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观后感第1篇《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非常有内涵的影片,莱昂纳多娴熟的演技为影片加分不少。跻身富豪名列却深深为自己的出身感到自卑与不安,不断想实现自我价值却因时代所赋予的尊卑之分备感压力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了不起盖茨比观后感集锦,供大家参考。
了不起的盖茨比观后感 第1篇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非常有内涵的影片,莱昂纳多娴熟的演技为影片加分不少。
跻身富豪名列却深深为自己的出身感到自卑与不安,不断想实现自我价值却因时代所赋予的尊卑之分备感压力的那份纠结,想来只有莱昂纳多能更好地诠释。快乐时真诚无邪的笑容、不安时额前凌乱的头发、激动时脸部颤抖的肌肉、愤怒时夹着血丝如野兽般的双眼、孤独时浮华褪尽的身影、悲伤时晦暗颓败的脸颊……天堂与地狱那一瞬间的幻化,莱昂纳多演绎地出神入化。甚至连在棺中的安详神情都是深刻的,只有这一刻,永远在自我肯定与否定中徘徊的盖茨比才能真正地得到解脱。
1820年至1920年,是美国发展最快的100年。这期间金融业繁荣发展,资本的快速膨胀带给人们物质欲上的极大冲击,资本对人们生活的重要度开始快速提升。这期间,移民大规模发生,新贵与旧势力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出身权贵的一类奋力抵抗着暴富的一类对资源的侵占,暴富的一类急需获得社会对其身份的认可并渴望争取到更多资源。1920年,纽约超越伦敦成为世界第一大城市。盖茨比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
作为暴富的一类,他身上承载着所有因经济快速发展而带来的重重社会矛盾。名望、财富是盖茨比这个出身卑微的暴富者所追求的自我价值实现的最直接、最肤浅的表象,但也迎合了当时社会公认的尊卑价值标准。为此,他把自己吹嘘成一个出身显贵的人,一个战争英雄,毕业于牛津大学,与议员、警察局长等上流人士关系颇深的“纯正贵人”。然而,童年的贫苦、成长的艰辛、打拼的不易让他内心深感不安,在这些内心不安不能得到满足前,他始终无法真正肯定自己。
电影中让他能极大肯定自己的一个载体,便是他5年前深爱过的大家闺秀黛西小姐。黛西出身很好,漂亮风情,是上流人士的一个绝好“配属”。这种女人的美貌和气质,与物质、身份和地位是绝好的融合。盖茨比太需要这样的人来衬托自己的“高贵地位”了,更何况他爱她。但是盖茨比卑微的身份让他对这份感情极大地不自信。因此,战争结束后,身无分文的他没有立刻去找黛西,而是等到生意做大,富贵之后;
即使就住在黛西家门前的湾畔对岸,也没有直接托人捎信给黛西说想见他,而是用一个个奢华的宴会来试图吸引黛西圈子里的人、从而逐步吸引到黛西的注意。并以此散布无数关于他的财富和地位的言论到黛西身处的富人圈中,为日后“平等”地相见做铺垫;
5年后第一次见黛西,精心布置过的草坪、满屋的鲜花、一尘不染的白西服和额前总是凌乱的头发,无一不显示出盖茨比的不安——不安的不仅仅是对黛西感情的未知,更重要的是,黛西是否能用“平等人”的眼光来看他。因此,在黛西某次浓情蜜意后偶然提出“私奔”这个词后,盖茨比彻底凌乱了。一来是担心他的财富还不足以多到让黛西无法忽视;
二来恐惧如果丢弃了财富,他还有什么东西是可作为把握黛西、把握地位、把握身份、把握人生的工具。
对于盖茨比这个出身贫穷卑微的社会底层人士,除了财富之外,他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可以与上流人士来做对等的抵抗,包括身份、地位、名望和女人。然而即使拥有了财富,他所拥有的也只是一个工具,而不是得到社会认可的这个本质。因此,盖茨比的人生是不安的、惶恐的、充满虚荣的、纠结的。
