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0文档网>专题范文 > 规章制度 > 2022年度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全文完整)

2022年度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全文完整)

发布时间: 2025-01-23 20:22:18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全文完整)

教师专业发展制度5篇

第1篇: 教师专业发展制度

教师专业发展论文:教师专业发展 合作 教师合作文化

【中文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对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逐步深入,教师文化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和精神力量定位到了研究者的视野之中。并且,随着人们意识到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教师合作文化的构建就不仅成为教师文化变革的一种趋势,也成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环。但是,在当前小学教师中间,合作的开展还差强人意,表现出刻板、机械等特征,合作文化的良好氛围还尚未形成,教师在工作中仍然呈现出一种孤立的状态,其专业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本文正是以教师专业发展的维度展开,探讨小学教师合作文化的构建,以期对小学教师的合作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营造良好的小学教师合作文化氛围,以更好的促进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引论。在这一部分,主要应用文献法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当前的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合作文化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并以此为基础确定本研究切入点和研究方向。同时,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二,教师合作文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阐释。在这一部分,对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文化、教师合作文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教师合作文化与教师专业发...

【英文摘要】Since the 1980s, with the thoroughly study on the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eachers’culture, which is taken as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the spiritual strength, has entered into the field of researchers’sight. And, as people has realized that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among teachers was important to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eachers’collaborative culture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the reforming trends of teachers’culture,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rom...

第2篇: 教师专业发展制度

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加强管理

第二条    德才并重

第三条    制度规划

第四条    注重培训

第五条    鼓励冒尖

第二章    规划制度

第一条   师资建设

第二条    进修培训与学历提高

第三条    思想素质

第四条    教研教改

第三章    教师分层管理制度

第一条    新教师的管理制度

第二条    有经验的教师的管理制度

第三条    骨干教师的管理制度

第四章    校本培训制度

   第一条    适应期的培训

第二条   探索期的培训

第三条    建立期的培训

第四条    成熟期的培训

第五条    平和期的培训

第五章    教师管理的创新制度

一、困境中的教师的管理制度

第一条    问题界定

第二条    陈述目标

第三条    政策介入

第四条    时间表制定

第五条    资料收集

二、教师自主学习与同伴互助学习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个体学习,注重选择,力求创新

第二条    群体学习,以解决问题为核心

第三条    组织学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第四条    构建开放的教研活动模式

第五条    追求教研形式的多样化

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教师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学校加强师资队伍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教师关系的协调,来构建合作型教师专业发展群体;
通过对学校组织结构的再设计,通过对学校教育资源的再配置,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来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保障与资源保障,不断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及有创造力的教师。

第一条    加强管理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措施有力,组织落实,工作到位。对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措施加以管理,以“人本”的思想感召人,以“民主”的思想凝聚人,以“科学”的思想约束人。

第二条    德才并重    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学校注重教师德才并重,要求每一位教师树立“四个观念”、实现“六个发展”。“四个观念”即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而奉献的观念;
为促进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而服务的观念;
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的观念;
为使自身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终身学习的观念;
“六个发展”,即在学历上,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
在教学工作上,从“守摊型”向“开拓型”发展;
在教研层面上,从“经验型”向“科研型”发展;
在业务进修上,从“终结型”向“终身型”发展;
在学识水平上,由“教书匠”向“学者型”发展。

第三条    制度规划    为了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必须高瞻远瞩,用发展的目光来制定规划。我校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一般每五年制定一个规划,每年制定一个计划,使学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稳步提高。

第四条    注重培训    培训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十分重要,尤其是现在的信息时代,对教师不断及时地培训,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教师的培训形式可以多样化,既有校本的,又有市、区级的,甚至可以走出国门,以培训,帮助教师提高认识,走出误区,拓宽知识。

第五条    鼓励冒尖    学校高度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他们冒尖,更要为他们冒尖创造有利条件,对他们政治上多关心,生活上多照顾,教学上多信任,教改上多支持,使他们成为教学的“排头兵”,教改的“领头雁”。

第二章    规划制度

第一条   师资建设    通过三年努力,建成一支在区内有一定影响的骨干教师队伍,重要学科都有1—2个区级骨干教师,比例数不低于一线教师的10%。五年内建成一支数量充足的高级教师队伍。

第二条    进修培训与学历提高    三年全体在校教职工70%以上参加有关培训进修,专任教师100%参加课改培训、计算机培训专任教师在读研究生比例数不低于一线教师的10%。

第三条    思想素质    全校教师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利用各种进修培训和会议,大力加强支部党员和积极分子的思想作风建设,树立先进模范典型。三年内,党员人数达到或接近教职工总数的27%。

第四条   教研教改    专任教师积极学习研究、参与实践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实现科研工作常规化、常规工作科研化。完善教学科研的操作程序和考核奖励办法。探索开设研究性课程、选修课程,拓展性课程,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摸索出一条适合我校特点的素质教育运行机制。

第三章 教师分层管理制度

 第一条    新教师的管理制度

   参加工作第1年,起步阶段。这阶段学校要求新教师拜师学习,并逐渐认同教师的职业责任,实现由师范生向教师角色转变。政治上做到“三心”(上进心、事业心、虚心);
工作态度上过好“三关”(教学常规关、十项教学基本功关、热爱学生关);
新教师在此过程中,逐渐熟悉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考试测验等教学常规工作;
通过课堂教学,不断地把教学知识转化为教学能力。

具体措施:

1、学校给新教师提供培训,让他们感受成功。学校领导对新教师存有这样的理念:每一位新教师应该受到尊敬;
每一个新教师能够通过学习并获得成功;
每一位新教师是一种人力资源。学校领导有责任确保准备为学生奉献一生的新教师能够通过学习并获得成功。
   2、学校给新教师的支持,使新教师适应学校的任务和文化。学校帮助新教师获得实用的教学观念和进行教学开发, 举行支持团队会议——在学区和学校现场的会议上,新教师能讨论他们所关心的问题、挑战和成功以及接受进行中的指导和支持。设计一种有关老教师和优秀教师的上课资料库,包括上课实录、教案和备课资料等,来回答新教师的问题。

3、建立师徒结对制度,由一名老教师带一名新教师:

4、对新教师的专业发展建立在一个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策略框架上。策略可以划分为:组织、教学和评价。组织策略包括备课计划课堂管理。新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在教学设计尤其是单元设计上,允许新教师具有更大的视野,能从单元的末端出发反过来进行当前的课堂设计。

5、学校帮助新教师建立一个以教师为中心到学生为中心的连续统一体:演讲、示范、提问、讨论、受指导的实践、独立实践、团队、角色扮演、模拟和反思性探询。

6、教师要学会合作学习、拟定学生研究项目,能初步帮助学生从教科书及其以外的资源中寻找知识的探究。

7、第3年左右的教师,学校要求教师练就教学基本功。主要是教师的“二字一话一机”(粉笔字、钢笔字、普通话、计算机)等一般基本功;
备课、上课、批改、辅导、测验等常规基本功;
处理重点、难点等课堂教学基本功;
分析和了解学生、管理学生的基本能力”。

第二条   有经验的教师的管理制度

教师工作到了第5年左右,是形成经验和技能阶段。学校要求这—阶段的教师开始认同教师的职业价值,逐步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设计、教法和学法指导等教学方式。

1、进行形成性教师评价。

⑴形成性教师评价是指通过一个自我评价、目标设定和来自诸如同行评价的反馈、同行指导和文件包开发这样的过程,为个体的专业成长提供一个结构。

⑵给有经验的教师进行评价前,在现存的评价基础上增加形成性成长成分。因为这种发展需要自主评价,学校就必须设置清晰的期望。

⑶同时对每一项表现水平进行清楚描述。教师使用终结性评分表进行自我评价,以理解他们被期望做的和达到一个更高水平的表现。

⑷校长评价一个教师的表现水平时,能在收集如观察资料、学生作业样品或上课记录这些证据的基础上使用终结性评分表,表现程度维度表。

2、学校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⑴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是指教师与教学质量标准保持一致的短期和长期专业发展目标、这些目标的理论基础,以及达到这些目标的活动或课程,包括一个时间表、资源和预期的结果。

⑵为了反思当前教育实践方面的变革,个体教师的目标一般集中在课堂中不断增加的各种技术上,也有许多教师是为了挑战自我,积极寻找某种方法,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

⑶教师可以自由地选择他们自己的课程,但是他们的课程必须征得负责人的同意。

⑷完成专业发展项目的教师,要提交一个文件包,包含他们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复印件、参与项目的目的阐述、课程学分证明、教师行动研究主题的抽象描述。

⑸作为一种最后的激励,获完成计划的教师可以在若干年内每年额外获得一定的资金奖励。

第三条   骨干教师的管理制度

教师工作第8至12年左右,是教师“成熟”阶段。这阶段学校要求教师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对学科教学有独特见解,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成为学科教学的带头人,即骨干教师。具体措施:

1、建立目标。

⑴对每位骨干教师提出终身追求目标:“高尚的师德修养,广博的科学知识,精湛的业务专长”。

⑵对不同层次的骨干教师提出不同要求,从角色位置分市、区、校级骨干教师三个层次。

⑶明确提出各级骨干教师的具体标难,如三个层次的骨干教师分别有市、区、校级的优秀课或观摩课、论文及科研课题等。

2、建立制度。

⑴建立“新课程研讨制度”、“校长课改讲坛”、“教育改革创新论坛”,要求教师写教后记、提供典型个案、上研讨课、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提供研究的问题等。

⑵教研活动记人继续教育学时,并作为新课程实验评估的主要条件之一。

3、建立机制。

⑴建立学校自培工作帮教制,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群体力量,在组内对青年骨干教师加以培养、指导。

⑵做到“六个一起”:一起分析教材,一起把握教材难点、重点,一起设计教案,一起试卷命题,一起听课评课,在教育教学的业务能力上带着(逼着)他们一起上。

⑶对已经成长起来的骨干教师,要求他们打造品牌,并以“公平选优,以才取人”的原则选拔其中的佼佼者,实行导师带教制。

⑷指定学校师德优良、教学业务过硬、教科研能力较强的高级教师,全方位地对青年骨干教师悉心指导培养,培训地点设在课堂,一边教学,一边研讨。

⑸讲座学习不再单纯讲理论,而是分析案例。这种全新的培训,构建了一种新的校园文化,使骨干教师受到空前的锻炼和提高,经过1一2年时间的指导培养,使之成为区、市级的骨干教师。

