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0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党史学习 > 学习党史经典故事

学习党史经典故事

发布时间: 2024-12-22 12:02:4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党史经典故事,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学习党史经典故事

学习党史经典故事3篇

【篇1】学习党史经典故事

党史经典故事一袋干粮


《一袋干粮》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男孩一样坚强的意志;
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她没有这么做,她选择沉默,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
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

在红军部队的医院里,有个小红军叫小兰。小兰才13岁。她的爸爸、妈妈都被地主逼死了,她也被地主拉去干活,受尽了地主剥削和打骂。

后来,红军来了,小兰跑到部队,说什么也不离开红军啦。红军长征的时候,小兰跟着部队走进了草地。小兰扶着伤员,紧跟着部队,小心地往前走。走着走着,前边出现了一条小河,河上用树干临时搭起一座桥,桥下的河水“哗哗”地流着。小兰把肩膀上的米袋背好,紧紧扶着伤员说:“同志,该过桥了,慢慢走!”谁知道,走到桥中间,那个伤员忽然咳嗽起来了,脸涨得通红,身子直发抖,脚底下一滑,身子一歪,小兰连忙使劲扶住了他。可小兰肩膀上那袋麦粉却掉到了河里。米袋在水里滚了几下,就冲走了。小兰愣住啦,她小声地叫了一声:“哎呀,这可怎么办呀?”伤员看她望着河水直发愣,就问:“小兰,什么东西掉到河里了?”小兰连忙摇摇头:“没有,什么东西都没掉。咱们走吧!”这时候,看护长从后面走过来了。小兰告诉她伤员咳嗽得很厉害。看护长双手扶住伤员说:“好,到前面找医生看一看。”她见小兰好象有点什么事儿的样子,又问:“小兰,怎么啦?是身体不舒服吗?”“没有。嗯……”小兰把刚到嘴边的话又收了回去。她想:不能把丢米袋的事儿说出来。要是同志们知道了,准会把自己的粮食捧出来给我吃。大家的粮食都很少,我怎么能吃他们的呢?不,我要坚持!

晚上,部队休息了。小兰怕大家看见她尽吃野草,就跑去给伤员换药,洗绷带。等大家吃完了东西休息了,她才煮野草吃。这样过了几天,小兰的身体就不行了。小兰醒来说:“看护长,我自己能走,快让我下来!”央求了半天,看护长才把她放下来。小兰咬紧牙,坚持着走到了傍晚。等大家休息以后,她又躲到一边煮野草吃去了。这时候,看护长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小兰,你身体好一点了吗?哎,怎么一个人躲在这儿煮东西吃?”小兰赶紧用手遮住瓷缸:“我煮好东西吃,不让你看!”“好!我不看。”看护长嘴上这么说,趁小兰不注意,一下把瓷缸抢了过来,一看:“哎呀,小兰,你怎么光吃野草,一点麦粉也不掺呀?”“路还远呢,留着慢慢吃呀!”“你的米袋呢?”小兰拍拍挎包说:“这不是吗?”看护长奇怪地问:“你为什么放在挎包里呀?”“米袋破了个洞,怕麦粉漏出去!”“拿来!我给你缝缝。”说着,看护长一把夺过小兰的挎包,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野草。她愣住了。“小兰,你的麦粉呢?”看护长听了说:“哎呀,小兰,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呢?我们一起参加革命,就像兄弟姐妹一样。你没了粮食,大家应该帮助你呀!”说着,看护长从自己的米袋里,抓出一把麦粉,放进小兰的缸子里。“你先吃吧,我马上去报告首长。”不一会儿,小兰丢粮食的事儿,像一阵风似地传开了。同志们立刻提着米袋走了过来,你一把他一把地直往小兰的挎包里装。小兰忙摇手说:“不,不,谢谢大家……”这时候,那个伤员拄着拐杖走过来,拿着一点粮食,激动地说:“小兰,你为了救我,把粮食丢了。我这一份你一定要收下。”同志们都说:“小兰,你收下吧。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难,我们也得把你这个小红军带出草地。”小兰呢,感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好收下了大家的粮食。小兰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永远听党的话,永远跟着共产党走。

在红军长征的路上,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我读过一个叫《一袋干粮》的故事。它讲了一个叫小兰的小红军,在长征的路上好不容易的拿到了一袋干粮,却被小兰在照顾一个伤员的时候弄丢了,后来小兰也发现了。读到这儿我本以为小兰会向集体汇报一下,但是小兰并没有像我想的一样去给集体汇报,而是一路上不停地拔野菜,并把拔的野菜放到干粮包里,于是她的干粮包也就变的鼓鼓的,可是野菜的营养实在是太少了,没过多久,小兰就病倒了,当大家发现小兰没有干粮吃的时候,大家都把自己的粮食分给她吃,这样她的身体才好了起来。

