汉200公里,北距郑州310公里,距离都不太远,加之我市区位优越,交通便利,非常有利于吸引这些周边大中城市的客源市场。2004年,我市入境游客占游客总量的72%,今年元至10月份,我市入境游客占游客总量的 76%,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市旅游的发展空间是广阔的。
(三)立足实际,要用吃透我市旅游现状的务实态度把握旅游。首先,我市旅游加快发展的基础有了。我市加快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基础,旅游资源丰富,既有自然景观也有人文景观,既有历史遗迹也有文化底蕴,既有生态旅游也有红色旅游,山、水、林、泉、寺等无一不备。我市旅游特色鲜明,这里是“北国的江南,江南的北国”,这里的山水既有江南的柔媚,又有塞北的粗犷。我市旅游设施较齐,全市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和较为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打造了一些知名的旅游品牌,锻炼培养了一支旅游工作队伍,积累了发展经验。其次,我市旅游加快发展的机遇来了。去年,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下发了加快红色旅游发展的意见,我市所在的大别山红色旅游区成为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并被列入30条全国红色精品线路之一,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这将对我市旅游发展尤其是红色旅游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全省、全市上下高度重视旅游发展,市里先后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长办公会进行研究,并制定了我市旅游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这都为我市旅游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第三,我市旅游加快发展的压力大了。压力来自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外地旅游业加快发展带来的压力。二是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带来的压力。三是我市旅游发展现状不足带来的压力。
三、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努力实现我市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产业强市的跨越
(一)坚持高层次创新,做活旅游。我们要树立“经营旅游”的理念。什么是“经营旅游”呢?起码包括三层涵义。一是把景点作为产品。对每一个景区来说,景点就是你的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占有率是景区的生存之基。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景区的行政职能与经营职能要分开。现在我们的景区既有行政职能,又有旅游企业的经营职能,二者相互混淆,既造成景区的行政职能错位,又导致景区的经营机制不活,虽然有些景区现在已组建了旅游公司,但都是政府投资控股管理的企业,并没真正实现政企分开。各景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严格将行政职能与经营职能区分开,把旅游经营职能交由旅游公司去做。已成立旅游公司的景区,要以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旅游景区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催生一批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经营实体和市场主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把景点作为产品。二是把旅游作为产业。旅游是一项效益巨大的经济产业,因此,旅游业的发展不应该也不必要由政府来投入,我们讲加快旅游发展要政府主导,就是政府要把旅游业当作“大战略、大经济、大事情”来抓,而不是要由政府包办旅游建设的投资。因此,加快旅游业发展就要广泛吸纳民间投入和外资投入。这次会上,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讨论后,将尽快下发实施。各有关方面一定要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加快旅游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尽快形成我市旅游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三是用市场联系产销。就是让旅游业全面走入市场。在旅游投资市场方面,各旅游企业、旅行社、宾馆等要立足本单位实际,理出自己的招商项目,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加大招商力度,激活我市旅游投资市场。在旅游消费市场方面,要通过新闻营销、网络营销、节庆营销、赛事营销、名人营销等各种方式,扩大我市旅游消费市场的知名度,通过拉长旅游产业链条,打造各具特点旅游产品等方式来丰富我市旅游消费市场。
