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0文档网>思想汇报 > 2022年古今数学思想读后感(完整)

2022年古今数学思想读后感(完整)

发布时间: 2025-01-22 16:06:39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古今数学思想读后感(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古今数学思想读后感(完整)

古今数学思想读后感5篇

第1篇: 古今数学思想读后感

《小学数学核心概念和数学思想》

在学校开展的“活力课堂”中,对数学课的反复研究,我比较关注数学思想方法。暑假前,学校发给数学老师一本吴正宪主编的《小学数学核心概念和数学思想》提供学习,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我利用假期时间仔细阅读了这本书,下面我就谈谈我对书中内容的一些感受。

《小学数学核心概念和数学思想》一书中主要介绍了数学课表中的是个核心概念和小学数学中常用的数学思想。在数学思想这部分内容中,他谈到”函数思想。”他说最重要的首推函数思想。就如文中讲到的“加法”、“九九乘法表”、“试商”就包含了“变量”与函数的思想。而方程本质上是函数的逆运算,加法看成函数,减法是解对应的方程;
乘法看成函数,除法就是解对应的方程。函数思想和方程的方法,是一个事物的两面,都是大智慧。他又说,当然不用给小学生讲函数概念,但教师有了函数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渗透变量和函数的思想,潜移默化,对学生数学素质的发展就有好处。接着作者又讲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他说,数学要研究的东西,基本上是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而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往往是学数的时候就讲数,到了学几何的时候就讲几何,缺少把两者联系起来的意识。他说,在数学当中,几何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几乎所有重要的数学概念,最初都是从几何中来的。所以我们不妨可以把几何与代数结合起来教学,让数形结合的思想发挥其特殊的作用。他还说,几何语言的早期渗透可不可能,值得研究。最后他强调了寓理于算的思想。他说,小学里主要学计算,不讲推理,但是计算和推理是相通的。他说,数学活动中的画图和推理,归根到底都是计算。推理是抽象的计算,计算是具体的推理,图形是推理和计算直观的模型。引导学生认识计算和推理的关系,从计算发展到推理,是很重要的。文中还提到了陈省身先生的观点,数学可以分为好的数学与不好的数学,好的数学指的是能发展的,能越来越深入,能被广泛应用,互相联系的数学;
不好的数学是一些比较孤立的内容。比如,方程就是好的数学。据此指出,函数的思想,形数结合的思想,寓理于算的思想,都属于好的数学,这些思想是可以早期渗透的,早期渗透是引而不发,是通过具体问题来体现这些思想。心得体会:好的数学就是指的这些数学思想。日本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在从事多年的数学教育研究之后,说过这样一段话:“学生们在学校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在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应用, 因而这种作为知识的数学,通常在出校门后不到一两年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职业,那种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却长期地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作用”理论研究和人才成长的轨迹都表明,数学思想能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你受益终生。前言部分中提出:“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并明确了数学总体目标是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从前言与这一总体目标中,我们可以深刻地了解,体会到:数学教学已不再是以“传授数学知识”为目的了,而是更加关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方式的多样化。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及良好的情感和态度的形成等等。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体验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感受。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觉得,为了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适应今天学生的学习需要。我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把新的理念带进课堂, 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我在备课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或内容为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会乐于参与,他们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我还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我要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学习探索过程,实现由传道,授业,解惑向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转变。人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友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心理轻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产生愉悦的求知欲望,无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意。例如,在学生讨论,争议不休时,我们可以说:“能让老师发表一下意见吗?”以“和蔼 可亲”的态度。“商量”的口气。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讨论。既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没有精神压抑的。以人为本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探索数学知识的同时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学习心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几乎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利用生活中的问题设计出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开放性练习题。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第2篇: 古今数学思想读后感

中国古今寓言的读后感

   读小故事,懂大道理。《中国古今寓言》让我获益良多,而且我也知道了我国古代寓言是世界三大寓言体系(另外两个是古印度寓言和古希腊寓言)之一,很值得骄傲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中国古今寓言的读后感。欢迎阅读。

