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0文档网>专题范文 > 党建材料 > 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复评结果公示5篇

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复评结果公示5篇

发布时间: 2025-01-23 03:15:18 来源:网友投稿

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复评结果公示5篇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复评结果公示  第一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最佳、优秀案例评选结果  从2009年9月至2010年11月,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复评结果公示5篇,供大家参考。

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复评结果公示5篇

篇一: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复评结果公示

  第一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最佳、优秀案例评选结果

  从2009年9月至2010年11月,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人事报、组织人事报在全国范围内共同组织了“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这一活动为期一年零三个月,时间长、意义大、影响范围广,得到了全国各地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热烈响应,四百多家党建网站共同参与,仅人民网点击量就高达500万次,2000多个基层党组织提交了案例。从中,初选了220例,经过180多万网友的网上投票,位党建专家和基层代表进行了43两轮评审,优中选优,最后评选出20个最佳案例,60个优秀案例。一、最佳案例评选结果(共20个)1辽宁丹东:全面推广“情景互动式党课”2内蒙呼伦贝尔:组建“百万农牧民创业先导团”3河南南阳:科学探索“四议两公开”工作法4广西百色:推行“农事村办”制度探索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新模式5浙江温州:以建设活力和谐企业为载体开创非公党建工作新局面6大庆钻探:实施党支部“星级”建设、“梯级”管理

  7辽宁大连:科学构建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实践探索8江苏南京:社区党组织公推直选的实践探索9四川成都:以试行“党员证”制度为载体构建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10贵州遵义: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实践探索11山东潍坊:县委书记专项述职制度12广东惠州:实施“四民工作法”推进基层民主科学发展13山东临朐:创建“网上党支部”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科学化14山东青岛:引入品牌理念创建党建品牌15上海杨浦:走进基层服务群众践行“一线工作法”16浙江舟山: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17江苏仪征:全面推行乡镇党委换届公推直选18安徽淮北:推倒一堵墙拉近党群心19上海长宁:“凝聚力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20山东莱芜:坚持“四个创新”构建城乡统筹党建新格局二、优秀案例评选结果(共60个)1重庆大渡口:建设开放统一党建信息平台大力推进基层党建信息化2山东乳山:党内基层民主“乳山模式”

  3西安未央:干部选拔任用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4浙江龙游:党员实事评议和党员“实事不作为”告诫制度5浙江台州椒江:推行非公企业党组织十八法6上海嘉定新成路:以楼组党建为载体构建党员居住地发挥作用机制7上海徐汇区:“五管齐下”构建领导干部能下能出“绿色通道”8中国商飞公司: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保障体系建设的做法和成效9黑龙江铁力:“科学配置党员”推进党员管理体制改革10广西马山:先锋连万家三情促和谐11河北景县:农村党员干部“365便民服务超市”的调查与思考12山东枣庄市中区:推行“村民说事”落实和发展基层民主13江苏镇江京口区:社区党建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14上海理工大学:高校基层党组织模式和活动载体的创新15南昌工程学院:以大学生党员QQ群为载体探索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新途径

  16山东济宁:“两公开五差额”选拔干部的实践与思考17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在非公企业高科技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18河南义马: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提升党员队伍素质19四川宣汉:机关党组织“六岗直选”模式20江西上饶:构建“大联系、大台帐、大帮带”群众工作网络21同煤集团:开展“共产党员服务站”活动的实践与探索22安徽省毫州:探索建立农村基层干部民意调查制度构建科学的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23浙江安吉:推行重大决策社会征询、专家论证、公示听证制度24贵州德江:推行“质询”制度推进基层民主25湖北沙市:“居民说事”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机制26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实施村务契约化管理27湖北宜昌:党代表架起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28山东烟台开发区:以社会责任考评体系为抓手构筑齐抓共管党建工作新格局29山西长治:以“网格化管理、联动式共建”为主要内容的“党建网联工程”

  30山东潍坊坊子区:实行“五提二推三评四公开”提高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工作科学性31黑龙江佳木斯: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到非公企业当党建指导员32福建天湖山:国有企业“支部工作问责制”33云南丽江: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工作34广东广州:党员走出门群众请进门——南华西街构建民意收集渠道网络35山西阳泉矿区:推行党员承诺服务人民群众36河北巨鹿:“干群夜谈会”工作方式密切干群关系37上海闵行:改革全委会运行机制提高区委民主决策水平38江苏海安:实施“薪火计划”为党员发展拓源提质39湖南桃江:“党风廉政舆情在线”开启网络问政新风40四川东方汽轮:党旗红,产业新41江苏昆山:“红色方阵”助推科学发展42贵州铜仁:村级民主管理“三会”制的探索与实践43江西万载:以干部星期天学院为平台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44福建南平:实施“五要工程”打造“南平机制”45江苏南通崇川区:构建“一心两体三会”社区党建新模式

  46广东翁源:实施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培育农村党员创业“领头雁”47湖北黄梅:推行“双联四制”抓好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48北京市卫生局:创建服务群众品牌增强党组织凝聚力49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实施“七一工程”50河北新河:“四位一体”防瘫机制的调查与思考51浙江省委组织部机关党委:开展机关党委换届公推直选带头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52山东东平:实施“村官创业行动”助推农村科学发展53宁夏吴忠市利通区:推行“四权治理”模式54山东青州:“项目党建”的实践与探索55**建设兵团:绩效管理带动支部和谐56河南民权:建立网上工委搭建党员学习活动新平台57广东工商行政管理局:垂直管理部门加强党建工作的有效探索与实践58**青松建材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跨单位交叉上党课,提升党课教育质量59甘肃金塔:“双岗双争”活动构建在职党员双重管理新模式

  60安徽霍山:实施“党内温暖”工程构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篇二: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复评结果公示

  Word格式

  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

  湖北省兴山:推广农村党建“两会两评”模式

  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民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近年来,特别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兴山县委积极应对农村党建出现的新情况,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以凝心聚力为突破口,以培养跟党走的新型农民为目标,大胆探索“两会两评”模式,着力构建党组织、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新机制和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新机制,巩固和扩大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取得了明显成效。一、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综合配套改革、两免一补等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但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削弱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一、服务群众缺“配套”。服务人员、服务内容、服务手段与群众服务需求不配套。一是服务需求大。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留守农村的大都是老弱病残愚人员,生产生活面临重重困难,种田缺劳力、发展缺技能、生活无人管、思想无人问,“年猪就杀不死”的现象普遍存在,急需组织的关怀和帮助。二是服务人员少。合村撤组后,村管理面越来越大,干部职数越来越少。兴山县古夫镇平水村,由原来的8个村合并而成,村干部却只有7人。一个村干部平均要服务几十家甚至上百家农户,精力不济。无职党员服务意识淡化,激励机制不健全,参与的少,坚持的少。三是服务内容少。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停留在盖章子、发票子上,停留在节日慰问、抢险救灾上。无职党员服务群众停留

  完美整理

  Word格式

  在“结对子”帮扶上。四是服务手段少。干部还能借助党的惠农政策,无职党员仅能凭借一张嘴、一双腿、一双手服务群众。

  二、村民自治缺“实效”。一是自治内容未更新。现在真正体现村民自治的,就是依法选举产生了村民委员会。其他自治活动实际上很少开展。改革开放三十年,村集体成了“空壳”。除了公益事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应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大多不存在,群众的关注度降低。群众需要自治的新内容,无人组织,比如产业结构调整、集体文化活动开展等。二是自治程序难到位。无论是召开村民会议,还是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能议事的人都外出务工;即使有群众愿意参与自治,半天才走到村委会,屁股没坐热,就要急着往回赶,“一事一议”难“议”。村民自治过程中,党的领导未落实。三是自治主体不积极。现在的农民是“各种各的田、各挣各的钱”。普遍认为开展村民自治误工贴钱,还不如抓紧时间干自己的活,缺乏参与自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组织建设缺“活力”。一是书记无责任。实行书记、主任“一肩挑”后,农村出现重“村务”轻“党务”、党建工作无人抓的现象。对书记主任“一肩挑”的考核,往往以主任岗位考核代替书记岗位考核,以经济指标考核代替党建工作考核,以党委政府考核代替群众考核,从导向上弱化了党建工作。二是党员无能力。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先锋模范作用弱化。兴山县6368名农村党员,55岁以上的占51%,35岁以下的仅占11%,且大多无一技之长。三是组织无财力。集体经济薄弱,村级组织无钱办事。兴山县92个村(居委会)中,有集体经济收入的只有32个。财政转移支付村级办公活动经费只有5000元左右,订报、交水电费后所剩无几。“这年头没把米,连鸡都唤不来。”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下降。四是评议无结果。民主评议党员走形式,你好我好大家好,“个别党员不像党员”,组织处理不硬,群众反映强烈。

  四、农民思想缺“感恩”。一是农民思想多元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新兴媒体的兴起,农民的思想出现信仰危机、公德缺失、价值观倒置、是非观念模糊等问题,只知索取,不讲回报。现在

  完美整理

  Word格式

  的农民是“有田有粮不理你、不偷不抢不怕你、有了问题就找你、不给解决就骂你、解决不好就告你”,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大量存在,矛盾纠纷增多。二是工作方式简单化。对党的惠农资金,村干部一“发”了之,没有向群众讲明党的惠农政策实施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实行惠农资金“一卡通”后,群众只领“钱”,不知“党”,导致农民一面享受党的惠民政策“吃奶”,一面“骂娘”,缺乏对党的感恩之心。三是教育手段政治化。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停留于开大会、读文件,内容空泛,脱离实际。邪教、宗教势力乘虚而入,进村入户,打着“治病行善”的旗号,反复做思想工作,竭力拉拢老弱病残愚等群众。

  通过准确把脉,兴山县委认识到:这些问题长此以往,势必动摇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必须尽快加以解决。

  二、主要做法:对症下药,兴山县委调研发现:2003年首创于榛子乡的“户联责任区”制度,在村民自治方面具有强大的生命力;2007年首创于水月寺镇南对河村的“党支部+关怀理事会”模式,无疑是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2009年春,在总结完善上述两项群众创造的基础上,兴山县委决定全面建立“两会两评”农村党建模式。两会即“党支部+关怀理事会”和“村委会+户联理事会”;两评即“书记、主任分岗评”和“党员、理事群众评”。“两会”是核心,“两评”和加快发展集体经济是保障。由此,强化服务,加强自治,凝聚民心,强基固本,推动新农村建设。

  一、变党员“结对子”为组织“搭台子”,建立“党支部+关怀理事会”。村党组织牵头成立关怀理事会,积极搭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平台。党组织书记兼任理事长。支部增选一名支委,担任关怀理事会常务理事,专门负责关怀理事会日常工作。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元的工作经费。按需设置理事岗位,以理事岗位分类成立党小组。根据群众需求,普遍设置生产关怀、生活关怀、思想关怀和文化关怀四个理事岗位,相应建立了四个党小组,组长由党员理事推选产生。每个理事岗位由数人承担,村干部、无职党员、致富能人、九佬十八匠、退休干部等

  完美整理

  Word格式

  自愿申报,村党组织确认后开始履行职责,任期不限。重点关怀三类对象,即老弱病残愚、鳏寡孤独、留守家庭等特困群众;农村进步青年;参与邪教、刑满释放等特殊人员。关怀理事会理事以党的惠农政策和个人特长为关怀手段,参与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和项目。县财政按1000元的标准,支持各村成立民间文化协会,添置必要的文化设施。按500元/场的标准,鼓励县昭君艺术团送戏下乡,带动民间文化协会开展活动。

  二、变村域层面自治为农户联合自治,建立“村委会+户联理事会”。以屋场院子、自然村落为基本单元,兼顾考虑地域相近、产业趋同、利益共享、规模适度等因素,由农户自愿按25-30户的规模联合组成“户联理事会”,推选理事长1名、理事1-2名。户联理事会组织农户开展“四联”自治活动,即经济联合,推动产业化,形成一“会”一品;治安联防,开展平安创建,反邪教,把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好事联办,由公益事业建设、困难帮扶向人的精神关怀拓展;文化联学,老曲新唱,丰富群众集体文化生活。开展“五好”户联理事会创建活动(即产业发展好、社会风气好、党员作用发挥好、公益事业好、村庄面貌好),一年一评或一年多评,以奖代补,与惠农项目安排挂钩,充分调动群众参与自治和理事组织自治的积极性。