【篇2】学习党史经典故事

【实用资料】 5位战士渡乌江
1935年元旦,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团长耿飚化装到乌江江边侦察,他刚刚接到强渡乌江的任务。
乌江素以天险著称,为遵义的天然屏障。江面宽约250米,深不可测。水流湍急,水温仅有10度,对岸敌人密布岗哨,工事坚固。这么宽的江面,如没有渡河工具,渡过几乎不可能。二师立即赶制竹筏,同时挑选出习于水性的18个战士,准备派他们游水过江,以扰乱敌人的警戒,掩护后续部队强渡。
第二天9时左右,18人中的8个勇士,每人各备驳壳枪一支,奋然跃入江中,带着架设悬桥的绳索,向对岸游去。江宽水急,人虽游至对岸,可绳索怎么也拉不过江。只得以竹筏强渡,竹筏至中流时被敌击沉,强渡无功而返。当夜,又组织第二次强渡,将单层竹筏改为双层竹筏。4只竹筏同时强渡,3只被江流阻回岸边。三连连长毛正华的第二筏划至江中后也没有了消息。
第二天,强渡继续进行,当竹筏划至中流,只见从敌人工事下的石崖里,跳出几个人来,向着敌人一阵猛烈扫射,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落荒而逃,我们的竹筏这才顺利地登了岸。这些接应的人是谁呢?
原来,毛连长于2日晚偷渡时,率战斗员4人登第二筏,这个竹筏不知怎样竟然靠了彼岸。在他们登了岸后,等待其他竹筏靠岸,却都不见来人。这种情况下,5位战士只能围坐在一堆,在乌江边石崖下过了一夜。
第一批强渡的十几个战士与毛连长等会合了,在占领了敌军的岗哨阵地后,继续向敌人仰攻,接连几个手榴弹,在轻机枪掩护下,刺刀用上去了,敌人阵地被彻底夺取了,一个排死伤过半,其余的仓皇逃窜。因此,天险的乌江,就这样的被突破了。
刘胡兰的故事1946年的一个秋天,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
1
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
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
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她悄悄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这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

刘胡兰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一天,毛**向周总理和**提了一个问题:“你们怎样才能使猫吃辣椒?” **首先说:“那还不容易,你让人抓住猫,把辣椒塞进猫嘴里,然后用筷子捅下去。”对于这种解决方法,毛**摆了摆手说:“每件事应当自觉自愿的。” 周总理回答说:“我首先让猫饿三天,然后,把辣椒裹在一片肉里,如果猫非常饿的话,它会囫囵吞枣般地全吞下去。”毛**不赞成这种手法。
那么,毛**的策略是什么呢?毛**笑着说:“这很容易,你可以把辣椒擦在猫屁股上,当它感到火辣辣的时候,它就会自己去舔掉辣椒,并为能这样做而感到兴奋不已。” 朱德的扁担

2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3

【篇3】学习党史经典故事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与党和国家一些领导人接触,有的多些,有的少些,与邓小平同志面对面的接触,仅有一次,但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一些在“*****”中受打击迫害、被排斥在九届中央委员会之外的老干部,如邓小平、王稼祥、乌兰夫、李井泉、谭震林、廖承志等在这次会议上重新当选为中央委员。一天下午,在京西宾馆召开大会,会议结束时,主持人宣布:明天下午3点,仍在这里继续开会。
当时,小平同志坐在**台上,这也是他从江西返京后第一次参加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不知是何原因,会议结束时的口头通知他未听清楚,第二天下午开大会时未能到场。
会议开始前,会务组的同志并没有发现这个情况,向有关负责同志报告说,人都到齐了。会议刚刚开始,一向办事认真、一丝不苟的周眼光一扫,发现**台上有人缺席,再仔细看,缺席者正是小平同志。只见周眉头紧锁,看上去很着急。他向会务组的负责同志询问情况,有关同志急忙作了解释。周听后很不满意,严厉地批评说:“这是你们工作不细致,要认真检查,接受教训,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问题。”
散会后,会务组根据周的指示从上到下开展了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认为这是过去从未发生过的事,实在不应该,大家都感到很内疚。从“*****”过来的人都知道,在那个年代,人们的政治敏感性很强,对中央和地方的党政领导干部,谁在公开场合“亮相”了,谁还未“出来”,都很关注。那个时候,在公开的、重要的场合露面,几乎成了判断某个党政领导干部是被“解放”还是被“打倒”的标志。尤其是小平同志,他从江西回来,重新回到中央领导岗位上,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正在大家为小平同志复出而高兴时,如果突然他又在应该出席的场合消失了,容易引起人们的猜测、误解与不安。正如当时有关负责同志说的,小平同志是国内外关注的重要人物,在这个特殊时期,他不上**台,容易造成不好的影响。因此,小平同志未能出席大会,未上**台,不是一般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周正是基于此,严厉批评,严格要求我们会务人员,一定要认真细致地做好各方面工作,避免再次发生类似失误。当天晚上,周出于对小平同志
1
的尊重,亲自打电话要求会务组有关领导写出书面检讨,向小平同志表示道歉。检讨书写好后,会务组领导决定由我负责送交小平同志。
第二天,大会分组讨论。国务院系统的代表分为两个小组,会场安排在中南海的紫光阁和武成殿。我提前来到小平同志所在小组的武成殿,远远看见小平同志走进大门,坐在东排的沙发上,开始聚精会神地看文件。趁讨论尚未开始,我急忙走到小平同志座位前,俯下身小声说:“小平同志,我给您送检讨书。”小平同志吸了一口烟,微微抬起头,疑惑地问我:“送什么检讨书?”我说:“昨天下午开大会,由于我们工作疏忽忘了通知您,批评了,并要我们向您作出检讨。”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小平同志发话,谁知小平同志微微一笑,未加思索地脱口而出:“小事一桩,检讨什么?”检讨书他既没有接,更没有看,好像这件事根本就没有发生过一样,迅速将目光又移到手中的文件上。面对此情此景,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因会议快要开始了,我就把检讨书放在他身边的茶桌上立即离开了。散会后我发现,小平同志已经走了,可是那份检讨书还放在那里动也没动。我只好把它拿回来,向有关领导作了汇报。会务组的其他同志听了我送检讨书的经过后,都为小平同志那种宽厚待人、关爱下属的博大情怀所感动,赞叹不绝。