(二)坚持高起点规划,做大旅游。一是规划的目标要大。这次市委、市政府制订的《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也可以说是我市旅游发展的一个宏观规划。《意见》提出:到2010年力争接待海内外游客85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5亿元,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7%。制订这一目标是经过反复论证和测算过的,下大功夫努力是可以达到的,体现了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我们讲目标要大,不是要无根据乱定高指标,而是经过艰苦努力才能达到的高指标,体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二是规划的眼界要大。这种眼界就是那种“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眼界,而决不能是那种“管中窥豹,只见一斑”的眼界。以这种大眼界做的规划,就是那种站在全国、全省旅游发展大格局中审视自身定位的规划;
就是那种汲取各地先进旅游规划理念,避免重走别人走过弯路的规划;
就是那种既对当下有实践意义,又对今后二十甚至五十年有指导意义的规划。这样的规划,就是一种浓缩了高智力附加值的商品,价格自然不菲。我多次讲过,在规划上多投点资,任何时候都是值得的,只有眼界大的规划,才可能做成大旅游。三是规划的手笔要大。就是要大胆地打破地域、行业、所有制等方面的界限,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规划、有效整合、深度开发、集约经营。各景区、景点在自身范围可能是个“面”,但放在全市范围内又可能是个“点”,只有“点”与“点”相连才能成“线”,“线”与“线”相连才能构成全市旅游这个大“面”。因此,各景区、景点要正确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大胆突破束缚自身的篱笆,以开放的心态融入到全市旅游发展的总体格局中,努力实现双赢、多赢。
(三)坚持高品位开发,做精旅游。首先,要全力打造精品旅游景点。景点对于景区就像宝石对于王冠,精美的宝石使王冠倍添光彩,而糟糕的宝石却会令王冠黯然失色。
“一招鲜吃遍天”,有些景区也许整体上并非精品,但是它的某一处精品景点却能让人感叹不已、赞不绝口,过后还念念不忘。这对于整体旅游基础还较为薄弱的信阳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只要在“点”上做足了功夫,游客就会从记住这个“点”开始,记住信阳旅游,记住信阳市。怎样打造精品景点?一是必须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好景点的生命在于吸引游客,把游客的一切需求都考虑到,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的需要。做到了“投其所好”就是景点最大的成功。二是必须从细节入手。与其贪大求全,不如从细节入手,做到极致,做到令人无可挑剔。在打造目标上,各景点都要按规划纲要的要求抓紧行动,保证落实。其次,要全力构筑精品旅游线路。旅游线路的规划必须贯穿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一是主题一致原则。一条线路看什么,必须有鲜明的主题作统领。例如,南湾湖、鸡公山、灵山寺、汤泉池、金刚台等一条线下来,就主要是生态休闲游;
新县、光山、商城的红色旅游景点一条线下来,就主要是红色旅游;
浉河区的董家河、浉河港、谭家河,新县的八里畈、陈店,光山的凉亭、晏河,固始的九华山等茶园一条线下来,就主要是茶乡风情游;
二是点线贯穿原则。线路的设计必须考虑如何全面地涵盖旅游景点,尤其是重要精品旅游景点。要使游客一路不断欣赏到优美的自然景致,不断品尝到美味的当地食品,不断购买到新奇的土特产品,不断体验到独特的人文风情;
三是简便快捷原则。要科学地构筑环线和回路,每一条线路的始点、终点,线上的景点布局都要精心安排,既要周全又要避免雷同,让游客不走回头路、不赏相同景,节约他们的时间和精力。第三,要全力开发精品旅游商品。如鸡公山开发菊花枕、金桔、中正杖以及带金鸡标志的饰品,南湾开发南湾优质水、南湾鱼等水产品,灵山围绕朱元璋避难的古井开发“幸运水”、“吉祥水”以及围绕“灵”字做文章,开发含有宗教、祝福意义的纪念品,红色旅游景点开发红军服、红军粮等等。