  中国古今寓言的读后感

  这学期,我利用几个节假日,读了邻居赵奶奶送给我的《中国古今寓言》这本书。

  从书中我了解到,中国古今寓言文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先秦以来,可谓名家辈出,佳作如林,脍炙人口的寓言精品,灿若秋夜繁星。许多精湛的寓言被古人凝炼成了一条条精警的成语,如讳疾忌医、叶公好龙、高山流水、杞人忧天等等,它们一直沿用至今。这些成语都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是其它国家的寓言比不上的。

  这本书中有一篇古代寓言让我特别欣赏,名为“得不偿失”。

  赵简子要攻打齐国,行军时他警告士兵们反对这次军事行动者,格杀毋论。可有个叫公卢的武士,每次看见赵简子都会发笑,赵简子问他为什么,他给赵简子讲了一个故事。他说,自己小时候去采桑叶,看到邻居家的丈夫去调戏漂亮的桑女,碰了一备鼻子灰不说,连妻子也离开了他。赵简子听后立即收兵回国。

  读完这个寓言,我掩卷深思,心想:公卢真聪明,“指丈夫说简子”,既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又巧妙地“说”了赵简子。赵简子如果真的发兵齐国,那真的是得到的抵不过失去的。所以,这个故事给我的启示是,我们做事时要权衡利弊得失,不能只图一时而不顾后果。

  还有一篇名叫“喜鹊老师”的现代寓言,我也很喜欢。

  这个故事的大意是:喜鹊做的巢很好,很多鸟儿都向它请教,于是它就给大家做示范,可喜鹊做巢时,画眉、老鸦、麻雀等鸟儿都不虚心,只学了一半就自认为学会而各自回家了,只有小燕子仔细观察,认真学习全过程,最后做了个实用、好看的巢。学习要虚心勤奋,要有始有终,学成之后要亲自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把本领学到家。这是我读这则寓言后所得到的体会。文中有很多这样的故事,生动而又有趣。

  读小故事,懂大道理。《中国古今寓言》让我获益良多,而且我也知道了我国古代寓言是世界三大寓言体系(另外两个是古印度寓言和古希腊寓言)之一,很值得骄傲吧?

  我喜欢这样的书,它让我增长智慧。希望大家也都能阅读一下它。

  中国古今寓言的读后感

  《中国古今寓言》这本书里,有着大大小小的许多寓言故事,包括《拔苗助长》、《狐假虎威》、《买椟还珠》等几十个寓意深刻的故事。在每一个寓言故事的结尾,都有对寓意的概括,这些极富哲理的寓意,会使我们获益良多。例如《拔苗助长》就讲述了一个农民求苗快长而破坏了自然规律,最终得不偿失。书内辅有精美的插图,图文并茂,能激起我们的阅读兴趣,而且反映出一些道理,给我们经验教训。每一个寓言都是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在我们阅读的同时,也能理解其中蕴含着的深刻哲理,警示我们不能重蹈覆辙,要引以为戒,以免踏上前人所走的错路,我觉得这便是之本书出版的宗旨。

  相信这会是一本好书,书上的道理会给你许多启示的。

  良师益友 《中国古今寓言》

  阅读了《中国古今寓言》这本书后,其中所蕴含的道理使我获益匪浅,前人的教训更给了我警示。例如《拔苗助长》这个故事就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从中我明白了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客观规律,如果强行改变,只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做事要一步一个脚印,从基础慢慢来,想一步登天怎么可能呢?

  或许很多人明白这个道理,可真正做到的就不多了。有许多人也曾犯过这样的错误,操之过急,硬要改变原本的客观规律,而最终以失败告终。学习也是如此,就像建楼房,首先得打好地基,才能造得又高又牢固,如果地基没打好就急于往上造,那这幢楼房迟早是要倒塌的,不就得不偿失了吗?总之,做任何事都不可急于求成,要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循序渐进,才能把事情做好。

  除此而外,《画蛇添足》这个寓言故事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们做事不能与那个门客一样,凡事要恰到好处,多此一举反而会误事。生活中更要引以为戒,做事完成就可以了,再去多此一举,不但不好,而且会越来越糟。

