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0文档网>专题范文 > 观后感 > 无问西东观后感字13篇

无问西东观后感字13篇

发布时间: 2025-04-05 08:56:48 来源:网友投稿

无问西东观后感字第1篇看了《无问东西》,我记住了清华大学教授们的演讲和传教。即真心和真性。我记住了阿山的真性纯真。以及可怜和无知与无奈。一场梦给了现实生活里的人,一个真实的声音。一个人要讲真心话,以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无问西东观后感字13篇,供大家参考。

无问西东观后感字13篇

无问西东观后感字 第1篇

看了《无问东西》,我记住了清华大学教授们的演讲和传教。即真心和真性。

我记住了阿山的真性纯 真。以及可怜和无知与无奈。

一场梦给了现实生活里的人,一个真实的声音。一个人要讲真心话,以及表现人格里的真实性。只有真,才能对得起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一场梦指引了现实生活里的事实社会现象,“毒奶粉”、“早产儿”。

北京第九人民医院,早产女婴四个,四胞胎相同的生成八字,建议给四胞胎取个名字,给出了17个带女字旁的字,去掉“妲己”的“妲”,去掉一个“妖精”的“妖”,还有15个带“女”旁的字。你猜都是哪15个字?

一个人要有

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只有诚心所致,才能感动天地。这就是庄子说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在昆明,无论是在1926年还是在1938年,无论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在20XX年,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只要拥有一颗“真心,正义的心,大无畏的心和同情心”他们都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孩子们我们继续唱歌吧,歌曲会让我们忘记“饥饿,寒冷,恐惧”。这是一种信念,我认为这也是一种教育。把革命、传统的文化都可以用电视剧,电影,或者更深厚的、有易懂的言传身教给人们。特别是孩子。

1943年鄂西边陲上空空军大战,牺牲了好多有正义,有爱心,有真心的英雄。他们的妈妈鼓励他们,爱戴他们。既是再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乃至失去生命都要去教育他们。让他们去上学,读书,思想上受到教化,让他们知耻辱,懂道理,讲文明,会做事,会做人。

向革命年代伟大的妈妈们致敬,伟大的女性同志致敬。

一个下午乃至晚上都在看电影,看到《无问西东》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年前听人说看不懂。我就好奇,看都一半就被里面的人物说“真心”被感动了。我看懂了意思。

做人做事,不要问东问西的,只要心诚,为正义,有同情心,什么样的事都可以做成。

伟大的革命伟大的事业,革命前辈都无问西东,我辈等人还问什么呢?做好自己,抓住今日,努力向上,做一个本分的人,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就可以了。

无问西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但愿有梦想的人,能够执着。

夜已经深,不知所云。思绪有些乱,写的比较仓促。也算是看影视,写观后感吧。

无问西东观后感字 第2篇

到底什么是真实?

曾经我因对这个问题的困惑,四处寻找答案。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是不是就是真实?

看完电影《无问西东》,一句话开始在我脑中盘旋,久久不能沉寂——「我们既非向东,亦非向西,而是向内;因为在我们的灵魂深处,藏蕴着神圣的本体,那是我们真正的家园。」

这句话出自民国著名学者吴经熊先生。

吴经熊先生与胡适之、林语堂并称三大民国学贯中西、名扬天下的双料才子。托玛斯·弥尔顿是他的私塾弟子,徐志摩是他的至交好友,威格摩尔、庞德都为他写过揄扬的书评,称他是站在时代前列的法律哲学家……

没错,他在国际上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法律哲学家,并且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然而,最触动我的,却是他那本《禅的黄金时代》。