  三、变“一肩挑”为责权重构,实行书记、主任分岗评。对村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村,细分村书记、村主任两个岗位的职责,将党的惠农政策落实事项明确为村书记岗位职责,村民自治事项明确为村主任岗位职责,进一步突出村书记的党建责任。村书记落实惠农政策事项,按“党支部形成初步方案→党支部召集“两会”理事商定最终方案→党支部落实→党务公开”的程序运行,改变传统上由村委会干部落实党的惠农政策的运作路径;村主任落实村民自治事项,按“村委会或户联理事会提出议案→党支部研究提出实施方案→村民代表大会表决→村委会组织实施或指导户联理事会实施→村务公开”的程序运行。对书记、主任“一肩挑”的实行分岗考核,作为村书记应向乡镇党委和本村全体党员述职,接受乡镇党委的考评;作为村主任应向村党组织和村民

  完美整理

  Word格式

  代表述职,接受村民代表的考评。运用分岗考核结果,书记、主任双岗考核均合格的,继续实行“一肩挑”;主任岗位考核合格但书记岗位考核不合格的,原则上可继续担任村主任,但书记应受到批评教育,严重者应免去其书记职务,另行选(派)村书记;书记岗位考核合格但主任岗位考核不合格的,或批评教育,或依法罢免主任职务。罢免主任职务的,原则上不能继续担任村书记。

  四、变“一言堂”为扩大民主,实行党员、理事群众评。将群众评议引入党员民主评议、“五好户联理事会”评比和优秀关怀理事评比中,先由群众“背靠背”(党员、理事回避)评议党员或理事发挥作用情况,然后在党员会或理事会上通报群众评议结果,最后组织党员或理事“面对面”相互评议,始终把党员和理事置于群众监督之中,强化群众对党员和理事的舆论教育功能。依据评议结果,对党员和理事给予奖励或批评。对不合格党员,适时进行相应的组织处理。

  五、变无钱办事为有钱办事,加快发展集体经济。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盘活集体资产、资源、资金,实施“155”工程,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即盘活集体土地,建成100亩以上集体经济“高效经济林”;盘活集体山林,建成500亩以上集体经济“高效丰产林”;村平集体经济年纯收入过5万元。实行“两让一返”扶持政策,即让利、让权、返税。抢抓宜巴高速和十宜铁路建设机遇,将河道采砂权全部“让”给村集体;抢抓小水电建设机遇,把过去县、乡在电站中占有的利润按一定比例“让”给村集体。对烟叶种植村,按产值返还一定比例的税收作为集体经济收入;对以集体资产、资金、资源入股兴办的企业,返还地方留存部分税收,作为集体经济收入。开展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变“输血”为“造血”,从资金、信息、项目等方面扶持村发展集体经济。

  三、初步成效:“两会两评”模式推广以来,全县建立关怀理事会92个、户联理事会1001个、关怀理事党小组372个,共有关怀理事1908名,户联理事会理事2961人,网络农户42840家。机制一变天地宽。“两会两评”

  完美整理

  Word格式

  模式的运行,起到了“通一脉而活全身”的功效。一是创新了联系服务群众方式,党群干群关系融洽。成立关

  怀理事会专门联系服务群众,在服务形式上实现了组织化,在服务内容上实现了具体化,在服务对象上实现了分类化,在服务时间上实现了经常化,在服务手段上实现了多元化,扩大了党员的参与面、群众的覆盖面,真正做到了“群众的困难在哪里,党组织的作用就发挥在哪里”。尤其是通过党组织“搭台子”,无职党员的个体“零散服务”已转变为有组织的配套“全面服务”,被动完成“政治任务”式服务已转变为主动“紧贴群众需求”式服务,真正做到了关怀有真感情,关怀有真措施,关怀有真成效。据调查,各村关怀理事会基本做到了“每月走访所有农户一次、帮困难群众办实事一件”。过去,外出务工的农民无人管;如今,水月寺镇南对河村村民简帮青在广州因工死亡后,关怀理事会理事长简锦带领3名理事与厂方交涉,使厂方在原定赔偿28万元的基础上追加了17万元精神抚慰金。死者家属感激地说:“村党支部是我们的主心骨,关怀理事会是我们共同的家!”

  二是延伸了农村社会管理链条,村民自治水平提高。“两会两评”模式通过“户联理事会”这个小单元,搭建了“村委会——户联理事会——农户”这一新的村民自治链条,加强党的领导,方便村民自治,重组了民心、民智、民力,激发了农民联合起来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通过“四联”,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自治内容紧贴农民需求,逐步实现了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从虚到实的转变,村级组织的工作方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和指导型转变。据不完全统计,自户联理事会普遍建立以来,村民互换劳力21.2万人次,自发整修堰塘水渠11.8万人次,修路105公里。峡口镇泗湘溪村钟家槽有40多户不通公路,柑橘运输难。去年,村委会计划修通此路,却因“赔树还田”搁浅。今年,在户联理事会的牵头下,农户自愿集资,村适当补贴,三个月就修通了2.8公里路,解决了卖柑难。返乡农民工王江发展山鸡养殖,受场地限制,难于扩大养殖规模。今年,他当选户联理事会理事长后,联合群众走“基地+农户”的模式,规模迅速扩大5倍,年创产值达80万元。

  完美整理

  Word格式

  三是健全了监督激励保障机制,农村基层党建激活。书记、主任分岗评和党员、理事群众评,既是监督机制,也是激励机制,更是保障机制。评出了党建责任和党员意识,评出了组织和群众的信任,评出了荣誉和价值,评出了党建活力。首创“关怀理事会”的南对河村党支部被省委表彰为先进党组织后,该村书记简锦感慨地说:“过去埋头抓经济,经济也没抓上去;现在一手抓党建,一手抓经济发展,党员活了、群众活了,经济也活了”。过去,老党员自身放弃服务群众,组织也未要求服务群众;如今,81岁的老党员林和玉,自觉参与思想关怀,帮助2名参与邪教的邻居改邪归正,她自豪地对群众说:“一颗红心向着党,海枯石烂不变心!”过去,少数党员不仅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还拖群众后腿;如今,开展群众评议党员,党员争着带头,担心落后被群众批评。在高速公路建设房屋拆迁中,党员黄教明哭着做通妻子工作,按时完成搬迁。2009年底,兴山县可全部消灭集体经济“空壳村”,保证了村级组织有钱办事,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在集体经济年收入达20万元的昭君村,60岁以上的村民人人享有“养老金”,都说“托了共产党的福”!

  四是占领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跟党走新型农民增多。党的惠农政策由党组织召集关怀理事会理事来落实,群众从党员干部、党员理事手中领取党的惠农资金,明白了党的惠农意义,真切地体会到党的温暖。群众自觉凝聚在党的周围,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也参与到关怀行动中来,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农村党组织后继乏人难题得到缓解。无职党员在关怀服务中参与惠农政策的落实,畅通了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途径,扩大了党内民主,突出了党员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履行义务与享受权利的统一。成立民间文化协会,遇有红白喜事,群众自娱自乐,说唱好人好事,宣传党的政策,在节目中展现了真、善、美,展现了人文关怀和道义力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成为党员、群众思想的罗盘和坐标,成为心灵的寄托和归宿,赢得了群众。古洞村关怀理事会上门帮助参加邪教组织的郑明申办好低保手续,解决了生活困难,他逢人就说,“还是党组织能帮我解决实际

  完美整理

  Word格式

  问题”,最终改邪归正,自觉跟着共产党走。全县在关怀对象中已发展党员61人。安桥河村今年有50多名群众递交入党申请书。南对河村在外务工的万淼知、万忠婷受到关怀后,夫妻双双加入了党组织。

  四、启示兴山县农村党建“两会两评”模式,切合村情民意,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创新之举。它给我们带来四个方面的启示:一、农村党建必须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两会两评”模式成败的关键是支部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关怀理事会”关键在支部的主导;“户联理事会”关键在支部的领导;“两评”关键在支部的引导。因此,在“两会两评”模式的运行中,兴山县注重了支部班子建设和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只有抓住了支部这个“龙头”,新农村建设才真正有了“领头雁”。二、农村党建必须发挥党员、群众主体作用。“关怀理事会”主要是发挥了农村党员和农村能人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关怀中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户联理事会”主要是激发了农民群众在村民自治中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自治就是大家的事情大家办,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在“两评”中突出了群众的主体地位,好坏群众说了算。通过“两会两评”,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党员和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党在农村的领导真正落到了实处。三、农村党建必须服务中心、紧贴群众需求。在“关怀理事会”中设置生产关怀、生活关怀、思想关怀、文化关怀等理事岗位,在“户联理事会”的“四联”中突出经济联合、好事联办,让“两会两评”模式始终围绕新农村建设、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围绕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来展开,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支部也通过“两会两评”的运行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农村党建在服务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四、农村党建必须着眼于凝聚民心。加强党对农村的领导,就是通过发挥党组织的作用,调动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

  完美整理

  Word格式

  和创造性。通过“关怀理事会”对农民生产、生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关怀,让群众感受到了党的温暖;通过“户联理事会”开展“四联”活动,让村民始终围绕建设新农村奔小康开展自治,让农民感受到党组织的领导作用;通过“两评”,让群众感受到了党员的为民宗旨和责任。农民通过切身的感受,增强了对党的信任,对新农村建设的信心,对实现小康生活目标的期盼。农民心齐了,气顺了,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农村党建自然而然显现出勃勃生机。

  广东翁源:培育农村党员创业“领头雁”

  广东省翁源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创新农村党建工作机制,在全县农村实施了“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经过近两年多的实践,全县共帮扶党员创业示范户152名,银行提供贷款512万元,政府贴息50多万元,拉动民间投资创业资金3000多万元,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对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全面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起初动因一是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农村党员处于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一线,不仅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而且是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骨干力量。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对于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农村党员队伍中存在年龄老化、思想僵化、能力弱化等“三化”问题,仍然是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瓶颈”,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迫切需要通过一项新的机制来加以解决,翁源县实施的“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正是基于新形势下这一迫切需要进行的一项探索和实践。二是增强和体现农村党员先进性的现实需要。农村党员处数量

  完美整理

  Word格式

  最多,分布最广,他们的形象如何,最直接、最具体、最生动的反映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整体水平。农村群众看我们党的基层组织有没有执政能力,执政能力强不强,农村党员先进性能否体现出来,党员的“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能力是一个重要标准。如何通过从资金、技术、物质等方面的扶持,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弱、发展没思路、种养没技术、创业缺资金等问题,提高他们创业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是新的历史时期增强和体现农村党员先进性的现实需要。翁源县实施“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正是结合这一现实需要,顺应时代要求而采取的一项创新举措。

  三是增强农村党组织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客观要求。由于现实中农村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并不十分对等,义务强调的多,权利体现相对较少,很长一段时间里,农村党员就是修桥修路带个头,捐款捐物带个头,选举时投一下票,每个月交交党费而已,久而久之,党员在许多农民眼里变成了有奉献没实惠的苦差事,导致许多农村中青年骨干和致富能手不愿加入党组织。要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切实**农村党员发展难问题,就必须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关爱激励帮扶机制,进一步增强党员的自豪感和荣誉感。翁源县实施“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让农村党员得到了资金、技术、物质等方面的扶持,使党员得到的实惠让广大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这项工程,实质上是一项关爱帮扶机制,是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吸引更多年轻的、有经济头脑、善于经营、具有致富带富能力、思想政治品德好的人向党组织靠拢,从而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一个创新载体。