在价值扭曲中迷失的盖茨比,唯一没有迷失的,是对黛西的爱。然而在《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电影中,黛西是否值得盖茨比去爱并不重要,因为这部电影本身并不是探讨爱情,而是关于那个年代的人性与社会冲突。在那样的年代,对于这样的人生,最终穷极一切卑微的人格为富人作嫁,死无所终,或许是他们最最正常的结局。
盖茨比反抗的,不仅仅是社会现状,还有人性。当盖茨比在影片矛盾最激烈处,大喊出:“是的,我只是在牛津呆了5个月,这不足以说明我是牛津毕业的”,然后怒吼着揪住汤姆的衣领想要揍他的时候,尼克说出了我的心声:“我真想上去拍拍他的背,说‘好样的’!”我甚至在这一刻,认为导演安排的那把凿冰的匕首是时候派上用场了。然而,盖茨比看见了女士们惊恐的表情,立刻松开汤姆,慌忙整理好衣领和头发,强挤出绅士的笑容说:“对不起,我发脾气了。”这一刻,我就知道,盖茨比完蛋了,他注定就是个时代的悲剧。既然那么讨厌社会的不公,却还盲目地用这种不公平的态度和方法去迎合当时既得势力者,盖茨比的结局毫无意外。
综上所诉,《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影片。虽然讲的是一个男人为心爱的女人拼搏奋斗,并最终殒命的故事,但请不要用看爱情片的眼光去看他。
了不起的盖茨比观后感 第2篇
初读,并没有什么印象,但后来在网上看过了同名电影后,我被影片中巨大的繁华所震撼,也明白了更多。
盖茨比在他自己的个人地位上升之时,还试图去保有旧时的梦想。在他一无所有的时候,爱情与荣华富贵都距他很远。他首先获得了爱情,于是爱情成为了他追求荣华富贵的动力。这二者不可分割地被结合在了一起。盖茨比把爱情看成自我成就的一部分,是一种对过去的忠诚。他对自我经历的半隐半现的介绍,反映了他陷于上流社会中的自卑感以及对自我骄傲的坚持的矛盾中。他在处理商业、政治事务时的心狠手辣,使他在上流社会中背负恶名。
平民和贵族对盖茨比的成就都有着矛盾心理:平民一边羡慕盖茨比的富有,一边咒骂他为富不仁;
贵族一边想利用他的广泛人脉,一边对他的来历不明抱以怀疑和冷漠。这,使得盖茨比在社会中无处容身,他无法真正融入到贵族的交际圈里,又背离了他自己的出身。盖茨比在这种两难的局面中表现了非常坚韧的品格,简而言之,在任何初衷上都勇往直接。
综上所述,一个人过于追求自我能力,便会最终脱离社会的承认。于他自身,一方面追求拥有社会地位,被社会认可,另一方面他又无法因此满足;
从社会层面而言,一方面赞赏荣华富贵的人,另一方面又对不守规矩的人施以狠手。如若一个人既拥有超出他出身的荣华富贵,又始终不肯停步,那么他会感到永恒的孤独和悲伤,而最终在社会漠然的眼神中趋于毁灭。此时,人的唯一动力便只好由他自己来创造,而非来自于上天或是他人的恩赐、施舍。盖茨比企图抓住黛西,但黛西抛弃了他,而他也不愿抛弃他自己。由此,盖茨比无可避免地成为了阶层矛盾的牺牲者,然而他死前的心,却是一颗与永恒极为相近的心。
了不起的盖茨比观后感 第3篇
《了不起的盖茨比》描述的故事发生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故事是以尼克的视角展开的。尼克从他的中西部故乡来到纽约。他住所的旁边,是书中主人公盖茨比的豪宅。在他的这所豪宅里,盖茨比每晚都会举办一场盛大的宴会。在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与盖茨比相识了。
后面故事一波三折的情节便也从这里开始展开,盖茨比向尼克讲述到:他年轻时是位少尉军官,爱上了姑娘黛茜,两人都分别深爱着对方。但好景不长,他被调到了欧洲,而黛茜也从此嫁给了富家子弟汤姆。当盖茨比回来的时候,黛茜已经因为金钱,改变了对爱情的认识,舍弃了原本与盖茨比的那份爱情。他得知这个消息后,悲痛不已。为了挽回与黛茜的那份爱情,他便发誓要成为一位富翁,经过几年努力,他真的成为了富翁。尼克听完盖茨比与黛西的故事,被盖茨比感动了。正好黛西又是他的表妹,于是他联系了久未联系的表妹黛茜,起初黛茜还和盖茨比热情的交谈着。但后来尼克发现黛西越来越不对劲,可为时已晚,黛茜碾死了丈夫汤姆的情妇,汤姆嫁祸给了盖茨比,盖茨比最终被杀,而黛西则是一脸微笑。