  还有《买椟还珠》、《调虎离山》、《南辕北辙》……这些富含哲理的寓言,让我们学到看事物不能只看它的表面而要看它的本质等等许多道理,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故事里让我学到了知识。

  《中国古今寓言》这本书让我获益良多,从中得到的启示与教训会使我受用一生的,它将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王云天

[中国古今寓言的读后感]

第3篇: 古今数学思想读后感

古今数学思想读后感

  篇一:古今数学思想读后感
  古今数学思想读后感
  王平
  学习数学,重要的是理解,而不是像别的科目一样死背下来.数学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闻一知十”.做会了一道标题,就可以总结这道标题所包含的方法和原理,再用总结的原理去办理这类题,董存瑞事迹读后感 见效就会更好我就是数学读后感.学习数学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从根本的动手,稳妥当当的去练,不求全部题都市做,只求做过的题不会忘,会用就行了.在做题的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大意大意.每每一道标题会做,却因大意做错了,是很不值得的.所以在考数学的时候,肯定不要太急,要条理清楚的去计算,思索;这样速率可能会稍慢,但却可以使你不丢分.相比之下,我会接纳稍慢的计算方法来片面分析标题,尽量做到不漏.学习是终身的事情,不要过于着急,一步一个脚迹的来,就肯定会取得一想不到的效果.
  课堂上努力营造一个明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关于学习气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的思维同他的情感分不开,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力极其重要的土壤,学生只有在情感愉悦的气氛里,思维才会活跃。因此,课堂上关注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课堂上发表不同意见,即使说错了,对学生思维中合理的因素也加以肯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自信力。鼓励学生课堂上提出问题,对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发言,大家随时可以发问。对提问的学生给与表扬鼓励,这样就形成了课堂上生生、师生的互动交流。课堂上还经常开展学习竟赛“最佳问题奖、最佳发言人”的评比活动,激发了学生
  的学习热情。
  创设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常常把自己当作是或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因此,教学中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就会推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书中举了这样的一例: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知识时,教师请同学们事先准备好各种不同的三角形,并非别测量出每个内角的角度,标在图中。上课伊始的第一个教学活动就是“考考老师”。学生报出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请老师猜一猜第三个角是多少度。每次问题的抛出,教师都对答如流,准确无误。同学们都惊奇了,疑问由此产生,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发现规律。这样为学生创设猜想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凭借直觉大胆猜想,把课本中现成的结论转变成为学生探索的对象,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研究。
  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积极的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篇二:古今数学思想读后感
  《古今数学思想》读后感
  23中 陈玲
  莫里斯?克莱因(Morris Kline,1908—1992),纽约大学库朗数学研究所的教授,荣誉退休教授,他曾在那里主持一个电磁研究部门达20年之久。他的著作很多,包括《数学:确定性的丧失》和《数学与知识的探求》等。
  数学的高度客观性和高度创造性,正是《古今数学思想》的主题思想。在《古今数学思想》这部经典著作中,美国著名的应用数学家、数学教育家莫里斯?克莱因重点关注数学家的思想,描述了数学家在高度抽象的数学世界里开疆拓土的冒险历程。
  该书的中译本分为四册:第一册重点讲述古埃及、古巴比伦的原始数学乃至古希腊数学体系的初步建立,突出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和阿基米德的工作,兼顾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的代数学和数论。第二册可以看成数学中最重要的分支——微积分的发展史,包括解析几何、微分、积分、级数论和微分方程等,特别合乎高校数学教师和大学新生的胃口。第三册重点讲述了19世纪的数学(其中大多数分支也已走进大学一二年级的课堂),比如复变函数、行列式与矩阵、群论、数论、非欧几何、微分几何和代数几何等。第四册则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概观,包括分析的严密化、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抽象代数、拓扑学和数理逻辑等。