  四是促进党内互助和推进全民创业的必然要求。农村党员作为农民中的先进分子,理应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上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因其与群众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群众希望身边的党员既是党对农村政策的宣传者、贯彻者和执行者,也是致富奔康的引路人,渴望党员说给他们听,干给他们看,带着他们干。基于这种必然的要求,“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要求被列为帮扶对象的农村党员要签订《帮扶承诺书》,积极履行相关义务,不仅要带头创业致富,还要发挥创业示范带

  完美整理

  Word格式

  动作用,主动积极地帮助群众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走共同致富的道路。同时,通过建立与困难党员、普通群众“一对一”“一对多”的结对帮扶制度,使之成为了一条促进党内互助和推进全民创业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

  二、主要做法(一)结合产业发展,选准帮扶对象。翁源县实施的“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帮扶对象主要是农村党员、建党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选择标准和条件一是有发展生产的能力、有可行的创业致富项目,种养具有一定规模;二是有良好诚信度,诚信守信,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记录;三是能起到带头示范作用,群众信任,助人为乐,热心公益事业建设;四是优先选择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社员(会员)等。由农村党员个人申请,基层党组织推荐呈报,县领导小组组织专员实地考察和项目评估,符合条件并经公示无异议的确定为帮扶对象。目前全县已有种植13位种植兰花、72位种植九仙桃、三华李、柑桔等水果,以及27位养猪、18位养鱼、13位养鸡等共152位农村党员、建党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被确定为创业示范帮扶对象。(二)设立专项资金,帮扶创业发展。由县统一筹集设立“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帮扶资金,从2008起,由政府贴息50多万元,银行贷款512万元,帮扶培养152名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带头人。帮扶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制定帮扶资金管理办法,在县扶贫办设立专帐进行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保证帮扶资金落到实处。县农信部门开辟贷款绿色通道,目前已为152位创业示范带头人发放了每人3至5万元的政府贴息贷款共512万元。(三)建立教育基地,提供技术支持。按照“面向农村党员、强化党性锻炼、突出实用技术”的方针,翁源县整合全县教育培训资源,在创业示范带头人所在村建立相关产业发展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基地,使创业示范带头人得到实用技术的免费培训。同时,组织本县专业技术人员与创业示范带头人开展结对帮扶,提供项目和信息,现场解决技术难题,帮助分析市场前景。目前,全县已建立兰花、柑桔、九仙桃、水果

  完美整理

  Word格式

  种植等10个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基地。2007以来,在全县各镇共举办兰花、三华李、九仙桃种植和猪、鸡、鱼养殖等各类培训班53期,培训农村党员群众6000多人次。

  (四)创业示范承诺,发挥带动作用。翁源县加强对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带头人管理,要求帮扶对象签订承诺书,一是对帮扶资金做到专款专用,认真规划经营管理好发展项目,争当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二是带头学习农村先进实用技术,带头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争当产业发展和科技致富带头人;三是带头遵纪守法,带头遵守村规民约,带头依法办事,争当文明兴村带头人;四是带头联系群众,带头服务群众,带头帮困解难,争当为民办事带头人。在实施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对示范户的生产和带动群众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了解承诺执行情况,听取村民对示范带头人的评议和意见;年终,对创业示范带头人进行评估考核,对发挥作用好的示范带头人继续予以支持,对发挥作用不够的取消帮扶资格,不再享受帮扶待遇。

  (五)加强组织领导,组建协会(合作社)带动。县委成立“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对每一创业示范带头人指定专人具体负责跟踪落实,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同时,根据产业发展成立各种类型专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已建立了兰花、糖蔗、蚕桑、蔬菜、水果种植及养殖行业等23个农业专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创新党组织的设置方式,把党组织建立在农业专业协会和合作社上,组织协会和合作社中的党员成立党支部,通过“支部抓协会(合作社)---协会(合作社)带产业”,为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带动特色农业支柱产业的发展。

  三、初步成效翁源县实施的“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积极培育农村党员创业“领头雁”,已成为体现农村党员先进性、促进农村基层党建和党内互助的重要载体,推进农民创业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发

  完美整理

  Word格式

  展壮大农村党员队伍,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利于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农村党员威信不断提高。翁源县通过实施“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较好地解决了一些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弱、发展没思路、种养没技术、创业缺资金等“瓶颈”问题,为农村党员创业致富提供了动力,激发起了他们的创业致富热情。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开展的一系列培训活动,使创业示范带头人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更新观念,提高了经营管理能力和创业致富本领,一批农村党员一跃成为当地创业致富带头人。如江尾镇仙北村党员陈求坤种植兰花15亩,年产值可达70多万元;九仙村党员王文坚种植九仙桃30多亩,挂果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0多万元;龙仙镇李洞村党员郑绍畅扩种柑橘30亩,水果种植面积达70多亩,全部挂果后年收入可达20多万元。随着农村党员创业致富能力的提高,使群众对党员刮目相看,农村党员在群众中进一步树立了形象,提高了的威信,在农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不断提升。

  2、农村党员先进性不断凸显。帮扶对象在享受资金、技术、物质等方面的扶持优厚待遇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党员意识和责任意识,他们积极履行帮扶承诺,怀着感恩的情怀,不忘回报社会,不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实现共同致富中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农村创业的“领头雁”,较好地彰显了党员的先进本色。如江尾镇仙南村兰花种植专业户陈现夫,不仅招聘当地农民务工,还牵头创办了全好兰花专业合作社,从技术和资金扶持了30多户农户种兰致富。联益村李达明养鸡致富后,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和实践积累,带动了5户群众户均养鸡10000多只,每户年收入都超过5万元;南塘村沈成柱在发展综合养殖致富后,主动帮助村民建标准猪舍,无偿为村民养猪提供技术支持,为村民提供销售渠道,在他的带动下,有10多户群众走上了致富路,他还垫资25万元为村里建设食水工程,使全村和周边群众喝上了干净的山泉水。目前,通过开展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带头人与一般党员群众“一对一”、“一对多”的结对帮扶活动,实行“党内互助”,全县逐渐形成了“先富带后富,齐奔致富路”的创业热

  完美整理

  Word格式

  潮,152位党员创业示范带头人,共带动全县1452户农民群众走上创业致富之路,为村民办好实事实事216件。

  3、党的执政基础不断得到夯实。村级党组织在“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实施过程中,严格把关做好帮扶对象甄选,跟踪服务,组织评议等各项工作,在引领党员群众创业致富中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的水平不断提高,使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号召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如仙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苏英明,九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王健南,积极带领群众发展兰花、九仙桃产业,成为带领群众创业致富的“领头雁”。农民的收入增多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基层党组织的信任增强了。苏英明、村委主任王健南在2008年村“两委”换届工作中,均再次当选支书、主任。此项工程的帮扶举措,使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带头人成为党支部的中坚力量,还使广大党员群众充分认识到作为党员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吸引了大批农村优秀青年向党组织靠拢,使入党成为了当前农村的新时尚,涌现了农民入党热潮。同时,在家乡新形势的变化下,村里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纷纷回乡参与创业。如仙北村汤金龙去年主动回乡种植九仙桃30多亩,加入了九仙桃专业合作社,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今年上半年,翁源农村有入党积极分子1683人,发展农村党员428人,其中35岁以下的236人;而2007年,该县全年入党积极分子仅有710人,发展农村党员仅有264人,35岁以下的仅有86人。全县从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的人数占农村新发展党员总数的73%,为党组织注入了新的血液,发展壮大了农村党员队伍,进一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4、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得到加强。“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组织组织实施过程中,县委组织部充分发挥了牵头部门作用,宣传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努力营造氛围,财政部门做好帮扶资金的筹集和管理使用,农信部门加大支农力度,涉农单位加强指导和技术扶持,各镇村党组织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广大党员积极参与,社会各方都积极关心支持,使党的执政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下,翁源县农业向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发展,大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特色产业发展和富民兴村进程。152位

  完美整理

  Word格式

  农村党员创业示范带头人,户均增收2.53万元。江尾镇兰花种植面积达6000多亩,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国兰生产基地,并被评为广东省唯一的兰花专业镇。

  完美整理

篇三: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复评结果公示

  围绕党建助推科学发展,服务“三农”力促创先争优

  ——四川农业大学党建创新典型案例

  四川农业大学始终以“兴中华之农事”为己任,弘扬“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立校之本、科学研究是强校之路、社会服务是兴校之策、文化传承创新是荣校之魂”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农业为特色和优势的办学导向,学校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结合各项中心工作,依托自身学科优势,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主动探索主动服务“三农”的新机制新模式,把活动开展与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相结合,在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水平与质量中创先争优,不断推进有特色高水平“211工程”大学建设,努力为现代农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一、背景与起因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为农业院校赋予了重大责任。当前,创先争优活动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围绕党建推动科学发展,在服务三农中力促创先争优,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和人才强农战略的具体行

  1

  动,也为师生党员在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更好地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作用提供了难得机遇。

  作为农业院校,必须注重党建工作与服务“三农”的紧密结合,争当现代农业发展的创新智囊团,地方经济发展的科技助推器,新农村建设的人才储备库。学校党委本着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着力教育和引导各级党组织、共产党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以模范行动影响和带领广大师生员工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推动科学发展、服务“三农”中建功立业。为此,学校党委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积极谋划校地合作新平台,在推进科技服务机制创新、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与服务团队培育、科技服务平台构筑“三大计划”中创先争优,探索和完善学校党建与服务“三农”齐头并进,相互促进的新模式。

  二、做法与经过1.明确目标要求,增强服务“三农”的责任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党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现代农业人才培养为特色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现代农业科学研究为核心的高水平科技创新体系、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主体的多元化社会服务体系的“一基地两体系”建设为主题。以培育优良党风促进优良三风(校风、教风、学风)、心系“三

  2

  农”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三农”争创一流佳绩为载体。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升内涵为重点,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推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211工程”大学提供政治和组织保障。要求各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在工作中“作表率、创佳绩”。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农业科技人才在服务“三农”的特殊作用,积极创造条件,为党员专家发挥优势、服务社会搭建平台,紧紧围绕四川“两个加快”和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师生多学科组成服务团队,深入到广大农村,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灾后重建中创先争优。为提高全校党员的思想认识,增强广大党员服务“三农”意识,学校安排专家讲课,深入农村现场调查研究,先进典型宣传示范等。通过学习,全校广大党员认识到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在迎来一个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的发展阶段,并纷纷表示,要进一步明确和树立服务“三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让创先争优活动出成果,农民得实惠。

  2.结合学科特点,找准服务“三农”的切入点学校结合农业院校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抓好创先争优活动的同时,紧紧围绕国家和省、市开展的科技扶贫、科教兴农工程,坚持以项目为核心促进科教兴农基地建设,探索建立起了适应不同自然条件、不同经济区域农业生产需要的技术体系和生产模式,找准了服务“三农”的切入点。近年来,学校每年自筹投入科研经费不少于2000万元,用于激励和支持科研研究与创新,每年投入不少于100

  3

  万元作为科技成果转化启动资金,解决新品种、新技术刚获得认定时知名度较低、科研人员自身缺乏资金推广的难题,切实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同时,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拓宽服务领域,学校先后与成都市、广元市、雅安市、绵阳市、甘孜州、江油县等市、州、县和许多知名农业企业签订科技合作协议,着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学校还把近几年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制作成一份“菜单”,发到全省各地,各地根据自己需求“点出”适合自己的科技服务大餐。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学校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农业技术培训基地作用,为广大农业干部和农民举办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班、农业知识讲座,组织科技下乡与科技扶贫活动,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同时也让广大党员在主题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3.针对社会需要,确保服务“三农”出成果(1)学校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农村解决实际问题

  党委书记邓良基亲自到“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安县实地考察,组织师生党员对四川安县地震灾后重建现代农业技术进行研究,创造了“大棚瓜姜立体高效栽培模式”、完善了安县蛋鸡产业链,一系列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实践,为灾后重建注射了科技的强心针。

  (2)教职工党员在各自教研领域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园艺学院党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创先争优与科技服

