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0文档网>专题范文 > 读后感 > 生命科学读后感,菁选五篇(范例推荐)

生命科学读后感,菁选五篇(范例推荐)

发布时间: 2025-01-10 14:27:03 来源:网友投稿

生命科学读后感1  那天当我拿到了《生命科学》这本书后,我就爱不释手,很认真的看了起来,书里面共有四个章节,分别是植物、动物、生物之间的联系和生态*衡。每个章节都有探究技能教你怎么做实验,怎么去观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命科学读后感,菁选五篇(范例推荐),供大家参考。

生命科学读后感,菁选五篇(范例推荐)

生命科学读后感1

  那天当我拿到了《生命科学》这本书后,我就爱不释手,很认真的看了起来,书里面共有四个章节,分别是植物、动物、生物之间的联系和生态*衡。每个章节都有探究技能教你怎么做实验,怎么去观察,怎么去思考。

  《生命科学》让我知道了生长在俄勒冈州和加利福尼亚洲的红杉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的树,它有112米长。向日葵通过朝向太阳生长来做出反应的。他还让我知道萤火虫用一闪一闪的光来吸引同伴,有些鸟会通过鸣叫来宣布自己的领地范围。你们知道吗美丽的蝴蝶是由什么蜕变的吗?它是由毛毛虫蜕变出来的呢,这是多么不可思议呀!

  《生命科学》让我认识了很多以前不认识的植物和动物。读了《生命科学》后,我感觉大自然真的是太神奇和神秘了。

生命科学读后感2

  生命科学史是一部思想史,它揭示了人类思考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思想历程。科学史创始人乔治萨顿说的好——“科学史是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的桥梁,它能够帮助学生获得自然科学的整体形象、人性的形象,从而全面的理解科学、理解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全文虽没能读完,但依旧感触很深,同时收获颇丰。

  1、追求真理、敢为人先,向伟大的科学家们致敬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

  探索未知世界,既是科学事业,也是道德事业。弘扬求实精神,广大科技工作者必须“坚持立德为先、诚信为本,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良好风尚中率先垂范”。科学皇冠上的明珠熠熠生辉、催人奋进,但有时也可能产生让人迷失自我的副作用。若没有道德支撑,假借科学之名作伪行恶,后果不堪设想。科学家的求真是双向的,既是对人也是对己,既要敢于挑战已有结论,更要学会正视自己,实事求是,来不得半点虚假。

  对科学家而言,只有经千难万险而不放弃、长坐“冷板凳”而不盲从、遇各种诱惑而不动摇,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科学成就。同时也要看到,大力弘扬科学家的奉献精神,不等于让科学家辛苦又清贫。我们必须落实好各项改革要求,进一步完善待遇和激励机制,营造尊重科研规律、适合潜心研究的环境氛围,为科技工作者心无旁骛做科研创造有利条件。

  2、探究“科学史”,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

  科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学习生物科学史能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很有意义的。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就是客观地研究事物。如实地认识客观规律,符合逻辑地得出正确结论。所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就是科学的态度。在生物科学史的教学中介绍科学家们客观地观察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踏踏实实地做好生物试验,实事求是地分析观察和实验结果的科学态度,能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科学品质的核心。科学精神就是敢于怀疑、敢于求真、敢于创新。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对过去的一次革命,它总是要突破以往的窠臼,达到一个新的起点。创新是科学进步的内在动力。创新必需有勇敢的精神作基础,要敢于怀疑现有的观点,敢于冒险,敢于克服困难,敢于接受失败的考验,敢于抵制世俗的偏见和环境的压力,坚韧不拔地追求真理。纵观生物科学的历史可以看到是科学家们的不断创新才有生物科学的不断进步。因此,在生物科学史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们的创新精神,有助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形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仅有观察、试验是不够的,还要在对试验的现象、结果、数据等进行分析、综合、推理、想象、联想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发现本质规律,创立新的理论。因此,创造性思维是科学思维的本质特征。在生物科学史的教学过程中,要用科学家们创造性思维的精彩事例启迪学生的心智,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科学史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历史感和批判精神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现代只通过教科书来了解科学的中学生,往往以为科学的理论与生俱来的正确、是万古不变的永恒真理,而从科学发展史上,科学理论的演变先是在黑暗中摸索,继而渐渐地浮现出来的。

  另外,科学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全面的科学形象和科学家形象,领悟科学精神和科学的人文性,从而沟通文理,加深对科学本身的理解。在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家都传承独立思考、追求自由的科学精神,传播在人类生活中相当宝贵的协作、友爱、同情和宽容精神。科学史最有利于恢复这样的科学家形象。

  总之,重视科学史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要用好科学史,让科学史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则需要教师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生命科学读后感3

