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0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党史学习 > 党史中的美学教育与研究

党史中的美学教育与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1-22 18:50:49 来源:网友投稿

张南平 黄知之 孙凡

摘要:时代的发展离不开艺术力量的推动,艺术承载着每一个时代背后的故事,我们通过文艺队伍的建设和匠心精神的传承延续着更多红色精神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遵义会议精神、长征精神等革命精神的事迹。本文主要以党史中的长征精神为主线,来研究美学教育中红色经典的美育意义。深入了解长征精神的历史征程以及研究长征时期为主题的艺术创作的作品中的时代内涵,审美情感,思想精神等方面的美育功能和德育功能对新时代美育教学具有价值意义与精神引领效应。

关键词:党史;长征精神传承;红色经典;美育;时代价值

红色美术经典艺术作品起源于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伟大实践,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经典艺术的创作凝聚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对其精神动力有着不懈的追求,同时传递着深刻的革命道理,并释放着强大的正能量。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现實意义,更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强大的隐性教育功能。它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灯塔,是教育人民,激励人民,打击敌人,净化心灵,积极向上增强民族自信心的法宝。

红色经典艺术作品中我们通过美学教育研究将党史与美育融合,也是“史”与“诗”的融合,将其独特的艺术表达融入党史教育,情景再现长征崇高的精神境界,启迪心智的同时也唤起了审美体验。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使命来说,传承与弘扬,创新与发展中华史学与美学精神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时代的共同命题。新时代美育要求我们要在艺术中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定信念的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凸显人生的意义,塑造全面发展正确价值观的时代新人。并始终将美育发展以爱国为己任,不仅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还传播了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念,反映当代中国人民审美的诉求。

红色经典中展现的党史是中国教育最好的教科书,是培养人才的营养剂,更是遗忘彷徨者的清醒剂。一部党史是中国百年不懈的奋斗史,是理论创新史和自身建设史。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越的革命斗争中诞生出来,培育出了红色精神,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遵义会议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别山精神,抗战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革命精神,它们是对党的精神力量的凝聚,是财富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党的光辉革命历程的重温。

党史中每一位浴血奋斗的战士和人民英雄,他们的革命精神传承最理想的继承方式便是依靠具体的作品展现给人民大众,每一个独立的艺术品背后都是艺术家们呕心沥血刻苦铭心之作,分别都在讲述着一个个舍小家顾大家的高尚情怀和惊天动地的革命故事,并传达着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红色经典艺术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历史记忆,是对新时代革命精神的呼唤,激励警醒着每一位中华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在我人生中第一次接触有关长征精神的诗句便是毛泽东的那篇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首诗让我发自内心的佩服毛泽东豪迈的文笔,和不屈不挠的工农红军们。他们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他们大无畏不怕艰难困苦,持之以恒的长征精神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和强大的存在。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具有着长远的历史意义,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我们对党史中的文化产物更应该重视起来,再现历史的光辉事迹。

以红军长征精神为主要题材的绘画作品有很多,多为表现中华民族复兴史,阐释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精神以及与此相关历史事件为背景的主题性绘画创作,展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时代风貌。红军长征的精神是党史发展中一个不可撼动的力量分支。是每一位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都应该牢记的民族共同记忆。***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告诉我们要牢记党的过去,不忘党的历史。学习党史既是一次把握规律,把握未来的理论学习,也是一次坚定信仰,坚定方向的党性教育。通过学习增强我们对党的感情认同,理论认同和政治认同。

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大家都知道是在中国面临民族危亡,国民党反动派对时局的置之不理,还不断向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围剿的黑暗境地,抗日救国已成为全民族迫在眉睫的任务情况下发生的。

回顾历史,当时蒋介石以“攘外必先安内”作为处理内外关系的基本国策,一再对日本妥协,反过来不断调集重兵“围剿”苏区和红军。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人也不坐以待毙,不断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日,强烈谴责国民党政府的不负责,不抵抗政策。然而,当时党内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却在革命生死关头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中央苏区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采取了军事上的单纯防御方针,造成党和红军深陷生死存亡的危机中。同时,中央苏区反围剿的失败,也改变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大格局,影响了其他苏区。面对严峻的革命形势和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共中央决定北上抗日,进行长征的军事转移行动。长征是革命历史上的伟大奇迹,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共攻占700多座县城,其间共转战了14个省,冲破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翻越终年积雪的崇山峻岭,通过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克服无数艰难险阻,行程长达两万五千里才终于完成的战略转移的艰巨任务。