数学是如何从蒙昧时代到古希腊的繁荣,又如何跨越漫长的中世纪,完成常量数学向变量数学的飞跃的呢?作者告诉我们,这一切都离不开人类经济贸易、自然科学尤其是天文学、物理学
  等方面研究的需要,也离不开理性主义哲学的影响。但数学自有其发展的内在逻辑,19世纪的三大领域——数系、运算、空间维数——的推广,分别革新了函数论、代数学和几何学;
而数理逻辑的发展,又重新使人们思考与数学有关的哲学问题,这是数学的内部矛盾所推动的。每门科学都有它最基本的矛盾,物理学的基本矛盾是唯象与实证的矛盾,生物学的基本矛盾是简单与复杂的矛盾,数学中的最基本矛盾,则是有限与无限的矛盾。

值得一提的是,克莱因在写这本书时,既没有偏袒纯数学,视应用数学为“二等公民”;
也不是宣扬狭隘的实用主义,这一点难能可贵。
  在这部巨著中,作者非常注意描述数学家特别是几十位大数学家(如阿基米德、牛顿、欧拉、拉格朗日、高斯等)的创新过程,通过对他们的书信、论文、专著的简要介绍,使读者既领略了数学家的个人魅力、超群智慧,又了解到这种创新活动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极具可读性。

古代数学学技术的辉煌成就激发了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情感。这种情感是一种潜在的驱动力,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投身数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篇三:古今数学思想读书笔记
  古今数学思想读书笔记
  M·克莱因(Morris·Kline,莫里斯·克莱因,1908.5.1-1992.5.10 ),美国数学史家、数学教育家与应用数学家,数学哲学家,应用物理学家。生于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193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约大学,随之攻读学位,并于1932年获硕士学位,1936年获得博士学位。获博士学位后,他1936年至1938年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拓扑学,1938年回纽约大学任文理学院教授,并在著名数学家库朗指导下研究应用数学。二战期间,M·克莱因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任职于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Belmar的美国陆军通信部队,他所工作的工程实验室曾发明雷达。战争结束后,他继续在那里研究电磁学。由于他在应用数学的研究上取得重要成就,1946年起他担任库朗研究所电磁理论研究室主任达20年之久,并于1952年获得正教授职位。从1959年起,他还担任纽约布鲁克林大学文理学院数学系主任,直到1970年退休。他担任纽约大学研究生数学教学委员会**11年。1976年他被纽约布鲁克林大学任命为荣誉教授。
  他拥有无线电工程方面的多项发明专利,是《数学杂志》、《精密科学史档案》两家刊物的编委。其代表作《西方文化中的数学》、《古今数学思想》不仅在科学界,在整个学术文化界都广泛、持久的影响。1992年5月10日病逝于纽约,终年84岁。
  本书论述了从古代一直到20世纪头几十年中的重大数学创造和发展,目的是介绍中心思想,特别着重于那些在数学历史的主要时期中逐渐冒出来并成为最突出的、并且对于促进和形成尔后的数学活动有影响的主流工作。
  本书所极度关心的还有:对数学本身的看法,不同时期中这种看法的改变,以及数学家对于他们自己的成就的理解。
  本书的一些篇章只提出所涉及的领域中已经创造出来的数学的一些样本,可是我坚信这些样本最具有代表性。再者,为着把注意力始终集中于主要的思想,我引用定理或结果时,常常略去严格准确性所需要的次要条件。本书当然有它的局限性,作者相信它已给出整个历史的一种概貌。
  本书的组织着重在居领导地位的数学课题,而不是数学家,数学的每一分支打上了它的奠基者的烙印,并且杰出的人物在确定数学的进程方面起决定作用。

什么才是数学思想权威性的历史??大概,这就是我们现有数学史的最全面描述。
  --《星期六评论》
  阅读了《古今数学思想》一书后,有很多体会和感想:将数学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学生素质,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形成爱数学、学数学的良好风气有着重要作用。对此数学教学是有许多工作可做的。在日常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真正落实渗透,是很值得我们不断思考很探索的。

下面以讲授 “圆”为例,就如何将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谈一点做法与体会:
  一、结合教材内容,“见缝插针”,使数学史自然融入课堂教学。