第四章 校本培训制度

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和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针对性强、灵活可操作。几年来我校的校本培训主要经过了适应、探索、建立、成熟、平和五个阶段。
  第一条    适应期的培训    其重点是角色转化、能力转化和知识体系的转化。通过强化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等职业道德的培训,促成新教师尽快了解教师职业的各种职能和规范,从学生转变为教师。

1、帮助新教师初步熟悉和把握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程序等,教会做班主任工作,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教育教学能力,转化为所讲的知识及知识体系。

2、培训中,配合使用仿真性情景模拟和多向性案例分析,采用交流互动式:变“一人讲、众人听”的纯集中讲座模式为专题讲座。与教师参与分享结合起来的“交流互动式”,使教师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创造者”,及时把有益的思想内化,使培训者与受训者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及时沟通,解决问题。

第二条   探索期的培训    从教两年的教师的专业发展进入这个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师培训侧重以下两个方面。

1、完成角色实现,确定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教师职业的特点,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智能结构和其他准则,帮助他们充分体验教师职业的各种职能,尽早完成教师角色的实现,并找到适合自己的独特发展方向。

2、解决疑难问题,强化教育教学技能。帮助对教材教法进行分析,教给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方法,教会运用教学方法的技能技巧,指导他们将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

3、培训方式可采用校际协作式:由若干所学校组成的有目的、有计划开展教师培训的松散联合体,介于培训基地与学校自培之间的教师继续教育形式。充分发挥学区内学校的培训资源优势,解决校本培训师资不足的问题,满足参训者自我发展的需要。

第三条   建立期的培训

1、提高认识,走出误区。在他们已有水平的基础上提出新任务、新要求,推动他们创造性地应用他人之经验,走出认识和行为的误区。

2、采用诊断反思式:在培训中,结合教学工作实际,突出教师对课堂教学实际情境与自身教育经验所作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思,让教师立足于学校,立足于岗位。

3、教师在自我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

4、教师应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主动获取信息,提高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提高自我反思的水平,促进能力发展。

5、更新、拓宽知识。进一步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扩展教学视野,扩充信息储藏量,更新知识和教育观念。培训模式采用计算机网络式:计算机网络培训已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渠道。

6、强化教育教学的胜任度。引导教师深挖教材内涵,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体系;
帮助建立自我评价体系,不断改组不合理的教学程序;
加强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从而更好地胜任工作。培训模式可采用合作研究式:立足于教师的长远发展,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以学科或课题形成4—5个合作研究组,发挥每个人的智慧,挖掘每个人的潜能,提供思想碰撞、合作研究的机会,促进教师提升教育理念。

7、着力提高教师对学生的认识水平。侧重开设心理学课程,同时可以就他们关注的学生某方面问题形成课题。

第四条    成熟期的培训

1、进入成熟期的教师中许多已晋升为高级教师。教师培训使他们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成熟后的进步更重要、更艰难。

2、扩充更新教师的知识;
使他们掌握教育研究的科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充分总结并升华自己的经验,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3、培训模式可采用研训一体式:“研训”互补,改变了教研管理的随意性、片面性,使教研活动师训化,促进教师管理规范化,使教学岗位变成进修的实习园地,教师的工作变成活的培训内容。
    第五条   平和期的培训

1、这一阶段是教师职业的尾声,培训要注意介绍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和新的知识,介绍和评价国内外的教改成果,使他们借鉴成功的经验,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2、继续重视科研能力的提高,使之把多年积累的教育教学经验、教训升华为科学的教育理论。

3、教会教师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并且强化自我更新意识,提高自我更新能力。

4、培训模式采用自我发展式:教师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自主发展。在设计各种培训模式的同时把自主发展式贯穿始终。

5、通过制定自主发展目标、引导自学、鼓励教师发表典型案例、教学论文、定期考核等方法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

第五章      教师管理的创新制度

一、 面临教学困难的教师的管理制度

每一个希望自己学校优秀的管理者都会注意给面临教学困难的教师提供帮助。因为成功的补救不仅仅对处于困境中的教师产生影响,更重要的是学生也会从中受益。对教师来说,补救反应了学校系统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关心;
对学生来说,它能确保他们任何中的一位获得一个高质量的教育。学校给处于面临教学困难的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帮助计划。

第一条    问题界定

1、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教师不能适应当前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要努力确定其多种多样的原因,有的是观念问题,有的是学识问题。

2、学校应准确描写教师的问题,这是补救过程中最困难的方面,但是能从根本上决定帮助计划的实施。

第二条    目标陈述

1、一个当前的行为被界定为问题,然后目标的陈述应该反映未来的行为应该是什么样子。

2、陈述要求提醒教师应该保留的东西。用第三者的眼光书写所有的事实。

3、清楚地描述所观察到的行为和行动以及他们如何影响学生、家长和其他教师。

4、每学年至少上一次校级示范课,任期内要积极争取有区级以上公开课,并附有公开课教案和《课堂教学评价汇总表》。

第三条    策略介入

1、介入的可能范围从安排教师正式的课程到要求一位辅导者与她一起合作。

2、典型的策略包括在教学安排上的变动,学科专家的观察和反馈,优秀教师的演示和帮助,访问其它班级,选择参考材料和以问题为基础的专题讨论。

3、在决定最有用的介入策略时,教师本人应该起主要作用。

4、在与教师本人进行沟通以后,根据实际情况,学校作适当的工作调正。如不适合带毕业班的教师调到带非毕业班去上课。

5、让教师自主选选修课,拓展型课程等。

第四条    时间表制定    为帮助教师达到每一个目标,需要开发一个合理的固定的时间表。复杂的问题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

第五条    资料收集

1、在实施帮助计划过程中或最后阶段,校长从多种途径收集和组织资料,包括从教师那儿。

2、使用学生成绩测试与来自家长和同事的反馈,来创设一个关于教师表现的完整图像。

3、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力求客观、实际和非主观判断。校长收集了资料,然而作出一个教师是否达到计划目标的最终判断,决定教师是否已经展示了一个新的满足目标的行为模式,计划是否必须延长并予以修正,或者是否有一个公正的理由来解雇。

第六条   支持团队的建立    在实现这类教师的具有挑战性的帮助计划中,校长需要技术和感情的支持。诊断和标示问题领域可能需要学科专家的帮助和证实,或要求有经验的同事的帮助。

二、教师自主学习与同伴互助学习管理制度

“自主学习”指教师自己做主,自觉的约束个人行为,而达到专业发展的过程。这里所说的“自主学习”专指学校从管理角度,为教师发展倡导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培养一种“我与集体共同发展”的团队意识;
提供一种“自主管理”策略。

第一条   个体学习,注重选择,力求创新

1、学习内容:依据个人专业发展意向,采取统一选材命题与自主选材命题相结合,重在学以致用。

2、学习方式:

⑴个人主动学习,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摘抄、建立读书检索卡、知识卡、网上收集等;

⑵结合自己研究的课题,主动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⑶主动外出参观、认真听取专家辅导、反思学习;

⑷多与领导、同事进行新理念、新方法速递交流。

   3、监控方法:

⑴学校定期组织自主学习大盘点交流活动,评出学习标兵;

⑵对应知应会的理论,不定期进行开卷和闭卷反馈,促教师主动学习;

⑶期末对教师个体学习状况纳入年度考核。

第二条   群体学习,以解决问题为核心  

1、对学校、教师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经常开展“剖析问题、改进工作我支招、一事一议”等研讨。

2、引导教师发挥主人翁精神,自搞调查研究、自我修改措施、自我实施改进方案、自我监控实效。

3、学校对采纳的高招提议者给予奖励,提高教师务本求实的学习工作态度。

    第三条   组织学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1、学校经常组织有主题的教育活动,运用“找——夸——比”的策略,凝聚团队的向心力,增强教师集体荣誉感,在自我欣赏、自我接纳中不断进步成长。

2、利用展板宣传教师群体教改的成果和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

3、组织青年“读书会”,学校组织成立了青年教师“读书会”,要求每位青年教师每周读一本书,写一篇读书心得,校长亲自检查、督促。

“同伴互助学习”指教师要学会与同伴沟通、交流、研讨。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交流共享已有的经验;
另一方面通过教师间的交流、对话、讨论、分析,甚至争论,使个体的经验和想法转化为团体共同的认识,使零星、不系统的经验成为可使众多教师用来共享的较为系统的专业知识,由此提高教师整体的水平。

第三条    构建开放的教研活动模式

学校按学科和年级设置研究小组,建立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互助协作团体。

1、各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开学初制定活动计划,定时、定人、定内容,杜绝打无准备之仗。每次活动要有详细记录。

2、分学科分课题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开展专题教研活动。

3、扎扎实实开展师徒互助研究活动。(1)学年初,召开拜师会。新教师认师傅,同等层次教师互结对子。(2)每学年,开展不同形式的交流展示活动。(3)学年末,师徒、对子活动“大盘点”。评选“乐于奉献好师傅”、“勤奋好学好徒弟”、“和谐共进好对子”。

第四条   追求教研形式的多样化

1、每学期请专家讲座。

2、每学期举行不同形式(案例分析、教学反思、同课异构比较式、师徒对比课)的研讨活动。

3、每学期围绕工作主题设计“创新杯”十佳教学评比活动。

4、新教师(包括新任课教师)认真通读新教材,在与本组组长及师傅共同研讨,明确教材“双基”内容,明确三维目标,并进行归纳整理,组长审阅把关后上交学校。

 

第3篇: 教师专业发展制度

教师专业发展导论

第一章教师专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 教师专业发展的历史演进

试论述教师职业发展的历史进程。(2009 B卷 论述题2.P2-10)

一 、教师职业的原始阶段

二、教师职业的泛专业化阶段

三、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初级阶段

1.教师职业逐渐脱离经验化和随意化,走向规范化和专业化

2.教师职业走向专业化,但总体水平不高。

四、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阶段

1.教师呈现高学历化 2.教师聘用证书化 3.教师培养专业化 4.教师培养终身化

第二节 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及特点

一、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一)职业

1.职业的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指出,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而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职业须同时具备:①目的性②社会性③稳定性④规范性⑤群体性。

现在一般认为,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职业既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又是一个社会人应当承担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这一定义至少包括四层涵义。

2.职业的基本特征

(1)产业性 (2)行业性 (3)职位性 (4)组群性 (5)时代性

(二)专业 (2009 A卷 名词解释题 1. P13)