基督与禅,这两者对他来说竟毫不矛盾,因为,他已超越了两者的藩篱。

无问西东观后感字 第3篇

《无问西东》最刺痛我的,是影片的配角,夫妇二人。

丈夫和妻子二人,私定终身。妻子供丈夫读大学,大学毕业,丈夫当上了教师,却不愿娶她。妻子跑到丈夫学校,以死相逼,丈夫无奈只好娶她。婚后,他从未碰过她,而她总是打他。她说,外人只知道她打他,却不知道他打她有多狠,因为打她的,是他的态度。她说,当初他说要一辈子对她好。他说,人是会变的,为什么我不可以?二人手中的一叠碗碎在地上,她坚定地说,就是不能变。

她总是深情地望着自己的丈夫,可他对所有的外人温和,唯独没有给她一点好脸色。我可以感受到,心针扎般的疼。

一人变心,另一人便挥挥衣袖,洒脱离开。她又何尝不想拥有这番气度。

妻子,看着那门外,想着当初二人曾开心共拉手风琴的时刻,跳入了井中。丈夫大惊,赶忙跑到井边,半个身子没入井中,大喊淑芬,淑芬,后又在院子大叫,有人跳井了,淑芬跳井了。或许他从未想过,她会真的寻死吧。

她曾是善良的、温柔的,他的变心,使她性情大变。野蛮、霸道、残忍出现在她身上时,她浑然不觉。终于,当她意识到,自己间接杀死了,被她骂作破鞋,勾引她丈夫的假想敌、女学生后,她失魂落魄,选择自尽,而让她做出这个决定的,还是她的善良吧。

人生说匆匆却也漫长,又有几人可以把一切看淡。

趁着还年轻,历尽生死离别、爱而不得之苦,或许年纪大些,也会多几分淡然吧。

无问西东观后感字 第4篇

电影无问西东公影后确实凡响不同,一.时之间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它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呢?这里简单说一下电影《无问西东》是由李芳芳编剧并执导的。无问西东剧情讲述了四个不同时空中几位年轻人的选择和命运。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几个年轻人满怀诸多渴望,在四个非同凡响的时空中一路前行,这几个年轻人,在最好的年纪迎来了最残酷的考验,并成就了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

《无问西东》据说当初是为庆祝清华大学百年校诞所作,影片中的故事涉及民国、西南联大、前夕、现代,时间跨度长达100年,以四个不同时代的故事作为清华百年的缩影,展现出清华学子在时代洪流中的青春岁月。

电影跨度极大,有时让人难以跟进,但故事很有吸引力,能牢牢抓住观者的心。

无问西东”取自清华校歌中的“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前两句强调学艺先修身,后两句从学术上来说是指著书立说,不用被东西方的差异所限制。而从本片来看,这两句更像是在指人生态度:了解真实的自我,这一点,可以说是贯穿在整部影片的四则故事之中,我把其称为“无问四则”。

″无问四则"中其实提出了四个很严肃的问题。一.我们在国家危难时应当如何面对。二.在时代巨变时我们应如何面对个人的情与爱。三.人如何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四.人应如何选择人生的道路。这四个问题就像是四胞胎一样是由同一个母体孕育出来的。影片通过四个故事交替编织而成,是一部有深刻意义的电影。地不分南北,人不问西东,我们都是同一片天空下的华夏子孙,我们都是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活生生的人。四个问题电影给出了答案。相信观影后的人们也会得出自己的答案。

从我观影后的观点来看,我认为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

电影中的经典台词:

1 愿你在被打击时 记起你的珍贵 抵抗恶意

愿你在迷茫时 坚信你的珍贵

爱你所爱 行你所行 听从你心 无问西东

2 如果你们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你们是否有勇气前来

3 无问西东,只问自由,只问盛放,只问深情,只问初心,只问敢勇,无问西东。

4 不要放弃,对自己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5 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