  务(帮扶)相结合,积极开展服务奉献活动。目前,学院设

  4

  立了“科技帮扶标兵党员示范岗”和“社会服务标兵党员示范岗”,建立党员科研服务示范基地2个,即“石棉县有机黄果柑党员科研服务示范基地”和“汉源县优质水果生产党员科研服务示范基地”,分别由汪志辉副院长和廖明安教授牵头定点开展科技服务。组建科技下乡先锋队3支,由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以及专业基础扎实的优秀学生党员组成,能够保证科技服务(扶贫)的质量和效果。学院党总支还计划邀请在社会服务方面有突出成绩的教师开设讲座或党员座谈会,与大家交流服务心得,带动更多的党员加入到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行列中来。

  动物医学院党总支多次组织教职工党员赴洪雅县开展“践行创先争优—党员科技服务基层”为主题的党日活动,深入了解当地畜牧业标准化建设、畜牧品种改良、动物疾病防疫、畜牧业发展机制改革、技术培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创造了“一次座谈,多次调研,建立党员科技服务基地”的党员服务“三农”新模式,对地方农业发展提供了积极的科技支持。

  (3)学生党员广泛开展科技支农助农社会实践活动自2006年以来,学校每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派

  出分队均在300支以上,队员中近半数是共产党员。他们分赴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推广川农科技成果,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信息联建和远程服务,为地方政府和农民群众提供农业生产和乡镇企业发展实用信息;通过走访参观、交流座谈、实地调研等

  5

  形式开展新农村建设现状调研,进一步了解农村需要,受到当地农民的欢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双赢。2011年,四川农业大学在校学生、美农美家项目发展CEO刘可成,用蚯蚓、蝇蛆等生物,将牛粪、猪粪分解后,转化为蛋白质,用来作为饲料及生物制药原料的生态农业接口技术产业化项目,参加“赛伯乐杯”第二届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大赛总决赛,以最高分获得特等奖。

  三、成效与反响1.创新科技推广机制,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学校不断探索和完善“农科教”、“政产学研”、“育繁推”结合运行模式,创新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的体制与运行机制、创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新模式,创建校地党建工作新机制,与龙头企业共建博士科研工作站,建立以学校为依托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等多种形式,每年投入至少100万元以上的成果转化基金激励教师推广转化最新成果。将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500多项科技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约400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1项。70%左右的获奖成果进行推广转化,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700多亿元。近两年推广科技成果150多项(次),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130多亿元;在落实和深化已有合作工作基础上,又与甘孜州、宜宾市南溪县、雅安市的石棉县和宝兴县、绵阳市的三台县、成都市的都江堰市、温江区和崇州市等8个州、市、县人民政府,与成都天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签订了科

  6

  技合作协议,不断推动“产学研”合作的深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荣膺四川省“2011年度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成绩突出高校”。

  2.注重地方人才培训,致富带头人不断涌现学校各级党组织坚持深入农村一线开展技术服务,面向农村基层培养培训乡土人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2010年以来,学校各级党、团组织先后组建服务“三农”学生实践团队326支,走访农户千余户,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组织科技赶场465次,举办农业生产技术讲座352场,培训群众2万余人次。同时,学校依托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省农民创业培训基地,建立起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技术培训体系。基层党组织积极响应,党员干部带头深入工农业生产一线和培养对象中开展需求调研,结合实际制定培训规划,主动承担教学和管理任务。先后成功举办了四川省35个示范县基层农技人员培训、青海省农牧业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雅安市乡镇长培训、雅安市大学生村官培训、仁寿县乡镇干部培训等,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实用人才,深受广大学员的欢迎。3.创新科技服务形式和内容,社会成效显著社会服务中注重激励师生党员模范带头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热情满怀。学校通过实施“万户农民科技致富行动”、“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暑期‘三下乡’、‘四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用川农大科技成果,造福一方群众”、“大学生志愿者

  7

  服务社区行动”、科技副县长、科技副局长、科技示范、实地科技培训等方式,仅三年来就有5.7万余人次学生和1100余人次教师参与了社会实践和新农村建设。通过科技赶集、科技培训、科技挂职服务等形式,为农民和农村解决了大量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校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已连续十七年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团中央和教育部表彰为全国先进,学校党委连续几次被中央和省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四、探讨与评论1.坚持党的领导,构建多元化社会服务体系。学校党委始终把中心工作与服务“三农”紧密结合起来,力争在服务现代农业发展中开创基层党建新局面。一是广泛开展承诺活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结合工作实际,确定承诺事项,公开承诺内容,接受师生和社会监督,激发了创先争优的内生活力和动力。二是确立58个示范基层党组织、374名党员示范岗,要求党员干部在服务中佩戴党徽、亮出身份、主动服务。加强对社会服务的组织领导,强化服务意识,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形成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主体的多元化社会服务体系。从产学研结合向政产学研和中介等资源一体化整合服务转变。2.抓住关系环节,集成科技服务技术。抓好主导新品种、新产品以及主推新技术的示范、推广与应用,抓好校地校企全面务实合作,抓好新农村建设综合实验示范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共建,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和科学普及、技

  8

  术指导。推动科技服务从应答性的技术服务向主动性的“顶层设计”和全方位服务转变。

  3.组建高水平团队,整合优势人才资源。为促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整合了一批农业科技推广领军人才,培育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熟悉基层情况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队伍。鼓励优秀骨干教师党员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咨询、服务以及成果推广,组织学生党员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培育地方农业技术骨干队伍等举措。努力推动社会服务从学科性的小团队服务向交叉集成创新服务群体转变。

  4.创新服务平台,完善社会化服务的通路。党委实施了创新服务平台构筑计划。主要构建品种转让、技术转移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科技服务平台,构筑产学研一体化校地合作平台,构筑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技术培训平台,构筑校企合作服务平台等4个平台。从点对点服务向集聚性的创新联盟、创新服务平台转变。

  作为四川省唯一一所“211工程”农业高校,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认真贯彻全国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以及全国全省《教育规划纲要》对社会服务工作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不断提高服务区域发展和农业农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建设有特色高水平“211工程”大学,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9

  五、重要资料附录(照片)

  1、2010年3月25日,党委书记邓良基教授(左四)率副校长

  朱庆教授以及经管学院院长陈文宽教授、园艺学院院长汤浩茹教授、资环学院副院长陈强教授等20余位专家,奔赴绵阳安县对震灾后重建现代农业技术作进一步指导。

  10

  2、2011年3月23日上午,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连任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任正隆在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校区传达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

  3、2011年3月18至20日,园艺学院园艺教工支部赴雅安石棉县和甘孜泸定县开展主题为“红色追忆、科技助农增收”的党员创先争优暨科技服务活动。

  11

  4、2011年3月8日,动医学院党总支组织教职工党员和工会会员47人赴洪雅县开展“践行创先争优—党员科技服务基层”为主题的党日活动,在洪雅县建立“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党员科技服务基地”。

  5、2010年10月16日大学生村官学员课堂学习

  5、2010年7月12日,雅安市百名大学生村干部在我校接受集中示范培训。

  12

  6、2009年,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分队掠影

  7、动物科技学院学生党员在雅安市天全县始阳镇开展科技服务活动,为农民讲

  解家畜疫病预防措施。

  13

  14

篇四: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复评结果公示

  第二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案例评选结果

  一、最佳案例名单(共30个)1上海张江高科:把党的组织建在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细胞上2广西南宁市:创建党员志愿者示范城的实践与探索3山东省青岛市:开办党建电视频道创新党员教育和党建宣传工作4贵州省贵阳市: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系推进城市区域化党建5天津市滨海新区实施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工程6浙江省杭州市: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带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成功实践7广东省东莞市:党代表工作室构建模式8山东省高密市:推行“党员奉献积分制”加强农村党员量化管理9贵州省毕节市:建设发展型党组织助力试验区科学发展10浙江省温岭市:积极探索“城郊型”街道党员代表会议制度11中远船务:树立“属企化”理念**农民工党建难题12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实施“五位一体”民主治村模式13江苏省南通市:创建“网上基层社会管理平台”启动党建信息化新征程14上海市奉贤区:立足“四个新型”发挥“三大作用”15福建省福州市:“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着力提升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16河南省巩义市:实施“一定两评三补”建立村级组织经费保障新机制17湖北省远安县:推行“2+X”模式关爱农村留守儿童18山东省曲阜市:实行第一书记“1+1”制度推进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19河北省巨鹿县:党组织“四步富民法”促农村发展20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发挥街道党校作用构建发展农村党员新平台

  21山东省潍坊市:大规模开展“包村联户”活动22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社区党建“两网”服务模式的实践与探索23上海市静安区:精心打造“白领驿家”探索社会领域党建新途径24红豆集团:首创党建工作标准推动企业科学发展25山东省菏泽市:开发党建管理信息系统创新机关党建综合评价体系26**兵团农五师83团:建立民情走访“四到户”机制密切党群关系27上海金山区吕巷镇:乡镇党代会常任制的探索与实践28吉林省统计局:机关党建工作“三建法”的探索与实践29中国商飞:开展党员“闪光”行动发挥支部“灯塔”效应30兖州煤业:实施品牌化管理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二、优秀案例名单(共70个)1湖南省浏阳市:实行乡镇党代会常任制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2江苏省昆山市:“三抓准”力促创先争优活动“落地生根”3山东省寿光市:推行党员定期登记完善党员队伍纯洁机制4青海省海东地区:固本强基抓党建“五有五能”创新篇5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社区服务365”凝聚党心民心6上海政法委:学习型机关建设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7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人一颗星,室局一面旗”综合考评办法8山东省五莲县:构建“一增四改”模式着力提高发展党员质量9同煤集团四台矿:深化谈心走访制度架起“同心桥”10山西省:干部下乡住村领导包村增收11山东省诸城市:构建“五位一体”社区化农村党建新格局12浙江省舟山市:建设网上干部工作综合平台加强和创新党建工作13内蒙古土右旗:推行“项目化管理”打造基层组织工作“有形抓手”

  14江苏省吴江市:党员干部进万家“三解三促”成效大15山西省长治市:扶持大学生村干部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6云南省:网络党建升起互联网天空的“党建红云”17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强化社区社团党建促进社会管理创新18上海市浦东新区:打造流动党员“新家园”服务城市社会管理创新19辽宁省丹东市:在机关党员中开展“双岗双责”活动20山东省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入开展“五结合五发挥五有为”主题实践活动

  21北京市房山区:实行“次序动员”机制**农村党员发挥作用难题22四川省绵阳市绵州社区:实施“五零”工作法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23贵州省习水县:以“三关”工程为载体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24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三会制”引领企业发展与非公党建“同频共振”25四川省汶川县:建立“四级联动”新机制**农村发展党员“瓶颈”26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五联一结对”统筹城乡党建27河北省冀州市:“五制联推”差额选配乡镇党政正职28广西来宾市:开展“三个五”争创活动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活力29浙江省景宁县:“乡会村开”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30甘肃省敦煌市:深化拓展“民情流水线”工程31湖北省老河口市:创新党组织设置构建鄂豫边贸党建新模式32上海市崇明县:“民情日记”记录群众心声33辽宁省兴城市:创建“农民大学堂”服务党员群众34北京市怀柔区:构建“四位一体”远教体系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35贵州省瓮安县:城乡党组织“双向组织生活”探索统筹城乡党建新路子36黑龙江省鸡西市:开展党群义工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7江苏省连云港市:创新党群工作站模式**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难题38广西南宁市邕宁区:创新推行“六个一线工作法”39四川省雅安市:试行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选用管理新模式40云南省凤庆县:“农村家庭党校”搭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新平台41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实施“心灵绿洲”计划加强非公企业党建的实践探索42广东省佛山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工程打造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43内蒙古阿荣旗:实施党员分类管理激发党员内生动力44重庆市黔江区白土乡:“八家工作法”探索群众工作新路径45甘肃省阿克塞县:依托“流动党校”实现牧区党员教育管理全覆盖46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推行“联动共管”机制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47邯钢公司:开展“3+X”构建和谐工作关系活动助推思政工作创新发展48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开展“百部联百村”活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步伐49上海市黄浦区五里桥街道:探索“4+1工作法”架起党群关系“连心桥”50四川省南充市: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带头人考评机制的实践与探索51江苏省如东县:构建非公企业党建“融和工作法”52中铁二局:以项目党建为载体构建企地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53广东省海丰县:坚持实施“末位帮扶”工作法夯实基层组织基础54西南石油大学:新时期建立大学生公寓“党员服务站”的实践55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探索“三有三定三评”工作法引导规范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56山东省昌乐县:探索建立镇街机关党建新模式57江西省信丰县大塘埠镇:推行“远程教育终端+IP广播”学用模式58河南省濮阳县:推行“一定两评三公开”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59四川省广元市:推行“四向”全域考察**干部考察失真失准难题60宝钢资源有限公司:党委开展党支部结队共建活动的探索和思考61中原油田:实施“双建”工程管理体系助国企在创先争优中有效和谐发展62重庆市巴南区:干部教育培训成果转化工作实践与探索6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南工业新城:区厂联动和谐共建构筑区域大党建新格局64**富蕴县:推行社区党建“3421”机制创新社会管理模式65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实施党建共建合筑共赢文化66山东省荣成市:创新党内帮扶机制搭建党员创业载体67陕西省宝鸡市:建立察准考实干部“德”与“潜绩”机制的实践探索68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勤廉为民”工程开展“百姓直评村干部”69江苏省金坛市:晋档升级——村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创先争优新模式70云南省鹤庆县:推行党员中心户长制搭建党员发挥作用平台

