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专题研讨会发言材料【完整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专题研讨会发言材料4篇
【篇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专题研讨会发言材料
发展是社会的永恒主题,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大命题。这一重大命题,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是中国共产党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
天地之间,人为大。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首先是为了人类自身过得更美好。但人是分阶级、阶层的,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政党在发展“为了谁”的问题上是不同的。为了谁、由谁享有的问题,是发展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也是衡量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性质的试金石。在剥削阶级社会,发展主体与发展客体往往不统一,创造财富的人民群众不能享受发展成果,而不劳而获的剥削阶级阶层反而是发展成果的享有者。不同于以往任何剥削阶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全新的社会,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执政理念。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国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建议》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包括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着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等,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好、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要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民心不可欺,民意不可违。发展为了人民,就要顺应民心、尊重民意,感知群众冷暖,关注群众需求,反映群众心声,回应群众关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关切也是不断变化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们的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今人民更加关注食品安全、空气污染、水源卫生等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问题。人民群众最关注的领域、最迫切期盼解决的问题,也是最需要改进的地方。《建议》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思想、重大举措,都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关切。比如,强调“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就是回应人民群众对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关切。
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马克思说过:“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支持程度,根本上取决于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程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赢得广大人民的衷心支持和拥护,就是因为人民群众从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了切实利益。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目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建议》突出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住房、医疗等民生指标,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价值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就要始终坚持把推动发展的目的放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建议》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着眼于人民生活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努力扫除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建议》强调,“人民是发展的根本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就要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发展,既包括物质财富的增加,又包括精神财富的丰富,还包括社会的变革。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还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可以说,人民始终是发展的根本力量,是发展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充分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发展依靠人民,首先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建议》明确提出创新发展理念,并强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就是要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调动人民群众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就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鼓励创新创造,激发人民的创造热情,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发展的智慧和力量。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要把人民群众作为推进发展的主心骨,始终相信群众,紧密联系群众,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广泛听取基层和群众意见,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依靠人民群众努力。要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总结发展经验,不断提炼升华,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让人民衡量评判发展成效。人民是发展的主体,发展的成败得失必然要由人民群众来检验和评判。常言道:“人民心中有杆秤,是轻是重,一称便知;
人民手中有把尺,是长是短,一量便晓。”《建议》明确强调“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就是让人民来衡量发展水平和质量。坚持人民衡量标准,就要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发展成效的根本标尺,发展政策的出台要充分考虑群众的意见,听取群众的声音;
发展措施的执行和进展,要积极向群众汇报,让群众知晓;
发展成效要让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努力使发展符合客观实际、经得起群众检验。
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最终体现在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上,而不是少数人受益。《建议》指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并把共享确定为必须牢固树立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这就是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共享,就是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在内的人都能享受到发展成果。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重要体现就是促进共同富裕,维护公平正义。
大力促进共同富裕。共享的实质是共富。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在“全面”,这个“全面”体现在覆盖人群上是包括工人、农民等在内的所有阶级阶层,绝不让一个人掉队;
体现在覆盖地区上是包括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等各个地区,全国都要迈入小康社会。《建议》明确要求“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促进共同富裕,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打好脱贫攻坚战,补齐短板、兜住底线,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建议》明确提出,今后5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是我国推动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
努力维护公平正义。共享内含着公正。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永恒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还存在有违社会公平正义的现象,比如收入分配不公、阶层固化、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建议》始终贯穿着公平正义的原则,处处体现着公平正义的要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受多种因素影响,最主要的还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把“蛋糕”做大。《建议》明确要求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但不论处在什么发展水平,制度都是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按照《建议》提出的要求,努力解决影响有违公平正义的制度机制问题,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篇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专题研讨会发言材料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作者:陈江生
来源:《人民论坛》2017年第34期
【摘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福祉,广大人民群众才会真心爱戴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才能真正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人民 中国梦 十九大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并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将继续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共产党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以中国人民的希冀为希冀,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在革命年代,人民最大的期盼就是能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于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真正将广大人民群众从被奴役的状态解放出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的期盼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渴望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于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之初,人民的愿望是能过上小康生活。于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解决了人们穿衣吃饭的问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
【篇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专题研讨会发言材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科学的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不断彰显生命力。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见证着中国道路的正确性,也标示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高度。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了更好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既要坚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要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实践,以深邃历史眼光和宽广时代视野,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两个维度深入阐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不断开拓理论新境界提供了思想指南. 我们党历来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研究、运用,将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发展。从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独创性观点,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系列重要理论成果,我们党根据不同时期特点和历史任务,提出一系列关于发展经济、造福人民的理论成果,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在这一改天换地、创造奇迹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根本立场,是我们党赢得人民拥护、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所在,更是团1
结带领亿万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的力量源泉。
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的新阶段、新特点、新趋势,深刻总结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创造性地提出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理论等,是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理论成果,为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开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增进人民福祉进一步夯实了理论基础,指明了前进方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是重大理论问题,也是重大实践问题。“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无论是创新驱动、激发活力的改革举措,还是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两个文明的发展;
无论是治理环境污染,顺应人民对良好生态的期待,还是注重内外联动发展、做大蛋糕同时更公平地分好蛋糕,五大发展理念贯穿着鲜明的群众导向、民生导向,彰显着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其思想内核和实践方向,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需要坚持辩证法、两点论,用好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论。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代表的理论成果,既各有侧重又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一个系统化的2
逻辑体系。面对发展新理念,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而应一起用力贯彻落实,形成协调推进的强大合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发展更具公平性、普惠性,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开拓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境界。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现实是最大的试卷,发展是最大的考题。我国经济发展进程波澜壮阔、成就举世瞩目,蕴藏着理论创新的巨大动力和无限潜力.激发思想活力,保持探索韧劲,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我们就能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提供更强大的思想动力.
3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作者:本刊评论员
来源:《新长征》 2020年第11期
本刊评论员
艳阳照大地,金秋送丰年。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取得重大成就的历史性时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研究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前途无限光明,目标催人奋进。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不仅目标喜人,而且所体现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彰显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更加实化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秉持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执政理念,必将进一步激发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并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斗的信心和力量。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坚定站稳人民立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远景目标,其目的是通过更好的发展实现人民群众更大的利益。因此,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和成功经验。从1953 年开始,我国已经编制实施了13 个五年规划(计划),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提升和人民生活改善,创造了世间罕见的经济社会发展奇迹。在研究制定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的过程中,******连续主持召开座谈会、赴地方考察调研,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并首次开展网上意见征求活动,坚持开门问策、问计于民,坚持汇众智、凝共识、聚合力,体现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民主务实的工作作风,从而奠定了十九届五中全会在顶层设计上研究制定“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的充分科学依据,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定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凸显了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美好的根本目的。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坚持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指出:“好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都应该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在我们党全部的奋斗历程中,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坚持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就是要在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过程中,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齐民生领域短板,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始终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现实问题,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多解民之忧、多谋民之利,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让人民获得美好生活的一件件实事不断看得见、摸得着、感得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承认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特别强调,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所在,即承认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
始终坚持人民性原则,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始终同我们党同心同德、同心协力。迈向“十四五”时期的宏伟目标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更要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把广大人民群众积极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凝聚起来,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汇聚起排山倒海、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在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征程上书写更加绚丽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