1.专业的含义:一般认为,专业是指一群人经过专门教育或训练、具有较高和独特的专门知识与技术、按照一定专业标准进行专门化的处理活动,从而解决人生和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并获得相应报酬和社会地位的专门职业。

2.专业的特征 :

第一,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第二,具有完善的专业理论和成熟的专业技能。第三,具有高度的专业自主权和权威性的专业组织。第四,专业人员需经过长期、严格的专业培养与发展。

(三) 专业化 :

专业化是一个社会学概念,简单地说就是指职业专门化。

一种职业要真正成为专业,需经历一个专业化过程。其主要条件包括:形成一套专门知识和技能体系,实施专业教育和专业资格认证制度,规范职业伦理,建立专业组织等。那些被社会认可为专业的职业群体一方面对社会有不可或缺的功能,从业人员被赋予极大的责任并提出了很高要求;
另一方面,从业人员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履行社会职责过程中要花费更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专业群体拥有更多的社会地位和资源。因此,对于一些新兴职业来说,其专业化的过程就是提升职业群体社会地位的过程。

(四)教师专业化

1.教师专业化的含义: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和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提高以及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的确立和提升的过程。具体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指教师个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
二是指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
三是指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的确立和提升的过程。三个层次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忽视任何一个方面,就会阻碍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2.教师专业化的特点

(1)丰富性(2)多样性(3)发展性(4)多主体性

首先,政府通过建立健全教师教育机构认证、教师教育课程认证、教师资格认证三位一体的资格认证系统,为教师专业化提供制度保障。其次,加大教育投入。第三,大学通过提高教师教育的培养质量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第四,教师个体要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有明晰的发展目标。

第三节 教师专业化的标准

一、专业的标准 :

①其成员的业务实践有系统的理论做依据,有专门的技能做保证,有不断的研究做支持。②其成员把服务对象的利益放在首位,有严格的职业道德规范。③其成员的行为不受外力的限制,有专业性的自主权。

二、教师专业化的标准

目前,最能明确地正式表达教师专业化标准的文件是美国卡内基基金会的改革委员会组织的“全美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National Board for Professiona Teaching Standards)的《教师专业标准大纲》(1989)。它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要求:第一,教师接受社会的委托负责教育学生,照料他们的学习。第二,教师了解学科内容与学科的教学方法。第三,教师负有管理学生的学习并作出建议的责任。第四,教师系统地反思自身的实践并从自身的经验中学到知识。第五,教师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这五项标准,概括起来就是:学生、知识、管理、反思和合作。

第二章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与丰富,成为成熟专业人员的过程。主要指专业知识与技能技巧的丰富与娴熟,专业信念与理想的坚持与追求,专业情感与态度的深厚与积极,教学风格和品质的独特与卓越。(2009 A卷名词解释题2:
教师专业发展)

五大内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伦理、专业精神、专业智慧(简答题: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P24))

它们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而有机融为一体。其中,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专业精神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专业伦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专业智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高追求和集中体现

第一节 专业知识

一、教师专业知识的涵义

1.国内代表性观点:

林崇德、申继亮: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提出,教学活动是一种认知活动,教师知识作为教师认知活动的一个基础,从其功能出发,可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本体性知识,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二是条件性知识,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三是实践性知识,指教师在实现有目的的教学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或者更具体地说,这种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四是文化知识

陈向明将教师的知识分成两类:

“理论性知识” ;
“实践性知识”。

叶澜 :

最基础的层面:当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工具性学科的扎实基础和熟练运用的技能技巧。第二个层面是具备一至两门学科的专门性知识与技能,由学习者本人根据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这部分知识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知识。

第三个层面是教育学科类知识,主要由帮助教师认识教育对象、教育教学活动和开展教育研究的专门性知识构成。这三个层面知识相互支撑、渗透并有机整合。

2.国外代表性观点:

美国教学研究专家舒尔曼(Shulman)认为:

学科知识;
一般教育知识;
课程知识;
学科教育知识;
关于学生及其特性的知识;
教育背景知识;
教育目的、价值、哲学和历史基础知识

教师专业知识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教学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等的总称。

二 、教师专业知识的构成(2009 B卷 简答题4.教师专业知识由哪些内容构成?(P27-33))

(一)学科专业知识

1.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2.学科发展历史和趋势

3.学科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和方法 4.相关学科的知识

(二)教师专业知识

1.一般教育学知识 2.一般心理学知识 3.学科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三)实践性知识

1.情境性知识 2.操作性知识 3.人际知识 4.自我知识

(四)普通文化知识

1.人文社会科学类知识 2.自然和技术类知识 3.工具类知识

4.艺体类知识 5.劳技类知识 6.时政知识

三、教师良好知识结构的特征

(一)多元性:多元性是指教师知识结构的多样性与综合性。

(二) 动态性:教师知识结构的动态性是指教师的知识结构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是指知识结构的开放性和超前性。

(三) 发展性:教师知识结构的发展性是指教师的知识结构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教师自身发展的方向发展。

(四) 整体性:教师知识结构的整体性是指教师专业知识各构成部分之间并非独立成块,而是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发挥着协同效应。

第二节 专业技能

一、教师专业技能的涵义

技能是指运用知识和经验进行有目标活动的能力。

教师专业技能是指教师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而形成的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

具体包括三层涵义:

第一,教师专业技能是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的整体体现。

第二,教师专业技能的形成是内外兼修的结果。

第三,教师专业技能是教师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二、教师专业技能的构成

备课技能、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技能、教学语言表达技能、教学媒体选用技能、学法指导技能、检查学习效果技能、说课与听评课技能、教学评价技能、教学研究技能和教学反思技能

(一)备课技能

备课技能主要包括钻研教材技能、制定教学进度计划技能和编写教案的技能。

(二)教学设计技能

教学设计技能是指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对象,确定教学起点和终点,并对教学诸要素(课程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使用等)进行优化安排和策划的行为方式。尽管每种教学实践都是具体的,教师制订的教学方案会有所不同,但也表现出一些共同特征:①指导性②系统性③操作性④预演性⑤创造性。

(三)课堂教学技能

课堂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而运用的稳固的教学行为方式。课堂教学技能是整个教师专业技能的核心。课堂教学技能分为课堂导入技能、课堂讲授技能、课堂提问技能、课堂倾听技能、课堂板书技能、教学反馈和强化技能、结课技能、布置和批改作业技能等。

(四)教学方法技能

教学方法是指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它包含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以及教与学的方法。教学方法技能主要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技能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技能。

(五)教学语言表达技能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广义的教学语言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教学口语、书面语言(如板书、作业批语等)、体态语言(如示范性或示意性动作等)。狭义的教学语言专指教学口语,它是教学语言的主要形式。有时又把教学语言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教学语言表达技能主要包括教学口语表达技能、教态语言表达技能和书面语言表达技能。

(六)教学媒体选用技能

教学媒体选用技能主要包括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技能。教学媒体的选择要坚持发展性、综合性、经济性和条件性原则。

(七)学法指导技能

学法指导技能主要包括常规学法指导技能和新型学习能力(信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指导技能。

(八)检查学习效技能果

检查学习效果就是对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进行检测,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使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从而达到教学的整体优化。检查学习效果技能是指通过收集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有关方面的信息,进而做好教学调控的教学行为方式。

(九)说课与听评课技能

(十)教学评价技能

(十一)教学研究技能

教学研究技能是指教师运用教育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对教学活动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究,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应用技能和专业素质等的一系列活动方式。教学研究技能主要包括教学研究基本方法技能、课题选择与论文写作技能、信息检索技能等。

(十二)教学反思技能

第三节 专业伦理

一、教师专业伦理的涵义

教师专业伦理是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遵守的一套行为规范和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培植自我的内在品格和德性。具体说,是教师担负起教师角色品质,即实现教师之特殊性目的的品质,能充分实现教育潜能的品质;
是履行教育教学责任和义务过程中所体现出的道德力量;
是教师在体验为师之道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内在的、运用自如的教育行为准则。

第一,教师专业伦理是规范伦理。

第二,教师专业伦理是教师内在的自我德性。

第三,教师专业伦理是外在规范与内在德性的统一。

二、教师专业伦理的表现

(一)为人师表 (二)客观公正 (三)有责任感 (四)至真至善

三、教师专业伦理的特征

(一) 践行性 (二)超越性 (三)动力性 (四)统合性

第四节 专业精神

一、教师专业精神的涵义

教师专业精神是指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敬畏与自豪,对社会、对学生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对教育工作的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对自己的一种严格要求和自我发展的意识,是一种专业自律和自我教育的力量。专业精神集中体现在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个人自身价值实现的追求中,体现在教师的专业进取和创新中,充分表现了教师的人格风范和活力。

教师专业精神有其独特的作用和意义:第一,它是教师专业价值与功能充分发挥的保证。第二,它促进教师个人的成长与完善。第三,它是影响学生的主要因素之一。第四,它是树立教师良好形象、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重要手段。

二、教师专业精神的构成

(一)专业自我

教师专业自我是指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凯尔卡特曼认为,专业自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自我意象②自我尊重③工作动机④工作满意感⑤任务知觉⑥未来前景。

(二)专业理想

专业理想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

(三)专业情操

教师专业情操是教师对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它是构成教育价值观的基础,是构成优秀教师个性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教师专业情操包括理智情操和道德情操。理智情操是指由于对教育教学能力和作用的深刻认识而产生的荣誉感与自豪感。道德情操是指由于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认同而产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三、教师专业精神的表现

(一)忠诚挚爱

教师专业精神表现在对专业的忠诚,即忠诚于教育事业,挚爱学生。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不放弃自己的责任。忠诚于教育事业挚爱学生主要表现在:第一,有强烈的事业心。第二,高度的责任感。第三,公而忘私的品格。

(二)执着追求

教师专业精神表现在对专业永无止境的追求上,对专业充满激情,对学生充满爱。教师对专业的执着追求主要表现在:第一,坚守课堂。第二,宁静淡泊。第三,提高素养。

(三)敬业奉献

敬业奉献是指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发自内心的崇敬,全心全意,心甘情愿,—切以育人为上,把知识、智慧、爱心乃至生命献给教育对象和教育事业。教师的敬业奉献主要表现在:第一,诚心。第二,恒心。第三,爱心。

第五节 专业智慧

一 、教师专业智慧的含义(2009 B卷 名词解释1.)