篇五: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复评结果公示

  肃州区:实行党员首议制推进基层民主建设

  为了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保障党员民主权力,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在农村党组织中全面实行党员首议制,重大事项和重要决策党员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切实保障了党员民主权利,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一、背景与起因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党员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抓经济、促发展上,参与村级事务的意识和积极性逐渐淡化。加之村级党组织也未能给党员参与村级事务提供有效平台,整体影响了村级民主建设进程的推进。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为推进党内民主指明了新方向、赋予了新任务、提出了新要求。为了切实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拓宽党内民主渠道,创新党内民主形式,丰富党内民主内容,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促进基层民主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肃州区在农村全面推行党员首议制,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凝聚了广大党员群众智慧力量,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二、做法与经过

  (一)坚持四个优先,增强首议内容针对性。按照“党员先酝酿,支委定方向,两委拿意见,群众作决定”的程序,做到“四优先”:一是上级文件党员先传达。建立了定期阅文制度,村党组织把上级党委、政府下发的有关文件,首先组织党员进行传达学习,使党员率先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头宣传、带头贯彻、带头落实。二是重要工作党员先通报。对于省、市、区及本乡镇的重大事务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工作由活动点联系人(一般为镇、村干部)及时向党员通报。通报分即时通报和定期通报,对党员发展、资产处置、集体土地征用、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等事项实行即时通报,对党员党费交纳情况等常规性工作实行定期通报;对一些村级重大项目的组织实施坚持事前、事中、事后“三通报”。三是重要问题党员先讨论。在民主决策前,对涉及年度工作计划、公益事业建设、村规民约、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重大事项以及党员、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党员教育活动点为单位,提交党员大会讨论,征求党员意见、建议,进行修改完善,党员大会酝酿讨论后提交群众代表会议或群众大会讨论付诸实施。四是重要决策党员先行动。在重大决策实施过程中,党员带头行动,带头贯彻执行,并做好群众的教育引导工作,积极帮助村干部做好周边群众的说服工作,确保重大决策顺利实施。一年来,全区各级党组织优先组织党员学习传达活动4500多次,通报重大事项1200多项,对620多件重大问题进行党员首议,使580多件得到落实,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

  (二)严格首议程序,确保首议活动规范性。把规范程序作为推行首议制的重要前提,完善议题收集、会前周知、会议酝酿、公示公开、归类研究等工作步骤。一是拓展途径收集首议事项。健全完善民情民意收集机制,把好“选题”关。每个村都成立由村党组织成员、所在村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的民情民意收集小组,经常进组入户,征求党员群众意见,收集议题。利用开展工作、日常交往和参与村民集会等时机,广泛收集党员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会前告知明确首议内容。村党组织定期召开民情民意研究分析会,将意见相对集中、党员群众呼声高的问题,由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十分之一以上村民联名、五分之一以上村民代表联名、十名以上党员联名提出,经党支部委员会审核,确定为党

  员首议的议题,并在召开会议前一周由党组织将所议事项、会议时间、地点等提前通知党员。对因故不能出席的和外出务工的党员,所在党组织事先通过书面或电话形式予以告知,充分征求其意见,供首议时参考。三是会议酝酿民主集中决策。以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支部为单位划分小组,每个小组设立组长、记录员,每位党员围绕议题,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开展民主讨论,充分表达各自的观点,提出意见、建议。讨论结束后,由组长代表本组阐明酝酿结果,集中决策,形成定论。四是阳光操作及时公示结果。通过发送手机短信、电话通知、网络公布、公示栏张贴等方式全面公开议事过程和最终决定,广泛接受群众监督质询。五是梳理归类形成理事方案。党务工作由村党组织召开党员大会讨论决定,村务工作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归纳整理提出意见建议,在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联席会议上形成方案。

  (三)健全工作制度,保障党员参与权。为有效避免村级事务决策过程中“委员举举手、书记拍脑壳,少数几个人说了算”的现象发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健全完善了定期议事、会议召开、酝酿讨论、表决通过等议事制度,并且明确规定:党员首议事项必须是涉及基层党组织、党员、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要事、难事,必须始终在党和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坚持依法办事、依法自治。一是完善宣传教育制度。通过定期集中讨论、利用板报宣传、开展结对帮扶等形式,组织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宪法》、《党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民主参政意识,进一步加深他们对职责和权利的理解与认识,推进村民自治法制化、程序化、规范化;二是健全工作运行制度。建立健全党员首议议事规则、监督机制、通报制度以及村财乡管、村务公开等一系列制度,确保做到依法办事,为村民自治机制提供翔实、可靠、操作性强的制度保证。三是健全民主评议制度。采取召开座谈会、民主评议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多种形式,定期对党员首议事项落实情况进行党员、群众满意度“双测评”,及时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加以改进,使党员首议的成效真正体现在为民服务、推动发展上。

  (四)强化督促落实,保障党员监督权。坚持把首议通过事项和党组织党员承诺制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党员首议事项落实,保障党员的监督权。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乡镇党委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党委其他委员为成员的党员首议工作领导小组,全程参与、指导、监督村级党员首议活动。二是规范考核,强化激励。乡镇党委把党员首议制开展情况纳入基层党建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起了月检查、半年总结、全年考核的工作制度,对首议制落实好的村党组织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予以经费支持,促进了首议制落实。三是督促检查,定期通报。区委组织部对党员首议制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定期通报检查结果,开通投诉电话,设立投诉意见箱,加强对党员首议制工作的监督检查。对群众反映、督查有问题或工作不到位的,限期整改。

  三、成效与反响

  推行党员首议制,促进了党内民主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提升了农村党员主体地位,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了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问题,有效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一是调动了农村党员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推行党员首议制后,村级事务必须按照“党组织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等四个程序进行,一环扣一环,确保了村级事务的决定正确、执行有效,党员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广大党

  员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党员成为了各项决策实施的有力推动者,产生了“一带三”、“三带九”的乘数效应,极大地调动了农村党员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

  二是推进了基层党内民主。推行党员首议制,使党员在充分反映民意中参与议事决策,提高了基层党组织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在每一项具体工作中,特别是一些村级重大事务上,党组织充分征求每一位党员的意见建议,并将这些建议及时反馈,充分酝酿,把党员意愿及时体现到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修订完善工作计划,促进了村级事务决策的科学化,推进了重点工作的开展。

  三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由于党员首议程序公开透明,保障机制健全到位,打破了以往村内大小事务都由村“两委”拍板的格局,消除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隔膜,有效杜绝了村干部拍脑袋决策的现象,使广大党员主动成为了各项决策实施的有力推动者,帮助村委做群众工作,既当“信息员”,又当“宣传员”,在党支部和群众间架起了相互沟通的桥梁,化解了矛盾,解决了不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使广大群众对党组织认可度明显提高,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四是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党员首议制的推行,有效激发了党员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广大农民党员充分投入到了村级事务的决策中来,使得党组织的意图得以顺利贯彻,党员也能清楚地了解到本地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有效地推进了“1+1”富民工程向“2+2”富民增收模式转变,农村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四、探讨与评论

  党员首议制是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促使党内基层民主机制和农村村民自治机制的有机融合的基础上提出的,切合当前形势,符合工作实际。在推行过程中有以下几点还需完善: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完善党员首议书记负责制、全体党员周知制、首议事项群众监督落实制、首议责任落实追究制等一系列配套制度,确保首议工作落到实处;二是要进一步推进村级事务决策民主化。将党员首议制与“一事一议”制度、“四议四公开”制度和“听证评审”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三是要进一步总结创新。在具体实践中,要及时总结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深化创新,逐步形成保障党员首议制规范化运行的长效机制。

  ]

  第二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酒泉瓜州:以干部学时学分制管理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瓜州县顺应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形势,以学习机制建设为突破口,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模式,着力打造学习型干部队伍,推行了干部学时学分制管理制度,实践证明,学时学分制管理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科学制度、科学方

  法和科学途径。

  一、背景与起因

  瓜州县地处河西走廊西端,县域面积2.41万平方公里,辖5镇10乡,74个行政村,总人口14.88万人。全县有基层党组织342个,党员7920名,在职干部3086名。近年来,瓜州县委全面加强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狠抓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对全县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和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需求进行深入调查,发现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重短期效应,忽视长效机制建设。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在具体实践中,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往往存在“暴风骤雨”式的“学习运动”,虽然具有一定成效,但党员干部的主体作用发挥不足,自觉学习的内驱力没有真正调动起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缺乏“选人育人用人”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教育培训活动停留在形式上,浅尝辄止,难以达到更新知识、提高素质、提升能力、推动工作的预期效果。

  二是重整体培训,忽视分类指导。干部教育培训中,课程设计不能满足干部多元化的需求,培训内容侧重于政治理论,忽视了政策法规、科技知识、思维方式、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导致领导干部与一般干部的培训大同小异,行政干部与事业干部的培训如出一辙,党员干部与非党员干部的培训难分你我,没有把握干部的学习需求,千人一面,缺乏个性化和差异化,影响了干部主动参与教育培训的积极性,难以激发干部学习的活力。

  三是重培训数量,忽视学习质量。在实施培训过程中,存在为完成培训任务而培训的情况,把培训率作为工作的追求目标,不注重改革创新,培训形式僵化,培训方式单调,“满堂灌”、照本宣科的教育使培训质量大打折扣,与干部渴望吸收大量信息、渴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不适应,难以实现干部教育培训的规模与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做法与经过

  瓜州县委针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观念误区、实践误区,从2006年开始,以建立学习型干部队伍为重点,借鉴国民教育的管理方式,研究制定了《科级干部学时学分制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在全市率先推行了科级干部学时学分制管理制度,其他干部学时学分制管理由各单位党组织参照《科级干部学时学分制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组织实施。并在学时学分制管理实施过程中实现“三创新”,顺利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激发了广大干部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一)创新管理,构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一是认真落实学时学分制管理办法。以学时学分为计算单位和纽带,以年初规定的干部理论学习必修课和选修课为前提和基础,对干部在年度内参加的组织调训轮训、业务培训、在职进修、考试测试、发表的署名文章等各类学习情况和发明创新成果,经确认后,进行学分折算登记,累计计算干部年度内参加学习教育培训所获学分,定期衡量干部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状况。学分分为必修、选修和附加学分三部分,充分考虑干部工作岗位、学习能力和年龄结构等差异,实行分年龄段积分。依据干部年度所获学分,将干部的学习能力评定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二是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档案。以学时学分记录为重要内容,对全县550名科级以上干部,87个