这场引以为豪的英雄史诗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保存和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沿途传播的革命力量和革命种子为之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长征精神是工农红军无惧任何困难,顽强生命力的体现,更是成为激励新时代人们砥砺前行的强大动源。长征事迹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红色艺术作品,它是构成中国美术史的重要篇章,是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组织了四次大规模革命历史题材的艺术创作,直接促进了以长征为题材的美术创作的发展,一大批文艺工作者和美院的教授们创作出一批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精品佳作。如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董希文的油画《红军不怕远征难》,这是董希文的激情之作更是一次成功的艺术探索。这幅画的主题描绘了红军战士肉体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意志坚强,最困难的物质生活和最大的乐观主义精神的对比。董希文在创作这幅鸿篇巨作时是真切的将历史痕迹与艺术传达的情感巧妙的结合,引起观众的深深共鸣。我们甚至还能感受到当年环境的艰苦和历史画家们执着而勤奋的状态。还有如尹戎生的油画作品《告别》和邹达清的版画《送别》他们描绘的是关于“告别苏区”的绘画题材,描绘的是第五次围剿失败后,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战略转移的历史画面,刻画党的领导和红军与苏区父老乡亲含泪挥别的场景,从作品名称和类容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浓厚的军民鱼水之情以及中国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还包括红军长征中艰难险阻和重要的战役也都成为长征绘画题材的经典,如黄镇的《过湘江》描绘的就是红军战士们血战湘江的场面;如刘海粟的《娄山关》描绘的是娄山关战役胜利和红军将士英勇作战的豪迈激情。还有许多描绘红军战士为了革命胜利的信念,以及他们英勇善战一往无前的红色作品。

长征精神题材的绘画作品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创作方面也呈现更加多元化的特征,不同时代的艺术家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阐释都有着不同的观念,同时艺术的表达手法逐渐趋于中西包容,多元的创作技法和形式语言,也为历史题材的创作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思想观念,更加丰富了长征精神的美术创作。这些响应国家文艺创作的红色经典作品更是凝结了几代艺术创作者对长征与长征精神的理解与纪念,这些画作是国家历史记忆中值得长久寻味的長征图像,而那些无比震撼的史诗性的长征画面,正是我们今天对于民族精神的另一种审美构建。

红色艺术作品中的美学教育是符合社会对审美的要求的,那是承载着人类社会理想的美学,是至真至善的,它给人的审美是崇高的,是具有特殊的社会价值的。美从来都不是艺术的专利,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都仅仅是美的存在形式。以长征精神为题材的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历史资源和政治资源,也是一种美学资源。在长征精神美的审视中,我们的崇敬之心油然而生,可以使我们更加严肃的面对生活,更能超越自身的局限,更加具有责任感。

新时代的发展明确规定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美育的功能和使命更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时代发展需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以及坚持以德树人的美术教育,美育还能以美的事物所独具的形象生动性、魅力和感染力有效的辅助道德教育,并促进学生积极乐观的价值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的成长。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学校课程没有与美育无关的”,美无处不在,在传统意义的美育课程之外,必须将美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实现学科课程的审美化改造。因此红色经典中美育教学不能只由美术来唱独角戏,高校应构建完整的红色经典课程体系,在影视、音乐、舞蹈、戏曲、美术等多种教学资源方面,共同发力。在设置课程和构建教学时,形式内容上要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理论方面要保证将红色文化与艺术知识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红色文化中发掘出更多的艺术元素,应用于艺术实践当中;实践方面高校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组织学生创作一些有红色文化印迹的作品,以艺术实践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革命精神的熏陶,有助于潜移默化中完成革命精神传承的思政教学。

美育是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的一项重要教育方针,它肩负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国家文化自信的建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伟大使命。这种全新的大美育观念的确立,美育课程与教学系统的建立,科学的美育质量监测体系与平台的建设等,是对今天和未来美育乃至教育界的改革与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和重要性。

参考文献:

[1]仲呈祥,***文艺思想的实践品格[J]人民日报,2018.

[2]陈履生,建党题材美术创作的历史回望[J]光明日报,2018.

[3]王玉山,建党与长征:两个深刻影响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M]新华社,2016.

[4]刘加全,革命精神传承视域下红色经典美术教育教[G]中国民族博览,2020.

[5]肖红,徐春美,中国美术翻译的百年历程:回顾与展望[J]中国文艺家,2019.

[6]吴百军,鉴赏美术内涵,体验艺术之美[G]百科知识,2020.

[7]郭耀武,西方美术作品中的人文主义情怀[J]精品文艺,2019.

[8]湖北经济学院,红色精神的美学价值[M]外国语学院,2012.

作者简介:

张南平(2001-),女,汉族,安徽芜湖人,江苏大学本科在读,油画方向。

基金项目:

江苏大学第20批大学生科研课题立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C480。

猜你喜欢红色经典时代价值党史发挥地方志作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巴蜀史志(2021年2期)2021-09-10纸游党史码上学习现代苏州(2021年11期)2021-09-10党史篇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21年5期)2021-05-28党史上的今天台湾农业探索(2021年5期)2021-03-31“红色经典”文学审美的人本性解读理论导刊(2016年12期)2016-12-27******系列重要讲话的时代价值、核心思想与哲学意蕴山东青年(2016年9期)2016-12-08论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正义观及其时代价值山东青年(2016年9期)2016-12-08抗大思想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探析文教资料(2016年22期)2016-11-28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法制与社会(2016年30期)2016-11-24《智取威虎山3D》多元类型的杂糅戏剧之家(2016年14期)2016-08-02

推荐访问:党史 美学 研究

版权所有:360文档网 2013-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360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360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30370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