教师专业智慧是教师学识、能力、经验、人格等方面的专业要求在教师身上高度综合的结果,又是教师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体验、感悟、反思、探索、创造的结果,表现为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把握,深刻洞悉、深度思考,合理判断与抉择,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

二、教师专业智慧的构成(2009 A卷 简答题简述教师专业智慧的构成。(P54-55))

(一)知性智慧:知性智慧是基于教师对教育的整体感知、直觉把握所形成的智慧。

(二)理想智慧:理性智慧是教师基于对教育理论的思考和教育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智慧。

(三) 情感智慧 :情感智慧是教师基于职业感、道德感、人际交往和师爱基础上形成的特殊智慧。

(四)实践智慧:实践智慧是教师基于个体实践经验积累、体验感悟和教学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智慧。

三、教师专业智慧的特征

(一)实践性 (二)内隐性 (三)个体性 (四)动态性 (五)情境性 (六)整合性

第三章 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第一节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一、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一)富勒的四阶段理论

(二)伯顿的三阶段理论

(三)伯林纳的五阶段理论

(四)司德菲的五阶段理论

(五)叶澜的五阶段理论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阶段及特征(2009 B卷 简答题 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阶段是什么?(P62-66))

(一)准备阶段

1.对教师职业充满憧憬

2.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教师技能的训练

(二)适应阶段

1.从实践中认知教师角色

2.初步体验现实教学的复杂性

3.开始对教学进行务实探索

(三)发展阶段

1.专业信念逐步确立

2.专业知能不断提高

3.实践知识日益丰富

4.专业角色渐进形成

第二节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一、教师职业生涯

(一)教师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作为教师从事教师职业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为实现职业目标,体现职业价值而进行着与职业期望相关的职业活动。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是个体在主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成功扮演教师角色,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二)教师职业生涯具有以下特点:

1.教师职业没有级别变化

2.教师职业生涯宁静而淡泊

3.教师职业劳动工作量和价值难以准确评价

4.教师工作对象群体具有同质性和个体差异性

5.教师职业生涯越长,与学生的年龄差异越大

二、教师职业生涯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2009 B卷 论述题1.试论述教师职业生涯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P68-70))

( 一) 教师职业生涯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区别

教师职业生涯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内涵更广泛,任何一个以教书为职业的人都可以视为处在教师的职业生涯当中。教师专业发展则带有目标和价值性,更强调专业方面的变化。它意味着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从事职业的全过程中寻求自我不断发展的过程。一个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教师仍然可以拥有自己的职业生涯,却不可能具有作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教师专业发展更强调个体内在的、主动的发展;
教师职业生涯则更显出受动性,教师在一生的职业生涯中是否会变动其职业岗位和工作职位,更主要的是受外在环境和因素的制约。

(二)教师职业生涯与教师专业的联系

1.教师专业发展贯穿于整个教师职业生涯

2.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职业生涯的质量

3.教师内职业生涯和教师专业发展是内在统一的

三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一)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与测定,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通道,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和措施,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作出合理安排的动态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是在充分认识自我,客观分析环境,正确选择职业,科学确立目标,并制定实施方案和计划的过程。它不仅是行动前的一种蓝图,更应是“设计——实践——反思——重建”的循环过程。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教师个体根据自身特点和职业的发展,结合学校发展需要,分析所在的环境因素,确定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并不断反馈和修正目标,最终达到既定目标,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职业质量,进而提高从业水平。

(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2009 A卷 论述题:结合你个人自身特点和所学学科特点,为自己设计一个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P70-72))

1.自我分析 2. 环境分析 3. 确定发展目标 4. 制订行动方案并实施 5. 在实施中评估与调整规划

第三节 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

一、 专家型教师及其特征

专家型教师是指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教学效能感和教学监控能力,能高效地解决教学问题的教师。

1.具有丰富和组织化的专业知识

2.具有较高的自动化问题解决水平和自我监控能力

3.具有创造性的洞察力使对问题的表征更加深入

二、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比较

(一)教学行为

1.课时计划

2.教学过程

(1)课堂规划 (2)集中注意(3)教材呈现(4)课堂练习 (5)家庭作业检查

3. 课后评价

(二)教师效能感和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专家型教师在教学监控能力的四个维度——计划与准备性、调节与控制性、评价与反馈性、课后反省性上均与新手教师有显著差别。

(三)知识结构

专家型教师和新手教师的知识结构在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这三种成分上都表现出明显差异。

(四)问题解决

第一,专家型教师比新手型教师更善于发现问题,识别问题情境的根本特征。

第二,新手教师是根据问题的表面特征来知觉问题,往往形成表面、肤浅的表征。专家型教师则按信息所表达的意义来归类,是对问题深层次的、抽象的表征。

第三,在问题策略的选择上。

(五)教学策略

三、教师成长:新手教师——熟手教师——专家型教师

(一)从新手型教师到熟手型教师

(二)从熟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

第四章 教师与课堂——在课堂实践中发展

第一节 课堂教学新意蕴

(2009年A卷论述题2:结合你的经验和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谈谈你对课堂教学新意蕴的理解。(P81-88))

一、课堂教学是一种生活

二、课堂教学是教师专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课堂教学是一种交往性实践活动

提问是课堂实践中交往的重要前提。

对话是课堂实践中交往的重要形式。

倾听是课堂实践中交往的重要条件。

语言是课堂实践中交往的重要手段。

四、课堂教学具有不确定性、复杂性和动态生成性

课堂实践具有不确定性。

课堂实践具有复杂性。

课堂教学具有动态生成性。

第二节 课堂实践中的教师专业发展

一、课堂实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2009年B卷简答题2:课堂实践对教师专业发展有什么意义?(P89-90))

1.教师个人教育观念转变依赖于课堂实践

2.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来自于课堂实践

3.实践知识和实践智慧的获得来源于课堂实践

4.教师生命价值和意义体验来自于课堂实践

二、课堂实践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途径

(一)课堂设计

课堂设计:是指教师利用系统思维来规划、安排教学实践活动以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课堂设计主要从关注学生需要和学习来考虑教师的教。它是教师教学的起点和前提。它的质量关系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其科学性和可行性直接影响着课堂实践活动的最终效果。课堂设计主要涉及到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策略选择及自我评价等方面。

(二)课堂观察

①课堂观察: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计划(或偶然)地运用目光,从学生的动作、表情和情绪的变化中觉察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变化,以便有效地调控课堂教学的教学行为。它不是专门从事的观察,是在课堂实践活动中分出一部分精力进行观察,而主要精力仍放在教学上。

②课堂观察在课堂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要使学生全身贯注于课堂学习,就必须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的反应,进而实施正确的有效指导。其次,在课堂实践中,学生复杂多变的思维,突发而至的灵感,丰富多彩的讨论,都需要教师敏锐的观察,从中获取必要的反馈信息,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师生的真正交流。第三,课堂观察对课堂实践具有指导、调整和评价的作用。

2.课堂观察的范围

(1)学习气氛 (2)学习行为 (3)神态表情 (4)学生活动

3. 课堂观察的方法

(1)目视法 (2)提问法

(三)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对自己正在进行的教学进行及时再思考,以便对正在进行的课堂实践进行有效调控,以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课中反思需要教师以较强的教学监控能力、较强的课中反思意识和丰富、理性的教学经验为基础。

教师的课中反思水平可以分为三种,即技术性反思水平、实践性反思水平和解放性反思水平。

(四)课堂叙事(2009年B卷名词解释2)

1.课堂叙事概念:课堂叙事是指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描述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并对其进行分析,从而发现课堂教学事件背后所蕴含的教育理念、思想以及对教育教学的认识与理解。

2.课堂叙事的特点主要有:①真实性。②自我实践性。③情境性。④反思性。

3.课堂故事不同于教育故事。

从根本上讲,课堂故事与教育故事同为教师教育生活的叙事文本,都是教师以叙事方式认识教育的结果,共同体现了教师基于教育生活的教育思考。但教育故事可以跨越课堂教学的时空,采撷教师人生历程中引发教育思考的浪花。它可以是师生的一次对话,教师的一次家访,也可以是亲子成长过程中的小插曲,或异域他乡的见闻。而课堂故事较多取材于教师的课堂教学生活,反映教师对自己课堂实践的反思。虽然有时展现课堂教学之前或之后的情境,但它们都围绕课堂展开,可以视为课堂故事的前奏与尾声。课堂故事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与主动性,多为亲身经历的事情;
而教育故事更多的是邂逅偶得的,并且可能不是教师亲历亲为的事情。

4.课堂故事不同于教学日志和教学随笔。

课堂故事是叙述者对特定教学现象的深思熟虑,是对遇到的教学问题寻求解决对策的过程,是对教学经验的一种整理和提炼。而教学日志更像是一种“流水帐”式的叙述。教育随笔中时常也有叙事的成份,但往往是一种概括性的叙述,是为了引出作者的议论,起到引子的作用。

第五章 教师与学习——在学习中发展

学习作为人类特有的活动方式,是人类进步的强大动力,与社会发展共始终。学习是求知与践行的结合,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彼得·圣吉说:“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作为教师,唯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生存、发展和成功。“他们的入门培训对他们的余生来说是不够用的,他们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造自己的知识和技术。”[1]教师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必然。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43.