  单位和部门参与各类学习教育培训的情况,获得的成果和学时学分进行分类登记保存;三是建立考核激励评价体系。制定评选“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干部”标准,按照标准,坚持每年评选一次并在县委工作会议上对其进行重奖;坚持“选人用人育人”并重的方针,把干部教育培训与干部的年度考核、选拔任用、奖优罚劣有机结合起来,纳入到综合目标责任考核中,真正把培训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和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四是强化监督机制。严格执行干部教育培训考试成绩通报、学习成果公示、学习培训情况调阅等制度,畅通了监督渠道;五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将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多元化投入,多渠道筹集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的格局。

  (二)创新形式,实现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覆盖面最大化。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坚持以学时学分制管理为抓手,根据干部调训轮训的不同对象、目的、要求,把主体班次区分为理论培训类、专业知识轮训类和现实问题研究类三种类型,分别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考核方式。在教育培训方法上,坚持主导式、启发式教育,不断增加参观学习、案例分析、讲座交流、院校培训、挂职锻炼、社会调研等新方法。在教育培训手段上,逐步采用电化教学、远程教育、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手段。建立“瓜州干部学习资源网”,在瓜州党建网上开设了“网上党校”。充分利用瓜州县有线电视覆盖率高的优势,依托县电视台在全市率先开通了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用频道,每天定期播出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节目,为农村党员干部提供内容丰富的学习教育新课堂,拓展了教育培训空间,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了党员干部参加培训的热情。在教育培训途径上,采取开办“周末大讲堂”、专题报告,点题宣讲、现场辅导、系统集中、深入基层等形式开展理论宣讲,达到了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常态化目标。

  (三)创新内容,构建学用结合的学习培训格局。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解决好“学什么”的问题至关重要。在拓展学习领域、选择学习内容上,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完善结构,更要从各自岗位职责和工作实际出发,着眼于不断提高理论素养,不断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升思维层次,不断增强素质能力。一是在教育培训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努力克服以往“以空对空”的传统做法。注重对干部进行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的教育培训,突出抓好“菜单式选学”。二是从瓜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实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紧紧围绕县委“两抓整推,乘势跨越”发展战略,突出建设清洁能源基地、移民脱贫致富、城乡统筹发展三大重点,针对性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集中精力办风电产业发展专题培训班、移民扶贫攻坚骨干培训班、特色产业人才培训班,一系列围绕县委中心工作的培训,解决了党员干部推动工作急需的业务知识、实践经验,有效推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三是开发符合瓜州党员干部学习需求的本土教材。依据本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县委中心工作,编写出版了影响力较大的《跨越》、《瓜州县情研究》、《转变农民增收方式读本》、《瓜州县改革发展调研》、《中国当代文化论》、《酒泉城乡一体化研究》等党员干部学习教材共计20余种。有效解决本土学习教材匮乏的问题。

  三、成效与反响

  学时学分制管理以其科学的管理方式、贴近实际的培训内容、行之有效的培训手段,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实施教育培训,有效**了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

  一是注重构建以“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业务能力”为内容的教育培训框架体系。注重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体干部,突出当代政治、经济、科技、法律知识的学习和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技能的教育。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瓜州县先后邀请省行政学院、省委党校专家教授等做大型辅导报告24场次,“周末大讲堂”专题讲座68场次,党校教师专题宣讲113场次,参训党员干部达36000多人次,有效提升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发展理念。

  二是确立了围绕瓜州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中心任务,实施干部教育培训的基本思路。围绕县上确定的重点产业项目,深入扎实地开展科技培训工作,如邀请德国酒花种植专家先后在我县三道沟镇、河东乡、布隆吉乡、腰站子乡等乡镇对酒花种植农户、乡镇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县农技中心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指导。组织召开2008甘肃瓜州投资促进峰会——“未来瓜州发展”论坛,全县200多名领导干部参加;组织相关单位领导赴山东、吉林等有关地区考察现代农业,赴上海、江苏、福建等地考察重点工业产业。一系列围绕县委中心工作的培训,有效推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三是建立干部培训需求分析机制,突出抓好“菜单式选学”。在干部轮训中,坚持预先调研,征求受训干部的意见建议。仅2010和2011两年里,在培训需求分析机制的引导下,规定全县干部每人每年至少参加2门必修课程和2门选修课程的学习,每年度必须累计达到96学时(12天)的离职培训。经过严格考试考核,全县在职干部年度学时学分合格率达到了96%以上。仅从科级干部中统计,在2010年度,全县有96名科级干部在各类刊物上发表理论和学术文章150余篇,30名科级干部的专业学术论文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项,36名科级干部获得市级以上荣誉奖励。

  四、探讨与评论

  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瓜州县以学时学分制管理为抓手,促进了科级干部学风的转变,带动了全县其他干部良好学风的形成,近两年的实践使我们深深感到:

  (一)学习型干部队伍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关键。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始终抓牢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以提高执政能力为核心,不断创新内容、形式、教学手段和管理方法。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实施学时学分制管理,既有利于大规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活动,统一解决干部队伍对大是大非问题的认识,又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寻找一切时间和机会加速与外界信息的交换速度,放大知识信息的吸收消化功能,自觉地、主动地去解决知识结构的更新换代和与时俱进的问题,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自动转化,使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成为广大干部的自觉行动,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就可以得到持续“再生”。

  (二)学风建设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点。学风问题既是思想方法问题,也是工作态度问题。学风渗透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之中,决定着党风,影响着民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必须从端正学风开始,着力从思想上解决“为什么学”的问题。实施学时学分制管理,就是抓住制度建设这个关键,把干部的学风作为良好的作风来要求,作为崇高的精神来塑造,作为伟大的力量来培育。把每个干部的学习能力和工作实效亮在明处,摆在群众面前,让群众知道干部的成长进步凭借的是什么,这就从根本上起到了引导干部自觉端正学风、改进作风的目的。

  (三)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立足点。学习出能力,实践出真知。学习型党

  组织建设要立足实际,务求实效,在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上下功夫,在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党的建设上下功夫,把理论学习同研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问题,党的建设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施学时学分制管理改变了“上下一般粗,左右一般齐”的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瞄准“需要”,量身订做干部教育培训“菜单”,解决好“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能够启发引导广大干部,制定近远期提升能力的“方向标”和“助推器”,激励干部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有的放矢的学习,以能力的获得再来完善修正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和方法,自觉地把学习的空间从课堂拓展到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更有力地推动实践、指导工作。

  (四)长效机制建设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保证。制度带有根本性和长期性。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党组织自身建设的重大课题和长期任务,要达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目标,就必须不断完善并加强制度建设。实施学时学分制管理,建立健全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领导机制、管理评估机制和约束激励机制,使“团队学习”、“终身学习”、“实践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始终坚持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一体化,在学习过程中增强运用能力,在运用过程中提高学习水平,并通过学习和工作来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

  第二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

  敦煌市:深化拓展“民情流水线”工程

  敦煌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地处甘、青、新三省交界处,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绿洲面积1400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人。全市现有基层党组织437个,其中城镇党委1个,社区党总支10个,社区党支部26个;党员10263名,其中在职党员3794名,社区党员725名。

  从2011年开始,敦煌市紧紧围绕国际旅游城建设,在全市11个城镇社区全面实施了“民情流水线”工程,进一步深化拓展新时期社区党建工作新模式,有效提升了社区服务水平,推进了社区科学发展,得到了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背景与起因

  城市社区是现代社会管理、基本公共服务的重心和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敦煌市城市社区的管理体系和服务职能发生了深刻变革,这为社区党建工作带来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迫切要求我们不断强化服务功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为社区改革与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组织保证。

  (一)推进城市化建设需要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敦煌市作为旅游城市,常住人口18万人,每年旅游人数近200万人。高速发展的城市化,使敦煌市城市社区规模不断扩大,社区承载城市化建设的负荷进一步加重。同时,随着近几年政府机构改革,敦煌市除一部分服务职能可以通过相关服务部门承担外,大部分需要社区来承接,这势必需要增强社区的服务功能。目前,敦煌市社区普遍承担着治安管理、社区文化、民政救助、计划生育、信访维稳、消防安全等28项工作,社区服务事务比较繁重,急需改善服务条件和强化服务功能。

  (二)满足居民服务需求需要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受社区条件和传统模式的制约,敦煌市社区管理手段普遍以行政管理为主,这使得各社区服务的领域不宽,项目不多,服务对象不广,不能根据居民的需求灵活安排社区服务活动,社区居民的归属感不断弱化,现有的社区服务已不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因此,敦煌市加强社区建设,必须拓展在政策宣传、物业管理、便民利民、居家养老、贫困救助、环卫整治等方面的服务项目,强化服务功能,提升发展水平,让广大居民群众住得舒心、住得安心,营造一种各得其所、各尽其能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

  (三)维护社会稳定需要强化社区服务功能。随着城市流动人口增多、经济利益多元化,敦煌市社区居民的各种矛盾冲突不断增加,维护社区稳定的任务日益繁重。特别是近年来敦煌市因征地补偿、拆迁安置、企事业单位改制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维稳工作成为社区乃至城镇党委的重要工作。为此,这就要求敦煌市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把社区作为整合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协调各方利益、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阵地。只有做好各种矛盾纠纷的预防、调处等服务工作,将那些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解决在社区、化解在萌芽,才能确保一个地区的平安,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生活环境。

  (四)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需要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敦煌市紧紧围绕共驻共建这条主线,通过优化整合资源,建立互帮互助机制,广泛调动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然而,实际工作中受社区服务条件、区域环境、干部素质等因素的制约,敦煌市一些社区党组织出现协调能力差,服务功能弱,不能很好地为辖区居民和单位提供服务等问题,导致社区党建工作没有取得“抱团取暖”的效果。目前,敦煌市11个社区有驻区单位84个,个别社区驻区单位多达16个,而真正建立共驻共建关系,作用发挥比较好的社区较少。因此,敦煌市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必须从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入手,通过双向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形成建设和谐社区的合力,从而巩固和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

  二、做法与特点

  敦煌市在实施“民情流水线”工程中,以察民情、晓民意、解民难、排民忧、聚民心为主线,积极探索形成民情受理、限期办理、公示反馈、跟踪监督四道运行程序,协调解决社区群众实际问题,满足社区群众的不同需求。

  (一)进一步延伸“民情流水线”工程的“服务链”。一是以服务居民为中心,构建便民利民平台。敦煌市着眼加快“一门式”、“一站式”社区服务中心和居务大厅建设,累计投资2000多万元,按照“七室一校”的标准对全市11个社区活动场所全部进行了新改建,并统一设置党务、劳动保障、计划生育、民政低保、环境卫生等功能室和服务窗口,实行全程受理制度,采取专人负责,全程服务的形式,直接受理所办事项和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二是以服务党员为根本,构建远程教育平台。敦煌市投资10余万元,在社区建起以“电脑+机顶盒+电视机”为主的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并配送了电脑、打印机、投影机等设备,定期组织开展“党员网校”等活动,为社区加强党员教育,强化服务功能搭建了广阔平台。同时,借助手机短信平台及互联网,建立社区党员“空中课堂”和信息服务网站,为广大党员群众及时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实现了教育平台向服务平台的功能拓展。三是以服务老人为重点,构建居家养老平台。敦煌市大力实施“邻里守望”工程,为多名“空巢”老人安装“爱心门铃”,成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6个,采取无偿、低偿、有偿三种方式对辖区老人及困难党员群众进行帮扶。设立“爱心超市”、“爱心门诊”、“爱心家政”、“慈善服务社”等服务机构37个,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39个,印发“爱心

  联系卡”5000多份,广泛开展各类服务活动,并承诺凡是群众反映的问题,10分钟内赶到现场,凡是能够解决的问题,半小时内作出妥善处理,形成了社区“半小时便民服务圈”。