(四)坚持高水平建设,做强旅游。一是要突出旅游特色,凝聚人气。信阳旅游的特色就是一“红”一“绿”,红绿兼备,互为映衬,这在全国来看也是不多的。特别是我们信阳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全国其它地方所不可比拟的,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使我们在自然生态上南北兼备,可以说是北国的江南,江南的北国,地域特色尤为明显。例如,在鸡公山,我们有避暑吸氧的特色,在南湾湖,有湖光山色的特色,在新县,有红色革命传统的特色,在灵山寺,有佛教文化全国特殊的特色。我们要用信阳一“红”一“绿”的突出特色来吸引游客,凝聚人气。二是要加大旅游宣传,叫响名气。比如我们举办茶文化节,不仅仅是为了宣传信阳毛尖,更主要的是为了宣传信阳的旅游,提升信阳的知名度。为此,每届茶文化节我们都围绕旅游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今年我们在南湾湖举办了2005年全国摩托艇锦标赛。各景区也要围绕自身特色,动脑筋,想办法,利用各个途径,采取多种方式来加大自身宣传。比如鸡公山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宣传推介科普探险游、登山健身游;
南湾湖可以策划举办水上赛事,比如像名校之间赛艇对抗赛、龙舟赛;
新县可以利用红色旅游的优势,举办红军长征纪念等节庆活动等等。三是要拉长旅游链条,做足商气。主要是在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上下功夫。在吃的方面,就是要让游客吃得舒心。我们要进一步挖掘潜力,发挥优势,让信阳饮食的品牌叫响全国。在住的方面,就是要让游客住得顺心。“住”是个大问题,没地方住,来的人再多也留不住,带的钱再多也没法花。下一步,我们要加大旅游宾馆建设,每县区至少要有三家以上三星级宾馆,建设一批经济卫生的家庭旅馆,适应各层次消费者的需要。在“行”的方面,要让游客行得省心。目前,我市旅游交通大环境是好的,网络也比较完善,叶信高速已于12月6日开通,京珠高速灵山—鸡公山互通式立交已经开工建设。游客能够方便快捷地到达各景区。在“娱”的方面,就是要让游客玩的开心。去年,鸡公山举办了避暑节,许多游客玩得很开心,很满意,活动比较成功,效益自然也很好。我们的景区要切实在“娱”上面动脑筋、想办法,只有让游客玩得高高兴兴,才能让游客掏钱掏得心甘情愿。
(五)坚持高质量服务,做优旅游。旅游产业的成败与旅游服务质量密切相关。加快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就必须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为此,必须着力打造三支高素质的队伍。一是旅游执法队伍。我们的执法部门,包括旅游、安监、公安、工商、交通、卫生、物价、技术监督等部门,都应该密切协作,尽职尽责,为创造优质旅游环境严格执法,主动制止和打击旅游市场的不法行为。要严格依法办事,杜绝“人情执法”。二是旅游企业队伍。要抓紧制定完善全市旅游行业自律规范,以行业规范来约束每一家旅行社。对违反规定的旅行社,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行业内惩处。各旅行社在发展中,既要将眼光瞄向本市市场,也要将眼光瞄向全国市场,既要组织外市人、外省人、外国人游信阳,为我市旅游市场开拓客源,也要加强与外地旅行社的联系合作,组织本市景区与外地景区的合作。有实力的旅行社,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一些大中城市成立分社,发挥自己熟知信阳情况的优势,宣传信阳山水人文,招揽更多的客源,不断实现企业膨胀。三是旅游导游队伍。要在导游员队伍中广泛推行国家导游资质认证,培训一支功底扎实、能说会道、精明能干的导游员队伍,每年在行业内开展评选“十佳导游员”等系列活动,激励整个队伍提高实力。要加大查处力度,打击一批欺客、宰客从中牟利的导游员,打击无证上岗的“黑导游”,净化整个导游员队伍,让旅游服务“更上一层楼”。
(六)坚持高标准保护,做可持续旅游。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要着重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以自然景色为特色的旅游景区,在开发上一定要以保护好生态环境为基础。鸡公山因良好的自然生态植被闻名全国,金刚台自然保护区因完好的地质条件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在这些景区的开发上,我们一定要慎之又慎,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严禁在景区内开办采石场、水泥厂等破坏景区资源的工业污染企业,已经开办的,必须抓紧关闭,决不容许其死灰复燃。二是处理好自然和人文的关系。就是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景点要突出自然特色,避免新建过多的人文景点。以人文景观为主的景点要突出人文特色。比如灵山寺的开发要体现“佛”的氛围,而金刚台开发就不能再建什么寺庙。在景点开发上,不能像开中药铺,什么药都有,又什么特色都没有。三是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既要保护好已有的景观,又要善于抓住不同游客的需要,逐步开发新的观赏景区。
推荐访问:会上 产业发展 讲话 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讲话 2022年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讲话 在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