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
张坚,男,浙江杭州人,杭州市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中级会计师,本科,研究方向:供应链金融。
[ 摘要 ]
随着我国社会化生产不断发展,市场竞争已从单一的客户竞争转化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本文对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内涵、发展历程、存在优势、主要模式进行详细的分析,对当前供应链金融所存在的主要风险进行研究,从建立完善信用评估体系、加强供应金融的监管以及加大信息技术应用三方面逐一论述新时期背景之下供应链金融风险应如何管控。
[ 關键词 ]
供应链;
供应链金融;
金融模式;
风险防控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16.016
进入到现代社会化生产时期,市场竞争变得日益激烈,企业之间不再是单一的客户竞争,而是逐渐演变成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能够帮助企业管理供应链上下游财力、物力以及信息的良好方式,在我国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本文就供应链金融模式及其风险和防控手段做以研究。
1 供应链金融模式分析
1.1 供应链金融模式内涵
供应链金融从本质上来讲是银行围绕核心企业供应链所展开的一种金融服务方式。在企业供应链运行的过程当中,参与各方企业由于较为分散,难以管理,所存在的不可控风险因素也较多,因此银行会通过将供应链企业内的单个企业作为供应链企业整体来进行管理,这样就能够以整体为单位将资金流、物流以及信息流风险掌控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其运作的主体是我国的商业银行,所面向的客户群体主要为在市场竞争中占优势性较小的中小企业,所提供的业务项目有融资业务、其他结算、理财服务等。运作原理为向核心企业供应商提供贷款服务或者是向分销商提供预付款代付和存货融资服务,这样在整个供应链系统之中,资金运用就会相对灵活,能缓解企业压力。
推行这一金融服务的主要原因在于新时期背景之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而中小企业在经济规模以及品牌知名度方面都不及大型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能为其提供金融扶持,从而优化供应链运作机制,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1]。
1.2 供应链金融模式发展
我国于2001年下半年才开始实行存货融资业务,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此项业务体系开始逐步尝试自尝性贸易融资项目和“1+N”供应链融资项目,到2006年我国的供应链金融品牌初步建成,并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创新与发展[2]。
第一阶段,供应链金融模式建立初期,商业银行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充当了资金贷方的角色,关注的重点在于资金的流动方向,但未能在真正意义上参与到供应链整体的运作流程之中,参考信息主要由核心企业所提供。
第二阶段,这一阶段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业务开展的模式也由原来的线下转变为线上,核心企业能够直接了解到供应链相关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信息,金融机构在其中起到了良好的沟通枢纽作用。
第三阶段,进入到信息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前我国的供应链金融已经逐渐向平台化的方向发展,电子商务平台的崛起使得金融机构以及中小企业之间有了良好的运作机制,融资的效率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1.3 供应链金融模式优势
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为企业融资扩宽融资渠道。中小企业是大众创业、增加就业及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在发展初期由于受内外环境影响因素较多,如果企业没有良好的资金运作机制和内部管控措施,很容易导致经营不善最终走向破产,而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出现,使得中小企业在融资理念及技术上都有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第二,为银行开源提供全新途径。从宏观的角度来说,一些国际性银行践行了供应链金融服务,最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要明显高于传统的信贷业务,这不仅延伸了银行的纵向服务,还能够进一步发掘市场潜力,有利于企业和银行资金的可持续性增长。
第三,有利于宏观经济调控。如果中小企业在此服务项目之中获益,则会进一步稳定市场地位,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而银行所给出的专业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建议和风险评估措施,也使得社会效益获得了提高,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1.4 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
当前供应链金融主要的运作模式有以下三种。
第一, 应收账款。供应链下游大型核心企业会利用企业规模优势,要求供应链上、中游的中小型企业先供货并开具增值税发票,在收到货物以及增值税发票之后,在规定的期限之内再将全额的货款交付给上游的供应商。这样虽然使大型核心企业能够缓解资金压力,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本身资金规模就较小,这种方式需要大量的资金周转,如资金没有得到及时的回笼就可能会出现破产的状况。通过供应链金融服务,银行能够在赊账贸易的基础下,通过上游企业所提供的应收账款凭证,以质押或者转让的方式收取一定的利息和手续费,从而保证中小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
第二, 预付账款。企业在营销环节需要购买大量的生产原材料或成品进行销售,部分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处于较强的地位,会要求下游企业在购买时要依靠现款现货或者先付款后发货的方式进行交易,如果下游企业的流动资金不足,则无法按交易要求达成,这样也会降低下游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供应链系统之中可以依靠物流企业做担保,买方承诺回购,中小企业买方将提货权以及物流企业所给出的入库单做质押的方式,银行从中发放贷款,从而减缓采购环节预付款为企业所带来的资金压力,使中小企业在市场中仍保持较好的竞争能力。
第三, 存货质押。从商业行为的角度来讲,企业在生产和营销的过程当中肯定会存在一定的库存商品积压,这种运作形式可以帮助企业减少由于市场波动所造成的资金损失,但同时也占据了企业较大的资金投入,使得企业经营成本进一步提高。而存货质押融资则是通过银行对企业进行库存资产控制的方式为企业发放商业贷款,使企业的资金流动性更强,从而缓解企业的运营压力。此种服务项目的运行原理是需融资的企业将库存商品的处置权以及所有权抵质押给银行,最终获得信贷支持。
2 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控
2.1 供应链金融主要风险
第一, 应收账款融资风险。此种运行模式的主要担保信息依据需要由核心企业提供,而部分大型核心企业则身处多个供应链之中,如核心企业的债权担保金额超出了自身承受能力范围则会出现无效担保的情况,对于核心企业而言存在资信风险,对于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而言会存在一定的利益损失,而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则会出现信贷风险。部分企业为了追求利益,也会出现欺诈行为。