第一节 教师成为学习者

一、教师成为学习者的必要性(2009 A卷论述题3.结合你对教师职业的理解,谈谈教师成为学习者的必要性。(P101-103))

“学习是发展之本、提高之策、进步之源、成事之基。”

(一)教师日常生活的需要

“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成人,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点主要就是由于他的未完成性。”

(二)教师职能变化的必然选择

“教育必须培养人去适应变化,这是我们时代的显著特征”。

(三)知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教师学习的涵义

教师学习是从一种特殊职业出发提出来的概念,除了具备一般学习的涵义外,还具有教师职业所赋予的独特内涵:

第一,教师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信息,而且要了解知识存在的时空和方式。教师学习除了丰富自我、提高自身修养外,最重要的任务是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要当好这个向导,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知识量,更要在头脑中有一张精心编制的知识地图,引导学生去寻找和索取知识。

第二,教师学习不仅是掌握知识本身,而且要形成一种思想和价值观。教师学习应该比一般的学习者站得更高,在学习有关知识时,既要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更要形成相应的知识思想和正确的价值观,这样才可能把学生引向正确的认识方向。

第三,教师学习不仅是学习应该教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教这些知识。这是由教师的职业所决定的,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但这并不排斥教师学习其它知识,因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了解行业外的知识有可能为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考和策略。

第四,教师不仅亲历学习过程,而且有意识地体验和研究学习活动本身,以成功地指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

三、教师学习的特征

(一)教师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

(二)教师学习是在情境中进行的学习

(三)教师学习是“互惠学习”

(四)教师学习是行动学习

(五)教师是自由的学习者

四、教师学习的过程

理解教师学习的过程,将教师个人的需要、经验和情感融合于学习的设计之中,能使教师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制定学习目标

(二)选择学习内容

教师学习内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任教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最新发展;
二是教育政策法规和教育改革指导文件;
三是各种新的理论和思想;
四是教师自身深感不足的有关内容,如课件的制作水平不高、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使用不熟练,教师就可以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五是为了便于和学生交流,学习学生所关注的和所喜爱的领域。

(三)设计学习方式

教师学习方式就其基本形式而言,主要有:一是自我学习。二是合作学习,同伴互助。三是师徒式学习。四是专业引领。五是自由论坛或集中研读。六是考察调研,组织教师对一些典型的教育模式进行实地考察,在听课、访问、调查中学习,提高自己。

(四)实施学习策略

教师学习是一种与教育工作相联系的学习,具有特殊性,在学习策略的实施上也不同于其他人。教师学习的策略主要有:一是基于教学问题的学习策略。二是基于行动的学习策略。三是基于研究的学习策略。四是基于建构的学习策略。

学习的三位一体论

学习是通过

创造世界(认知的实践)

人际交往(交往的实践)

完善自我(自我内在的实践)

这三重对话性实践而完成的。

——[日]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

第二节 教师学习的实现

一、创建学习型学校(2009 B卷 名词解释)

创建学习型学校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学校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需要学校的管理方式,从控制型管理转为学习型管理。

(一)树立新的教师学习观

确立学习型组织所倡导的学习理念:所有教师都具有持续学习的愿望、机会和能力;
每个教师掌握的新知识都能在组织中共享;
学习是为了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把学习、研究与实践结合起来;
教师自身的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学校的发展和学校价值的实现相统一;
要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文化价值观体系,教师要成为永远的学习者。

教师要成为有效学习者。教师有效学习体现在:

①教师学习是提升自我生命价值的学习。②教师学习是发自内在需求且引发内在需求的学习。③教师学习是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引发新问题的学习。④教师学习是实现某种转化的学习。

(二)加强教师学习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创建学习型学校的保障。教师学习制度建设内容很广泛,核心是要建立基于学习的教研组制度和校本培训制度。

教研组是学校教学研究最基层的组织,主要任务是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师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要建立以学习为指向的教研组学习愿景。其次,要确立以学习文化为核心的教研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再次,要树立基于转化的关系式思维方式。旨在打破教师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割裂性思维,形成“四结合式”的学习制度:将理论学习、实践研讨、教学实践和课后反思结合起来的学习制度体现了综合转化的关系思维。

校本培训的概念:校本培训是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把培训、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教师继续教育形式。

其根本点是教师在工作中学习。校本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如优秀教师指导、专题讲座等。

(三)搭建教师学习的平台

搭建教师与专家对话的平台。

搭建教师共同体学**台。

搭建教师网络交流平台。

二、 教师自主学习

教师学习是一种自主性内生性学习,因此,要想成为真正的人师和经师,教师必须坚持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自主学习的途径主要有:

读书、交流、参加培训、教学观摩等。

(一)读书

一个教师要积淀文化,涵养德性,必须要读书。

读书是教师的基本素养。读书能实现教师的智慧提升和生命升华。

读书就是教师的快乐生活。读书是与大师名家的对话,从中能获得快乐、智慧。

读书要有所侧重。

(二)交流

交流是教师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根据交流的空间,可以把教师交流学习分为直接交流和间接交流,其中直接交流主要包括同伴交流和校外交流,间接交流主要指博客交流。

同伴交流主要指同校教师之间的交流。同伴交流的主要形式有说课交流、集体备课交流和听评课交流等。

校外交流主要指与校外教育理论专家、学者、名师等之间的沟通与对话。校外交流的主要形式有学术报告、专题讲座、行动研究、座谈会和参观学习等。

博客交流是网络时代教师交流的特有方式。

此外,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与学生交流也是教师学习的一种形式。

(三)参加培训

一种是外出进修学习或参加校外教育机构举办的短期教育培训。二是校本培训。

(四)教学观摩

教学观摩主要是指教师通过观看公开课、示范课、评优课或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通过分析和研讨来提高教学能力、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一种活动。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研究、共同体、反思和课堂等进行学习。

第六章 教师与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即研究者”逐渐成为各国教育界的共识。教师开展研究既体现了社会发展、教育变革对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也体现了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教师开展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只有成为研究者,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才能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一节 教师成为研究者

一、“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提出及其发展

布科海姆(Bukingham,1926)在《教师的研究》一书中认为:“教师拥有研究的机会,如果他们能够抓住这个机会,他们将不仅能有力地和迅速地推进教学的技术,并且将使教师工作获得生命力和尊严。”

皮亚杰(Piaget,1966)极力倡导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他认为中小学教师正是由于脱离了科学研究才使他们失去了应有的学术声誉和专业地位,不能像医生、律师、科学家和大学教师等职业一样享有受人尊敬的专业地位。他主张通过参加教育科学研究使教师获得应有的尊严,使教育学成为“既是科学的又是生动的学问。”

1975年,斯腾豪斯出版了《课程研究和开发概论》一书,该书核心的一章题目为“教师是研究者”

埃利奥特(Elliott,J.)行动研究者

凯米斯(Kemmis,S.) “解放性行动研究者”

二、“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必然性

(一)教师是“主动变革者

(二)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

(三)教育理论与实践沟通的必然诉求

教师从事研究是跨越理论与实践的主要桥梁,是教育理论和实践沟通的必然诉求。要打通理论研究者与教育实践者之间的壁垒,教师必然要成为研究者

三、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内涵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指教师从反思和研究的视角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思考和探究,以发现和解决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改进教育教学实践,从而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探究活动。从更深层次上理解,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一)教师研究的目的:改进教育教学实践

(二)教师研究的对象: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问题

(三)教师研究的方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研究

四、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特征

(2009 A卷简答题)

(一)教师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二)教师研究活动的基础性

(三)教师研究内容的真实性

(四)教师研究结果的反思性

(五)教师研究方式的校本性

五、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类型

教师所从事的教育研究从研究目的上来看主要属于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

从研究的范围来看主要属于微观研究;

从研究所用的思维方法来看主要属于经验研究之行动研究。

第二节 教师行动研究

一、教师行动研究的涵义(2009 A卷 名词解释)

教师行动研究是指教师为了改进教育教学实践和促进自身的发展,以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持续的反思为基本手段的教育研究方法。教师行动研究,是适合于教师开展的一种研究模式,是教师自己的研究,是教育工作者为了提高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实践的理性认识所进行的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反思研究。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层涵义:

(一)由行动者研究——教师是研究的主体

(二)为行动而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

(三)在行动中研究——以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的结合为主要表现形式

(四)通过行动反思研究——以教师对自己从事的实际工作进行持续反思为基本手段

二、教师行动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一)有利于教师专业理念的形成

(二)有利于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

(三)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四)有利于教师自我专业意识的生成

三、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模式

教师行动研究模式是在一定的抽象、简化、假设条件下再现教师行动研究的某种本质特性而构建的模型的总称,是教师行动研究的本质性、规律性的标准样式。

(一) 勒温模式

(二) 凯米斯模式 :
1.计划 2.行动 3.观察 4.反思

(三) 陈桂生模式 :

1.课题选择 2.课题设计 3.研究方案的实施4.研究成果的陈述 5.研究总结

(四)北京师范大学和杨百翰大学的研究模式

1.确定问题 2.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应用解决问题的方法4.结果分析5.理论发展

四、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过程

(一)确定研究问题(二)拟定行动计划(三)实施行动(四)反思和评价

 

第七章 教师与共同体——在合作中发展

一、教师共同体的涵义及特征

1.教师共同体是指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共同愿景,教师自愿为前提,以开放、对话、发展为核心理念,能为教师个体、教师群体提供良好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教师团体组织。

2.教师共同体的特征:

(一)共同愿景(二)开放性(三)自愿性(四)对话性(五)归属感

二、教师共同体的功能 (2009 A卷 简答题)

(一)促进教师认知的发展

(二)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共享

(三)促进教师专业精神的养成

第二节 教师共同体的构建

如何构建教师共同体?

一、以教研为载体构建共同体

二、基于知识管理构建共同体

三、基于理论探究构建共同体

四、基于网络构建共同体

一 、以教研为载体构建共同体

1. 集体备课 2. 听评课 3. 以师带徒

二、基于知识管理构建共同体

1.增强教师个体的知识管理意识

2.强化对话和交流的意识

3.构建知识共享平台

三 、基于理论研究构建共同体

1.关注教育理论的最新进展

2.建立理论研究者与教育实践者新型的“伙伴——协作”关系

四、 基于网络构建共同体

1.对教师进行网络信息技术培训

2.搭建网络支撑平台

3.制订共同遵循的规范和准则

第八章 教师与反思——在反思中发展

(2009 B卷 论述题:美国教育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请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一节 教师反思概述

一、教师反思的涵义 (2009 A卷 名词解释)

教师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为认知对象,有意识地对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教育理念、教育思维方式和教育行为方式进行批判性地分析和再认知,从而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

二、教师反思对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有助于深化教师对教育的理解

(二)有助于催生教师的教育智慧

(三)有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升华

(四)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五)有助于教师优良职业品质的形成

三、教师反思的过程:教师反思的过程主要包括经验积累、观察分析、重新概括和积极验证四个阶段。

四、教师反思的内容:

(一)教育信念(二)教学设计(三)课堂教学行为(四)教学风格

第二节 教师反思的途径

一、理论学习

二、寻求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

三、“反思性教学”

四、学生反馈

五、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

六、教育叙事研究

教师成长记录(档案袋)

备课笔记

课后小结

公开课、研究课录音录象带、光盘

论文

课件

作品

奖状

每学期(学年一次)阅读分析上述档案,小结自己的专业成长课后小结的课型选择

课型

精心准备,获得成功

精心准备,不如人意

毫无准备,喜出望外

屡试不爽,渐成定势

屡试屡败,困惑不解

全书总结: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由知识传授者转为学生 学习的促进者

由管理者转为引导者

由学生成绩的评定者转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学生发展方向的指引者

由“教书 匠”转为自觉学习者和研究者

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

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

由“蜡烛”向“果树”转变;