“圆”是一个古老的课题,人类的生活与生产活动和它密切相关。有关圆的知识在战国时期的《墨经》、《考工记》等书中都有记载,授课中将有关史料穿插进去,作为课本知识的补充和延伸。例如讲解圆的定义与性质时,可向学生介绍,约在公元前二千五百年左右,我国已有了圆的概念,考古说明我国夏代奴隶社会以前的原始部落时期就有圆形的建筑。至
  于圆的定义和性质在《墨经》中已有记载,其中,“圆,一中同长也”,即圆周上各点到中心的长度均相等;
此外,还进一步说明“圆,规写交也”,即圆是用圆规画出来的终点与始点相交的线。这与欧几里得的定义相似,而《墨经》成书于公元前4~3世纪,是在欧几里德诞生时间问世的。再比如圆心角、弓形、圆环形、圆内接正六边形、直角三角形的内切圆、圆锥等一系列概念与性质,在《墨经》、《考工记》、《九章算术》等书中都有记载,在本章引入时,我便用多媒体课件向同学们作简要介绍。这样,随着这一章教材的不断展开,同学们对我国古代在相关领域的发展概貌有个初步的了解,明白我国古代就对这些内容有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特别是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论证几何学的萌芽,几乎与古希腊的几何学同时产生。
  二、根据教材特点,适当选择数学史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圆周率π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常数,是圆的周长与其直径之比。为了回答这个比值等于多少,一代代中外数学家锲而不舍,不断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其中我国的数学家作出过卓越贡献。该章的“读一读:关于圆周率π”对此作了简单的介绍,并提到祖冲之取得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这一成就的意义,从中得到启迪,可选配了有关的史料,作一次读后小结。先简单介绍发展过程:最初一些文明古国均取π=3,如我国《周髀算经》就说“径一周三”,后人称之为“古率”。人们通过实践逐步认识到用古率计算圆周长和圆面积时,所得到的值均小于实际值,于是不断利用经验数据修正π值,例如古埃及人和巴比伦人分别得到π=3.1605和π=3.125。后来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公元前287~212年)利用圆内接和外切正多边形来求圆周率的近似值,得到当时关于π的最好估值约为:3.1409〈π〈3.1429;
此后古希腊的托勒玫约在公元150年左右又进一步求出π=3.141666。我国魏晋时代数学家刘微(约公元3~4世纪)用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弧矢割圆术”计算π值。当边数为192时,得到3.141024〈π〈3.142704。后来把边数增加到3072边时,进一步得到π=3.14159,这比托勒玫的结果又有了进步。待到南北朝时,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更上一层楼,计算出π的值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求出了准确到七位小数的π值。我国以这一精度,在长达一千年的时间中,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一记录直到公元1429年左右才被中亚细亚的数学家阿尔.卡西打破,他准确地计算到小数点后第十六位。这样可使同学们明白,人类对圆周率认识的逐步深入,是中外一代代数学家不断努力的结果。我国不仅以古代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在数学方面也曾在一些领域内取得过遥遥领先的地位,创造过多项“世界记录”,祖冲之计算出的圆周率就是其中一项。接着我再说明,我国的科学技术只是近几百年来,由于封建社会的日趋没落,才逐渐落伍。如今在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新长征中,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重任就责无旁贷地落在同学们的肩上。我们要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奋发图强。
  为了使同学们认识科学的艰辛以及人类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还可进一步介绍:同学们都知道π是无理数,可是在18世纪以前,“π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一直是许多数学家研究的课题之一。直到1767年兰伯脱才证明了π是无理数,圆满地回答了这个问题。然而人类对于π值的进一步计算并没有终止,例如1610年德国人路多夫根据古典方法,用262边形,计算π到小数点后第35位。他把自己一生的大部分时间花在这项工作上。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这个数刻在他的墓碑上,至今圆周率被德国人称为“路多夫数”。1873
  年英国的向克斯计算π到707位小数。194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弗格森分析了向克斯计算的结果后,产生了怀疑并决定重算一次。他从1944年5月到1945年5月用了一整年的时间来做此项工作,结果发现向克斯的707位小数只有前面527位是正确的。后来有了电子计算机,有人已经算到第十亿位。同学们要问计算如此高精度的π值究竟有什么意义?专家们认为,至少可以由此来研究π的小数出现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对π认识的新突破进一步说明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无穷无尽的。几千年来,没有哪一个数比圆周率π更吸引人了。根据这一段教材的特点,适当选配数学史料,采用读后小结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人类对圆周率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也使学生受到感染,兴趣盎然,这对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吃透教材精神,采取多种形式,增强教学效果。
  把数学史融入日常教学,进行思想教育,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的知识内容,还要努力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并采取多种形式,形象生动地进行教学。初三几何教材第七章的7.3节的例题四,是通过计算赵州桥桥拱的半径,使学生掌据垂径定理及其推论的应用,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好材料。为了增强教学效果,上课前可请美术教师画好赵州桥的彩色图画,当它在课堂上展示时,同学们一定会被这造型奇特、气势雄伟的赵州桥画面吸引住,等待教师的讲解。教师可指着画面向同学们介绍道:“这是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隋代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整个桥身是圆弧的一段,长50多米,宽9米多。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37米宽的河面上。这样巨型的跨度,在当时是首屈一指。而更显示其先进技术的,是大拱圈上的两肩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既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还增加了洪水季节桥下的过水面积,四个小孔可以辅助宣泄洪水,减轻了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种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创造了敞肩拱的新式桥型,使拱桥的建造技术达到了一个新水平。比欧洲19世纪建造的同类拱桥早一千二百多年。赵州桥经历了洪水、地震等自然界的袭击和一千多年使用的考验,依然巍然挺立,雄姿焕发,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表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综合运用包括数学在内的多种科学知识的典范。下面我们就来算一算桥拱的半径??”这样引导,同学们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
  古代数学学技术的辉煌成就激发了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情感。这种情感是一种潜在的驱动力,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投身数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第4篇: 古今数学思想读后感