我作为工作人员,曾参加过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的不少会议。据我所知,开大会时,有些注意事项须让会议代表提前知道,对重要领导同志和一些年龄大的老同志,除会议上口头通知外,会后会务组还要用电话分头通知,让他们办公室或身边的同志知道,一是确保下次会议能按时出席,二是万一领导因特殊情况如突然生病或其他原因难以出席时,能够提前得到信息,以便会前调整座位,避免**台上出现缺席。那次会议,确是由于我们会务人员一时疏忽造成了小平同志缺席。因此,对于周的批评,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及时,这是周对我们政治上的关心和爱护。此事已过去30多年,对那次失误的教训,我的感受极为深刻,以至多少年后那个情景依然历历在目,难以忘却。
1980年1月,主持总参工作的杨勇,为欢送调离总参的李达、张才千,欢迎调来总参工作的张震,在京西宾馆请他们吃饭共花去400元。事后有人举报他们公款吃喝,当时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的黄克诚知道后,并没有因为杨勇、张震是老部下且事情不大而放宽要求。他严肃批评了这一做法,指示:“要查,不管涉及天王老子都要查,不仅要查,还要处理,谁出主意谁出钱。”在旁人看来,
2
黄克诚这种做法是撕破脸皮,不顾杨勇、张震和他当年共同浴血奋战结下的深厚战斗情谊,其实不然。听说黄克诚要查这件事,杨勇当时认为这是在小题大做,心生不快。但当黄克诚给杨勇打电话说:“你官大了,老虎屁股摸不得了!”杨勇放下电话,立马就赶到黄克诚那里,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说不用查了,是我的主意,随后杨勇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400元补上饭钱。并作了检讨,了结了此事。

1949年10月1日,彭德怀在张治中、陶峙岳等人的陪同下,来到迪化市。彭德怀走着走着,忽然在沸腾的人流里发现自己的画像,浓黑的眉毛顿时拧了起来。他一个箭步冲过去,挡住了那几个抬着画像游行的人。抬画像的群众一下子没认出彭德怀,诧异地问:“你要干什么?!”彭德怀指了指他们抬着的画像,说:“这个人模样太难看,你们就不要举着他过街了!”抬画像的人一怔,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彭德怀竟伸手一把扯掉了画框上的画像。抬画像的人气愤至极,一把揪住彭德怀,大声叫道:“你知道我们抬的是谁吗?这是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常胜将军彭德怀!”几个民兵见状也围拢过来,指着彭德怀:“快!把这个坏人抓起来!”彭德怀不由得笑了:“同志们,同胞们,我就是彭德怀,就是这个画像上的人!”大伙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彭德怀接着说:“你们不用害怕,我只是想给你们提一点要求,以后不要抬着我的画框子来回走了,你们要举,就举毛**、朱总司令的画像,举象征革命的红旗!”众人闻言,热烈鼓掌。

3

推荐访问:党史 故事 经典 学习党史经典故事 学习党史经典故事 学党史的经典故事

版权所有:360文档网 2013-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360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360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30370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