由“统治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

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

二、教师寻求自我专业发展的途径

(1) 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理论,建立专业责任感。

(2)制定自我生涯发展规划

①认识自我及所处时间与空间环境

②审视发展机会,确定发展目标

③制定行动策略并按目标逐步执行

④评价发展计划

(3)积极参加在职学习与培训。

(4)进行教育研究。

(5)进行经常化、系统化的教学反思

(6)在参与课程改革和课程开发中获得专业发展。

(7)保持开放的态度,与其他教师相互合作、交流。

第4篇: 教师专业发展制度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09—10年第1学期期末考试

公共课《教师专业发展》试题(闭卷A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

2.教师职业生涯与规划

教师的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作为教师从事教师职业的整个过程。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对有关教师职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的设想和规划。

3.教师的职业承诺

教师的职业承诺是基于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识与情感依恋,对自身职业的投入程度和对教师规范的内化程度而形成的是否忠于职守的态度。

4.教学效能感

教学效能感一般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5.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个体在长期的职业压力下,缺乏应对资源和应对能力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

三、简答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教育信息化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开发并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建立信息化的教育环境,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2分)

教育信息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1)教育信息化促使教师教育理念的现代化。(1分)

(2)教育信息化加速教师角色的转变。(1分)

(3)教育信息化促使教师素质的现代化。(1分)

(4)教育信息化促使教师教学方法的现代化。(1分)

2.简述教学反思及其对教师成长的影响。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以往的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审视、评价、探究、决策和升华,从而获得对教学有指导价值的结论和意见。(3分)

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的影响:

第一,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1分)

第二,教学反思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可能和内在动力。(1分)

第三,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经验,并将其升华为实践智慧。(1分)

3.简述“新手——专家”研究范式的一般步骤。

“新手——专家”研究范式的一般步骤为:

(1)选择特定领域的专家和新手。(2分)

(2)给专家和新手呈现一组相同的任务。(2分)

(3)比较专家和新手是如何完成任务的。(2分)

4.简述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角色定位是:(1)学习者。(1分)(2)引导者。(1分)(3)组织者。(1分)(4)合作者。(1分)(5)开发者。(1分)(6)研究者。(1分)

5.教师角色的概念与特征。

教师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对其特殊地位及其社会期望的认识,并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2分)

教师角色的特点:

(1)教师角色具有自主性与个体创造性。(1分)

(2)教师角色具有完美的人格化特征。(1分)

(3)教师角色具有多样性和发展性。(1分)

(4)教师角色具有弥散性和模糊性。(1分)

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校本研究及其基本特征。

校本研究是校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指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的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针对学校中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将学校实践活动与教育研究活动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并大力倡导教学第一线的教育实践者积极参与,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活动。(3分)

其基本特征是:(1)研究主体与实践主体的合一。(3分)(2)研究的情境性和过程性。(3分)(3)反思性批判。(3分)(4)个性化。(3分)

2.试论发展性教师评价及其基本理念。

发展性教师评价就是根据一定的发展目标,运用发展性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教师素质发展的进程进行评价解释,使教师在这种评价活动中,不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使之不断积淀、发展、优化其自我素质结构,促进教师在专业理念、教学技能、专业服务精神等方面得到和谐自然的发展。(3分)

发展性教师评价强调了以下几个理念:

(1)主张评价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只答出要点记2分,有分析记3分)

(2)强调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民主参与、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只答出要点记2分,有分析记3分)

(3)重视教师的个体差异。(只答出要点记2分,有分析记3分)

(4)主张评价主体多元化,多渠道为教师提供反馈意见。(只答出要点记2分,有分析记3分)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09—10年第2学期期末考试

公共课《教师专业发展》试题(闭卷A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

2.教师职业生涯与规划

教师的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作为教师从事教师职业的整个过程。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对有关教师职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的设想和规划。

3.教师的职业承诺

教师的职业承诺是基于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识与情感依恋,对自身职业的投入程度和对教师规范的内化程度而形成的是否忠于职守的态度。

4.教学效能感

教学效能感一般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5.教师的自我反思

是教师对自己的各方面情况特别是教学情况所进行的一种回顾、分析、总结,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观察能力来促进其能力发展的手段。

三、简答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教育信息化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开发并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建立信息化的教育环境,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2分)

教育信息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1)教育信息化促使教师教育理念的现代化。(1分)

(2)教育信息化加速教师角色的转变。(1分)

(3)教育信息化促使教师素质的现代化。(1分)

(4)教育信息化促使教师教学方法的现代化。(1分)

2.简述教学反思及其对教师成长的影响。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以往的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审视、评价、探究、决策和升华,从而获得对教学有指导价值的结论和意见。(3分)

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的影响:

第一,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1分)

第二,教学反思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可能和内在动力。(1分)

第三,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经验,并将其升华为实践智慧。(1分)

3.简述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1)个人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2分)

(2)环境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工作对教师心理因素的影响、人际关系对教师的影响、学校氛围对教师的影响”)。(4分)

4.简述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角色定位是:

(1)学习者。(1分)

(2)引导者。(1分)

(3)组织者。(1分)

(4)合作者。(1分)

(5)开发者。(1分)

(6)研究者。(1分)

5.什么是教师的角色?并简述现代教师角色的特征。

教师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对其特殊地位及社会期望的认识,并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2分)

(1)教师角色具有自主性与个体创造性。(1分)

(2)教师角色具有完美的人格特征。(1分)

(3)教师角色具有多样性和发展性。(1分)

(4)教师角色具有弥散性和模糊性。(1分)

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述教师专业生涯的规划步骤。

答案要点:

1. 充分认识自身发展状况(1分)

(1) 反思自身素质特点(1分)

(2) 反思成长历程(1分)

(3) 反思教学活动过程(1分)

2. 评估成长环境(1分)

(1) 评估社会环境(1分)

(2) 评估学校环境(1分)

(3) 评估自己的家庭环境。(1分)

3. 目标设计(1分)(展开论述1分)

4. 实施策略(1分)(展开论述1分)

5. 评估、反馈与调整(1分)(展开论述2分)

2.试论发展性教师评价及其基本理念。

发展性教师评价就是根据一定的发展目标,运用发展性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教师素质发展的进程进行评价解释,使教师在这种评价活动中,不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使之不断积淀、发展、优化其自我素质结构,促进教师在专业理念、教学技能、专业服务精神等方面得到和谐自然的发展。(3分)

发展性教师评价强调了以下几个理念:

(1)主张评价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只答出要点记1分,有分析记2分)

(2)强调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民主参与、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只答出要点记1分,有分析记2分)

(3)重视教师的个体差异。(只答出要点记1分,有分析记2分)

(4)主张评价主体多元化,多渠道为教师提供反馈意见。(只答出要点记1分,有分析记2分)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09—10年第2学期期末考试

公共课《教师专业发展》试题(闭卷、B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教师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资助,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2.发展性教师评价

发展性教师评价就是根据一定的发展性目标,运用发展性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教师素质发展的进程进行评价解释,使教师在这种评价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使之不断积淀、发展、优化器自我素质结构,促进教师在专业理念、教学技能、专业服务精神等方面得到和谐自然的发展。

3.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是以收集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学习成就、展示教师进步表现、取得的专业成果、个人培训的提高,展现各主体的评价结果以及其他记录和资料的汇集。

4.(教师的)角色混淆

(教师的)角色混淆是指教师无法获得明确清晰的角色期望,或因角色期望无法一致而产生混乱以及教师不知道别人预期什么,不知道自己要如何扮演这个角色职责所产生的迷茫。

5.教师的职业承诺

教师的职业承诺是基于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识与情感依恋,对自身职业的投入程度和对教师规范的内化程度而形成的是否忠于职守的态度。

三、简答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

1.如何从学校组织管理层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制定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规划(2分)

(2)建立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管理制度(2分)

(3)为构建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社群提供平台(2分)

2.教师角色的概念与特征。

教师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对其特殊地位及其社会期望的认识,并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2分)

教师角色的特点:

(1)教师角色具有自主性与个体创造性。(1分)

(2)教师角色具有完美的人格化特征。(1分)

(3)教师角色具有多样性和发展性。(1分)

(4)教师角色具有弥散性和模糊性。(1分)

3.教师个体如何跨越“职业高原”

(1)正确认识“高原现象”,寻找产生“高原”的原因。(1分)

(2)面对社会和环境带来的沉重压力,教师要进行有效的自我调控,缓解和消除不良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形成积极应对的良好心理素质。(2分)

(3)充分利用外部资源。(1分)

(4)增强科研意识,提高自我反省的能力。(1分)

(5)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使自己有目的有计划地实现个人的职业发展。(1分)

4.简述行动研究及其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景(教育情景)的参与者,为提高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3分)

(1)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完善。(1分)

(2)行动研究有助于教师教育信念的形成与发展(1分)

(3)行动研究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培养研究型教师。(1分)

5.简述教师缓解职业压力的直接行动法应对策略。

所谓直接行动法就是对压力作出积极的处理,找出压力源,从根本上消除压力,包括积极地处理压力源的所有策略。(2)

(1)找出职业压力的来源,减少过多过重的职业压力。(1分)

(2)调整个人的期望水平,制定合适的工作目标。(1分)

(3)改变以增加压力的行为方式,处理好工作与休闲的关系。(1分)

(4)扩展应对资源,善于寻求和利用社会支持。(1分)

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根据观察学习理论,试述如何实施教学观察。

观察学习是指学习者在社会情景中,通过观察他人(或榜样)的行为表现方式以及行为后果(得到奖励或惩罚),间接学习的过程。(1分)

教学观察是我国中小学普遍的一种专业活动方式,其实质是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观察学习。(1分)

实施教学观察,首先应请专家对教学观察的目的、态度、技巧和注意事项等进行培训,让教师了解这种观察的内涵和目的。(1分)

其次实施教学观察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1)做好教学观察前的准备工作。(只答出要点记1分,有分析记3分)

(2)课堂观察。(只答出要点记1分,有分析记3分)

(3)教学观察后的讨论。(只答出要点记1分,有分析记3分)

(4)改良再行动。(只答出要点记1分,有分析记3分)

2.校本研究是校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指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的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针对学校中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将学校实践活动与教育研究活动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并大力倡导教学第一线的教育实践者积极参与,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活动。(3分)

其基本特征是:

(1)研究主体与实践主体的合一。(只答出要点记1分,有分析记3分)

(2)研究的情境性和过程性。(只答出要点记1分,有分析记3分)

(3)反思性批判。(只答出要点记1分,有分析记3分)