数学读后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数字符号的产生使得人类能够在时候进行更大规模的记录,进而产生了较早期的数字运算规律,再后来,阿拉伯数字符号的发明使得“算数”往“数学”过度有了可能。

而数学运用数字符号表达记录了各种高级的,高度符号化了的,抽象的数学定律。随之产生的还有“几何”。

正是这些数学规律使得人类能够量化地进行工程设计和施工,人类的工业开始能够制造出复杂庞大的系统。

数学也是近代化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等重要学科的基础和研究工具。

所以说,数字符号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和智能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石之一。

数字符号见证了我们的人类史上光辉传奇。

成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幸运的事,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成功。成功不是路边的小石子随处可捡,也不是田间的小草随意可觅。要成功,需要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在这期间是要经过许多挫折的。

1930 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一本《科学》杂志。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绝:“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周围的人摇摇头,“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人们面面相觑。最后还是一位江苏籍的教员想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地说:“我弟弟有个同乡叫华罗庚,他哪里教过什么大学啊!他只念过初中,听说是在金坛中学当事务员。”

熊庆来惊奇不已,一个初中毕业的人,能写出这样高深的数学论文,必是奇才。他当即做出决定,将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

从此,华罗庚就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员。在这里,他如鱼得水,每天都游弋在数学的海洋里,只给自己留下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说起来让人很难相信,华罗庚甚至养成了熄灯之后,也能看书的习惯。他当然没有什么特异功能,只是头脑中一种逻辑思维活动。他在灯下拿来一本书,看着题目思考一会儿,然后熄灯躺在床上,闭目静思,开始在头脑中做题。碰到难处,再翻身下床,打开书看一会儿。就这样,一本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看完的书,他一夜两夜就看完了。华罗庚被人们看成是不寻常的助理员。

第5篇: 古今数学思想读后感

读《古今数学思想》和《数学与猜想》有感

读完两本书以后,我明白数学不仅仅是理性精神,实际上这门学科的发展从来都是和经验密不可分的,否则负数、无理数、无穷大、无穷小也不会几千年都不被人接受。从《古今数学思想》1的第11章文艺复兴的最后一节,“经验主义的兴起”就可以看出。正是有了经验的材料,数学才得以大跨步向前发展。但是也不可否定理性对经验的指导作用。没有微积分就没有现代数学,众所周知,从希腊世界到中世纪,一直崇尚几何蔑视代数的情形下,是很难产生变化的思想的,必须要有从几何到代数的适当转移。经过阿拉伯世界的熏陶,西方人终于开始解放思想。13章,“十六七世纪的代数”,牛顿、莱布尼茨、费马等开始登场,代数终于从几何中脱离出来了。最后一章射影几何,在经验材料的基础上,在人们对现实应用的需求上,数学(几何学)终于开始走下神坛,新分支新理论终于开始出现。从此,数学的视野不断放宽。