  (二)进一步扩大“民情流水线”工程的“操作面”。一是实施“双重管理”,注重发挥社区在职党员示范作用。敦煌市通过建立工作协调委员会、联络站、联络小组、联络监督员四级管理网络,实行社区在职党员报到、定岗定责和民主评议等制度,全面实施了在职党员工作时间单位管、下班时间社区管的双重管理模式。并按照合适、可能、合理、适度的原则,组织2700多名社区在职党员积极认领环卫保洁、维护治安、文体活动等10大类服务岗位,广泛开展在职党员活动,有效调动了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二是推进“十联共建”,注重发挥辖区单位党组织帮带作用。敦煌市采取建立联系点、结对帮扶的形式,深入开展社区“十联共建”活动,为68个辖区单位党组织和11个社区党组织建立帮带关系,组织共建双方具体从党建工作、服务品牌、教育培训、文明新风、社会治安等十个方面共同加强“民情流水线”工程的全面实施,不断提升了辖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水平。三是创建“楼院支部”,注重发挥党组织引领社区管理核心作用。敦煌市以楼院小区为单位,建立楼院党支部25个,并建立老年、环卫、巡逻等6类48个党小组,具体抓好社区党员的学习、教育和管理工作。在楼院党支部的大力支持下,敦煌市逐步建立健全物业管理组织机构,成立物业管理办公室,配备物业管理专干10名,督促协助成立业主委员会113个,促进了物业管理工作的规范有序运行。

  (三)进一步建好“民情流水线”工程的“传动轴”。一是实施文化育民工程,全力营造健康文化氛围。敦煌市各社区成立社火队、健身队、舞蹈队、合唱团等“三队一团”群众文化队伍,落实“周有活动、月有演出、季有比赛”的社区文体工作制度,经常性组织社区居民举办社区运动会、晨练健身等文体活动。并依托社区市民文明学校,通过集中宣讲、举办图片展、自编自演文艺节目等形式,开展以敦煌历史文化、日用科技、健康保健等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宣讲教育,努力营造了爱敦煌、爱家乡、爱生活的健康文化氛围。二是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全力提升居民文明修养。敦煌市认真开展“政情信息直通车”活动,采取印发宣传材料、书写楼院黑板报等形式,重点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全市的重要部署和中心工作,引导市民群众主动配合、积极参与全市各项中心工作。深入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楼栋”、“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成立文明劝导队,大力倡导文明行为。开展“风采市民”创评活动,评选树立“风采市民”50名,引导广大群众学习风采市民、争当风采市民。三是实施平安建设工程,全力维护和谐稳定环境。敦煌市从维护社会稳定的长远着眼,从化解矛盾纠纷的小处着手,扎实开展“干部下基层调处矛盾纠纷”活动,建立领导包案处理制度,落实领导接待接访日制度,加大信访维稳工作力度。以技防设施建设为抓手,不断推进“平安小区”、“平安楼院”创建工作,有效预防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充分发挥社区百人治安巡逻志愿者队伍作用,落实划区包片巡逻制度,提高了群防群治工作水平。四是实施环境整治工程,全力打造洁净美观城市。敦煌市制定实行了城市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五个层面长效机制”,即:市环卫站清扫保洁和垃圾收集清运机制;镇环卫执法中队城市主次干道门前卫生“五包”责任落实机制;社区居民巷道、楼院环卫保洁机制;

  社区环境卫生协管员巡查处罚教育机制;“讲文明、讲卫生、我为名城建设做贡献”宣传教育机制,并严格落实居管周查、领导带班巡查等环卫日常管理制度,建立数字化环境卫生监管系统,实现了指挥、处置、监督、反馈及时迅速,提高了城市社区环境卫生的管理效率。

  (四)进一步抓牢“民情流水线”工程的“保障线”。一是组织领导作保障,建立责任落实机制。敦煌市制定了《关于深化和拓展“民情流水线”工程的实施意见》,印发了“民情流水线”工程工作手册,并严格实行“民情流水线”工程包抓工作责任制,把工作任务分配到城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及机关、社区干部中,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严格执行党建工作责任制,将“民情流水线”工程纳入城镇党委及社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在责任落实上抓点连线,激发抓好“民情流水线”工程建设的责任感。二是资金投入作保障,建立经费保障机制。为了确保“民情流水线”工程的顺利启动实施,敦煌市全力抓好“民情流水线”工程经费保障工作,将“民情流水线”工程所需经费纳入社区财政预算,在阵地建设、办公经费、工资发放以及购置办公设备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先后为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和居务大厅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并为走上“民情流水线”工作岗位的社区干部办理了每月480元的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两金”手续,不断提高了社区干部队伍的工作待遇。三是舆论造势作保障,建立宣传引导机制。敦煌市着眼宣传造势,在广播、电视、报纸、手机报等媒体开设专栏,通过追踪报道、政策解读,进一步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做到“民情流水线”工程深入人心、家喻户晓。集中力量全力打造“民情流水线”工程示范点3个,通过观摩学习,召开工作经验交流会,组织全市社区党组织深入学习好的

  经验做法,互相交流,共同促进,引导辖区单位及党员群众积极投身“民情流水线”工程建设热潮。四是健全制度作保障,建立高效运转机制。敦煌市研究确立了“履行好管理、服务、建设三项职能”的工作定位,制定了“紧紧围绕国际旅游城建设,强化城市管理,完善社区服务,加大建设力度,切实保障民生,推进城乡统筹,积极创建全国卫生城和文明城”的奋斗目标,并健全完善《“民情流水线”流程示意图》、《“民情流水线”运行程序》以及社区居务大厅管理制度、领导干部民情接待日制度、民情办理督办制度等30多项工作制度和配套措施,为规范实施“民情流水线”工程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

  三、成效与反响

  “民情流水线”工程的实施,为不断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提高为民服务水平提供了有效载体,为社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了平台,有效激发了社区党建工作活力。

  (一)创新了服务居民群众的新模式。“民情流水线”工程畅通了党组织和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渠道,构筑了“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的全方位服务网络,为高效快捷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了保障,拉近了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距离。通过实施“民情流水线”工程,敦煌市先后受理社区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262个,办实事好事355件,组织上门服务672次,化解矛盾纠纷131起,为210名失业人员解决了就业问题,得到了广大居民群众的肯定和认可。

  (二)搭建了社区党员发挥作用的新平台。“民情流水线”工程把社区党建工作和社区建设事业紧密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党建优势,加强社区党员群众教育培训,引导广大党员共同参与社区建设,既增强了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为社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创先争优提供了有效载体。今年以来,敦煌市各社区利用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平台,组织开展各类技能培训160多场次,培训党员群众3000多人次,组织开展志愿服务、“送温暖”等活动210多场次,帮扶救助困难党员群众1200多人次,使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三)构建了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实施“民情流水线”工程需要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的广泛参与。敦煌市各社区党组织通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加强与辖区单位的交流与沟通,引导辖区单位树立共驻共建的意识,为服务辖区群众、构建和谐社区提供了人力、物力、财力支持,达到了携手共建、互惠双赢的目的。通过开展“十联共建”活动,敦煌市11个社区党组织与68个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建立联建共建关系,为760名社区困难党员及群众结成帮扶对子,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共为社区解决实际问题50多个,累计落实各类帮扶资金40多万元,形成了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四)实现了提升社区干部队伍素质的新突破。实施“民情流水线”工程需要建设一支热爱社区工作,适应新形势下开展社区群众服务工作的干部队伍。敦煌市为了确保“民情流水线”工程的顺利实施,采取公开招考、择优录用、竞争上岗等方式,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了77名综合素

  质好、责任心强、热心社区事业的人担任社区干部,并让108名符合条件的优秀下岗职工走上了社区干部工作岗位,既优化了社区干部队伍结构,又提高了社区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通过培训,强化实践锻炼,使社区干部在解决群众问题中增长才干,在服务岗位上得到锻炼,提高了社区党组织了解民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思考与探讨

  “民情流水线”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工程实施的好不好,作用发挥的行不行,需要我们不断优化服务,完善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社区建设水平,促进社区和谐稳定、科学发展。具体工作中,敦煌市重点致力于建立健全四个方面的机制。

  (一)建立广泛的服务资源整合机制。社区党组织应进一步加强与辖区各类组织和单位的沟通协作,做到“三结合”,即:社区组织和驻区单位相结合、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社会化和产业化相结合,努力形成多类型、多层次、广覆盖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要充分发挥行政机制、市场机制和志愿服务机制的作用,形成服务群众的经常性机制。探索民政、劳动等政府部门服务工作进社区“准入”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居民自我管理的有效对接。

  (二)建立切实的服务领域拓宽机制。社区党组织应按照群众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服务的要求,以“空巢”老人、困难党员及群众为重点,大力实施“邻里守望”工程、“党内关爱”工程、“阳光就业”工程和

  扶贫帮困行动,广泛开展面向居民群众的便民服务,面向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低保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三)建立新颖的服务方式创新机制。社区应依托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慈善服务社以及爱心超市、爱心门诊等各类服务网点,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以方便、快捷为原则,深入打造半小时便民服务圈;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务、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居民服务热线等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

  (四)建立全面的服务质量提升机制。引导社区各类组织和广大党员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努力做到心肠热、嘴巴甜、笑脸多、腿脚勤。加强社区工作者的服务能力建设,广泛开展服务培训,推动社区服务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牢固树立“大社区”理念,从不同社区的实际出发,突出服务特色,打造服务品牌,推动社区服务功能优势互补,不断提升整个城市的服务水平。

  酒泉肃州:建立网络党支部搭建服务基层大学生教育管理新平台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肃州区针对服务基层大学生数量多、分布广、思想活跃的实际,充分发挥互联网覆盖面大、活动方式灵活、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优势,建立了“服务基层大学生网络党支部”,搭建服务基层大学生党员学习交流、锻炼成长的平台,切实加强了对服务基层大学生党员的管理教育。

  一、主题设计

  服务基层高校毕业生是基层工作的新生力量,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人才资源。截至目前,肃州区共有选调生、选聘生、进村(社区)就业、“三支一扶”等服务基层大学生634名,分布在全区15个乡镇122个村和20个城市社区,实现了每村(社区)一名大学生的目标,其中党员217名,占服务基层大学生的34.2%。这些大学生全部都注册了QQ号和电子邮箱,每人每天上网时间均在2小时以上,互联网已成为服务基层大学生获取信息、参与活动的重要渠道。肃州区适应新形势,利用现代媒体,采取新型手段,打破地域、时空和行业界限,建立网络党支部,对服务基层大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开辟了服务基层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新途径,有利于占领信息传播的制高点和主动权,增强党组织对大学生党员的感召力。

  二、载体创意

  服务基层大学生网络党支部采取“三位一体”的运行方式,在肃州党建网设置“服务基层大学生网络党支部”专用版块,内设支部概况、党建知识、政策解读、典型经验、论坛交流等五个栏目,主要挂载机构设置、政策法规、工作调研、典型经验等互动学习内容。设置专用电子邮箱,与肃州党建网捆绑使用,用于网络党支部成员书面交流,收集大学生党员投稿和意见建议等。区委组织部信息中心利用QQ软件创建了“网络党支部QQ群”,并设置了专门的管理员,联系吸纳服务基层大学生党员加入群成员,为大学生党员交流沟通搭建了平台。

  三、主要内容

  1、健全组织机构。将网络党支部划归区直机关工委管理,并按照乡镇党委推荐、大学生竞聘、组织部门考察的程序,采取差额选举的办法,直选产生了5名委员和1名书记,按照地域相近、方便活动的原则划分网络党小组7个,建立了组织网络。同时,遵循“组织引导、党员自愿、分步实施、逐步扩大、动态管理”的原则发展会员,服务基层大学生网络党支部QQ群采取实名制管理,将成员姓名格式固定为“单位名称+本人姓名”,拟加入网络党支部的党员向网络党支部提出申请,经党支部审核批准后方可加入,并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划入党小组参加活动。

  2、规范管理机制。制定了《服务基层大学生网络党支部管理办法》,明确了党支部、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及成员的职责,规范了成员加入、日常言行、参与活动、讨论交流、运行监督、考核评议等各个环节。将网络党支部界定为虚拟党组织,其党员不接转组织关系,不受原有党组织隶属关系限制,党员接受网络党支部和所在基层党组织“双重管理”,党员在参加所在基层单位党组织活动的基础上,参加网络党支部学习活动。制定了网络党支部信息挂载流程图,挂载信息由宣传委员负责收集整理,经党支部书记审核后上传挂载,确保上传信息真实准确。建立网络信息监督小组,每个乡镇设立一名信息监督员,对党员活动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反映出现的问题,定期征求意见建议。