(4)个性化。(3分)(只答出要点记1分,有分析记3分)

第5篇: 教师专业发展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 教师专业化发展经历那几个阶段(☆

☆. 非专门化 —— 专门化 —— 专业化 ☆. 专门化 —— 非专门化 —— 专业化 ☆. 专业化 —— 专门化 —— 非专门化 ☆. 非专门化 —— 专业化 —— 专门化 2、凯尔 ·桑德斯指出传统上最古老而典型的三大专业是(☆ 。

☆. 牧师、医生和教师 ☆. 牧师、医生和律师
☆. 医生、教师和律师 ☆. 牧师、医生和教师
3、我国 20世纪 50、 60年代发展至今教师教育行成了哪几个层次 (☆ ☆ 、初师、中师、师专、本科
☆ 、中师、师专、本科☆ 、幼儿、小学、中学 ☆ 、以上都不对
☆ 、素质情操和自我情操 ☆ 、理智的情操和道德的情操 ☆ 、 ☆ 和 ☆ ☆ 、以上都不正确
5、教师的专业理想包括(☆ ☆ 、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 ☆ 、职业道德精神 ☆ 、 ☆ 和 ☆ ☆ 、以上都不正确
6、优秀教师的最高层次是 ( ☆ ☆ 、合格教师 ☆ 、教育教学能手
☆ 、专家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 、教育家型教师 7、优秀教师的前提是(☆

☆ 、合格教师 ☆、教育教学能手
☆ 、专家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 ☆ 、教育家型教师
8、结合我国的教育现实,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 ☆ 、专业预备期 ☆ 、专业形成期
☆ 、专业成长期 ☆ 、专业更新期
9、结合我国的教育现实,教师专业发展的第六个阶段是(☆ ☆ 、专业形成期 ☆ 、专业成长期
☆ 、专业更新期 ☆ 、专业成熟期
10、我国优秀教师的阶段性成长规律中 “ 站住脚 ” 阶段是(☆ ☆ 、到第 3年左右,是练就教学基本功阶段。
☆ 、到了第 5年左右,是形成经验和技能阶段。☆ 、在第 5至 8年间,是教师成长的 “ 徘徊阶段 ” 。
☆ 、第 8至 12年左右,是教师 “ 成名 ” 阶段 11、(☆ 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和解决教学目的、教 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 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是新手教师 转变为专家教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

☆ 、教学反思 ☆ 、教学实践 ☆ 、课堂教学 ☆ 、校本培训 12、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最为关键的环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 “ 加 速器 ” 和 “ 永动机 ” (☆


☆ 、在职教育 ☆ 、教学实践 ☆ 、校本培训 ☆ 、教学反思 13、(☆ 教师专业发展的 “ 降压阀 ” 和 “ 转换钮 ” 。难度系统:适 中☆ 、入职指导 ☆ 、在职教育
☆ 、职业培养 ☆ 、在职培训
14、教师自我教育能力的核心是(☆ ☆ 、反思能力 ☆ 、思考能力 ☆ 、自学能力 ☆ 、教学能力 15、教师发展的自我评价又称(☆

☆ 、教师反思评价 ☆ 、教师自我评价 ☆ 、自我反思评价 ☆ 、自我发展评价 16、违背了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原则的是(☆

☆ 、全员评价与全面评价 ☆ 、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
☆ 、具有想到性和科学性 ☆ 、公开化透明化17、在自我评价过程中形成性自我评价属于哪个时期(☆ ☆ 、学年开始前 ☆ 、学年开始后 ☆ 、学年结束时 ☆ 、学年总结会召开时
18、从整体上来看,到目前为止,学校变革和发展主要经历了几个阶 段(☆ ☆ 、两个 ☆ 、三个; ☆ 、四个; ☆ 、五个; 19、 中共中央 , 国务院印发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是在哪年 (☆ ☆ 、 1992年 4月 ☆ 、 1993年 2月
☆ 、 1995年 9月 ☆ 、 1990年 5月 20、现时代,显著体现学校变革的特点是(☆

☆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教师专业化发展纳入改革计划,不断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全面提 升; ☆ 、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 ☆ 、学生的思想转变; 二、多项选择题
1、教师专业化在本质上强调的是成长和发展的历程,具体包括三个 层次:(☆ 、 ☆ 、 ☆ ☆. 是指教师个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 ☆. 是指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 ☆. 是指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的确立和提升的过程。
☆. 三个层次相互独立、互不相关,教师专业化是个人发展过程 2、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性 (☆ 、 ☆ ☆.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潮流; ☆. 教师专业化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 教师专业化是为了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 以上都不正确
3、中小学教师素质主要存在哪些方面问题( ☆、 ☆ 、 ☆ ☆ 、师德问题 ☆ 、专业素养问题
☆ 、民办教师问题 ☆ 、结构老龄化
4、我国教师专业性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 ☆ 、 ☆ 、 ☆ 、 ☆ 、知识结构比例失调,从教能力显得不足
☆ 、专业道德危机潜伏,师德建设仍需加强☆ 、教师学历偏低,专业训练亟待强化 ☆ 、在职进修形势紧迫,专业发展任重道远 、专业自主受到限制,专业权力名不副实

5、 1993年 10月通过的 《教师法》 和 1995年 3月通过的 《教育法》 , 规定教师现阶段的权利主要有以下几项 (☆、 ☆ 、 ☆ 、 ☆ ☆ 、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 ; ☆ 、民主管理权、管理学生权、 ☆ 、获取报酬待遇权 ; ☆ 、进修培训权。
6、教师专业素质包括哪些方面(☆ 、 ☆ ☆ 、专业性知识☆ 、专业能力 ☆ 、专业精神 ☆ 、都不对
7、舒尔曼提出的 “ 学科教学知识 ” 包括哪两个方面(☆ 、 ☆ ☆ 、静态分析 ☆ 、动态分析
☆ 、动态建构 ☆ 、静态组合
8、教师知识结构包括哪三个方面(☆ 、 ☆ 、 ☆ ☆ 、基础知识 ☆ 、深厚理论知识
☆ 、较为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良好的文化素养
☆ 、文化科学发展史知识和文化科学的新发展和新成果 9、教师的专业技能包括(☆ 、 ☆ 、☆ 、 ☆ 、 ☆ 、了解学生及同学生交往的能力 ☆ 、语言表达能力
☆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 、组织管理能力 、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10、教师的专业情意包括( ☆、 ☆ 、 ☆ 、 ☆ ☆ 、专业理想 ☆、专业情操 ☆ 、专业性向 ☆、专业自我
11、优秀教师的特点有哪些?(☆ 、 ☆ 、 ☆ 、 ☆ 、 ☆ 、先进的教育理念
☆ 、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认知结构
☆ 、深厚的教学基本功☆ 、独特的教学个性与风格 、良好的意志品质
12、教师发展学校建设共有四大要素(☆ 、 ☆ 、 ☆ 、 ☆ ☆ 、合作对话 ☆ 、实践生成 ☆ 、反思建构
☆ 、专业发展 、开拓创新
13、 我国校本培训的具体操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 ☆ 、 ☆ 、 ☆ 、 ☆ 、 ☆ 、教育专家、优秀教师来校讲学,学校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 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 ☆ 、 组织同一学科或同一教研组的教师进行交流, 互相切磋教育经验, 共同研讨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计划以及教学方法,达到共同提高、 共同进步的目的; ☆ 、发挥本校优秀教师中有教育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帮 助中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 、组织教师听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等来学习教学技能、教学方 法,以及教师之间互相听课,然后再进行交流、研讨等来提高教学效 果; 、组织专门的研讨会、交流会、教学沙龙等形式。

14、校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 ☆ 、 ☆ 、 ☆ 、 ☆ 、学校管理与文化建设 ☆ 、新课程教学改革 ☆ 、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 ☆ 、心理健康教育 、综合实线活动
15、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 ☆ 、 ☆ ☆ 、社会舆论定位 ☆ 、教育政策
☆ 、家人的支持程度 ☆ 、学校的组织文化 、教育环境
16、 在我国, 教师的在职教育主要由以下几种方式 ( ☆、 ☆ 、 ☆ 、 ☆ 、 ☆ 、脱产进修 , 参加函授学习 ☆ 、收听收看电视、广播教学课程
☆ 、参加业务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学术年会等各项活动 ☆ 、到外地或外国进行考察学习 、学校建立自培基地,实施校本培训
17、教师档案袋性质类型是什么(☆ 、 ☆ 、 ☆ ☆ 、过程性教师档案袋 ☆ 、结果性教师档案袋 ☆ 、展示性教师档案袋 ☆ 、系统性教师档案袋
18、素质教育的改革目标,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 求教师顺应素质教育改革, 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主要体现在哪几个 方面(☆ 、 ☆ 、 ☆ ☆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师德境界 ☆ 、素质教育要就教师具有更加优秀的知识结构 ☆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具有更加全面的专业能力 ☆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具备很强的独立性 、素质教育需要教师在方法和技术上从单纯的定量分析发展到定量 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19、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主要包括(☆ 、 ☆ 、 ☆ 、 ☆ 、 较 难 ☆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 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 价值观的过程
☆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 并设置综合课程, 以适应 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综合性和选择 性
☆ 、改变课程内容 “ 难、繁、偏、旧 ” 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 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 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 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 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20. 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最大变化是角色变化,主要体现在哪几个 方面(☆ 、 ☆ 、 ☆ 、 ☆


☆ 、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 、教师由管理者转为引导者。☆ 、教师由学生成绩的评定者转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学生发展 方向的指引者。
☆ 、教师由 “ 教书匠 ” 转为自觉学习者和研究者。
21.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主要体现在(☆ 、 ☆ 、 ☆ ☆ 、教师角色发生转变。

☆ 、教师知识结构得到发展。

☆ 、教师专业能力得到提高。

☆ 、教师素质评价的转变 三、判断题
1、 专业通常指 “ 一群人在从事一种需要专门技术之职业, 这种职业需 要特殊的智力来培养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专门性的社会服 务 ” 。
( 2、专业化则是指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逐渐符合专业 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
( 3、 “ 教师专业发展 ” 理解为 “ 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 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技能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 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 程
( 4、教师专业化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其发展变化的历程可分为非 专门化 —— 专业化 —— 专门化三个大的发展阶段。
( 5、教师是教育理念的载体,是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具体实施者
( 6、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职业道德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相联 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
( 7、教师的专业性指的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 征
( 8、教师专业中的 “ 专业 ” 是把所教的 “ 学科专业 ” ,而不是把教师的 “ 教 育行为与教育活动 ” 视为其专业表现的领域 (