数学被人看作是一门论证学科,然而这仅仅是它的一个方面。以最后确定的形式出现的定型的数学,好像是仅含证明的纯论证性的材料,然而,数学的创造过程是与任何其他知识的创造过程一样的。在证明一个数学定理之前,你先得推测证明的思路。你先得吧观察到的结果加以综合然后加以类比。你得一次又一次地进行尝试。数学家的创造性工作成果是论证推理,即证明;
但是这个证明是通过合情推理,通过猜想而发现的。只要数学的学习过程稍能反映出数学的发明过程的话,那么就应当让猜测、合情推理占有适当的位置。

用数学思维上这种严谨有条理不乏变通的态度武装自己,虽然不能够一步到位的指明方向,但是却能一点点慢慢地修正我们的方向往正确的结果靠近。这三点看上去虽然很简单很平凡,但是真正养成这种归纳的态度却不容易。

我们借论证推理来肯定我们的数学知识,而借合情推理来为我们的猜想提供依据。一个数学上的证明是论证推理,而物理学家的归纳论证,律师的案情论证,历史学家的史料论证和经济学家的统计论证都属于合情推理之列。

这两种推理之间的差异相当大而且是多方面的。无疑,论证推理是可靠的、无可置辩的和终决的。合情推理是冒风险的、有争议的和暂时的。论证推理在科学中的渗透深度恰好和数学在科学中的渗透深度一样,但是论证推理本身(如数学本身那样)并不能产生关于我们周围世界本质上的新知识。我们所学到的关于世界的任何新东西都包含着合情推理,它是我们日常事务中所关心的仅有的一种推理。论证推理有被逻辑(形式逻辑或论证逻辑)所制定和阐明的严格标准,而逻辑则是论证推理的一种理论。合情推理的标准是不固定的,并且这种推理在清晰程度上不能与论证逻辑相比或能博得相似的公认。

学习数学,重要的是理解,而不是像别的科目一样死背下来。数学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总结这道题所包含的方法和原理,再用总结的原理去解决这类题,学习数学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从已知、基本的入手,稳妥当当的去练,不好高骛远,不求全部题都做。在做题的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粗心大意。明明一道题会做,却因大意做错了,是很不值得的。所以在考数学的时候,肯定不要太急,要条理清楚的去计算,思索;
这样速率可能会稍慢,但却可以使你不丢分。相比之下,我会接纳稍慢的计算方法,多思、多想,尽量做到不漏、不错.我想学习是终身的事情,不要过于着急,一步一个脚印的来,肯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类的数学发展,从初等到高等,从具体到抽象,从实际到理论,从粗略到精密。这使我看到了人类的思维在不断进步。从书中我了解到:从古至今,人们不断地解决旧的数学问题,却又发现了更多新的数学问题,从而不停地发明数学课题。例如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的数学只是计算,而到了古希腊、古印度、古阿拉伯,数学有了更抽象的意义,有了一般的方法。再后来是欧洲,符号体系更加成熟,数学从感觉的学科转向思维的学科,在自然科学研究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代数、几何的地位越来越高。这些数学课题促进了人类思想空间的扩大,促成了人类想象力的丰富。数学学习的意义,就是理清万物的规律。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能只看见眼前的好处,还要望见长远的发展,找到数学的更多作用。这正如伏尔泰所说的一样:当我们不能用数学指南针或经验的火炬时……肯定的,我们连一步也不能向前迈进。

牛顿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的大海,让未发现的一切事物躺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寻。学习数学,就像是在真理的大海上探寻珍宝。学好数学,我们才能找到更多宝藏。

推荐访问:读后感 古今 思想 古今数学思想读后感 古今数学思想读后感 古今数学思想读后感3000字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360文档网 2013-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360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360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3037083号-1