6 上一次,我以为我死了,可我醒来看到的是你,是你的爱托住了我。这一次换我来找你,去照顾你。

7 爱你所爱,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观后感字 第5篇

PPT制作结束,我决定上来说两句。

前天和今天,我看了两场电影。先说说今天下午看的《无问西东》吧。从情节上来说,前一个小时,一度没看明白这几个时代的关联。但这并不影响这部影片带给我的感受和思考。

王敏佳因为要“解救”自己的老师许伯常,和同学李想一起拓写他人的字迹给师母刘淑芬发出一封警告信。刘淑芬找到王敏佳,一记耳光猝不及防的落在张敏佳的脸上,随之而来的是勾引师长的恶名。人群里的人说,这字迹不是一人的字迹,不是王敏佳一人之举,难不成其他人也勾引你家丈夫吗?王敏佳看向李想时,李想默不作声。王敏佳声明这是自己一人所作,揽下了这个恶名。王敏佳被挂牌子、上台当众剪辫子时,李想在另一场地冠冕堂皇的念着稿子。当李想念到:和过去的陈旧作风和思想划清界限。王敏佳迎着光笑了。是的,划清界限。所以,这个王敏佳得死。我相信她是不恨李想的,一切的决定,都是出于本心,出于理解。而冰冷的拳脚却因不明真相而不同情。在此处,我的眼泪绝不止悲伤而已!

沈光耀,出身一个传统的家族。家族有家训,子孙不得从军,不得废学。父母不希望他从军,只愿他平安和快乐。但他仍然因为那句“真心、正义、无畏、同情”,毅然的成为了一名飞行员。在和敌军交战时牺牲。他的同学带着他的骨灰交到他的母亲手里,沈光耀的母亲伫立在厅堂,堂上正中央悬挂着“三代五将”。沈光耀将死之际自语道:妈妈,对不起。我知道,为了正义,他一定是无畏的!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它们由一个又一个决定绘写了人生的图文,直到最后那一页。每一个决定,都应该是纯粹的、本心的。至于悔不悔,当下就该如此,无有悔不悔之说。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哪怕知道,亦然无畏,一切都是滋味,一直在路上。

无问西东观后感字 第6篇

21世纪,1926年,1938年,1962年四个时间段,四组人物的命运遭遇,交叉闪回,看得我有点晕。

尽管如此,还有很多情节让我热泪盈眶。比如西南联大的教师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为学生们讲课;晃晃叔叔为难民投放食物;敏佳和陈鹏的遭遇等等。

四组人物看似没有血缘关系,感觉这部电影有点乱。但看完电影发现,这四组人物都和清华有血缘关系。他们都是清华人。

清华将正直,善良,勇敢,担当植入清华人的血液里,使每个时代的清华人都成为国家的栋梁,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

影片的基调明朗。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非常态时期的60年代,大多阳光灿烂,给艰苦的生活以光明,给人以向上,乐观的力量。

自始至终耳熟能详西洋经典音乐的加入,加强了无问西东,中西合璧,融会贯通的主题。《奇异恩典》更是震撼心灵。

张震,王力宏,章子怡,黄晓明,陈楚生表现都非常好。

无问西东观后感字 第7篇

就是电影的名字《无问东西》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感觉每个故事都支离破碎,但却找不到更好的电影表现手法,就说说故事里让我印象最深的东西吧。

张震所饰演的张果果最后打电话决绝透露商业机密,台词没有记住、只是觉得在这个尔虞我诈的商业战场,张果果兜兜转转、最终还是保持了自己忠贞善良的底线。试问在如此利益诱惑的社会,又能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个?

60年代黄晓明和章子怡的故事实话我没看懂、明显的一文艺MV,能记住的就“逝者已矣,生者如斯”这句话了,已经发生的事、已经逝去的人,对这些最好的方式就是活好当下,别让逝去的人逝去的没有价值。自己的理解、没看懂这段导演演了个啥意思,难道就是告诉大家爆炸了个核武器,大家记住这段艰辛历史?不懂不懂。

沈光耀的故事是这个影片里面我最喜欢的了,尤以沈母最为感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三代五将的家庭,太能洞察功名利禄的虚幻,沈母爱光耀,同时也保护了他的翅膀。沈母知道:光耀是父母的,同时也是他自己的,所以放他千里求学。无疑、光耀的父母给了他人生最大的财富--人生的乐趣、对爱情的喜欢,对为人父母的过程享受等等等等,其实这些都可以概括为四个字:精神财富。

片子最后的彩蛋、故事的原型都是近现代中国顶尖大师、致敬!