这本书告诉我们人是有多面性的,不能光看人的表面。是不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丑陋的自己,我们该怎么面对他?这让我困惑不已,以至于现在还在思考。
老师评论:陈泽聪的这篇文章交给我有段时间了,让他修改了几次。虽然每次改动不大,但每改一次,都觉得读起来比原来顺当些。书要多看,事要多想,文章要多写。
了不起的盖茨比观后感 第4篇
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大学时一目十行地浏览过全书,当时并没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去年看过电影后又重新仔细阅读和品味了这部名著,故事不长,却很精悍。我没有及时写读后感的习惯,今晚回顾了一下自己这一年来的阅读量,于是想到了它。电影里的情节一幕幕在脑海里回放,让我回忆起了盖茨比的理想,盖茨比的坚持,盖茨比的纯洁……
我最想谈的是,为什么说盖茨比是“了不起的”:
一、盖茨比在那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还坚守着自己的理想——戴西。为了接近自己最爱的人,他用五年时间成为了富有的人,但他并没有沉溺于上流社会的浮华,相反,他对理想的`信守从未动摇。他每晚朝着有绿光的方向,伸出手去,仿佛要触摸到它——那是他一生所追求的,至死不渝的爱情。
二、盖茨比清醒地知道自己要什么。他最初只是一个潦倒的穷小子,在一次舞会上邂逅了黛西,从此他争取一切向上爬的机会,目的就在于要给这个女人她想要的生活。但在有了这个能力之后,他又不急于去拥抱黛西,而是通过举办一次次又一次奢华的聚会来吸引黛西,慢慢接近他爱的人。
三、盖茨比对爱情的纯洁造就了他的伟大。他忍耐孤独,忍耐心上人在别的男人怀抱里的痛苦,但他坚信黛西从来没有爱过别人,哪怕当黛西无法否认也爱过自己的丈夫时,依然坚信黛西会来电话,与他一起私奔。盖茨比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爱给予了他由无数回忆组成的永恒。
“于是我们继续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直至回到往昔岁月。”
了不起的盖茨比观后感 第5篇
每个人都能从盖茨比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我也是。
书名对盖茨比做出了评价,了不起,在于他对于这部分“梦想”的坚持,一颗心的赤诚。故事的结尾充满了悲凉,充满了那个年代里的人性的冷漠与人情的薄凉。生前财富与荣华带来的热热闹闹,对比着,葬礼的冷冷清清,盖茨比毕生追求的,或许只是为了可以与黛西那个阶层的匹配,他的内心是真诚的,只是最后得到的是“背负着早已忘却的梦走过一年又一年,守望着虚无”,那五年他守望与坚持的,是一份想象,美好的想象,“美国梦”般的想象。只可惜到最后梦碎了,满是悲凉。
黛西和盖茨比根本不是一个世界里的人。其实黛西所处的环境,她所在的那个阶层,根本无法体会盖茨比,她只是想要一份快乐,一份安逸,她根本不会为了一份所谓的真挚的感情而放下她拥有的,哪怕是冒一丁点的风险。
“被真相伤害总比被谎言安慰好”,对盖茨比的一生,我总感到惋惜。有时在想,若是五年前盖茨比可以接受现实,懂了过去的"终归是过去,那或者又是另一番结局。
细细想来,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当接受了所有的现实,发现即使再回到那年,也早已没了那年的冬天,没了那年的自己,过去了的也早已过去。我很感激,感激曾经的那份感觉带给我的,一种温暖如阳光,一种一直鼓励我往前走的向上的力量。
我很欣赏对生活认真的人,早已过了耳听言语的小小年纪,聆听自己的心,用心感受,追求着让自己更为舒服的生活,一种方式。可以无趣,但贵在真实。
“躲得过对酒当歌的夜,躲不过四下无人的街”,若现实如此,我依然喜欢这座城市,依然喜欢在这里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