9、 教师专业自主权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自主决策的权力, 是指教师作为主体,在遵循社会、教育规范及精神规律的前提下,自由地选择教育行为,并不断的追求自我超越境界的教育自主的权 利
( 10、教师素质,又称教师专业素质是指能顺利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 品质或基础条件。

11、 教师知识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 12、 语言是教师传播知识与学生交流的主要手段, 从事教育工作必须 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 13、教师的专业情意可分为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 ( 14、 优秀的教师是指能够实现自己预订的目标并能达到学校管理者和 教育行政部门为其制定的目标的教师。

( 15、 校本培训是一种以任职学校为基地, 辅之以大学或师资培训机构 提供必要课程和人员而开展的师资培训模式。。
( 16、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政策。
( 17、教师个体、教师集体、专业研究者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 他们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

( 18、 专家认为学校的组织文化包含着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 化三个层面的内容。( 19、发展性教师评价的过程首先是收集信息 ( 20、复查面谈是每隔 5年举行一次 (
21、教师评价是成为奖励和惩罚广大教师的机制 (

22、素质教育势在必行,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在教师,在于教师的 素质 ( 2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首次提出了素质教育这个概念; ( 24、入职期(☆☆rr ntry,时间是入职的第一至三年,是 “ 求生和 发现期 ” 。( 25、专业成长期:教师增加了对教学的认识和经验,开始形成自己的 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 对教育工作产生了较强的使命感。

( 26、 教研组是教师行为的近身环境, 是教师经常性活动的专业生活小 区
( 27、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和解决教学目的、教 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 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是新手教师 转变为专家教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 ( 28、 需要是一种主观状态, 是个体在生存过程中对既缺乏又渴望得到 的事物的一种生理反应活动 (
29、优秀教师的高级层次:教育家型教师
( 30、备课、上课、批改、辅导、测验等教学基本功 ( 31、职前培养主要是由各级进修院校来承担 ( 32、职业培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 “ 启动器 ” (
33、 入职指导是教师专业发展的 “ 降压阀 ” 和 “ 转换钮 ” ( 34、 在职教育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 “ 加速器 ” 和 “ 永动机 ” ( 35、职初期教师的主要角色功能是学习者 (
36、教师压力来源是多元化,既有学生方面原因,也有教师自身方面 原因;既有学校文化及组织管理方面原因,也与整个社会氛围有 关
( 37、 每个教师在其成长过程中都必然要经历从新手 —— 相对成熟 —— 成熟的不同发展阶段
(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职业形成的现实前提条件是 ☆
☆ . 知识的积累和传递 ☆ . 教育活动的出现和学校教育的 存在 ☆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2.教师职业理想的核心是 ☆
☆ .热爱学生 ☆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 3.与其他理想不同,职业理想具有 ☆ ☆ .社会性 ☆ .阶级性 ☆ .客观必然性 ☆ .差异性
4.学校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 .组织纪律 ☆ .群众纪律 ☆ .劳动纪律 ☆ .人际纪律
5.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低目标是 ☆
☆ .爱国、爱岗、敬业 ☆ .爱国、守法、敬业☆ .守法、明礼、诚信 ☆ .公民道德目标 6.教师职业纪律的基本特征是 ☆
☆ .职业性、自律性、制约性、社会性 ☆ .职业性、安全性、自律性、制约性 ☆ .职业性、时代性、差异性、制约性 ☆ .职业性、社会性、差异性、可操作性 7.下列关于自我效能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包括两个成分,即情境预期和效能预期
☆ .是一种关于个人能力和技巧的自我图式☆ .高自我效能感的人视工作中的困难为威胁

☆ .低自我效能感的人会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8.费朗斯 ·富勒认为教师专业成长经历了四个阶段,其中最成熟的 阶段是 ☆ ☆ .关注自我 ☆ .关注学生 ☆. 关注生存 ☆ .关注情景 9.教师能力素养的核心是 ☆
☆ .科学和文化修养 ☆ .学习与科研能力 ☆ .教育教学能力 ☆ .职业道德水平 10.下列选项中属于显性课程的是 ☆
☆ .校园文化 ☆ .社会实践☆ .科研活动 ☆ .选修课程 11.职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主要是 ☆ ☆ .短期进修 ☆ .网络培训 ☆ .校本培训 ☆ .岗前培训
12.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他律性特点出发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原 则是 ☆
☆ .引导性原则 ☆ .内化性原则 ☆ .差异性原则 ☆ .连贯性原 则
13. 在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活动开始之前, 为了使其更为有效地实施要 进行 ☆ ☆ .诊断性评价 ☆ .形成性评价 ☆ .总结性评价 ☆ .个体内差异评价 14.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最高标准是 ☆ ☆ .善恶 ☆ .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 ☆ .为人师表 ☆ .教书育人
15. “ 教学成长 =经验 +反思 ” 的提出者是 ☆ ☆ .伯顿 ☆ .马斯洛 ☆ .波斯纳 ☆ .赫尔巴特
二、判断题 (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1分,共 10分 16.教师职业的真正形成是在阶级出现以后。
17.道德应像法律那样依靠特殊的外在力量来维持。

18.教师职业道德较之于其他职业道德有更高的要求。
19.各学科教师都担负着本学科特殊任务,不能把专业课程变成 思想政治课或品德修养课。

20.具有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具有人文精神。
21.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结构包括知、情、行三部分。

22.教师角色体验是加强师德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
23.对师德表现不佳的教师要及时劝诫,经劝诫仍不改正的,一律 撤销教师资格并予以解聘。

24.有爱就有真正的教育。
25.学校缺乏完善的章程和规章制度,不利于教师的自我发展。



1、教师的专业化是指(☆ 。
☆ 有资格证书 ☆ 受过专业训练 ☆ 所教学科的专业性 ☆ 有多方面的内涵 2、教师要因人而宜、因材施教,这是由教师劳动对象的(☆ 决定的。

☆ 未成熟性 ☆ 差异性 ☆ 主动性 ☆ 向师性
3、由于教育机构和教育活动的多样性,要求教师承担(☆ 角色。
☆ 学习指导者 ☆ 心理辅导员 ☆ 教育共同体的协调员 ☆ 不断进取的人 4、在师生冲突过程中,教师的体罚往往导致学生的(☆ 。

☆ 报复 ☆ 逃避 ☆ 顺从 ☆ 自尊
5、(☆ 的关系是教师劳动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构成学校教育教学的基础。

☆ 学生与学生 ☆ 教师与教师 ☆ 教师与学生 ☆ 教师与家长 6、许多教师认为,(☆ 是热爱学生的较高层次的标准。

☆ 了解学生 ☆ 尊重学生 ☆ 喜欢学生 ☆ 惩罚学生
7、对两种需要都想拒绝而又无法回避的冲突情境是(☆ 。

☆ 双趋冲突 ☆ 双避冲突 ☆ 趋避冲突 ☆ 正负冲突 8、教师在发展期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是(☆ 。
☆ 适应环境 ☆ 学习基础知识 ☆ 熟练化 ☆ 做出创造 9、教师成熟的最佳年龄是(☆ 。
☆ 20—— 30岁 ☆ 30—— 40岁 ☆ 41—— 60岁 ☆ 41—— 50岁 10、对自己进行生涯设计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是(☆ 。
☆ 以前搞过设计 ☆ 自我反思 ☆想成为教育专家 ☆ 有晋升的机会

1.教师要因人而宜、因材施教,这是由教师劳动对象的 ( ☆ 决定的。

☆. 未成熟性 ☆. 差异性 ☆. 主动性 ☆ .向师性
2.下列哪一个不是师生关系的特点 ?( ☆ ☆. 对象的限定性 ☆. 关系的规范性 ☆. 学生的被动性 ☆. 教师的主导性
3.在师生冲突过程中,教师的体罚往往导致学生的 ( ☆ 。

☆. 报复 ☆. 逃避 ☆. 顺从 ☆. 自尊
5.从某种角度看,教育观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社会所倡导的教育观念,另一类是 ( ☆ ☆. 价值性的教育观念 ☆ .操作性的教育观念
☆. 多数人所采用的教育观念 ☆. 个体所采用的教育观念
6.“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出一批人才。”这句话的意思是,教师必须具有 ( 。

☆. 一元化的人才观 ☆. 以智育为核心的人才观 ☆. 多元化的人才观 ☆. 以德育为核心的人才观 7.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科研是 ( ☆ 。

☆. 可行的,是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 有意义的,但对教学能力没有提高
☆. 没有必要,小学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好学生☆. 当今教育界所不提倡的
8.当两个需要都想得到满足时,使人因迫于情势,不能两者得兼,从而在心理上产生难于 取舍的冲突情境是 ( ☆ 。

☆. 双趋冲突 ☆. 双避冲突 ☆. 趋避冲突 ☆ .正负冲突
9.在教师的培养体制中,所谓非定向型培养是指 ( ☆ 。

☆. 不设专业不分科 ☆. 非师范学校培养 ☆. 不确定发展方向 ☆. 不事先联系工作单位 10.教师对自己进行生涯设计 ( ☆ 。
☆ .只能在开始工作时 ☆. 在有了成功的愿望后 ☆. 在快要退休时 ☆. 在发展过程中随时可以
5.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就不可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不可能因材施教。因此教师应该
像医
生一样,成为(☆ ☆ .学生的诊断师 ☆ .学习的指导者 ☆ .学生的管理者 ☆ .不 断进取的人
6.(☆ 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每个从业者是否有职业道德的首要标志。

☆ .依法执教 ☆. 爱岗敬业 ☆.热爱学生 ☆.严谨治学
8. 从某种角度看, 教育观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社会所倡导的教育观念, 另一类是 (☆ 。

☆ . 价值性的教育观念 ☆.操作性的教育观念 ☆. 多数人所采用的教育观念 ☆.个体所采用 的教育观念
9.“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出一批人才。”这句话的意思是,教师必须具有( ☆。

☆ .一元化的人才观 ☆.以智育为核心的人才观 ☆.多元化的人才观 ☆.以德育为核心的人 才观 10.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 。

☆ .先天形成的,很难改变 ☆ .后天可以培养,主要靠学 校 ☆ .其发展没有规律性 ☆ .在先天基础上,通过自己参加教育科研活动、教学实践来培养


推荐访问:制度 教师 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制度 教师专业发展制度 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建设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360文档网 2013-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360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360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30370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