最后,无问西东、问的应该就是初心吧

无问西东观后感字 第8篇

孩子们我们继续唱歌吧,歌曲会让我们忘记饥饿,寒冷,恐惧。这是一种信念,我认为这也是一种教育。把革命、传统的`文化都可以用电视剧,电影,或者更深厚的、有内涵易懂的言传身教给人们。特别是孩子。

1943年鄂西边陲上空空军大战,牺牲了好多有正义,有爱心,有真心的英雄。他们的妈妈鼓励他们,爱戴他们。既是再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乃至失去生命都要去教育他们。让他们去上学,读书,思想上受到教化,让他们知耻辱,懂道理,讲文明,会做事,会做人。

向革命年代伟大的妈妈们致敬,伟大的女性同志致敬。

无问西东观后感字 第9篇

看了《无问东西》,我记住了清华大学教授们的演讲和传教。即真心和真性。

我记住了阿山的真性纯真。以及可怜和无知与无奈。

一场梦给了现实生活里的人,一个真实的声音。一个人要讲真心话,以及表现人格里的真实性。只有真,才能对得起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一场梦指引了现实生活里的事实社会现象,毒奶粉、早产儿。

北京第九人民医院,早产女婴四个,四胞胎相同的生成八字,建议给四胞胎取个名字,给出了17个带女字旁的字,去掉妲己的妲,去掉一个妖精的妖,还有15个带女旁的字。你猜都是哪15个字?

无问西东观后感字 第10篇

一个下午乃至晚上都在看电影,看到《无问西东》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年前听人说看不懂。我就好奇,看都一半就被里面的人物说真心被感动了。我看懂了意思。

做人做事,不要问东问西的,只要心诚,为正义,有同情心,什么样的事都可以做成。

伟大的革命伟大的事业,革命前辈都无问西东,我辈等人还问什么呢?做好自己,抓住今日,努力向上,做一个本分的人,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就可以了。

无问西东观后感字 第11篇

今天,我们一家去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无问西东》。故事分许多时间段,我来讲其中的一段。

20世纪30年代一个名叫沈光耀的大学生在清华大学读书。原来他是不远从香港来求学,虽然本来他是一名富家子弟,但是仍旧想要获取新的知识。当时的条件很差,教室的屋顶是用稻草做的呢,下雨水就从缝隙里滴下来,声音很大,都上不了课。在这样糟糕的情况下,沈光耀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来祖国遭到了敌人的袭击,他有了另外一个念头去当兵。因为光耀觉得兵营里少了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青年,所以他觉得自己应该去填补那个空缺的位置。

一开始他的妈妈很反对自己的孩子去当兵,因为她觉得光耀还没有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该怎么过,不想让他这么小就去打仗。沈光耀一开始同意了妈妈的建议不去当兵,他后来想了想,国家就快灭亡了,我还是去吧,没想到母亲也同意了。

沈光耀很具有同情心,他把自己吃的省下来用袋子装好,驾驶着飞机,把食物装在降落伞上投给了难民儿童。

而最让我感动的是他的正义感,有一次日寇来轰炸,光耀和几名勇敢的战士,驾驶着战斗机和他们做起了反抗。他奋不顾身,炸死了一个又一个敌人,最后他的飞机失控撞上了一艘军舰。他英勇牺牲了,但他的精神永远被我们记住。

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有奋不顾身的精神。这样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强大。