  生命科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21世纪的带头学科。生命科学在维持地球生态*衡、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类健康长寿、提倡伦理道德文明等方面将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在卫生领域,除了药物研制,更让人关注的是改造人的基因组成,人类基因组约含10万~30万个基因,今后10到20年将完*所有基因在染色体上定位及其破译全部遗传信息,将可从根本上了解各种遗传性疾病、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途径,改造人的基因将成为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

  地球形成于大约45亿年前,生命诞生于38亿年前。目前,大千世界里有超过200万的物种,它们千差万别,却都蕴涵着生命的本质特征:生物化学成分的同一性、生物结构层次的有序性、新陈代谢、生长和发育、繁殖与遗传、应激性与活动性、提高生存能力的适应性等。而生命科学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生命科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生命科学研究简史、生命的物质基础与化学组成,生命的基本现象、细胞与细胞工程,生命的新陈代谢,遗传与变异,基因的表达与调控,人体防御体系、生命的信号与传递,神经原和认识功能、资源与生物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生命的起源与进化,营养与健康,肿瘤与防治,人类的`起源与可持续发展,生命科学与现代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与农业科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生命科学与生物能源、生命科学与现代医学、生命科学与药物的研究与开发、生命科学与海洋生物资源、生命科学与军事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与生物芯片、生命组学与系统生物学,生命伦理与社会决策等内容。

  生命科学研究从宏观上可分成三个层次,包括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核心层次,对多个物种及类群研究的个体生物学层次,以及循环经济、水资源短缺、土地沙漠化、人口激增、环境污染、能源紧张、粮食问题等生物圈层次的问题。多个学科与生命科学密切交叉相互渗透的趋势越来越强,进一步推动了生命科学的进步,如工程学与生命科学结合诞生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学科,天文学与生命科学结合产生了宇宙生物学。生命科学深入研究产生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结合又产生了分子遗传学、分子细胞学、分子药学学、分子病理学、分子流行病学等。目前,生命科学正向宏观和微观、最基本和最复杂的两极化发展。

  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与描述、生物学实验、生命现象的人工模拟等。生命科学的研究程序包括观察、假设、实验、对假设的进一步修正、得出结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观察,进入下一个周期,即详细的程序如下:生物学的研究大多从观察开始;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以及研究者自身的知识与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做一个初步的解释及设想,提出假说;对所提出的假说作出科学的预测;设计严谨的实验对预测进行检验,即用科学实验验证假说的正确与否,生物学研究的实验设计中要设对照、实验组,要考虑数量及重复;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论可能肯定所作的假说,也可能否定假设,但两者都是结论;修正假说,并进一步观察,进入下一个周期。

  生命科学发展分为前生物学时期、古典生物学时期、实验生物学时期和分子生物学时期。

  前生物学时期,公元16世纪前,众多古人类遗址和尚存的古代科学典籍,动物驯化饲养、对植物栽培等内容,如考古发现,生活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的印弟安人1.2万年前就已经开始种植西葫芦,畜牛于9000年前起源于非洲,6000年前中亚出现了被人驯服的马匹。2000年前的诗经记载了动物和植物达600多种,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共记载药物1892种,附图1126幅,收入药方11096付。这显示了对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生物进行形态及本性描述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古典生物学时期,17世纪至19世纪中期,1665英国人R.Hooke用自制的显微镜首次发现软木中的细胞,1883年德国的T.Schwann阐述动物与植物的基本结构单元都是细胞,标志着生物科学的核心学科细胞学正式诞生,*把它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1859年,C.Darwin出版了巨著《物种起源》,这一时期对各种物种的特性描述已经深入到微观水*。

  实验生物学时期,19 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叶,随着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与生物科学的交叉渗透,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如奥地利G.Mendel的植物杂交实验发现了生物遗传规律,法国L.Paster发明了加热灭菌消毒法,创立了微生物学,直接促使医学疫苗的发明和免疫学的建立,美国T.Morgen发现遗传的基本单位——基因,并确立了经典遗传学的分离、连锁和交换三大定律,这一时期科学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不断加快生命科学探索的步伐。

  分子生物学时期,20世纪中叶至今,1953年,美国人J.Waston和英国人F.Crick阐明了DNA双螺旋结构,1957年,F.Crick提出了著名了遗传信息流——中心法则,此后,遗传信息由DNA通过RNA传向蛋白质这一“中心法则”的确立以及遗传密码的破译,为基因工程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从此,生命科学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1973年人类进行重组DNA成功,开创了基因工程的新时代,转基因水稻、转基因油菜、转基因抗虫棉相继问世,基因工程已成为分子生物科学的带头学科,基因工程药物研制、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研究成为多国竟相投入的热点。1990年美国Dulbecco首先提出对人类基因组进行全长测序的主张,美国随即批准人类基因组计划。1997年英国的I.Wilmut宣布克隆一只名为“Dolly”的绵羊,随后克隆牛、克隆鼠、克隆猴、相继问世。深入研究生命本质问题,按照人类意愿有计划地改造生物已经成为这个时期的显著特征。