第二, 预付账款融资风险。在预付账款融资方面仍然存在信用风险,且会伴随着信息传递方面的风险。中小企业虽得到了核心大型企业的担保,增加了自身的信用等级,但也不能排除由于自身经济规模有限,抵御外界风险能力较差且生产能力较低等问题,最终使资金流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偿还款项,银行不仅会遭受风险损失,关联企业也会受到影响。供应链是一个整体的运作机制,涉及多个经济体系,经营较为分散,但利益和风险是共同承担的,由于供应链会随着市场机制改革而不断变化,致使核心企业很难对供应链成员掌握实际经营信息。
第三, 存货质押融资风险。在此项业务中物流监管是主要的风险源,企业将库存实物抵押给银行,由于银行自身缺乏一定的对货物监管和抵质押物评估值能力,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专业性,降低服务项目的运营成本与融资风险,会将其转交于物流企业进行监管。但就宏观的市场形势来看,物流公司的内部管理性质较为粗放,在操作的流程上还有待规范,加之多数物流公司的仓储管理系统都处于一个闭环的状态,如与银行等金融机构未能形成良好的对接和信息共享形式,则会出现监管漏洞[3]。
2.2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控
2.2.1 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
第一, 强化授信主体准入标准。从上述风险点中不难看出信息风险占据了供应链金融风险的主要风险源,因此要进一步完善信用评估体系,从而保证供应链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利益。在进行信贷以前应做好企业经营及资产状况的研判,针对当前核心企业的历史交易数据、银行授信额度以及管理水平等进行完善风险评价,从源头遏制风险因素。银行在进行相关服务时,也要注意划分交易的结构,虽核心企业对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做了一定的信用增级,但仍要加大对于风险的管控,要将授信风险与主体信用分开,并有针对性地建立风险指标以及评估体系[4]。
第二, 完善融资信用担保体系。由于供应链中的参与企业较多,风险相对分散,为将担保和抵质担保行为落到实处,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于融资企业违约的惩罚力度,从而降低信贷风险所存在的危机。在进行相关业务时,应让核心企业利用销售收入对上游的供应商反保理业务以及应收账款保理进行担保,通过回购向下游的客户预付款采购行为开展回款担保,并让融資企业所掌握的特定货物向金融机构或银行提供抵质押,这样能够进一步减少还款风险。还可以在过程中应用第三方担保公司,第三方担保公司需在供应链系统之外,这样能够保证担保行为的客观性,减少由于与需融资机构进行勾结诈骗等行为所产生的交易风险。
2.2.2 加强供应链金融的监管
首先,基于供应链金融模式所存在的优势以及风险点,我国还需根据市场发展情况逐步调整行业相关准入范围以及标准,进一步提高对供应链金融的监管能力,约束各方的金融行为,减少由于风险交易为国家宏观以及社会效益所造成的损害。
其次,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供应链产品越来越多,所参与的企业数量也逐步增加,这给银行和相关金融机构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因此可以通过完善部门设置以及明确岗位职责的方式,将内部和外部的监管权限进一步划分,从而保证风险体系的完善性以及风险制度在实际交易过程中能够发挥实际作用。
最后,由于供应链金融相关从业人员的实际业务水平会影响到交易的进程和实际的监管质量,因此要针对当前供应链金融不断扩张的情况提高从业人员的作业意识,利用专业化和系统化的方式对其进行培训,从而提高其现场操作能力以及管理风控水平。
2.2.3 加大信息技术应用程度
供应链金融模式最大的弊端在于企业较为分散,无法形成较为有效的信息共享及沟通机制,使得风险管控存在较大的阻力。
首先,基于信息社会背景,加快建立起供应链多方信息互联平台是实现风险管控的强有力措施。第一,要保证供应链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商流在同一系统平台之中进行信息的传递,从而降低金融机构与融资企业之间所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性。第二,平台的设置要全面,能够保证信息的实时更新,各企业之间可以通过此平台及时地了解到对方的经营状况,银行等金融机构则可通过此平台对存货的动态以及资金流等情况及时掌握,这样有利于抑制风险因素的产生,并能够及时地采取风险管控机制。
其次,当前我国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在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电子平台的管理水平。第一,要加大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像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物联网技术等,实现对数据信息的动态监控,从而全面地掌握企业的资金流向,提高供应链整体运作的实效性、科学性以及规范性。第二,不能忽视电子商务平台对供应链资金和期货交易所产生的便捷性,应加大与电商平台之间的合作力度,进一步提高交易效率,利用大数据技术将交易客户和交易记录进行规划、保存。
综上所述,就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及规模而言,在市场竞争中不占有较大的优势,使得融资行为也变得举步维艰,而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全新的信贷及金融服务方式,在新时期是一个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发展并缓解资金困难的良好途径。与所有金融服务性质等同,供应链金融在过程中由于涉及的因素较多,一定会伴随着风险的发生,因此要确立良好的风险管控方式,才能够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丽佳.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下的风险及防控措施[J].现代商业,2022(09):112-114.
[2]高海华,王妮.供应链金融的财务风险防控[J].投资与创业,2021,32(07):10-11,15.
[3]王晓磊.供应链金融模式与风险控制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9.
[4]陈映洁.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防控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9.
猜你喜欢供应链融资金融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科学与财富(2021年36期)2021-05-10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英语文摘(2020年9期)2020-11-26融资房地产导刊(2020年8期)2020-09-11融资房地产导刊(2020年6期)2020-07-25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8年12期)2018-12-29君唯康的金融梦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8年12期)2018-12-29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8年10期)2018-11-067月重要融资事件创业邦(2018年8期)2018-08-285月重要融资事件创业邦(2016年6期)2016-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