无问西东观后感字 第12篇

前天和今天,我看了两场电影。先说说今天下午看的《无问西东》吧。从情节上来说,前一个小时,一度没看明白这几个时代的关联。但这并不影响这部影片带给我的感受和思考。

王敏佳因为要“解救”自己的老师许伯常,和同学李想一起拓写他人的字迹给师母刘淑芬发出一封警告信。刘淑芬找到王敏佳,一记耳光猝不及防的落在张敏佳的脸上,随之而来的是勾引师长的恶名。人群里的人说,这字迹不是一人的字迹,不是王敏佳一人之举,难不成其他人也勾引你家丈夫吗?王敏佳看向李想时,李想默不作声。王敏佳声明这是自己一人所作,揽下了这个恶名。王敏佳被挂牌子、上台当众剪辫子时,李想在另一场地冠冕堂皇的念着稿子。当李想念到:和过去的陈旧作风和思想划清界限。王敏佳迎着光笑了。是的,划清界限。所以,这个王敏佳得死。我相信她是不恨李想的,一切的决定,都是出于本心,出于理解。而冰冷的拳脚却因不明真相而不同情。在此处,我的眼泪绝不止悲伤而已!

沈光耀,出身一个传统的家族。家族有家训,子孙不得从军,不得废学。父母不希望他从军,只愿他平安和快乐。但他仍然因为那句“真心、正义、无畏、同情”,毅然的成为了一名飞行员。在和敌军交战时牺牲。他的同学带着他的骨灰交到他的母亲手里,沈光耀的母亲伫立在厅堂,堂上正中央悬挂着“三代五将”。沈光耀将死之际自语道:妈妈,对不起。我知道,为了正义,他一定是无畏的!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它们由一个又一个决定绘写了人生的图文,直到最后那一页。每一个决定,都应该是纯粹的、本心的。至于悔不悔,当下就该如此,无有悔不悔之说。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哪怕知道,亦然无畏,一切都是滋味,一直在路上。

无问西东观后感字 第13篇

前些天,父亲带我一起去看电影,但直到打票的机器打印出电影票,我瞄了一眼票上的名称---《无问西东》,我的心中还满是疑惑:这影片听起来并不熟悉,似乎一点都不出名,父亲带我来看这种影片干吗?

直至看完了这部电影,我就更是一头雾水了,里面各个时空和人物不断的穿插,看上去一片混乱,我将心头的疑惑告诉父亲,他便为我理清了影片中这些人物的关系,并解释了这部影片的中心思想。后来,我又在网上进一步了解这部影片,方才算是稍稍明白了这部电影。

我认为这部电影的中心思想可以凝练成一句话:听从内心想法,保持自我本色。从一开始听从本意,由理科转为自己更加擅长的文科,并成为了一个老师的吴岭澜,到舍弃富裕生活,投身抗日战争,最后英勇牺牲的沈光耀,再到挺身参与研究原子弹的陈鹏、远赴边疆支边的李想、坚持自己爱情的王敏佳,到最后是发自内心同情四个刚出生婴儿的张果果,这部影片的所有人物都告诉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道理:在我们努力的途中,听从自己内心的想法,干自己想干的事情,走自己想走的路,这才是最重要的!或许这条路困难重重、诱惑太多,但唯有真正的强者,才会勇敢地上去劈开那些虚伪的东西,去追逐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事实上,有许多其他的作品和人物都讲述过这个道理。比如复旦大学教授陈果便在她的一个讲座中提到:“在不干扰他人的前提下,过你想过的生活,活出真实的自己。”卡耐基也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强调了“保持自我本色”这一观点。甚至于我的语文老师提出的“原则之下的自由”,我想也是如此。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坚持,这是一份只属于自己的“财宝”。一味地模仿他人,犹如窃取他人的“财宝”,最终只会自然而然地被社会淘汰。只有努力的发掘自身的潜力,勇敢无畏地走上追寻属于自己“财宝”的路途,方能成就大业,以致流芳千古!

推荐访问:观后感 无问西东观后感字13篇 无问西东观后感字(实用13篇) 无问西东观后感怎么写

版权所有:360文档网 2013-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360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360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30370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