  3、定期开展活动。网络党支部实行“四个一”管理,即一周组织开展一次沟通联系,一月开展一次专题讨论,一季度开展一次汇报交流,每年评选一次“优秀党员”,提高党员参与积极性,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大学生党员中组织开展以“奉献在基层,成长在农村”为主题的“五个一”党性实践活动,即每人结对帮扶一户生活困难群众、每人完善一项村级工作制度、每人学习掌握一门农业生产技术、每人承担一项新农村建设调研课题、每月集体进行一次支农惠农服务,将所学知识和农村工作实际相结合,发挥才能、增长才干。

  4、组织考核评价。建立网络党支部和大学生服务单位“双向反馈、同步考核”机制,区委组织部将网络党支部成员网上学习情况定期反馈给基层单位,基层单位将其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学时学分制统一管理,并将大学生党员在网络党支部作用发挥情况作为其年度考核、评优树模的重要参考。区委组织部在评选网络党支部“优秀党员”前,书面征求党员在基层单位服务表现情况,对作用发挥不明显、服务工作不扎实的取消评优资格。

  四、主要成效

  1、开辟了党建工作新阵地。紧抓服务基层大学生党员群体特点,利用信息网络创新党建工作手段,成立服务基层大学生网络党支部,消除了党员个体虚拟空间的差距,真正做到了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提高了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水平,开辟了党组织活动新空间。至目前,217名服务基层大学生党员全部加入了网络党支部,定期开展组织生活,进一步扩大了基层党建工作覆盖面。

  2、创建了沟通服务新渠道。建设“网络党支部”,利用网络平台反映和处理大学生党员诉求,畅通了基层党员意愿快速表达渠道,有效拉近了党员与党组织的距离。同时,利用“网络党支部”三大服务载体,实时更新中央和省、市、区关于服务基层大学生的新政策、新措施,定期开展问题解答、思想辅导等工作,经常了解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让大学生党员在网络上安了家。至目前,网络党支部已组织大学生党员集中学习70余次,实时点击自学3760余次,发布服务基层大学生服务信息221条,在线解答问题162件,联系相关单位帮助协调解决实际困难38件,大学生党员在网上过组织生活、参与党组织活动成为了一种新风尚。

  3、搭建了健康成长新平台。充分利用“肃州党建网服务基层大学生网络党支部”栏目,制作网上通讯录,即时开展交流讨论,引导其发表意见、表达观点,为服务基层大学生党员在网上建立了一个互相激励、相互促进的平台,使其在网上找到了“娘家”,有了专门学习交流、互促提高、答疑释惑的场所,把大学生党员进取的精神、共同的智慧和成长的动力凝聚在一起,形成合力,有效促进了服务基层大学生健康快速成长。

  五、几点思考

  思考一:建立服务基层大学生网络党支部是探索开放式教育管理方式的有效平台。服务基层大学生网络党支部的基本职能是通过网络活动促进联系沟通,实现互动管理,最终都要落实到现实的组织工作中来。网络党支部以现代互联网技术为依托,通过变革传统的组织管理、党内活动、教育学习模式,探索开放式的党员管理新机制,打破了地域、时空界限和党组织间的壁垒,没有接入门槛和障碍,服务基层大学生党员干部均可参与,有利于增强其归属感和身份意识,有利于增强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可以说服务基层大学生网络党支部不仅是一个平面的工作系统,更是一个具有开放性、互动性的党建立体工作平台。

  思考二:建立服务基层大学生网络党支部是扩大党内民主的有效方式。建立服务基层大学生网络党支部,开展网络党建工作,为扩大党内民主提供了新手段,为基层党建工作开辟了新途径。在信息化社会加速推进的今天,扩大党内民主应更多侧重于落实党员的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网络党支部有其独特的互动、隐私、不受时空限制的特性,在逐步扩大党

  内民主的工作中,发挥出传统党建手段无法发挥的作用。网络党建形态有利于党组织和大学生党员之间的经常性、亲密性互动,有利于加强党组织的网上舆论引导和管理能力,有利于掌握信息化条件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导权,使网络党支部成为传播党建工作的前沿阵地、提供管理服务的有效平台,实现服务管理工作由单向发布向互动交流的转变。

  思考三:网络党支部建设需要增强其安全性和生命力。一要重视信息安全。在网络党支部建设中,既要突出其开放性、互动性的特点,让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板块都能实现开放互动式交流,又要充分把握政治性、安全性要求,建立健全信息安全责任制,调整充实信息管理力量,对上网信息实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保证涉密、不良信息不上互联网。二要提高吸引力。网上活动的吸引力关系着网络党支部的生命力,工作中,需要我们进一步找准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在基层党建工作实践中的实际需求,既要本着“好用、实用”的原则,让网上活动简洁易学、便捷操作,又要尊重大学生党员的个性需求和群体特点,开发“党员博客”等一些大学生党员感兴趣的栏目,进一步丰富网络党支部内涵,增强对大学生党员的吸引力。

  酒泉肃州:实施百点示范工程提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酒泉市肃州区总面积3349平方公里,人口46万,辖15个农村乡镇、122个行政村,20个城市社区。现有党组7个,基层党组织850个,党员21118名。为进一步总结推广基层党建工作先进经验,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形式,肃州区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组织实施了“百点示范工程”,使每一个党组织都有创先标杆,每一个党支部都有争优榜样,引导、带动全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投身创先争优活动,为实现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主题设计

  近年来,肃州区按照农村抓载体促发展、社区抓活动促和谐、企业抓核心促中心、机关抓作风促服务的总体思路,有效提升了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水平。但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相比,还缺少一些立足理论前沿、引领发展趋势、活化活动载体、创新体制机制、创造新鲜经

  验的先进典型。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肃州区注重分类指导,分领域推进,把创建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抓手,以争创一流工作业绩、打造一流先进集体、培养一批模范典型为主线,组织实施“百点示范工程”,全力打造一批基层党建先锋品牌,促进了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载体创意

  1、科学布局选点。围绕“一行业一特色、一领域一特点”的要求,坚持合理布局、重点打造、注重实效、好中选优的原则,在农村、机关、学校、社区、企业等领域筛选确定了100个“树得起、叫得响、立得住、推得开,党建基础扎实、作用发挥明显、群众公认度高”的基层党组织作为全区党建工作示范点,做到了“行行有示范、处处有典型”。

  2、强化措施建点。以抓项目的方式抓示范点培育,按照“活动场所标准化、制度建设系统化、台帐资料规范化、电教设备现代化”的标准,建立了区委常委、党委书记、党支部书记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三级党建工作责任制,建设“有场所、有牌子、有党旗、有桌椅、有制度、有电教设备、有学习资料、有活动记录”的“八有”党建示范点。

  3、突出特色育点。坚持“一点一特色、一点一品牌”的目标,根据不同行业设定不同的创建载体。在农村以“争当发展先锋,建立和谐新村”为主题,打造产业支撑型、阵地标准型、能人带动型、小康引路型、综合示范型为主的“农村基层党建品牌”;在社区以“建和谐堡垒,做

  服务先锋”为主题,开展“三建三评”活动,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在企业以“装备制造增速度,科学发展当先锋”为主题,开展“五比五争创”、“四有四无”活动,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在机关以“当服务先锋,创一流业绩”为主题,组织开展“三比两创”活动,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4、营造声势树点。按照突出主题、把握导向、创新手段、注重实效的原则,增强示范点宣传的生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提升示范影响力、发挥示范感染力、增强示范传播力。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简报、公开栏等形式,广泛宣传党建示范点创建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把示范点打造成“有貌可观、有经可取”的党建样板。

  三、实施方法

  1、认真调查摸底。在分析对比基础上,选择党建基础好、经济发展快、培养前景广、班子得力的党组织作为培育对象。制定出台了《关于创建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的意见》,明确了创建原则、创建标准和实施步骤,成立了领导小组,为示范点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2、科学制定方案。各示范点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方向,制定科学具体的创建方案,明确创建目标、措施、内容、进度及相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职责,分年度研究确定阶段工作推进计划,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时限具体、责任到人、措施得力。

  3、整合资源创建。充分发挥区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整合各成员单位项目、政策、资金、信息等资源,将各级财政补助资金集中向示范点倾斜,对各级党建示范点的项目优先申报立项、优先安排建设资金、优先享受优惠政策,从政策上形成了集中优势资源打造示范点的导向。组织开展了“双百结对共建”活动,区直122个单位部门与122个行政村、20个城市社区、56户示范企业结成共建对子,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重点帮扶,形成集中建点的工作合力。

  4、严格考评验收。每年10月左右,各示范点对照创建方案,对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先行自查,经党委初验后向区委提出考评验收申请,由区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对示范点创建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并在年底召开党建示范点命名表彰大会,对创建达标的党建示范点进行命名挂牌和表彰奖励。

  5、动态管理提高。按照“分层指导、滚动发展、整体推进”的原则,对党建示范点进行动态管理、晋档升级,对挂牌命名表彰的示范点,不断挖掘新亮点,实现新突破,逐级申请省、市级党建示范点资格认定;对于没有达标的示范点,责令责任单位限期整改达标;对经过一段时间培育仍然不成熟的示范点及时进行调整;对基层涌现出来的新亮点、新经验,及时培育指导,纳入示范点进行集中培育。

  四、主要成效

  1、**了基层党建工作难题。在“百点示范工程”实施过程中,针

  对一些基层党建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将示范点作为“试验田”,注重从机制体制上**工作难题,彰显了创先争优活动实效。泉湖乡针对党员作用发挥不充分、管理缺抓手的问题,探索推行了党员分层管理,总结提炼出党员分层承诺星级管理活动在全区推行,从机制上激励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创先争优。银达镇针对部分党在学习中思想上不够主动、内容上不够深入系统的问题,推行了党员学时学分制管理,促进了农民党员自主学习,提高了整体素质。

  2、催生了基层党建工作经验。注重在求创新上下工夫,在创特色上求突破,在育精品上出实招,全力打造了一批标准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党建工作示范点,催生了一批有代表性、操作性、具有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将示范点培育成为典型经验的“孵化器”。同德巷社区在党员中心户组建“家庭党校”,探索了党员教育管理新路子,典型经验在全区得到推广。认真总结总寨镇党委依托网络加强基层服务大学生管理的经验,建立肃州区服务基层大学生网络党支部,吸收117名服务基层大学生党员加入,搭建了服务基层大学生教育管理新平台。

  3、促进了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百点示范工程的实施,为各基层党组织在规范化建设上提供了样板,树立了榜样。各基层党组织以示范点为标准,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软件提高,示范点成为了规范化建设的“标准件”。目前,全区122个村、20个社区全部有了固定的办公场所,建立企业党校37个,健全完善各类制度46项,规范党务资料3500多卷,开通远程教育站点165个,85%的基层党组织实现了“活动场所标准化、制度建设系统化、台帐资料规范化、电教设备现代化”。

  4、提高了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百点示范工程实施一年多来,全区各级党组织整合各类项目资金930万元,为示范点配备电脑、电视、打印机、办公桌椅等设施730台件,健全完善各类制度40多项,党员参与面达到95%以上,示范点成为了带动基层党建工作整体上水平的“辐射源”。区非公企业党工委在总结汉武酒业公司、金风科技公司创建党建示范点经验的基础上,新建党组织43个,将酒泉工业园区创建为党建工作示范园区,提升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水平。泉湖乡四坝村被确定为全国先进典型进行了宣传,泉湖乡党委、银达村党支部、飞翔建业公司等6个党组织被命名为全省党建工作示范点,建成市级党建示范点43个、区级示范点51个。各类党建示范点全部成为了各个行业引领党建工作发展的排头兵,辐射带动了各领域党建工作整体向前推进。

推荐访问: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复评结果公示 党建 公示 基层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360文档网 2013-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360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360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30370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