生命科学读后感4

  经过对课程的自学,我明白了学习生命科学导论的必要性。

  第一,这是掌握预防医学专业知识的需要。在人类几千年发展历程中,各种疾病,疑难杂症不断困扰着人们,夺走了人们身体的健康,影响了人们安康的生活。人类的疾病有些是来自于人类本身,有些却是来自于其他生物。如人类疯牛病,即克雅氏综合症则是来源于牛体的疯牛病;又如前几年的H1N1,禽流感,今年的H7N9等等都与其他生物有着密切的关系。由此可知,对疾病的研究预防等医学方面的研究与生命科学是息息相关的。有了生命科学的知识,医学方面的研究与发展才能更有依据更有序地开展与进行。

  第二,这是培养基本科学素养的需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应该听说过或吃过转基因食品了。最常见的就是太空椒和小西红柿了。太空椒肉厚而不辣,小西红柿小巧玲珑而味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而这些品种的出现正是基于科学家们对生命科学的认识与研究。而今相当多的研究项目是与生命科学相关的。可以说生命科学是二十一世纪自然科学中最可能有重大突破的学科,同时生物技术最有可能成为二十一世纪最有作为的技术。

  第三,这是解决人类重大问题的需要。当今,人类面临着许多重大的问题和挑战。如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疾病危害、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生态*衡破坏、生物物种大量消亡等等。而这些问题与挑战大多都是与生命科学相关的。针对这种种问题,科学家们基于对生命科学的认识研究出了许多对策。我国著名科学家袁隆*用转基因水稻缓解了粮食短缺问题,给全人类带来了粮食增产的福音。对于艾滋病,科学家们研究出了抗HIV疫苗;对于环境污染,科学家们研究出了微生物污水处理方法;对于能源危机,石油植物起了缓解作用。

  对于我们学生而言,学习《生命科学导论》可以让我们获得生命科学中必要的基础知识,增强我们对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发展趋势和前沿热点问题的认识。

  经过学习,我也了解到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

  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与经济、医疗、制药、农业、环保、发酵都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我们所要学的《生命科学导论》的主要内容是:生物多样性与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的物质基础、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生命的起源与物种进化,生态系统、环境与健康,现代生命科学与人类未来,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以及生命科学的体系。

  第二讲生物体的组成

  一、生命的元素、分子组成

  二、生物小分子简介,生物大分子的形成

  三、生物大分子的高级结构

生命科学读后感5

  《生命科学研究方法》一课旨在让我们了解在研究生期间应该怎样做科研。包括培养科学的意识、实验*台的利用、实验仪器技术的初步了解,为今后的科研打下基础。 了解各个先进仪器的功能和高级数据分析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让我们得到更多、更有效的结果,提高研究档次,利用科研共享*台可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首先,我了解到了生科院的科研共享*台、分析测试中心、光电国家实验室生物光学成像研究*台、设备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台等*台,以及账号注册、仪器借用的基本流程,对这些*台的仪器有一个大概了解。

  这些仪器中,我们接触较多的有影像系统(小动物活体成像、荧光显微镜)和分离检测系统(HPLC、质谱)等。由于我们药物所经常做动物实验,小动物活体成像对我们来说是必要的仪器,它能在不杀死小白鼠的情况下观察小白鼠体内的病灶,这对研究药效和药代都有重要意义,而且小动物活体成像可以节约实验动物、实验时间,避免不同样本间的个体差异,提高数据精准度。荧光标记成像在生物学的应用非常广泛,相关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观察与定量提供方便。质谱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也是常用技术,随着蛋白组学、脂质组学的兴起,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连用技术也不断发展。通过条件的控制我们可以检测成百上千种代谢物,然后做系统分析,从全局出发寻找变化规律,为科研提供新思路。

  有一个好的仪器固然重要,但首先我们要有一个好的实验设计,当我们了解各种仪器的功能特性之后,就要学会利用它们。设计高水*的实验技术路线,达到更精确的检测与更准确的判断。《生命科学研究方法》这门课邀请的大多是相关仪器*台的负责人,它们有着专业的仪器操作技术和运用仪器*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目前,了解高端仪器的操作的人才也是供不应求的,所以认真学习仪器的使用也是一项重要的事情。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便利,而科学研究推动技术的发展,我们应该为此而努力。

推荐访问:读后感 生命科学 菁选五篇 生命科学读后感 菁选五篇 生命科学读后感1 生命科学读后感150字 生命科学读后感100字 生命科学读后感1000字

版权所有:360文档网 2013-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360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360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30370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